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23.67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课计划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采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1 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经过这些教课内容,使学生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跟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 2 个单位。
由于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假如还用 1 格表示 1 个单位,就不方便了,此后还会学惯用 1 格表示 2、5、10 或更多的单位。
本单元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动物卡片的数目、统计学生喜欢看什么竞赛、喜爱什么玩具、天气状况,同学们的家庭数、早饭吃什么主食等。
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认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如经过统计学生喜爱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爱吃什么主食、喜爱什么体育竞赛等,认识到大家的喜好、专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知识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的确是很实用的。
教课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采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经过对学生身旁风趣案例的检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课要点难点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对身旁风趣案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检查。
教课建议这部分内容要注意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通用10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简析: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二、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26、全神贯注 1课时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28、父亲的菜园 1课时语文园地七 5课时合计 13课时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篇2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共有学生39人,年龄一般在9—10岁之间,学生是由周围的组成、因此,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
教学目标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单元教学重、难点1.正确识字,规范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课时安排18.古诗二首………………………………………………………………2课时19.雾在哪里………………………………………………………………2 课时20.雪孩子…………………………………………………………………2课时语文园地七………………………………………………………………2课时主备人:郑艳丽18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1.单元说明: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2.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
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第一章《有理数》一、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
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
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小组合作、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班班通。
七上英语第七单元教案简单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运用。
2.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学科交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运用。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新词汇(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介绍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和意义。
2. 学生跟读单词,加深记忆。
三、学习新语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例句或对话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时态、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2. 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操练,加深理解。
四、听力训练(15分钟)1. 教师播放与本单元相关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听懂内容,根据问题进行回答。
2. 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五、口语训练(15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口语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对话、情景对话等。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阅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 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写作训练(15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
2.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八、复习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 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靖边县 课堂教学教案JINGBIANXIANXIMAWANZHONGXUEKETANGJIAOXUEJIAOAN第 1 页 共 1 页第七单元 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单元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了解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并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意识到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单元重点1.燃烧和灭火的原理;2.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好不可再生性,及对人类所起的作用;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4.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单元难点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燃料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择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单元课时安排课题1 燃烧与灭火 1课时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1课时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3.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