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范敏华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好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规则,培养社会责任感。
改写: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入学一个学期,情感态度和行为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材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等基本特征,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三、教学总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儿童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和有创意的生活方式。
四、各单元要求: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惯1、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2、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好惯对健康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规则,培养社会责任感。
Unit 2: Happy School Life1.Help students XXX.2.Make student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oliteness and following school rules and XXX.3.XXX the joy of school life and develop a love for learning.Unit 3: n。
I Can Do It1.Experience the joy of living through the seasons。
XXX fitness。
XXX.2.Actively observe and XXX life。
avoid risks。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但也有少数学生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不断督促和指导。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分别是《我的好习惯》《我和大自然》《我爱我家》《我们在一起》。
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
3、培养学生爱家庭、爱家人的情感,学会关心家人。
4、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懂得分享和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2)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共 4 课时)第 1 课:《我们爱整洁》(1)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保持整洁的方法,如勤洗手、勤洗脸、勤换衣服等。
第 2 课:《我们有精神》(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有精神”,以及“有精神”的表现。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工作计划XXXXXX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就已经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
本人有幸继续担任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结合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分析与安排: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优良、富于探索、热爱生活的新时代好学生为目标的课程。
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以及思想性、科学性、现实性、综合性、活动性的基本原则。
而本册教材在内容上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个学期了,绝大部分同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仍有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惯等。
因此,我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优良、富于探索、热爱生活的新时代好学生。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总目标《品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糊口为基础的,因此本册课本的总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日常糊口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养成负责、勤劳、善于考虑的好气。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第一单元:我的好惯1.让学生育成良好的糊口气。
(难点)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研究态度。
(重点)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2.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3.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难点)第三单元:我爱我家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帮助家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重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政治》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让一年级学生通过研究《道德与政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如诚实、友爱、公正、守信等。
-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 教学内容和安排本教学计划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道德与政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社交礼仪,如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等。
- 研究国家的基本组织机构和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
- 了解一些国家领导人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培养对国家的尊重和敬意。
- 探讨一些基本的社会问题,如公平与正义、环境保护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做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内容。
- 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和国家的实际情况。
- 设计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
- 使用奖励制度和积分体系,激励学生研究积极参与和表现优异。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达到的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 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团队合作等。
- 组织小测验和问答,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设计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课本和教辅材料: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政治》教材和配套教辅。
-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电脑、投影仪和相应的课件资料。
- 图片和图片资料:用于教学展示和讨论引导的图片和图片资料。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源泉,以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整体表现为活泼好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研究勤奋。
然而,部分孩子在家里被家人过分溺爱,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对他人的尊敬和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
在新学期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三、整体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惯方面,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方面,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单元教学目标一)主题单元:春天的歌1.研究儿歌《春天在哪里》,认识春天的特征,主动观察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变化,涂涂画画,读读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初步了解种植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植树种花的一般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
能关注身边熟悉的植物,了解植物的一般特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喜爱植物的感情。
3.快乐的春游——在春游前,我们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环保意识。
了解清明节及其主要活动,积极参与春天的有益活动。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主题单元今天我当家1.上超市——在购物前,我们需要做好计划,根据需要进行购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课程介绍与学习目标1. 课程介绍: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道德和法律原则进行行为规范。
2. 学习目标:-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 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原则;- 学会运用道德和法律原则评价和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友善与互助1. 学习内容:- 理解友善与互助的含义;- 探讨友善和互助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分享友善和互助的亲身经历;- 学习如何友善和互助他人。
2. 学习活动:- 同学间的互动讨论和分享;- 观看友善与互助的故事视频;-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友善和互助的场景。
第三课时:公平与正义1. 学习内容:- 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含义;- 探讨公平与正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分享公平与正义的亲身经历;- 学习如何维护公平与正义。
2. 学习活动:- 团体讨论和小组分享;- 观看公平与正义的案例视频;-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平与正义的决策过程。
第四课时:诚信与诚实1. 学习内容:- 理解诚信与诚实的含义;- 探讨诚信与诚实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分享诚信与诚实的亲身经历;- 学习如何做到诚信与诚实。
2. 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和个人思考;- 观看诚信与诚实的案例视频;-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诚信与诚实的情境。
第五课时:尊重与宽容1. 学习内容:- 理解尊重与宽容的含义;- 探讨尊重与宽容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分享尊重与宽容的亲身经历;- 学习如何尊重与宽容他人。
2. 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和个人反思;- 观看尊重与宽容的故事视频;-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与宽容的场景。
第六课时:法律与秩序1. 学习内容:- 理解法律与秩序的含义;- 感知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原则;- 讨论如何维护法律和秩序。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研究《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正确处理社交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根据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材内容,选取了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教学:1.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和道德规范2.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知识3.公民责任与法律意识4.网络安全与信息道德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与讨论: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和讨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制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与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制知识。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和真实故事,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理解。
4.互动讨论与小组活动: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成果:1.日常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参与度等,及时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作业与小测验: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项目作品评价:组织学生参与小组项目作品,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或综合测试,对学生的整体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学计划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材2.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电子教学资源3.角色扮演道具和游戏材料4.相关案例和真实故事5.小组活动指导手册和评价标准六、教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时间分配,将按下列安排进行教学:课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 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 观察与讨论 |第二课时 | 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知识 | 游戏与角色扮演 |第三课时 | 公民责任与法律意识 | 多媒体教学 |第四课时 | 网络安全与信息道德 | 互动讨论与小组活动 |第五课时 | 综合复与总结 | 总结性评价 |七、教学效果评估本教学计划的教学效果将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评估:1.学生研究成绩的提高程度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3.学生对道德和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4.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八、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的结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 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
2.1 道德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研究宪法和法律法规
2.2 法治教育
- 法律知识概述
- 法律意识培养
- 研究基本的法律程序
3. 教学方法
-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注重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
- 制定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制作小型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
4. 教学评估
-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 结合日常表现评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 举办辩论赛和模拟法庭活动,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法律理解能力。
5. 时间安排
6. 教学资源
- 课本
- 多媒体设备和教具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讲授、演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定期测验和评估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时间安排上,将合理安排每节课的内容,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政治》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道德与政治》教材,培养一年级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初步的政治意识,并发展他们的基础研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道德意识教育- 了解道德的基本概念和规范- 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准则- 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第二单元:公民意识教育- 介绍国家的基本组织和架构- 认识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 研究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民主与公平教育- 理解民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研究平等和公平的概念- 强调平等对所有人的重要性第四单元:法律和秩序教育- 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研究遵守法律、规则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培养积极向上的行为惯和良好的社会道德素养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利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教学评估- 考察学生对道德与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家庭作业和书面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能力提升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融入生活实例和情境,增加研究的可感知性和可操作性- 维持积极的研究氛围,倡导尊重和互助的教室文化- 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不同的研究支持和资源以上为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政治》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安排。
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话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主题。
这里的习惯,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侪共在的好习惯,是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的自我启航。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遵循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多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儿童与伙伴。
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
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状态。
“共在”的观念,贯穿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
三、总目标1、养成良好的习惯,关注自己的仪态、仪表,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2、学会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通过活动与自然进行交流,获得成长。
3、学会懂得自己与父母的血脉相依,感受家的温暖,初步懂得家的构成。
4、让学生乐群,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感受与同龄人共处的快乐,在与他人相处时相互尊重与理解。
四、教学措施1、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空间。
让教学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使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改进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和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3、重视教学反思,教师每教完一课,都要认真反思,与学生共同成长。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期教学计划表
学校:新同丰小学
班级:一3班
任教老师:范敏华
2018年 2 月25 日
品德与生活课程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简析
本册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教科书的结构是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的。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任性、做事不拖拉、知错就改是美德、红领巾胸前飘;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风儿轻轻吹、我和花草树木交朋友、可爱的动物、感谢大自然;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我的家、我的事情我来做、我为家庭添欢乐;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请帮我一下,分享真快乐,大家一起合作。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并学会看天气。
三、教学重难点
1、爱护公物,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自觉遵守规则,学会保护自己。
3、感受自然,乐于探究,认识季节特征,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4、学习观察、收集、整理生活信息和资料,并能简单初步地运用。
四、教学措施(方法)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
周次课题课时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2 1.我们爱整洁 2
3 2.我们有精神 2
4 3.我不拖拉 2
5 4.不做“小马虎” 2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7 5.风儿轻轻吹 2
8 6.花儿草儿真美丽 2
9 7.可爱的动物 2
10 8.大自然,谢谢您 2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1 9. 我和我家 2
12 10.家人的爱 2
13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2
14 12.干点家务活 2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5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2
16 14.请帮我一下 2
17 15.分享真快乐 2
18 16. 大家一起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