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及应用开发(2014年)网上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0
1、通常微课程相关视频时间长度在( )。
(单选题,本题2分)A:30分钟左右B:不到1分钟C:1-8分钟左右D:无限制C2、正在考试考试科目:N_4微课程及应用开发网上考试(2015年4月27至30日)考生姓名:张朝辉考试时间:60分钟倒计时:00时59分40秒2、在一个微课程学习平台中可以发布很多的微课程,体现了微课程( )。
(单选题,本题2分)A:静态性B:海量性C:易重组D:易复制B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简称为( )。
(单选题,本题2分)A:CAMB:CCDC:CAID:CPUC4、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Dreamweaver主要用来做( )。
(单选题,本题2分)A:图像处理B:录屏和视频处理C:动画制作D:网页制作D5、微课程打破课程原有章节来设置内容,甚至打破课程界限来设置内容,体现了微课程( )。
(单选题,本题2分)A:静态性B:海量性C:可重用性D:易领会性C6、下面哪一个软件的主要功能不是看图( )。
(单选题,本题2分)A:AcdSeeB:美图秀秀C:FastStone Image ViewerD:DevalVR PlayerD7、微课程基于什么学习理论( )。
(单选题,本题2分)A:建构主义B:机械主义C:行为主义D:认识主义A8、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PowerPoint主要用来做( )。
(单选题,本题2分)A:演示文稿注释、旁白B:录屏和视频处理C:动画制作D:网页制作A9、针对混合学习的不正确描述是( )。
(单选题,本题2分)A: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包括它的理念和思想B:混合学习是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在线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C:混合学习理论依据包括麦克卢汉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和施兰姆的媒体选择定律D:混合学习的目标是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C10、微视频应该是压缩、支持流媒体的格式,通常为( )。
(单选题,本题2分)A:A VIB:DVDripC:H.264D:RMVBC11、微课程有时被称为“五分钟课程”,说明该视频( )。
13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堙”的含义,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3.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4.能用自己的话将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理解“故”、“堙”的含义,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并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准备:大海、精卫鸟的图片,课件,精卫填海完整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1、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
现在,我来考考你,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精卫填海)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释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的意思。
①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②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总结。
2、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重点指正字音:少(shào)曰(yuē)溺(nì)衔(xián)堙(yīn)(3)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yīn )于/东海。
3、再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重点词句的含义。
①之:的②少女:小女儿③故:因此④堙:填塞⑤女娃游于东海:(女娃于东海游)女娃在东海游玩。
网络教育学院《Web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在线考试系统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2013年春/秋季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月日•1问题描述1.1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Interne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各类信息网站日益增多,供用户查阅信息,下载资料的网站也应运而生。
ASP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为动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ASP相关语法进行远程教育,在线网络考试系统应用而生。
网络在线考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劲势。
网络考试系统旨在实现考试的无纸化管理,对一些科目的考试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方便校方考务的管理,也方便了考生,针对考生分布广,适用于远程教育。
网络在线考试与传统的笔试考试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可以省去试卷印刷的费用,减轻教师阅卷的负担,加快考试进程。
其二,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网络在线考试系统是针对原始的考试模式而发展起来的。
该系统是专门用于用户注册、登陆、参加在线考试以及管理员进行试题的录入、修改、删除的ASP应用程序。
它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采用B/S 模式设计。
试卷全部为客观题,具有用户注册、多用户同时在线考试、时间控制、试题录入、修改试题、科目管理、试题管理等重要功能。
管理员可以轻松的向题库添加试题、修改试题、审核学生信息。
考生进行有效的身份验证登陆后,选择考试科目,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当达到规定时间的前一分钟,系统将自动予以提示。
考生最后也可以进系统进行成绩查询。
1.2 所需软件介绍该在线考试系统需要用到ASP技术,对ASP给予简单介绍。
ASP是MicrosoftActive Server Pages的简称,其实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
Active Server Pages是创建动态网页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起一种编程语言的作用,可以利用它编写动态产生HTML的程序代码。
《日月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假期,同学们到祖国的各地去游玩,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这节课我要带同学们去日月潭看一看。
2、谁知道日月潭在哪里。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学们看这个岛字,鸟与山联合起来。
它表示鸟群覆盖的山。
鸟群迁徙时做中途停留休息的水中山头。
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其中面积较大的称为岛,较小的成为屿。
聚焦在一起的岛屿,我们称他为群岛。
3、文章第一段这样介绍日月潭,谁来读。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她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大家看,从这段当中你能感受到日月潭什么多?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日月潭的山多、树多、名胜多(群山环绕、树木茂盛)4、读这样的词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碧波荡漾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隆冬来临雪花飞舞鲜花盛开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狂风大作日月潭湖泊环绕茂盛中央游客吸引光华岛小岛轻纱童话仙境周围展现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风光秀丽隐隐约约太阳高照湖水碧绿披上轻纱名胜古迹佳丽中华央求披发胜利名称展览出现痕迹5、认识1.名字;名称:人~。
书~。
命~。
报~。
给他起个~儿。
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胡兰。
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到处游山玩水。
4.名声;名誉:出~。
有~。
世界闻~。
5.出名的;有名声的:~医。
~著。
~画。
《奇妙的护身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生物生长的需要”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统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方式及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进一步增强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
切实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平衡)方式丰富多彩。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还可为后继单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奠定能力知识的基础。
本课引领学生探究生物是如何凭借一些本领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进而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2.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3.能举例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方式的意义。
科学探究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归纳出动物保护自身的特殊方式。
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2.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3.能举例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方式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到问题的结论。
2.能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是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2.能举例说明人类是怎样利用动植物分泌的毒素为人类治病的。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分类、收集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动植物在自身防护方面的具体实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壁虎借尾巴的课件有关动物自身保护的资料和图片2.学生准备有关动物自身保护的资料和图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用彩绘、拼贴、组合等方法,完成瓶罐穿新衣的作品,锻炼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性,增强对集体合作、统一的思想认识。
在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微视频设计与开发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1.对静帧素材可以采用Alpha通道进行抠像。
()答案:错2.有些效果可以在其“合成选项”中指定蒙版,以让蒙版成为效果控件的蒙版,通常需要更改混合模式。
()答案:对3.遮罩作为单独的图层存在,并且通常是下对上遮挡的关系。
()答案:错4.教学微视频按照教学方式主要分为讲授类、启发类、讨论类、练习类、自主探究学习类等,也可灵活组合上述类型,如讲授—讨论类、启发—探究类、合作—探究类等等。
()答案:对5.蒙版路径本质上就是由多个顶点组成的路径。
()答案:对6.下列有关AE摄像机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在新建AE摄像机时,可以选择使用双节点摄像机或单节点摄像机###在AE中,我们往往通过设置摄像机图层并在合成中来回移动它来获得合成的不同视图###可以自定义视图布局,选择不同视角与其数量7.在AE中,预合成的作用有()。
答案:为预合成添加效果,相当于为预合成中多个图层统一添加相同效果###随意替换、添加或删除其中的图层,方便对原始素材的二次修改###方便查找和管理###更改图层的默认渲染顺序8.AE的运动追踪工具可以对以下哪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追踪()。
答案:旋转###位置及旋转###仿射边角与透视边角###位置9.AE的三种特殊面板为()。
答案:合成面板###时间轴面板###项目面板10.在切换视图布局时,可以选择()。
答案:4个视图###2个视图###1个视图11.关于操控点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如果一个图层上包含蒙版、文字、或者图形,操控点会按照整个的轮廓生成网格###形状以及文字的描边不会被操控点网格捕捉,如果要使用描边的轮廓,可以增加操控点的扩展数值###尽可能少的添加操控点实现精准的控制效果,操控点的增加将影响渲染速度12.AE脚本与表达式的区别有()。
答案:脚本控制AE整体程序的运行,表达式控制图层中属性单个值的变化###脚本拥有用户界面,表达式依附于属性13.下列关于AE与PR对比的说法,错误的是()。
微课设计与制作_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使用床单、窗帘布和鸡蛋棉等对录音区进行半包围覆盖可以取得更好的录音效果。
()参考答案:正确2.微课是微视频的代名词。
参考答案:错误3.微课设计与制作应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
参考答案:错误4.绘图软件SmoothDraw的工具栏中,软橡皮的擦除效果与硬橡皮的擦除效果相同。
()参考答案:错误5.定制型微课的优点是()参考答案:功能可自主定制6.《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规定幼儿园、中职学校校长参照执行该标准。
参考答案:正确7.微课与微课件是一回事。
参考答案:错误8.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参考答案:正确9.制作微课的关键是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错误10.微课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从历史的、逻辑的、时代的、发展的、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微课。
参考答案:正确11.微课区别于课堂实录的主要特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聚焦学习内容,并且给学习者个别化学习的美好体验。
参考答案:正确12.微课的核心特征是设计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
参考答案:正确13.2014-2017年,我国面向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实施()参考答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14.微课是网络时代教师促进自身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的载体和利器。
参考答案:正确15.制作抠像的视频一般采用那几种颜色的背景布()。
参考答案:蓝色和绿色16.“竞赛型”、“高大上型”、“烧钱型”微课技术路线有违微课发展的初衷。
参考答案:正确17.使用录屏法制作微课,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或者电脑进行录屏。
()参考答案:正确18.()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应在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达到相应的标准。
参考答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19.微课切忌静态画面太多、停留太久。
参考答案:正确20.录制微课时将颧肌稍稍往上提,可以使录制的声音更加清晰、明亮。
《互联网应用体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互联网基本概念调查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找并收集关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方面的信息,并整理成一份报告。
2. 互联网应用体验学生需要选择一种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在线购物等),进行至少一周的体验,并记录下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应包括互联网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要真实、客观;2. 体验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尝试不同的功能和操作,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3. 作业报告应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评价学生对互联网基本概念和应用的掌握情况;2. 教师根据学生在体验互联网应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3.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的感受和收获,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互联网应用技能。
六、个人反思与小组讨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七、作业拓展与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互联网应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编程比赛、网络营销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互联网应用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科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浮力教学目标: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能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系统人类改变地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的哪些活动起到了改变地表的作用。
2、能将人类各种改造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3、能设计一个清晰的方式整理辩论或研究的结果。
4、能按照“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的标准对人类影响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人类改造地球的活动。
2、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学的观点。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被别人否定。
科学知识目标:能有根据地举例说明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能提出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保护地表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四、教学准备:有关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作用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人类引起地表形态发生的活动图片、视频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河流、平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听说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就验证了这个事实。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影片)2、同学们猜想一下,引起这个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3、你们的这些猜想都是有可能的,都是自然力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除了自然力量以外,还有一种力量能引起地表的变化,是什么呢?4、学生试着回答4、引出课题:你真是了不起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改变地表》(二)科学探究1、我们是有生命的会思考能活动的动物,为了生存,人类在地球上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A、组内交流B、全班交流C、老师总结了一些活动(出示课件)2、人类的这些活动使地表发生了变化,是有利还是不利呢?将他们进行分类A、组内交流B、全班交流C、出示课件3、人类的有些活动对地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看一个记录片(出示纪录片)A、看了之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B、总结:是啊,人类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周围的自然,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开发这些宝贵资源,应该保护它爱护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不受破坏呢?自己思考C、学生回答(三)辩论会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老师很是感动,我知道了我们人类和自然应和谐相处。
微课程及应用开发(2014年)网上作业作业批阅结果总得分:56.0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在哪里包含show me、explain everything等录屏和旁白软件( )。
A.Windows 7B.LinuxC.IpadD.个人电脑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0 2.(本题分值:2)什么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 )。
A.Camtasia StudioB.FlashC.PhotoshopD.Visual Studio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 3.(本题分值:2)“一分钟教授”把微课程称为( )。
A.知识脉冲B.数据式脉冲C.脉冲式学习D.知识碎片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0 4.(本题分值:2)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于哪一年秋首创的( )。
A.2008年B.2009年C.2010年D.2011年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0 5.(本题分值:2)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是( )。
A.威廉?罗杰斯B.戴维?彭罗斯C.维纳?皮彭D.泰勒?罗斯佛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 6.(本题分值:2)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PowerPoint主要用来做( )。
A.演示文稿注释、旁白B.录屏和视频处理C.动画制作D.网页制作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 7.(本题分值:2)下面不能编辑图片的软件有( )。
A.PhotoshopB.UbantuC.picasaD.美图秀秀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2 8.(本题分值:2)微课程体系的应用开发最好的方法是( )。
A.教师分工协作,形成开发团队B.结合自身特点,独立开发C.学生和教师联合开发D.提出需求,由公司开发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 9.(本题分值:2)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Camtasia Studio 主要用来做( )。
A.图像处理B.录屏和视频处理C.动画制作D.网页制作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 10.(本题分值:2)对“课程可以形成微课程体系”的认识( )。
A.微课程体系应有一定的描述和链接关系B.微课程体系应是碎片化的C.微课程不需要形成体系D.以上都不正确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 11.(本题分值:2)学生学习微课程实质是微课程的教学环节,因而( )。
A.微课程体系完善之后才能让学生来学习B.教师必须和学生在一起学习C.必须有一个微课程的发布平台D.必须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0 12.(本题分值:2)针对微课程的正确描述是( )。
A.微课程是一种在线网络课程B.微课程比课程短一些,没有本质的区别C.微课程和教辅资料类似D.微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2 13.(本题分值:2)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explain everything主要用来做( )。
A.图像处理B.录屏和视频处理C.动画制作D.演示文稿注释、旁白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0 14.(本题分值:2)David Penrose被人们戏称为( )。
A.“微课程之父”B.“微课祖师”C.“一分钟教授”D.“十分钟教授”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2 15.(本题分值:2)针对流媒体的不正确描述是( )。
A.流媒体将媒体数据压缩后,经过网络分段传送数据的一种技术与过程B.流媒体实际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而非一种新的媒体C.流媒体技术发端于英国D.如果不使用流媒体技术,就必须在使用前下载整个媒体文件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0 16.(本题分值:2)微课程教学中推荐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B.案例教学法C.练习法D.课堂讨论法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 17.(本题分值:2)微课程以什么为核心( )。
A.教师的脚本B.微视频C.面对面的主题活动D.教师的备课环节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 18.(本题分值:2)微课程应用中正确的观点是( )。
A.微课程应该在所有课程中展开B.微课程使得教师的作用淡化C.需要形成微课程开发团队,找准切入点,循序渐进D.需要采购大量的专家微课程视频才行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2 19.(本题分值:2)教师讲解微视频时的语速一般在( )。
A.100字/分左右B.150字/分左右C.200字/分左右D.250字/分左右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0 20.(本题分值:2)2012年,()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从课堂推到了我们每一个人身边。
A.华东师范大学B.华中师范大学C.华北师范大学D.华南师范大学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0 21.(本题分值:2)混合式学习中被称为“整合式学习”的混合是( )。
A.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B.“学”与“习”的混合C.学习与工作的混合D.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0 22.(本题分值:2)微课程应用中错误的观点是( )。
A.从部分教师开始,内部分享的力量远比专家引领重要B.由课程教学转到微课程的教学没有难度,不存在观念更新和技能提升等问题C.需要多方协作,做好师生、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D.需要循序渐进,找准切入点,一步一步,一层一层的进行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 23.(本题分值:2)下面哪个格式的图片是透明的( )。
A.BMPB.JpgC.PngD.以上都不透明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0 24.(本题分值:2)教师讲解微视频时的语速一般在( )。
A.100字/分左右B.150字/分左右C.200字/分左右D.250字/分左右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0 25.(本题分值:2)针对翻转课堂的不正确描述是( )。
A.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安排学习进度,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B.通过网络及时反馈,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C.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同伴之间的不太好相互帮助和提醒D.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2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 1.(本题分值:2)混合学习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学习的方式。
( )标准答案:fals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0 2.(本题分值:2)微视频的教学过程建议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2 3.(本题分值:2)颠倒教室又称为翻转课堂。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2 4.(本题分值:2)可以共享其他老师或知名专家的微课程。
形成微课程开发团队,对知名专家的课程进行改造。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2 5.(本题分值:2)微课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2 6.(本题分值:2)讲授微课程时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False本题得分:0 7.(本题分值:2)每一个微视频程开头不需要导入,结束时也不需要总结,讲完知识点即可。
( )标准答案:false | 用户答案: False本题得分:2 8.(本题分值:2)泛在学习是数字学习(e- 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
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逐渐引入泛在学习体系。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2 9.(本题分值:2)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体现简短而完整。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2 10.(本题分值:2)微视频应该取个恰当的名字,既适应微课程体系的学习,也利于单独视频学习。
(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本题得分:2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 1.(本题分值:3)翻转课堂翻转什么( )。
A.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B.学习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重视C.学生的知识结构D.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以保证:时间、形式E.学生和教师的地位F.以上都有标准答案:ABD | 用户答案: ABCDEF本题得分: 0 2.(本题分值:3)微课程的按课堂教学环节来划分可以包含以下类别( )。
A.课前复习类B.新课导入类C.知识理解类D.练习巩固类E.小结拓展类F.以上都有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DEF本题得分: 3 3.(本题分值:3)微课程资源特点包括( )。
A.静态性B.海量性C.易重组D.易复制E.非线性F.交互性标准答案:BCDEF | 用户答案: BDEF本题得分: 0 4.(本题分值:3)什么碎片化学习( )。
A.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B.使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C.它可以以正式或非正式学习方式D.知识的碎片化直接带来优势,与用户的碎片化需求无关E.碎片化学习缺乏系统性F.碎片化学习不能用于正式的教学标准答案:ABC | 用户答案: ABC本题得分: 3 5.(本题分值:3)微课程可以利用云存储替代专业课程平台,方便存储和分享( )。
A.百度云B.微云C.U盘D.360云盘E.金山快盘F.DVD标准答案:ABDE | 用户答案: ABDE本题得分: 3 6.(本题分值:3)微课程开发模式包含以下几种( )A.摄像机+白板B.电子白板C.录屏+PPTD.手机+白纸E.用Flash 制作F.开发微课程网页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DEF本题得分: 3 7.(本题分值:3).微视频通常的评价指标包括( )。
A.内容聚焦B.简明扼要C.屏幕亮度D.音视频清晰E.技术含量F.主讲教师的音容笑貌标准答案:ABDE | 用户答案: ABCDE本题得分: 0 8.(本题分值:3)我国在未来的二十年中,移动学习的发展将经历哪几个阶段( )。
A.观念更新培育阶段B.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包括无线网络和资源C.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完成学习内容内化关联和已有资源的共享兼容,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和需求进行分类和定制化应用构建D.学习服务建设阶段,环境的交互成为隐性的移动学习过程,国家级的移动学习服务中心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移动学习成为社会化的教育形式E.学习习惯养成阶段F.技术准备阶段标准答案:BCD | 用户答案: ABCDEF本题得分: 0 9.(本题分值:3)目前微课程的分类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