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出台促进鲑鳟鱼网箱养殖产业发展的42条新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434.20 KB
- 文档页数:2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发布部门】青海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02.28【实施日期】1992.04.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1992年2月28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92年2月28日公布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境内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资源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实行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方针,作好渔业水域的统一规划和养殖、加工、合理捕捞的综合开发。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重视和鼓励渔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渔业科学技术水平。
在渔业资源保护、养殖,发展生产和渔业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渔业的监督管理第五条渔业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群结合的办法。
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渔业管理工作;州(地)、市、县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在重要渔业资源所在地设立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跨行政区域的渔业水域,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商管理,或者由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群众性护渔活动,应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进行。
第六条各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是:(一)监督检查渔业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执行,查处违法行为;(二)负责渔业资源及渔业水域环境的保护工作,协同环保部门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三)办理捕捞许可证和有关渔业生产、收购、运输等事宜,按国家规定征收渔业费用;(四)维护渔业生产秩序,调处渔业纠纷,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五)负责渔业船舶的登记、检验和船员考核的发证工作,调查处理渔业船舶交通事故;(六)负责渔港及其它有关渔政管理事项。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24•【字号】青政办〔2021〕122号•【施行日期】2021.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青政办〔2021〕12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省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24日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问题挑战第三节重大意义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生态安全,筑牢生态经济发展绿色本底第一节举全省之力保护好“中华水塔”第二节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第三节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第四节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第四章绿色低碳,夯实生态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第一节创建“洁净青海”第二节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第三节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第四节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第五章绿色循环,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第一节优化适配盐湖资源产业空间布局第二节构建世界领先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第三节打造盐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生态第六章绿色清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第一节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第二节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第三节多元协同高效储能体系第四节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第五节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第七章文旅融合,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第一节优化生态旅游发展布局第二节丰富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第三节完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第四节提升生态旅游品牌建设能力第八章绿色兴农,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第一节全面提升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第二节深入推进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第三节构建农牧业支撑服务体系第九章绿色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第一节提升冶金建材全产业链竞争力第二节推动特色轻工业提品质创品牌第三节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第四节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第十章绿色高值,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质量效能第一节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第二节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第三节推动装备制造向系统集成制造升级第四节构建应急产业发展体系第十一章强基固本,健全生态经济保障机制第一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第二节增强生态经济发展要素供给第三节构建生态经济市场体系第四节强化生态经济科技人才支撑第五节提升生态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第十二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健全法制保障第三节强化监督考核第四节营造良好氛围前言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为新时代生态经济发展拓宽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1.11•【字号】青政办〔2022〕95号•【施行日期】2022.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的通知青政办〔2022〕9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1月11日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国办发〔2021〕5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国办发〔2022〕18号),做好跨周期调节,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稳定市场主体(一)加大外贸企业纾困力度。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我省关于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根据部门职能,建立重点外贸企业联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一企一策”服务,切实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物流运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复工企业尽快达产满产,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企业发展预期。
(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鼓励创新绿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贸易发展方向,引导生产型外贸企业推进产品向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转型,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
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双循环企业,支持贸易双循环企业加强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对企业的配套服务,推动内外贸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
支持企业开展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有机认证、食品认证、资质认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4]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水域资源优势,推进渔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障安全优质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牧民收入,经省政府研究,现就加快我省现代渔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沿黄流域高原冷水鱼产业带,改进现代渔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努力形成生态良好、养殖高效、产品优质、装备先进、农牧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使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恢复到16万吨,冷水网箱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万吨。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渔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科技化水平明显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努力把我省建设成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区、全国最大的现代冷水鱼养殖示范区。
二、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三)加大青海湖封湖育鱼力度。
全面贯彻省政府《关于继续对青海湖实行封湖育鱼的通告》,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农牧、公安、工商等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和通报制度。
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大力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偷捕、贩运、加工和销售青海湖裸鲤的违法行为。
青海黄河龙羊峡—积石峡段水库鲑鳟鱼网箱养殖容量估算作者:简生龙关弘弢李柯懋刘扬王振吉李鲜存赵宗虎来源:《河北渔业》2019年第06期摘;要:为促进高原鲑鳟鱼网箱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2013~2017年,对黄河龙羊峡—积石峡段干流及其主要鲑鳟鱼网箱养殖的6座水库设置监测点连续开展水质等环境监测,分析监测水域氮、磷等含量,确定磷为水体营养物的限制性因子,并以磷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确定水体允许的最高磷浓度,运用Dillon-Rigler模型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初次估算各水库的理论养殖容量。
测算结果为:青海沿黄开展养殖的6座水库网箱养殖容量限定为3万t,其中龙羊峡水库养殖限量2万t,其余水库共限量1万t;上述水库可设置网箱面积50 hm2,网箱养殖面积占总水面0.1%。
关键词:沿黄水库;青海;鲑鳟鱼;网箱养殖;养殖容量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区,水资源丰富,可供冷水鱼养殖水面较多,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设形成的水面有4.43万hm2,水体洁净、水质优良,冬季不封冻,是鲑鳟鱼等冷水鱼的天然生息繁衍之地,被国内外公认为养殖鲑鳟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青海龙羊峡—积石峡段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猛,到2017年底,沿黄鲑鳟鱼养殖产量达到13 800 t,占全国鲑鳟鱼产量的30%,青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商品生产基地[1]。
但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潜在污染不容忽视,而随着国家生态红线的提出和各类环保政策的日益严厉,也必然对养殖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何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这些矛盾,以促进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
鉴于此,2013~2017年,通过对黄河龙羊峡—积石峡段干流以及在沿黄主要网箱养殖水域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积石峡等6座水库设置监测断面,对水质、水生生物等连续进行监测,参照《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年)》和《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要求,各水库水质目标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为标准,库区水域主要以磷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运用Dillon-Rigler模型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估算各水库的理论养殖容量,为促进高原鲑鳟鱼网箱养殖可持续发展及地方政府制定黄河上游渔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青海鲑鳟鱼网箱养殖面积达107亩产量占全国的8%
佚名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
【年(卷),期】2012(39)2
【摘要】截止今年年初,青海省鲑鳟鱼网箱养殖面积达到107亩(15亩
=1hm^2,下同),首次突破百亩,养殖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108%,总产量达到1256t,较上年增加742t,增长144%,占全国鲑鳟鱼产量的8%,成为全国最大的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
【总页数】1页(P69-69)
【关键词】养殖面积;鲑鳟鱼;青海省;网箱;亩产量;养殖基地;面积比;总产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22
【相关文献】
1.青海省出台促进鲑鳟鱼网箱养殖产业发展的42条新措施 [J],
2.青海沿黄河地区成为我国最大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 [J],
3.青海鲑鳟鱼网箱养殖生物安全管理经验 [J], 简生龙;赵娟
4.青海黄河龙羊峡—积石峡段水库鲑鳟鱼网箱养殖容量估算 [J], JIAN Sheng-long;GUAN Hong-tao;LI Ke-mao;LIU Yang;WANG Zhen-ji;LI Xian-cun;ZHAO Zong-hu
5.青海沿黄鲑鳟鱼网箱养殖水体环境监测研究 [J], 简生龙;关弘弢;李柯懋;王国杰;殷显彪;陈静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3.30•【字号】青政办〔2023〕32号•【施行日期】2023.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3〕3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持生态优先、深化改革,创新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生产转型和农牧民增收多赢,现就促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共赢为目标,以牦牛藏羊产业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建设基地、培强主体、培育龙头、健全链条、打造品牌,扎实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做优做强绿色有机畜牧业,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竞争能力和输出水平,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步伐,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生态畜牧业加快向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择优整县提升草原畜牧业发展能力,建设一批生态畜牧业模式发展经营的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及生态牧场,培育一批省级股份制生态畜牧业示范社,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生态牧场+种养大户+农户”生态畜牧业联合发展体,推动实现牛羊生产、合作方式、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市场营销和服务保障“六个”转型升级,构建三产融合、规范经营、市场营销“三大”产业体系,生态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绿色有机牦牛藏羊输出能力显著增强,促进小农牧户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有效衔接。
青海鲑鳟鱼苗种场、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简生龙;申志新【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50-51)【作者】简生龙;申志新【作者单位】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810012;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810012【正文语种】中文青海地处三江源区的特殊生态地位,决定了在保护好渔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冷水鱼养殖是青海特色。
青海可供冷水鱼养殖利用的水面有60多万亩,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设形成的水面有50余万亩,水体洁净、水质优良,水温在3~22℃,冬季常年不封冻,是鲑鳟鱼等冷水鱼天然生息繁衍之地,被国内外公认的养殖鲑鳟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青海作为我国冷水鱼主产区,到2015年底,全省鲑鳟鱼养殖网箱面积达22万米2,其中大型网箱占66%;建有鲑鳟鱼苗种场3家、养殖场27家,鲑鳟鱼养殖产量7600吨,青海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鲑鳟鱼商品生产基地。
生物安全是国家为保护其自然资源、捕捞渔业、水产养殖、生物多样性和以它们为生的人民免受严重的跨界水生动物疾病的输入和传播不利影响所采取的活动和措施,防止疾病传播、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危害最小化。
近年来,青海在鲑鳟鱼养殖产业发展中狠抓生物安全管理,采取最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生物安全,推动鲑鳟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严格遵守鲑鳟鱼苗种生产许可管理。
苗种场在引种前要向相关渔业主管部门申报审批,经许可后方可引入,每批次引种都要进行登记备案。
鉴于目前国内鲑鳟鱼养殖场疫情形势严峻,疫病防控难度增大,禁止从国内引进发眼卵和种苗,只能从国外无疫区有生产资质的苗种场引进,国外进口必须提供原产地健康证明和检疫许可证。
2.严格遵守种苗输入和输出检疫制度。
每批次鲑鳟鱼发眼卵和苗种在引进后和销售前(或入箱前)都要申报检疫,主要进行IHNV和IPNV检测,须在检疫隔离场按规定隔离检疫,隔离检疫期为45天,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销售前经检疫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出售。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4.20•【字号】青政办〔2017〕70号•【施行日期】2017.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的意见青政办〔2017〕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提升我省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牧种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需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种业实力、保障供种安全为重点,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服务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为统领,以建设现代种业体系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良种繁育体系,着力提升农牧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农牧种业发展水平,为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从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变,从科研机构育种向科研机构育种与企业育种相结合转变,着力培育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主的种业企业,初步建成符合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发展体系、管理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和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机制灵活、生产集约、竞争有序、运行高效、规模发展的现代种业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合理布局。
依托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不断优化农牧种业发展布局,大力推进特色制(繁)种基地建设,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
坚持科研、生产与推广相结合,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模式,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青海鲑鳟鱼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作者:陈燕琴申志新王国杰来源:《河北渔业》2014年第10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品是农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安全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推动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青海鲑鳟鱼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域环境条件,境内水域资源丰富,冷水资源优势潜力较大,可供渔业开发利用的水域面积4.27万hm2,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成集中连片的水面有3.27万 hm2,这些天然水体终年水温在20 ℃以下,冬季不封冻,具有明显的冷凉水体特征,水体洁净,水质良好,具备生产绿色水产品的基础条件,被国内外公认为是养殖鲑鳟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截止到2013年,全省鲑鳟鱼网箱养殖场26家,共有网箱1 773个,网箱面积达到13.91万m2,占全国鲑鳟鱼网箱养殖面积的70%。
2013年鲑鳟鱼产量3 641 t,占全国鲑鳟鱼产量的15%,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网箱养殖鲑鳟鱼基地,向北京、上海、广州、新疆等地销售商品鱼1 300 t。
近年来全省围绕“生产优质、高档、品牌水产品”为目标,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先后实施建立负责任的渔业许可制度、水体养殖容量研究与控制、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和疫病防控制度、产地水产品质量检测和养殖水体环境监测、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等多项工作措施,保障全省鲑鳟鱼养殖产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2013年对沿黄鲑鳟鱼养殖场商品鱼中的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孔雀石绿、环丙沙星、甲醛等禁用药物以及磺胺类和寄生虫等7个项目进行了18个批次的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对全省鲑鳟鱼养殖场开展了30余批次的鲑鳟鱼种苗IHN和IPN病毒抽检及成鱼疥疮病等细菌病检测,没有发生新的疫情。
对鲑鳟养殖区域1市8县21测报点,面积12万m2,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全省无重大疫病发生;在沿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设置21个监测点,开展总氮、总磷、硫化物、重金属、总大肠菌群等23个项目的监测,结果显示整体水质状况良好。
青海水产养殖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1. 引言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湖泊、河流等水域。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为了促进青海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海水产养殖产业的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包括政府支持政策、技术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等内容。
2. 政府支持政策为了鼓励和支持青海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青海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财税支持、土地使用权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
2.1 财税支持青海省对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
具体措施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企业,在前两年内可以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减免地方税费:对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企业,可以享受减免地方税费的优惠政策,如减免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2.2 土地使用权优惠青海省政府为水产养殖企业提供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具体包括:•减少土地租金:对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在租用土地时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减免土地租金。
•延长土地使用期限:对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可以延长土地使用期限,以保证长期稳定经营。
2.3 信贷支持青海省银行业机构将给予水产养殖企业一定的信贷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降低融资成本:银行将根据水产养殖企业的风险评估情况,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融资利率优惠。
•提供专项贷款:银行将设立专项贷款产品,为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提供特别支持。
3. 技术要求为了确保青海水产养殖产业的质量和安全,政府对水产养殖企业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养殖技术要求青海省鼓励水产养殖企业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具体要求包括:•养殖环境控制:确保水质清洁、温度适宜、氧气供应充足等。
•饲料管理:合理配方饲料,避免过度喂食和浪费。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减少疾病发生。
3.2 水域保护要求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政府对水产养殖企业的水域使用和排放行为进行了限制。
加强规范管理做好技术支撑探索青海鲑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专访青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申志新
肖乐;李明爽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青海作为我国冷水鱼主产区之一.冷水鱼产业.尤其是大型网箱鲑鳟鱼养殖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青海省农牧厅以及渔业局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鲑鳟鱼产业的实验、示范和推广.截止目前.青海共有鲑鳟鱼养殖网箱22万平方米.其中大型深水网箱145万平方米.养殖鲑鳟鱼7000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
【总页数】8页(P10-17)
【作者】肖乐;李明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保障提升支撑现代渔业发展能力——赵兴武局长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J], 《中国水产》编辑部
2.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所建设——2009年浙江省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规范管理调研报告 [J],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3.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推动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J], 冯兴占
4.青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J], 拉尔其布;王振吉;赵娟
5.依靠林业科技支撑加快生态建设步伐——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