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表格1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
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C 60年代—19C中叶)(19C70年代—19C末20C初)内容和过程:1. 纺织机器的发明,珍妮机和水利纺纱机 1. 电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能源与发电机2. 动力的改进:瓦特改良蒸汽机 2. 钢铁冶炼技术的突破:钢材3. 新能源与新材料的应用:煤炭和钢铁 3. 内燃机和交通运输新面:汽车、飞机4. 交通运输技术改革:汽船、蒸汽机车、铁路 4. 化学工业的出现特点:1. 多来源于手工场的实践经验 1. 科学与技术结合紧密2. 单元性:首先发生在英国 2. 多元性:多个国家同时普遍展开,二3. 重点发展轻工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次工业革命3. 重点发展重工业生产力: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生产关系: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思想:自由主义(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结构:分裂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对立阶级国际格局:经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世界霸权经济:欧美后超工业国崛起,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政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政治: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完成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体系:商品输出(商品市场+原料市场)殖民体系资本输出+商品输出殖民体系最终确立初步形成生产组织方式:现代工业制度(中小企业)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城市发展:促进了近代城市兴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大城市的兴起(城市群)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然经济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现代企业出现,初步发展现代工业化起步思想:西方的先进思想传进中国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产生。
历史年代大事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早期文明的兴起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的出现公元前2800年:古城瓦尔巴利的建设公元前2700年:梅萨坎文明的崛起公元前2600年:孟加拉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公元前2500年:古希腊文明的诞生公元前2300年:圣转轮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200年:纳拉姆辛王朝的兴起公元前2000年:西王朝的统治时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000年:古代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王朝的兴起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450年:赫梯帝国与埃及的战争公元前1200年:特洛伊战争的发生公元前800年: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公元前753年:古罗马城市的建立公元前500年:波斯帝国的兴起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帝国与文明的辉煌公元前500年:希腊波利斯时期的繁荣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大帝的统一希腊公元前264年-公元146年:罗马与卡夫卡战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汉朝的兴起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的扩张公元79年:庞贝城的毁灭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合法化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500年-公元1000年:文艺复兴与伊斯兰霸权公元527年-公元565年:查士丁尼一世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的迁徙“黑骏马之夜”公元711年:西班牙穆斯林的入侵公元800年: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公元843年:条顿修好条约的签署公元1000年:阿拉伯数学的传入公元1000年-公元1500年:帝国的衰落与辉煌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的英格兰征服公元1095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的帝国统一公元1258年:金帐汗国的毁灭公元1347年-公元1351年:黑死病的大流行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公元1500年-公元1600年:地球的航海探索公元1519年-公元1522年:麦哲伦环球旅行公元1533年:印加帝国的灭亡公元1565年:瓦拉明哥的西班牙征服公元1600年: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1)积极:对国家统一,祖国疆域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形成,封建经济发展等都起了重要作用。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消极: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清朝前期(1840年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答:(1)积极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以及一系列边疆政策的推行,如军机处、理藩院、 改土归流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强化了中央集权,拓展了清朝疆域,使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基本奠 定,巩固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消极方面:①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使地方的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空前强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停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资本主义工业潮流,以致于抗御列强 的侵略和压迫,从而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总之,清前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方面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另一方面是 造成中国落后于近代化潮流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两者相比,消极作用占问题 的主流地位。
中国历史纪年表pdf摘要:一、夏商周时期1.夏朝:约前2070年至前1600年2.商朝:前1600年至前1046年3.西周:前1046年至前771年4.东周(春秋时期):前770年至前476年5.东周(战国时期):前475年至前221年二、秦汉时期1.秦朝:前221年至前206年2.西汉:前206年至公元9年3.新朝:公元9年至23年4.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曹魏:220年至265年2.蜀汉:221年至263年3.东吴:222年至280年4.西晋:265年至317年5.东晋:317年至420年6.南北朝:420年至589年四、隋唐时期1.隋朝:581年至618年2.唐朝:618年至907年五、五代十国时期1.后梁:907年至923年2.后唐:923年至936年3.后晋:936年至947年4.后汉:947年至951年5.后周:951年至960年六、宋元明清时期1.北宋:960年至1127年2.南宋:1127年至1279年3.辽朝:907年至1125年4.西夏:1038年至1227年5.金朝:1115年至1234年6.元朝:1271年至1368年7.明朝:1368年至1644年8.清朝:1636年至1911年正文:中国历史纪年表概述了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时期。
以下是各时期的简要概述:一、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止于公元前1600年。
商朝继夏朝之后,始于公元前1600年,终于公元前1046年。
商朝后期,国都迁至殷。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始于周武王建立周朝,止于周幽王。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二、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嬴政完成了国家统一。
秦朝之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和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相继成立。
2024~2025学年八上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1~4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时间轴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答题技巧汇编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读;题目画关键词2.联;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3.排;错误的,无关的,不完美的,绝对的。
4.规律:①没有百分百确定的答案不更改,相信一见钟情;②选择题按顺序写完,如果确实在30秒钟内没有合适的答案,选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圈试卷题号有空再去看,一定不能空。
主要是提醒自己后面来再思考在答完题目后再返回作答。
口诀;有对全优生\深(有没有添枝加叶;对不对鱼目混珠;全不全以偏概全;深不深本质或根本;优不优是否是最佳;试一试难以抉择选择把选项代入题干)二.做题材料题基本步骤1.先看题目:①题目问什么?有几问?②要从哪个材料里找答案?(怎么读材料①审什么:导语、正文、出处、注释——明确考查知识点②怎么审:有几句,材料结构,勾出关键信息(关键句子,标点,连接词),精准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③分值如何?(通过分值来判定答案有几点,正常情况下,每个得分点的分值是整数;每个得分点1分或2分的最为常见)2.再看材料: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材料找不到答案就从课本里找。
3.分点作答:答:①……②……③……(怎么写答案;①顶格写问题词+冒号,标志开始作答了②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化、序号化③按设问顺序答题,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务必在答题框内答题。
)三.材料题注意事项 (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也可以另起一行作答。
(2)每个问题应有提示语或者小标题的起语。
问题中有“分别”的要求,必须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
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