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导流能力影响因素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4.68 KB
- 文档页数:4
《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储层导流能力的提升成为资源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泥灰岩储层,因其特殊的成岩作用和物理性质,储层内存在的缝网裂缝具有极大的储集潜力和生产潜力。
如何对这类储层的缝网裂缝进行有效优化,进而提高导流能力,对于提升资源的开采效率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优化策略。
二、泥灰岩储层特征及缝网裂缝概述泥灰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天然缝网裂缝。
这些缝网裂缝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也成为了流体流通的重要通道。
然而,由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这些缝网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导流能力差异较大,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三、缝网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地层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等都会影响缝网裂缝的发育和导流能力。
例如,沉积环境的差异会导致缝网裂缝的形态和规模不同,成岩作用的强弱则会影响缝网裂缝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钻井工程、完井工程、采油工程等对缝网裂缝的影响。
例如,钻井过程中的井眼轨迹、钻井液的性质等都会对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产生影响。
四、导流能力优化策略(一)优化钻井工程在钻井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泥灰岩储层的特性,优化井眼轨迹,避免对缝网裂缝的破坏。
同时,应选择合适的钻井液,以减少对储层的影响。
(二)完善井网布局合理的井网布局能够更好地利用储层内的缝网裂缝。
应根据储层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生产井和注入井,形成有效的井网系统。
(三)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如水平钻井、多分支井等,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储层内的缝网裂缝。
同时,应采用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酸化、压裂等,以提高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研究泥灰岩储层的特征和缝网裂缝的发育规律;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模拟分析;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
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复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王雷;王琦【摘要】为研究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后复杂裂缝导流能力,运用FCES-100裂缝导流仪,选取页岩地面露头岩心,加工成符合实验要求尺寸岩心板,将页岩复杂裂缝简化为转向裂缝和分支裂缝两种形式,用陶粒和覆膜砂两种类型支撑剂进行导流能力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形态对导流能力影响较大,裂缝转向后导流能力明显低于单一裂缝,低闭合压力条件下转向裂缝与单一裂缝导流能力相差35%~ 40%,随闭合应力增大,差距逐渐增大;低闭合压力下陶粒导流能力高于覆膜砂,而当闭合压力增大后覆膜砂的导流能力反超陶粒,低铺砂浓度下反超趋势更加明显;分支裂缝存在时,等量支撑剂多条分支裂缝的等效导流能力小于单一裂缝,高闭合压力下分支裂缝中不同分支铺砂浓度的差异越大,导流能力与单一裂缝越接近.%In order to study the seepage capacity of complex fracture after fracturing of shale gas well,the outcrop shale being processed into the core plates whose siz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periments,the complex fractures in the shale being simplified to two types:turning fractures and branching fractures,and ceramsite and coated sand being used as proppant,the seepage capacity of 2 kinds of complex fractures was tested by FCES-100 fracture flow deflecto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the fracture morpholog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its seepage capacity,the seepage capacity of turning fracture is lower 35%~40% than that of single fracture under low closing pressure,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losing pressure;under low closure pressure,the seepage capacity of the ceramic proppant fracture is higherthan that of the coated proppant fracture,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losure pressure,the seepage capacity of the coated proppant fracture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exceeds that of the ceramic proppant fracture,and the exceeding trend becomes more obvious under low sand concentration;the equivalent seepage capacity of branching fracture is lower than that of single fracture under the same amount of proppant,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dwindl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sand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branch cracks under high closure pressure.【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页岩气井;水力压裂;裂缝导流能力;支撑剂;复杂裂缝【作者】王雷;王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王雷,王琦.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复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3):73-77.WANG Lei,WANG Qi.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epage capacity of complex fracture in shale gas reservoir after hydraulic fracturing[J].Journal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7,32(3):73-77.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低、物性差,不采取增产改造措施一般没有工业产能[1-2],而水力压裂是提高页岩气井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3]。
页岩储层SRV影响因素分析温庆志;高金剑;李杨;战永平;李猛【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为了计算页岩储层压裂改造体积,建立了与施工参数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SRV(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计算模型。
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差、储层厚度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分析得知泊松比和水平主应力差存在临界值,分别为0.36 MPa和6 MPa,超过临界值后难于形成缝网。
通过页岩储层实例分析得出储层改造体积随着压裂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工排量存在一个最佳值10 m3/min;储层改造体积随着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先增后减;增大施工压力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但增幅不明显。
该模型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选和改造体积预测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58-64)【作者】温庆志;高金剑;李杨;战永平;李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1【相关文献】1.湘西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与吸附影响因素分析 [J], 巩书华;蔡宁波;朱丽芬;杜江;李岩2.页岩储层含气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涪陵页岩气田为例 [J], 刘莉;包汉勇;李凯;李根;曾勇;郑爱维;熊红丽3.形成复杂缝网体积(ESRV)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崔明月;刘玉章;修乃领;丁云宏;鄢雪梅;窦晶晶;付海峰4.页岩储层离子扩散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杨柳;石富坤;葛洪魁;孙晓明;陈栋梁;计董超;张传庆;姜铭5.湖相泥页岩储层脆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曲塘次凹泥页岩为例 [J], 孙彪;刘小平;舒红林;焦创赟;王高成;刘梦才;罗瑀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泥灰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其储层内部往往发育有丰富的缝网裂缝系统。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和成岩过程的复杂性,这些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往往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油气的开采效率。
因此,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进行优化研究,对于提高油气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为油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目前,针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对于缝网裂缝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缺乏深入的认识。
其次,现有的导流能力评价方法往往局限于单一裂缝或较小范围的缝网系统,难以全面反映整个储层的导流能力。
此外,针对导流能力优化的措施和方法也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质勘探、岩心观察、地震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结合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数据,对导流能力进行评价和优化。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地质勘探资料、岩心样品、地震资料、实验室测试数据以及现场试验数据等。
四、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通过对地质勘探资料和岩心观察数据的分析,发现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等。
缝网裂缝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和分形特征。
这些规律和特征为导流能力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导流能力评价及优化措施1. 导流能力评价: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数据,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渗透率、孔隙度、裂缝密度、裂缝开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储层的导流能力,为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 优化措施:针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采用合适的钻井液和钻井技术,以减小对储层结构的破坏,保护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2)利用地质工程手段,如水力压裂、酸化等,刺激缝网裂缝的发育,提高导流能力;(3)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提高油气采收率;(4)根据储层特点,合理布置井网和采收顺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储层的导流能力。
页岩油流动的储层条件和机理董明哲;李亚军;桑茜;李晟;李萌;苏玉亮【摘要】页岩油藏经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储层改造,其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与基质中页岩油的动用情况密切相关.虽然赋存原油的泥页岩储集孔隙尺寸小、渗透率极低,但如果砂岩-页岩互层的纹层结构发育,页岩油仍有望达到商业化开采所需的可动用储层条件.目前烃类流体在纹层状泥页岩储层中流动机理尚不明确,普遍应用于常规油藏级数值模拟的双重介质模型和等效介质模型无法反映烃类流体在纹层状页岩油储层中流动的微观复杂特征,所得的宏观渗流模拟结果是不可靠的.根据陆相页岩储层的特征,建立了宏观页岩油藏的储层概念模型,分析了纹层状页岩储层的流体流动机理;考虑纹层物性、流体粘度和裂缝间距等影响因素,模拟了弹性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条件和裂缝分布对页岩油可动性的作用规律,验证了页岩油藏弹性开采过程中窜流机制的存在和砂岩纹层渗透率的重要性,证明了天然裂缝和压裂缝加强纹层间流体传递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9页(P636-644)【关键词】流动机理;可动性;纹层储层;储层条件;裂缝;储层模型;页岩油;油藏模拟【作者】董明哲;李亚军;桑茜;李晟;李萌;苏玉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卡尔加里大学化学与石油工程学院,卡尔加里,加拿大T2N 1N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8页岩油储层非常致密,富含有机质,矿物组成复杂,孔隙类型和流体赋存状态多样[1-3]。
页岩油藏与常规油藏的一个最大区别是页岩储层的无机矿物中含有干酪根,干酪根可以吸附和溶解大量的烃类流体,使得页岩储层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多孔介质[4-5]。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页岩储层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陈晶;黄文辉;陈燕萍;陆小霞【摘要】以沁水盆地中部及南部的煤系地层的泥页岩取芯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了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两套主力产气层位,分别从烃源岩、岩石学性质、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沁水盆地泥页岩样品生烃潜力较好,样品总有机碳含量在厚层泥岩发育段具有较高值,有机质成熟度指标R0在1.33%~2.17%,已达到生气窗,有机质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有机质类型均为Ⅰ型干酪根;全岩分析表明,泥页岩样品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多数在40%以上;黏土矿物主要以伊/蒙混层矿物及高岭石为主,绿泥石及伊利石含量次之;经扫描电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溶孔、粒间孔及微裂隙较为发育;孔隙度分布于0.7%~3.8%,略低于北美页岩,渗透率在0.002 8×10-15 ~0.127 3×10-15 m2,与北美页岩无太大差异;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及伊利石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其中前者对孔渗发育具有建设作用,而后者含量越多对储层物性影响越不利.各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沁水盆地泥页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适中,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有利于页岩气的后期储层压裂改造.%Based on the coring samples of shales in the center and south of Qinshui Basin,this study focuses on Taiyuan formation in Carboniferous system and Shanxi formation in Permian system which are the main gas production layers and analyses on the aspects including source rocks,petrology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propert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hale samples has good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and the high content of TOC is found in the areas with thick shale.As one of th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indexes,R0 is between 1.33%-2.17%,which reaches the threshold of gas generation.Theorganic matter types are all type Ⅰ kerogen.Whole rock analysis shows that shale samples has a high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and most of the content of which is more than 40%.The 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s and kaolinite contain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clay minerals,next is chlorite and illite.According to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hale develops mineral dissolution pores,intergranular pore,and microfractures.The porosity is between 0.7%-3.8%,which is little lower than that in North American shale,and the permeability is between 0.002 8× 10-15-0.1273×10-15 m2,which has no much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North American shale.It is the kaolinite and illite in the clay minerals whic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The kaolinite plays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While the higher content of illite is,the worse the effect on reservoir is.The parameter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show that the shale in Qinshui Basin has high hydrocarbon potential.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is well and the high content brittle minerals in it are favorable to the shale reservoir fracturing treatment.【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7(042)0z1【总页数】10页(P215-224)【关键词】沁水盆地;页岩气;烃源岩;储层物性;黏土矿物【作者】陈晶;黄文辉;陈燕萍;陆小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郑州4570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1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沁水盆地位于中国中北部地区,作为中国主要的含煤盆地之一,该区煤层气已经开发了数十年,但其他非常规油气的勘探程度较低。
《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泥灰岩储层因其丰富的资源潜力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然而,泥灰岩储层因其特殊的岩性特征,如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发育的缝网裂缝等,使得其开采难度相对较大。
本文针对泥灰岩储层中的缝网裂缝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其导流能力的优化方法,旨在提高油气采收率及开发效率。
二、泥灰岩储层特征分析泥灰岩储层具有独特的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孔隙度、高渗透率以及发育的缝网裂缝。
这些缝网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对储层的导流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泥灰岩储层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是优化其导流能力的基础。
三、缝网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裂缝的几何形态、物理性质、流体性质以及储层压力等。
其中,裂缝的几何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影响导流能力的关键因素。
此外,储层中流体的性质和储层压力的变化也会对导流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在优化导流能力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四、导流能力优化方法研究针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的优化,本文提出以下方法:1. 地质工程综合优化:通过地质工程手段,如裂缝预测、储层描述等,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
这包括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预测裂缝发育情况,为导流能力优化提供依据。
2. 流体性质调整:通过调整注入流体的性质,如粘度、密度等,改变流体在缝网裂缝中的流动状态,从而提高导流能力。
此外,还可采用添加剂技术,如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改善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
3. 储层压力管理:通过合理控制储层压力,保持适当的压力梯度,有利于提高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
这需要结合储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压力管理方案。
4. 钻井工程优化:针对钻井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如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选择等,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钻井质量和效率。
这有助于减少对储层的损害,从而保持和提高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
五、研究实例与效果分析以某泥灰岩储层为例,采用上述导流能力优化方法进行实践应用。
《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泥灰岩储层因其丰富的资源潜力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然而,泥灰岩储层常常存在复杂的缝网裂缝系统,这对油气的开采与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导流能力的优化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优化,为实际油气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泥灰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缝网复杂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储层内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和低效率。
为了有效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研究并优化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至关重要。
导流能力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油气的开采效率,还可以为油气田的长期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泥灰岩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特征、测井解释、储层评价等方面。
针对缝网裂缝导流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裂缝性储层的物理模拟和数学模型研究上。
然而,针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的系统研究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系统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地质特征分析:对泥灰岩储层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岩性、物性、含油性等。
2. 缝网裂缝特征研究:通过地质录井、地震解释、测井资料等手段,研究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连通性。
3. 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导流能力的因素,包括裂缝宽度、长度、密度、倾角等。
4. 物理模拟实验: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
5. 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导流能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6. 导流能力优化方案:根据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泥灰岩储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的优化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质特征分析结果:通过对泥灰岩储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非均质性、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