社会工作导论 第七章
- 格式:ppt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28
社会工作导论顾东辉笔记社会工作导论笔记社会工作是基于“person in environment”的框架,协助个人与自己、他人及其他场景因素,建立良好关系的专业和职业。
第一章人类需要和贫穷第一节人类需要需要一般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工定义——需要是为了生存、幸福和完善而体现的胜利、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
有普通需要(common needs)和特殊需要(special needs)之分一、普通需要/共同需要(common needs)▲需要层次说马斯洛①自我实现尊重归属和爱安全生理②某些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基本③按特定次序满足需要,由低到高;在某些情况下,不同需要不一定按层次高低排序,多个层面需要也可能同时发生▲整体需要说佩尔曼①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②三者合一③作为生理和生物的人,人会根据过去的体验、现在的状况和将来的预期,借助人际联系和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模式寻求需求的满足▲阶段性需求说托尔①在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普通需要不同生存需要:衣食住行普通需要:A)婴儿及儿童阶段B)青少年C)成年D)老年▲任务和危机说埃里克森人生任务危机基本信任基本的怀疑自主害羞和疑虑加入社会犯罪工作自卑身份角色混乱亲密关系孤独生育不育自我完善绝望二、特殊需要▲个体差异:个人的生物、生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不同,影响需求的表达和满足方式最重要的人际差异:性别年龄宗教种族生理心理性倾向社会经济地位人际差异的存在使普遍需要在不同个体身上体现为特殊需要▲需求差异:1)人类共同需要在个体上的不同体现2)个人需要是普遍需要和个体差异的结果三、社会引发的需要(非主观因素)即由社会因素引发的从而诸多个人所具有的个人需要福利是需要满足的状态,社会福利是社会需要手段的满足人类需求及其满足界定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主体,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是研究社会行政、福利服务、计划和资源分配的基础四、需要测量四种方式:A规范性需要B感受性需要C表达性需要D比较性需要第二节贫穷贫穷的定义:贫穷就是缺乏获得食物、参与活动、拥有生活条件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源(汤森)包括非常少的收入和其他状况,如缺少获得基本服务的途径、缺少保障、被排除参与社区生活等贫穷分类:A相对贫穷:①依赖与主观②贫穷标准变化社会成员之间、地区差异B标准性贫穷:某些群体无论物质状况和收入如何,都被界定为贫穷C绝对贫穷:依食物消费划分,标准最难确定贫穷模型:A生存模型:维持生活和健康必需的食物不足和没有住处,较严重的生理需求不足、饮食营养不假、疾病,缺衣少药B营养标准模型:按照最低热量需求计算食物最低成本C收入不公模型:个体在收入群体中的相对位置D相对剥夺模型:由于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当,某些人所享资源和机会低于平均水平贫困线:含义:是界定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资金和资源的标准线制订方法:A市场菜篮法B食费对比法(恩格尔系数)C生活形态法D国际贫困线(最公平、有效和高参与)制订原则:公平、效率和参与关于贫穷的理论:A贫穷文化论:人因文化、价值观、道德等贫穷B社会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贫穷源于自身(尤其是懒惰)C社会结构论:社会短缺和困难导致需要不足→社会引发的需要D人环两因论:个人原因——不能、不为、无准备、不守规矩环境原因——经济(最重要)、社会、政治、自然/人为灾难贫穷成因与对策:成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知识经济导致贫富对立)、事件因素、结构性(低廉工作、疾病与老年、资源分配等个人无法控制的条件,eg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下岗)对策:①改变环境——增加投资(淌滴理论)、资源再分配(税收)、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②改变个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定义与架构基本内涵:定义: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若是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
《社会工作导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社会工作导论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48学时。
考试课。
3学分。
社会工作导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为有需要之人群服务。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工作产生的根源;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
2.掌握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案主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社会工作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3.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程序。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教材名称:《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参考资料:《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社会工作概论》,陈墀成、黄河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三、课程内容绪论1.什么是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的性质。
3.社会工作的领域。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
重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
难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熟悉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掌握中国社会工作的特点和现状。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与伦理守则。
重点: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难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掌握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与伦理守则。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工作:(1)定义一: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2)定义二: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二、简答: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提供物质帮助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工作对象给予心理支持社会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促进能力发展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合法权益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什么?基本对象——最需要帮助的人。
如流浪者、儿童、老人。
(原因:基本道德决定,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三、论述:联系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是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演进一、名词解释: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汤因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二、简答: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是什么?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
这种亲属责任,教区救助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支应的济贫原则,成为以后社会救助的主要参考架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以此为本。
第一章1、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1、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2、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和方法成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和社会行政逐渐成为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之长器。
正是因为工作方法在社会服务中所处的基础和中心位置,所以说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2、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专业的基本特征是1理论体系2社会认可3专业权威4伦理守则5专业文化。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形成里有外借理论、实践理论构成的理论体系,指导者从业者的助人行为。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从事社会服务的行业,服务机构要有专业资格从事服务的人要经过专业培训,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已经建立,社会上已有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业内有独特的专业规范。
社会工作是一个一系统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方法为依托、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领域。
3、试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由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引导,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困境人士特别是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职业化的社会服务人员直接服务:照顾者劝告者治疗者支持者,间接服务:研究者行政者咨询者,合并服务:教育者协调者调解者倡导者经济人增进能力者。
4、试述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工作专业存在于社会福利系统内部,作为一门助人专业,它通过有组织的和专业化的方式为社会中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更多服务。
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1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而且只有通过这样一门成熟的专业,社会服务的诚信和效果才能得以保证2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他的完善与发展对促进社会福利的进步至关重要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他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社会服务的管理。
社会工作是促成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社会福利制度的简历和进步更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来完成具体的使命和任务。
社会工作导论知识点汇总社会工作导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1.什么是社会工作(由一般定义—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中美界定)①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work翻译而来,基本内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②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工作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美国是最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国家,其普遍接受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小组、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而我国于1991年给出定义: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此外,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2.简述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解释专业—从学科、职业上—国家、地区表现)①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作为一个专业应表现为:执行这些功能的机构由一批有专业资格的人组成,他们经过专门训练,精通该学科的主要内容,使用专业的方法与技术。
他们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上起着专门的作用、担负职责,享受优惠。
②学科上来说,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的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职业上来说,社会工作脱胎于早起的慈善事业,但随着受助人情况的复杂化和现代社会对受助人正当权利要求,组成社会工作专业团体成为必要。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地区表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pdf根本资料社会工作导论万仁德主编出版社:出版年: 2022年2月页数:定价: 16装帧:ISAN:内容简介社会工作系列教材/雷洪主编:本书系统介绍社会工作的内涵、性质、施行领域和功能,并说明其开展历史,阐述社会工作的哲学根底与价值体系,分析^p 和介绍社会工作的根底理论及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络,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展了梳理和介绍。
书目:举报失效目录超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二、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三、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四、社会工作的含义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一、社会工作是非赢利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三、社会工作学科的性质第三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的对象二、社会工作的施行领域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开展历史第一节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开展一、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背景二、社会工作的产生三、社会工作的开展第二节中国的社会工作一、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二、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社会工作三、方案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工作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工作者及其特征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二、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三、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一、施行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二、施行社会工作的组织形式三、社会制度对施行社会工作的影响第四章社会工作的哲学根底与价值体系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哲学根底一、社会工作哲学根底的意义二、社会工作的根本哲学理念三、人类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开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价值观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二、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根底三、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四、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与伦理守那么一、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二、社会工作的伦理守那么三、中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那么第五章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根底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与流派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知识根底一、社会工作需要宽厚的知识根底二、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三、社会工作与心理学四、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与社会环境一、人的属性二、人类行为三、社会环境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整合一、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研究取向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研究的根本假设...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根底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开展阶段理论二、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三、学习理论四、人本心理学五、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六、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第七章微观社会工作方法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一、社会个案工作的概念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展历程三、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形式第二节社会小组工作一、社会小组工作的概念二、社会小组工作的功能三、社会小组工作的起与开展四、社会小组工作的理论形式五、社会小组工作的过程第八章宏观社会工作第一节社区工作一、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二、社区工作的含义和特征三、社区工作的内容四、社区工作原那么和方法第二节社会行政一、社会行政的含义二、社会行政的内容体系三、社会行政过程及施行的步骤与方法第九章社会工作实务第一节城市社区效劳一、社区效劳的含义和特点二、社区效劳的内容体系三、社区效劳施行的要求四、社区效劳施行途径和方法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社会工作一、家庭社会工作二、儿童社会工作三、老年人社会工作第三节医疗社会工作与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一、医疗社会工作二、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第四节矫治社会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一、矫治社会工作二、学校社会工作第五节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社会保障概述二、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三、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开展... 第十章社会工作的开展第一节社会变迁与社会工作的开展一、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二、社会变迁对社会工作的促进第二节社会工作教育一、社会工作教育的地位二、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三、社会工作教育的开展第三节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一、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与特征二、社会工作实习的目的三、社会工作实习的形式与过程四、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第四节社会工作研究一、社会工作研究的意义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三、社会工作研究的组织【参考文献】:^p后记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社会工作过程1.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答: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的原因是:(1)社会工作致力于改变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集中地表现在它既助人,又超越助人,通过预防和解决社会生活能力缺乏或丧失以及社会功能失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达到“改变”社会和个人的目的,“改变”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①社会工作是一种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社会变迁是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大规模的变化。
社会工作就是针对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或者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所从事的促进有计划社会变迁的活动。
②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一个社会过程社会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运行的,为了达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的改造,一是制度的改造,此即社会工作的宏观干预和微观干预。
这样一个变迁过程需要从环境和人两方面入手,换句话说,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统筹兼顾、多管齐下,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③个人和群体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计划变迁的社会工作之所以是一个社会过程,其道理还在于,个人和群体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而社会问题的解决则是一个社会过程,这是由个人或系统的问题与整个社会问题之问的关系所决定的。
④个人与系统的改变是一个过程社会工作帮助社会系统与个人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需要经过结构化的操作,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这也说明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a.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通过助人关系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讨论如何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态度和行为,才能在过程中逐渐产生改变的作用,达到助人的目标。
b.改变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中的改变不是突变,而是量变的积累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