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必备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的必备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一、古诗内容1. 《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唐代)内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主题:描写了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入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字词:暮(mù)、吟(yín)、残阳、瑟瑟、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2.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北宋)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主题:通过描写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表达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即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字词:题(书写)、西林(西林寺)、岭(山脉)、峰(山头)、识(认识)、缘(因为)。
3. 《雪梅》作者:卢钺(南宋)内容: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主题:通过写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学会取长补短的道理。
重点字词:降(服输)、骚人(诗人)、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逊(不及;比不上)。
二、生字与词语生字:暮、吟、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等。
词语搭配:如“暮光”、“吟诗”、“题写”、“侧面”、“山峰”、“庐山”、“缘由”、“投降”、“下降”、“阁楼”、“消费”、“必须”、“逊色”、“愿赌服输”等。
三、学习目标1. 识字与写字:认识并会写本课中的生字,掌握其读音和书写方法。
2. 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3. 理解诗意: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义,感受古诗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4.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重要词语汇总一、词语解释1、雨幕:描画雨很大,天地间似乎挂着幕布一样。
2、情不自禁: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3、自觉:眼睛看不清东西。
比喻对事情看法不清楚。
4、盼望:迫切地希望。
5、满山遍野:普及山野,描画很多。
6、经久不忘:经过很长的时间不遗忘。
7、众口一词:描画很多人说异样的话。
异,不同的。
8、随声附和: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描画没有主意。
9、实际: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无看法的活动。
10、不折不扣:本文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折、扣,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假定干成收费,叫打折扣。
11、诺言:应允他人的话。
12、兴味盎然:描画兴味特别浓的样子。
13、千奇百怪:描画事物奇特而多样。
14、亲昵:十分亲密。
15、报酬:由于运用他人的休息、物件等,而付给他人的钱或实物。
16、揣摩:思索,思索。
17、漫不经心:马马虎虎,不放在心上。
漫,随意。
18、豁然开朗:描画突然醒悟。
19、贫民窟:指城市中贫困人聚居的中央。
20、干枯:〔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21、别墅:在郊区或景色区建造的供疗养用的园林住宅。
22、真诚:真实诚实,没有一点儿虚伪。
23、誉为:称为〔含有称赞的意思〕。
二、近义词翻腾~奔腾危殆~紧急拯救~救助着急~着急著名~知名采集~搜集称赞~赞扬发明~发明亲昵~亲密揣摩~思索继续~继续偶然~偶然培育~培育干枯~干旱准确~准确随意~随意祈祷~祈祷终了~完毕真诚~诚实情不自禁~情不自禁泪如泉涌~泪如雨下兴味盎然~兴致勃勃众口一词~众口一词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漫不经心~毫不在意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三、反义词翻腾~安静危殆~平安拯救~优待着急~镇定著名~无名清楚~隐晦称赞~批判采集~发放复杂~复杂亲昵~冷淡揣摩~发愣继续~中止偶然~经常培育~摧残干枯~湿润准确~错误随意~郑重祈祷~诅咒终了~末尾真诚~虚伪情不自禁~独立自主泪如泉涌~捧腹大笑兴味盎然~兴味索然众口一词~众说纷纭漫不经心~专心致志豁然开朗~困惑不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字音与字形1.字音:指字的读音。
多音字是指有多种读音的字。
2.字形:指字的书写形式。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
例如:园(yuán)、元(yuán)、员(yuán)3.标音法:在词语或句子中标出某些音节的读音。
二、词语的构词1.词根:构词的基础,可以独立成词的词素。
2.前缀:位于词根之前,用于构词或表示词义的词素。
3.后缀:位于词根之后,用于构词或表示词义的词素。
4.联合法:词根和前、后缀组成新词的方法。
三、词义的辨析1.词义相同的词语叫做同义词。
2.反义词:表示相反概念的词语。
3.近义词:表达概念相近的词语。
4.词义辨析:对词汇进行细致、准确地分析,从而找到合适的词语。
四、形容词的用法1.形容词是用来描绘名词的词语。
2.形容词可以在句子中当定语或表语。
3.形容词有不同的级别,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
五、句子成分的辨析1.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表语。
2.主语:句子中说明所谈的是谁或是什么的成分。
3.谓语:说明主语所做的动作、发生的情况或具有的状态的词或词组。
4.宾语:说明动作的对象或受事物的成分。
5.表语:说明主语的身份、特征、性质或状态的成分。
6.状语:说明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情况的成分。
六、诗歌的韵律1.诗歌有一定的韵律,包括押韵和格律。
2.押韵:指诗歌中某些音节在句末相同的现象。
3.格律:指诗歌的字数、句式、音律和押韵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部编版1.字词盘点1.1 难读的字以下字读音不易掌握:XXX输均柄萎宅慎掘倾抛。
1.2 难写的字以下字写法容易出错:吟(右部是“今”)、庐(不要写成“尸”)、隙(右部上面不是“小”)、固(不要忘记写最后一笔横)、宅(第四笔是撇)、良(不要忘记写第六笔撇)、穴(下部是“八”)。
1.3 多音字以下字有多种读音:降(投降、弯曲、扒土)、曲(降落、歌曲、扒手)。
2.词语分类2.1 必须掌握的词以下词汇需掌握:操场、嫩红、舒服、均匀、重叠、空隙、嫩茎、叶柄、瞧不起、牢固、引人注意、住宅、临时、随遇而安、选择、住址、优良、巢穴、大厅、卧室、专家、九寸、卫生钳子、较大。
2.2 近义词以下词汇近义:均匀、平均;空隙、间隙;痕迹、印迹;逐渐、渐渐;牢固、坚固;休想、别想;出名、有名;隐蔽、隐藏;可惜、惋惜;慎重、谨慎;柔弱、脆弱;研究、钻研;搜索、搜寻;倾斜、歪斜;平坦、平缓;简朴、朴素;疲劳、疲倦;宽敞、宽阔。
2.3 反义词以下词汇反义:舒服、难受;逐渐、陡然;弯曲、笔直;仔细、马虎;牢固、薄弱;隐蔽、暴露;慎重、轻率;温和、暴躁;柔弱、刚强;倾斜、笔直;平坦、崎岖;光滑、粗糙;简朴、奢华;清洁、肮脏;干燥、湿润;简单、复杂。
2.4 词语归类以下词语可归为以下类别:AABB式词语(弯弯曲曲、高高兴兴、方方);含有“引”字的词语(引人注意、引人入胜、引人瞩目);量词(一阵风、六根细丝、一根茎、一条隧道);动词(漾起波纹、搜索巢穴、修理平整、丛草座门一一);修饰词(嫩红的叶子、嫩绿的叶子、温和的阳光、舒服的住宅、倾斜的隧道);与“看”有关的词语(望眼欲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极目远眺、察言观色、洞若观火、目不斜视)。
3.佳句积累3.1 比喻句以下比喻句生动形象: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2 拟人句以下拟人句生动有趣: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多音字。
将投降)(弯曲)(相似)下降)歌曲)似的)朝朝南)(收藏)今朝)(西藏)二、四字词重点字解释。
(引)人注意__吸引___ (随)(遇)而(安)顺应;境遇;安然、满足三、近义词。
舒服—舒适均匀—平均空隙—间隙牢固—坚固有名—出名慎重—谨慎挖掘—发掘搜索—搜查简单—简易温和—温暖休想—别想漾起—荡起选择—挑选简朴—朴素隐蔽—隐藏宽敞—宽阔随遇而安—入乡随俗四、反义词。
舒服—难受弯曲—笔直仔细—粗心牢固—松散新鲜—陈旧注意—忽略慎重—轻率柔弱—刚强粗糙—光滑狭小—宽敞简朴—奢华干燥—湿润隐蔽—暴露安静—吵闹五、课内知识点。
1、《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的道理。
2、《题西林壁》中表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雪梅》中,诗人借雪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长短,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诗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一道残阳铺..半江红。
...水中,.半江瑟瑟残阳:落山的太阳。
铺:斜照。
瑟瑟:青绿色。
诗句的意思: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5、可怜..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诗句的意思: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啊, 露水像珍珠一样,月亮犹如弯弓。
6、题:___题写___ 西林:__庐山西林寺__ 壁:__墙壁___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从正面看侧:侧面。
诗句的意思:从正面看庐山像山岭,从侧面看像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知道只缘:只因为此:这诗句的意思:不知道庐山的真实样子,只因为自己在这座山中。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字词积累1.易错字音-溺(nì)水:淹没在水里。
-饶恕(shù):不计较过错,宽容,宽恕。
-惩(chéng)罚:表示惩戒、责罚;处罚。
-锁(suǒ)链:连在一起的成串的金属环,用于束缚人或物。
-遭(zāo)受:受到(不幸或损害)。
2.易错字形- “既”与“即”:“既”表示已经,如“既然”;“即”表示当下、就,如“立即”。
-“狠”与“恨”:“狠”有凶恶、严厉等意思,如“凶狠”;“恨”表示怨恨,如“仇恨”。
- “坚”与“艰”:“坚”指坚固、坚定,如“坚强”;“艰”指困难,如“艰难”。
3.重点词语解释-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二、句子赏析1.修辞手法-比喻句: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把盘古比作柱子,形象地写出了盘古的高大和支撑天地的作用。
-拟人句: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折磨”一词将宙斯的残忍和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生动地展现出来,赋予了非人类的行为以人的情感体验。
2.含义深刻的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此句通过对天地形成过程中“轻清”与“重浊”事物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朴素想象和认知。
三、课文内容梳理1.《盘古开天地》-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以及他用自己的身体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表现了盘古伟大的开创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四极,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血液变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精卫填海》-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日复一日地衔西山的木石来填塞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一、词语解释•想象:指按照自己的感觉和经验,通过头脑中的图像、联想、构想等形式所构成的一种思维活动。
在阅读理解时,通过想象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涵。
•季节:指地球的绕日运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天都在移动,造成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种类在不同时间发生变化。
•模仿:指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或表现,融入其中,以类似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二、重点课文1. 课文内容梗概本单元课文重点讲述了小白兔的一天,包括早晨起床、吃早饭、上学学习、下课回家等一系列生活中的情景。
通过描述小白兔的日常生活,引导儿童了解努力学习、及时作业的重要性。
2. 重点词语解析•踏实:形容词,指稳、稳妥、踏实。
在课文中指小白兔学习时认真、专心。
•用功:动词短语,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通过用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模仿:动词,指效仿他人的言行。
在学习上,模仿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优秀的方法和技巧。
3. 关键语句分析•“早晨,小白兔一睁开眼,跳下床,穿了衣服,刷了牙,洗了脸…” 这句话传递出了小白兔每天早晨的起床流程,强调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它习惯学习不打折,听课不旷课。
同学们都爱跟它学。
” 这句话强调了小白兔学习的认真态度和模范作用,表达了学习勤奋的重要性。
•“勤奋的小白兔,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 这句话表达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三、知识点延伸1. 想象力培养在阅读课文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尝试描绘小白兔的形态和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季节变化观察通过课文中小白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生活描写,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季节变化,从而增进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3. 模仿学习方法通过小白兔在课文中对学习态度和行为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其用功、认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结语通过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单元围绕着学习态度、日常生活等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深入学习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积累1.字(1)难读的字吟(yín) 瑟(sè) 逊(xùn) 输(shū)均(jūn)柄(bǐng) 萎(wěi) 宅(zhái)慎(shèn)掘(jué) 倾(qīng) 抛(pāo)(2)难写的字吟:右部是“今”,不是“令”。
庐:不要把“户”写成“尸”。
隙:右部上面不是“小”。
固:不要忘记写最后一笔横。
宅:第四笔是撇。
良:不要忘记写第六笔撇。
穴:下部是“八”,不要写成“入”。
(3)多音字横:héng(横冲直撞) hèng(蛮横)识:shí(识破) zhì(博闻强识)降: xiáng(投降) jiàng(降临)鲜:xiān(鲜花) xiǎn(鲜为人知)藏:cáng(埋藏) zàng(宝藏)朝:cháo(朝着) zhāo(朝阳)弹:tán(弹力) dàn(弹弓)扒:bā(扒车) pá(扒手)空:kòng(空闲) kōng(空洞)曲:qū(弯曲) qǔ(歌曲)铺:pù(床铺) pū(铺上)二、词1、听写词语嫩红、舒服、均匀、重叠、空隙、反面、触角、弯曲、细小、痕迹牢固、休想、住宅、弯曲、不光、临时、功夫、住址、卧室、才能成果、清洁、假使、疲劳、重要、余下、爬山虎、强有力、随遇而安2、反义词新鲜—陈腐弯曲—笔直仔细—马虎简朴—奢华平坦—崎岖光滑—粗糙隐蔽—暴露伟大—渺小宽敞—窄小牢固—松散3、近义词舒服—舒适均匀—匀称慎重—谨慎选择—抉择搜索—搜寻4、词语归类AABB式:弯弯曲曲平平整整方方正正歪歪斜斜稀稀拉拉5、近义词辨析宽阔宽广宽敞①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上课非常幸福。
②老支书领导群众,用一年时间修成了一条(宽阔)的马路。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知识点一、课文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课文《植物与我们的生活》,通过学习该课文,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重点词语1.落英缤纷:形容花朵整齐地飘落,如同漫天的飞花,美丽而壮观。
2.摇曳生姿:形容植物在微风中摇摆,展现生动而美丽的姿态。
3.滋润:指给予充分的水分,使植物长势良好。
4.蔚蓝:深蓝色,蔚蓝的天空。
5.丰富多彩:形容色彩丰富多样,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三、生字生词1.繁茂(fán mào):生长旺盛的样子。
2.缤纷(bīn fēn):色彩斑斓、繁多的样子。
3.指南针(zhǐ nán zhēn):用于指示方向的仪器。
四、识记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不仅美丽优雅,还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可以提供我们的食物、森林、果实等等,生动展示了身边的植物世界。
五、联想启示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体会植物的美丽和生命力。
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其他事物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通过学习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环境,珍惜植物资源。
六、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亲自感受植物的美丽和神奇。
通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植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和建议,希望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吟(yín) 瑟(sè) 逊(xùn) 输(shū) 均(jūn)
柄(bǐng) 萎(wěi) 宅(zhái) 慎(shèn)
掘(jué) 倾(qīng) 抛(pāo)
(2)难写的字
吟:右部是“今”,不是“令”。
庐:不要把“户”写成“尸”。
隙:右部上面不是“小”。
固:不要忘记写最后一笔横。
宅:第四笔是撇。
良:不要忘记写第六笔撇。
穴:下部是“八”,不要写成“入”。
(3)多音字
降⎩⎪⎨⎪⎧ jiàng (降落)xiáng (投降) 曲⎩⎪⎨⎪⎧ qǔ(歌曲)qū(弯曲) 扒⎩⎪⎨⎪⎧ bā(扒车)pá(扒手)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操场嫩红舒服均匀重叠空隙嫩茎叶柄瞧不起牢固引人注意住宅临时随遇而安选择住址优良巢穴大厅
卧室专家九寸卫生钳子较大
(2)近义词
均匀--平均空隙--间隙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牢固--坚固休想--别想
出名--有名隐蔽--隐藏可惜--惋惜
慎重--谨慎柔弱--脆弱研究--钻研
搜索--搜寻倾斜--歪斜平坦--平缓
简朴--朴素疲劳--疲倦宽敞--宽阔
(3)反义词
舒服→难受逐渐→陡然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牢固→薄弱隐蔽→暴露
慎重→轻率温和→暴躁柔弱→刚强
倾斜→笔直平坦→崎岖光滑→粗糙
简朴→奢华清洁→肮脏干燥→湿润
简单→复杂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弯弯曲曲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大大方方
②含有“引”字的词语:引人注意
类似的词语:引人入胜引以为戒引人瞩目
③量词:一阵风六根细丝一根茎一条隧道一丛草一座门
④动词:漾起波纹搜索巢穴修理平整
⑤修饰词:嫩红的叶子嫩绿的叶子温和的阳光舒服的住宅倾斜的隧道
⑥与“看”有关的词语:望眼欲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极目远眺察言观色洞若观火目不斜视
词语解释是考试中常常要考的题型,主要考查形式有:(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根据意思写词语。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水像粒粒珍珠,弯弯的月亮像一张精巧的弓。
比喻形象生动。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句话把风拂过的叶子比作波纹,清晰地表达出风吹过爬山虎的叶子时的景象。
(3)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这句话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爬山虎的脚细小。
(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这句话把蟋蟀住宅出口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
2.拟人句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把蟋蟀比作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3.设问句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引出下文,为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做铺垫。
三、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常考查古诗句、诗意、蕴含的哲理及精神。
也会以问答形式考查诗中描绘的画面。
2.《爬山虎的脚》第4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形式出现,考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也会要求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作者长期细致观察的词句。
会要求观察某种事物来作文。
3.《蟋蟀的住宅》第2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形式出现,考查写作顺序、蟋蟀的住宅内部和外部的特点,以及蟋蟀的住宅被称为“伟大的工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