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1
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主要指以动物、植物、微生物本身或者它们产生的物质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农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的分类:
一是植物源农药,主要原料直接来源于植物体。
如苦参碱、印楝素。
二是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活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如白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三是矿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自然界的矿物质。
如矿物油、硫磺。
四是天敌生物农药,主要为自然界本身存在、同时对病虫害有防治效果的人工繁殖动物。
如松毛虫赤眼蜂、平腹小蜂。
五是生物化学农药,主要原料在生物体中已经存在,对病虫害没有直接毒性,通过调节、干扰作物或病虫害的生长发育起作用。
如芸苔素内酯、赤霉酸、诱虫烯。
六是蛋白或寡糖素类农药,使用后能诱导植物对病害产生抗性。
如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香菇多糖等。
七是农用抗生素类农药,主要原料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如春雷霉素、宁南霉素、阿维菌素。
生物农药的分类就介绍到这里,考虑到矿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较低、对环境友好,把以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农药也归属为生物农药。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摘要】植物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种农药类型,具有天然、环保、低残留等优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探讨了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指出了提高植物源农药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了植物源农药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加强植物源农药研发,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分类、优势、作用、应用、环境、人类健康、发展方向、效率、安全性、推动、研发、生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植物源农药具有天然、无毒、无害、高效等特点,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比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更安全,更环保,更符合现代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具有较低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植物源农药还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抗药性较强的优势,可以有效防治各类农业病虫草害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加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将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正文2.1 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得到的农药,主要成分为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精油。
根据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植物源农药主要可以分为植物提取类、植物精油类和植物发酵类三大类别。
1. 植物提取类农药:这类农药是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如菊花、茶叶、丁香等。
常见的植物提取类农药有绿豆叶提取液、植物硼酸提取液等。
2. 植物精油类农药:这类农药是通过蒸馏或榨取植物花、叶、根、果等处的精油,如薄荷油、橙油、茶树油等。
有机大豆田防治害虫的部分建议一、使用防治虫害的植物源农药有机大豆允许有限制的使用植物源农药比如苦参碱、除虫菊、鱼藤酮等。
苦参碱:苦参碱是由中草药苦参的根、茎、叶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是生物碱,一般为苦参总碱,其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多种生物碱,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
苦参碱是天然植物农药,害虫一旦触及本药,即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堵死虫体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本品对人畜低毒,是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除虫菊素:是由除虫菊花中分离萃取的具有杀虫效果的活性成分.它包括除虫菊素I、除虫菊素II、瓜菊素I、瓜菊素II、茉莉菊素I、茉莉菊素II组成的。
除虫菊素对多种昆虫如蚊、蝇、臭虫和蟑螂等有毒杀作用。
昆虫接触除虫菊素后1~2min 内即出现过度兴奋,运动失调,迅速被击倒和麻痹。
除虫菊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并且在体内被迅速代谢,实际不会留下残余物。
鱼藤酮:鱼藤酮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在毒理学上是一种专属性很强的物质,对昆虫尤其是菜粉蝶幼虫、小菜蛾和蚜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两种作用。
鱼藤酮特点:1、专属性强,杀虫迅速;对昆虫、尤其是蚜虫、蓟马和跳甲有很强的杀除作用,对菜粉蝶幼虫、小菜蛾等幼虫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
2、持效期长;鱼藤酮的杀虫持效期长,在10天左右。
3、见光易分解,残留极少;在叶子外表的药液见光极易分解,不会污染环境,施药间隔期3天。
4、对环境、人畜安全。
鱼藤酮除对水生动物有害外,对其他人畜安全,不会污染环境。
二、提倡通过释放天敌来防治虫害。
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蜘蛛、蛙类、鸟类及昆虫病原线虫等。
三、有机大豆防治虫害禁止事项1、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防治虫害。
2、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
植物源农药--绿色植保卫士1.概述农药主要用来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具有效率高、见效快、实施简易、可大规模应用等优点。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之一。
传统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此外,农副产品由于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与传统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优点: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施用后较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组分多元化,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对有益生物(即害虫天敌)安全;可以大量种植,而且开发费用也较低。
植物源农药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与常规化学农药的差别也很大。
常规化学农药通常仅作用于靶标生物某一生理系统的一个或几个位点,而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复杂,通常能作用于靶标生物的多个位点,有利于延缓靶标生物的抗药性。
另外,有些植物源农药还能刺激植物生长,起到生长调节作用。
植物源农药是新型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所谓的绿色农药。
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利用植物源物质杀虫防病的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人类使用最早的农药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质农药。
公元前1000多年,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已有用硫磺熏蒸杀虫防病的记载。
中国的《周礼》、《山海经》、《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中,均有使用植物性、动物性、矿物质药物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记载。
这些农药的应用历史长达数千年。
19世纪以来,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植物源农药的开发逐渐从经验阶段上升到科学实验阶段,如除虫菊、烟草、鱼藤发展为商品化加工制剂并广泛使用。
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农药占据了市场,植物源农药逐渐被人类所忽略。
到60年代后期,有机合成农。
药的种种弊端使天然产物农药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印楝的研究带动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研究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开发成功的产品也很多,并已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2.植物源农药的特点与有机合成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选择性高、低毒、易降解、害物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农药行业市场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食品安全的重视,植物源农药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出来的农药,具有无毒、无残留、环保等特点,是植物保护行业的新兴领域。
二、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
据统计,2018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元,同比增长25%。
其中,提取物类、精油类和微生物制剂类等是植物源农药的主要品种。
预计到2023年,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
三、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
1、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已经将环保、食品安全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大了对植物源农药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未来可望获得更多的扶持政策。
2、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植物源农药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3、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源农药的生产工艺、提取技术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和改进,市场前景广阔。
四、植物源农药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技术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技术壁垒较高。
2、价格问题
植物源农药的价格相对于化学农药较高,进入市场后面临的压力较大。
3、市场监管问题
植物源农药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市场乱象时有发生。
五、结论
植物源农药市场前景广阔,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和市场模式,及时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植物源农药行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源农药的工艺流程一、植物源农药的概述植物源农药是指通过植物提取出来的一种农药。
它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材料,经过系列提取工艺得到的农药。
与化学合成农药不同,植物源农药具有生态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的特点。
本文将主要介绍植物源农药的工艺流程。
二、植物源农药的工艺流程1.原料的采集和处理植物源农药的原料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因此原料的采集和处理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采集到的植物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无病虫害的健康植物;(2)采摘时间要在植物生长期的旺盛期;(3)采摘时应当使用无菌器具,以避免污染;(4)采摘后应当立即进行处理,防止酸败和营养成分流失。
2.提取植物的提取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通过溶剂或水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泡、煎煮、蒸馏等。
一般来说,提取原则是在充分提取有效成分的尽量减少对植物中其他成分的破坏。
3.过滤提取出来的植物提取液一般含有大量的杂质,需要进行过滤处理。
常用的过滤器材有滤纸、滤布、滤网等。
过滤前,需要将滤器材进行处理,除去其中的灰尘和污物。
对于一些高粘度、混浊的植物提取液,还需要对其进行压榨、除砂等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过滤。
4.对提取液进行分离和浓缩植物提取液大多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进行分离和浓缩。
一般来说,分离和浓缩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真空浓缩、蒸发浓缩等。
对于某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可以利用萃取法将其分离出来。
5.纯化提取液经过分离和浓缩后,一般含有其他成分。
在进行农药加工之前,需要将提取液中的其他成分去除,使其成分更加纯净。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重结晶、溶剂抽提等。
6.制粒制粒是将纯化后的植物提取物通过混合、压缩等方法制成颗粒状农药。
制粒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既有传统的湿制法,也有现代的干制法。
制粒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农药的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每个制粒环节。
7.包装和储存制粒后的农药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材料一般选用密封性好、抗湿性强、耐腐蚀、不易破损的材质。
植物源农药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
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技术
1 合理用药
要按照有害生物的特点,进行植物源农药的合理用药。
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与类别进行药剂种类与施药方法的选择,使植物源农药能够通过适当方法进行施药。
结合有害生物危害特征与发展规律,实行植物源农药的适时施药,按照药剂性能科学把握使用剂量,重点考虑用药成本,从而实现植物源农药的合理用药[1]。
2 适法施药
要按照保护对象的特点,进行植物源农药适法施药。
由于作物种类不同,植物源农药的施药方法、制剂形式、药剂品种也存在一定差异。
植物源农药可以作用于经济作物或者有机、绿色基地的大田作物。
在基地中,植物源农药的施药方法应主要采用全覆盖喷施;枸杞、果园等作物的大面积田块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植物源农药喷施;中草药、花卉、蔬菜等田块可用手动机械喷施法进行用药。
3 灵活用药
要针对环境因子,进行植物源农药灵活用药,由于植物源农药容易降解,为实现其在田间的持效期,需要对其田间半衰期进行充分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利的环境因子。
因此,为延长植物表面药剂的粘附时间,在施药过程中尽量避开雨天,如果出现施药后下雨的情况则需要重新进行施药。
另外,植物源农药施药最好在4:00PM至傍晚之间,经过试验结果验证,在此期间施药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4 适宜机械
适宜机械指适宜质保机械,大多植物源农药具有不稳定与易分解的特性。
因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喷药时间,实行全覆盖,提升施药效率,解决植保机械与有害生物的问题,快速、高质量、高效率地施药,使植物源农药在田间的作用发挥最好的效果。
2023年植物源农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农业作物疾病和害虫。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植物源农药由于其天然、环保、安全、低残留的特点,逐渐成为了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一、市场规模分析据相关研究机构报告,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以全球市场为例,据统计,2019年全球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达到了7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超过3%。
在中国市场方面,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2019年增长至约9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
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植物源农药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市场发展趋势1、生物技术加速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源农药的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编辑、基因改造、微生物学、代谢组学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提高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产量,改善其抗性和药性,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加速市场推广。
2、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于绿色可持续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植物源农药也将得到政策的支持。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例如《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这为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3、市场竞争加剧当前,植物源农药市场竞争加剧,有众多品牌涌入市场,各类产品和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这种白热化竞争的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还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价格竞争,进一步推动植物源农药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市场前景分析植物源农药未来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植物源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产品,自然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又称植物性农药。
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农药。
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
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异株克生物质等。
按有效成份、化学结构及用途分类:生物碱、萜烯类、黄酮类、精油类、光活化毒素、其他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茎、叶、花或果实)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
植物源农药所利用的植物资源为有毒植物。
所以,植物源农药又通俗为“中草药农药”。
一、植物源农药分类1、植物毒意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
该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具有毒杀作用的。
例如,具有杀虫作用的烟碱、鱼藤酮、蔡芦碱、苗篙素;具有杀菌作用的大蒜素;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作用的海藻酸钠等。
2、昆虫拒食信息物质。
植物产生的能抑制某些昆虫味觉感受,从而阻止昆虫取食的活件物质。
例如从印棵种子中提取的印棕素和从柑恬种子提取的类柠檬苦案。
3、植物源昆虫激素。
植物体内存在的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可人工提取直接利用,如从霍香蓟属植物中发现提取的早熟索具有抗昆虫保幼激素的功能,或人工合成活性更高的类似物,如红铃虫性诱剂。
这类物质进入昆虫体内后,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
4、引诱剂和驱避剂。
植物产生的对某些昆虫具有引诱或驱避作用的活性物质。
例如丁香中的丁香油可引诱东方果蝇和日本丽金龟.5、绝育剂植物产生的对昆虫具有绝育作用的活性物质。
主要是破坏昆虫的繁殖系统。
例如从巴拿马硬木天然活性物质衍生合成的绝育剂对棉红铃虫有绝育作用。
6、植保康当植物被病害感染后.诱导植物产生的抗茵活性物质。
如豌豆素等。
7、异株克生物质植物产生的某些次生代谢物质。
该代谢产物能刺激或抑制附近异种或同种植物(株)的生长,是开发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刑的潜在资源。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
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中国在加入 WTO 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 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
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4.精油类
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的引诱作用,多用于防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5.其他羧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二) 植物源农药作用机理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其中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
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
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作用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1)毒杀作用:植物对昆虫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方式就是毒杀作用。
1.胃毒毒杀作用。
毒理学研究表明,具有胃毒毒杀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破坏昆虫的中肠组织,使中肠亚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也可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抑制多种解毒酶,发挥神经毒剂的作用。
胃毒毒杀作用的症状为虫体脱水缩短,拉稀粪便,甚至拉出直肠或囊泡状物,直至死亡。
2.触杀作用。
害虫接触到具有触杀作用的物质,表现出兴奋状,其神经中枢即被麻醉,并且使害虫的蛋白质凝固堵死虫体的气孔,从而使害虫窒息死亡。
3.熏杀作用。
大部分精油都具有熏杀作用,精油可使害虫表皮蜡质层颗粒排列发生变化,破坏中肠组织,抑制中枢神经电位自发放。
鉴于熏杀的特殊方式,可将精油用于防治仓储害虫和大棚温室害虫。
4.内吸毒杀作用。
内吸作用是一种特殊的胃毒方式,与喷雾相比,这种方式对环境污染小,不易杀伤天敌。
许多植物源杀虫物质具有典型的内吸毒杀活性。
(2)拒食和忌避作用具有拒
食作用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允许其存在,但是迫使害虫转移选择目标。
任何生物的行为都是在接受体内外信息后,由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综合反应的结果,能够被外来化学物质所调节。
具有拒食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即是改变害虫的体内外信息,然后影响神经,迫使害虫做出柜食和忌避的行为。
(3)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作用
许多植物源农药能够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使卵不能正常孵化,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化蛹,蛹不能正常羽化或出现畸形,在害虫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起到主导调节作用。
目前认为该类活性成分是干扰了昆虫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导致生长发育出现异常。
这种方式对当代或当年的害虫影响不太明显,但可以控制下一代害虫的发生。
(4)光活化毒杀作用光活化毒杀作用是植物源农药的活性物质借助于光敏化剂发挥作用,光敏化剂是光活化毒杀作用的关键。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机制是光动力作用和光诱导毒性,即光敏化剂接受一定波长的光子,产生自由基或诱发单线态氧攻击生物大分子,如脂蛋白、酶和核酸等,从而导致害虫的死亡或损伤。
(三)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优点 1.植物源杀虫剂活性成分复杂,能够作用于昆虫的多个器官系统,有利于克服抗药性。
2.植物源农药在自然界有其自然的降解途径,不污染环境。
3.由于自然界植物种类繁多,仅目前报道过的 2400 余种具有控制有害生物活性的高等植物尚未完全开发,故植物源农药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缺点 1.大多数植物源农药发挥药效慢,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时,不能满足迅速救灾需要。
2.制剂成分复杂,活性成分易分解,且对光不稳定,需要在有光条件下才有作用。
中国植物源农药潜力巨大
以生产蔬菜为主的农场,多采用保护设施栽培。
在大型的设施栽培中,对人畜安全、没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植物源农药成了农场主们的首选。
植物源农药具有的高效、低毒、广谱性特点,也是植物源农药具有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中国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