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小班手工区材料投放的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5.63 KB
- 文档页数:3
小班区域材料投放及操作方法
小班区域材料投放及操作方法,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班级特点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投放和操作方法:
1. 投放方法:
a. 根据教学主题,将相关的材料放置在指定的区域,例如将动物模型放在动物区、字母卡片放在字母区等;
b. 使用容器(如篮子、盒子)将材料整理好,放在指定区域,方便学生自行取用;
c. 将材料挂在墙面或利用磁性板等方法固定。
2. 操作方法:
a. 建议将区域材料与其他教学资源结合使用,例如结合图书等,提供多种媒体渠道;
b.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c. 定期更换和更新材料,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d.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a. 区域材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难度;
b. 区域材料的摆放应清晰明了,易于学生辨认和取用;
c. 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区域材料,确保其整齐和完好;
d.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区域材料。
最后,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和操作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小班区角材料投放
小班区角是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合理的材料投放对于小班区角的环
境营造和孩子们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班区角材料的投放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首先,小班区角材料的投放应该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基础。
在小班
区角中,我们可以投放一些适合幼儿学习和游戏的玩具,比如积木、拼图、玩具车等。
这些玩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小班区角材料的投放还应该注重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小班区角中,我们
可以投放一些图书、益智玩具、艺术工具等,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此外,小班区角材料的投放还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在小班区角中,我们可以投放一些适合团体游戏和合作活动的材料,比如球类、绳子、围棋等。
这样可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最后,小班区角材料的投放还应该注重安全性和卫生性。
在小班区角中,我们
应该选择一些无毒、无害的材料,确保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同时,我们还应该定期清洁和消毒小班区角,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总之,小班区角材料的投放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
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投放,注重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孩子们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也要注重安全性和卫生性。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小班区角将会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小班建构区材料投放及指导要点在小班的建构区,材料投放和指导可是大有讲究的哦。
想想看,孩子们的创造力那可真是无限,像是小溪流淌,充满活力。
选材料的时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塑料积木、纸箱、还有各种形状的拼图,真是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别小看这些材料,它们可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秘密武器”!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孩子们一看到,就像发现了宝藏,兴奋得跳起来。
材料的投放嘛,得注意分量。
不能让孩子们一上来就觉得眼前一片狼藉,那样容易把他们的热情压下去。
要适量,恰到好处。
比如说,几块不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孩子们就像是开启了拼图的冒险。
他们会不停地尝试,搭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像大楼,有的像飞船,甚至还有的可能像外星人,哈哈!这样的创造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然后呀,在孩子们忙着构建的时候,旁边的老师可不能闲着。
我们要当个“隐形人”,不过又不能完全不发声。
适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看到孩子们在搭建的时候,可以轻声问:“哎,这个地方是不是需要加点支撑呢?”或者,“你有没有想过用这个颜色来让它更漂亮呢?”这样一问,孩子们的思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灵感瞬间涌现。
对了,互动也是关键。
建构区不仅是材料的聚集地,更是孩子们情感交流的场所。
小朋友们在这里可以一起合作,互相讨论,甚至争论。
看到他们兴致勃勃地争论着谁的作品更棒,真是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也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收获友谊。
说到底,建构区的意义不仅仅是搭建,更是一个个小小的社会。
建构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孩子们总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搭的太高,结果“轰”的一声就倒了。
这时候,别急,别慌。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哎,这个高塔要是加点稳定性,是不是能更坚固呢?”就像生活中遇到挫折一样,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变得更聪明。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观察的重要性。
老师们要当个小侦探,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
看到他们的眼神变化,或者是手中的小动作,往往能捕捉到他们心中那些闪烁的创意。
小班建构区材料投放在小班教学中,建构区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构区材料的投放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进行小班建构区材料的投放,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材料的使用。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投放哪些建构区材料。
建构区材料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积木、拼图、磁性玩具、穿线珠等,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选择建构区材料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确保这些材料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建构区材料的摆放位置。
建构区材料应该摆放在孩子们容易拿取的地方,同时也要保证材料的整齐和清晰可见。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容易地找到他们需要的材料,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整理能力。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建构区材料的更新和轮换。
建构区材料的更新和轮换可以让孩子们不断地接触新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使用不同的材料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鼓励。
在使用建构区材料时,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和组合材料,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使用建构区材料时能够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总之,小班建构区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选择、摆放和更新建构区材料,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在使用建构区材料时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美工区材料投放小班
在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材料投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作品质量,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美工区材料投放小班的相关内容。
首先,材料投放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在投放材料之前,我们需要对所需的材
料进行充分的准备。
这包括对所需的设计软件、图片素材、文字素材等进行整理和准备。
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确保在投放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材料不全而导致的延误和错误。
其次,投放材料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投放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顺
序进行,首先投放文字素材,然后再投放图片素材。
在投放文字素材时,需要注意排版的规范和字体的选择,确保文字内容清晰可读,符合设计要求。
在投放图片素材时,需要注意图片的清晰度和色彩的搭配,确保图片素材能够完美地融入到设计中。
最后,投放完成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归档。
在投放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投放的材
料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每个材料都能够被轻松找到。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总之,美工区材料投放小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准备工作、投放过程和整理归
档都需要我们严格把关。
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重视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浅谈小班建构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关注小班建构区域游戏的开展。
小班建构区域游戏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材料和环境,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综合发展和学习。
在小班建构区域游戏的开展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游戏材料的选择、投放原则和具体的材料种类三个方面,浅谈小班建构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材料的选择在小班建构区域游戏中,游戏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材料可以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
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特点的游戏材料。
3-4岁的儿童适合使用色彩鲜艳、形状简单的大块积木,而5-6岁的儿童可以尝试使用更加复杂的积木和搭建工具。
要考虑到游戏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积木、穿线、图形卡片等。
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在游戏中的全面发展。
要考虑到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选择无毒、耐用的材料投放在建构区域,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投放原则在小班建构区域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原则分为六个方面:分层次、分功能、分区域、分场所、分兴趣和分任务。
投放游戏材料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和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次,确保材料的适用性和挑战性。
要根据建构区域的特点和游戏目标进行分功能,布置不同种类的游戏材料,包括搭建、涂鸦、拼贴、雕塑等。
要将不同功能的游戏材料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比如搭建区、涂鸦区、拼贴区等,保证儿童在游戏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然后,要在不同的场所设置建构区域,比如室内和室外,密切结合儿童的活动需求和天气条件。
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设置游戏材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要根据教师的设计设置不同的游戏任务,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具体的材料种类在小班建构区域游戏中,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
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可编辑版】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投放一、对各年龄班美工区活动的量化分析幼儿园美工区的材料投放从结构化的程度划分主要分为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与非结构材料三种类型。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高结构材料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具有明确针对性的投放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教师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
低结构材料的提供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美工材料进行粗线条的设计,没有明确规定材料的使用方式,幼儿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操作。
非结构材料指的是教师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没有对活动目标进行设定,也没有规定材料的操作方式。
根据笔者收集到的小、中、大板型美术活动的数量进行分析,绘画活动和泥工活动是在美工区中开展最普遍的活动,大约占据了美工活动总数的36%和31%。
废旧材料制作活动占据的比例最小,约为14%。
小班的绘画活动和纸工活动开展的较多,约各占小班美工活动总数的38%。
小班没有开展废旧材料制作活动。
中、大班的美工区活动数量明显大于小班的美工区活动数量,大班的活动数量是比小班的活动数量多一倍。
中班在四类活动的开展的数量上比较均衡,与小班相比,增加了更多废旧材料的制作活动。
大班的美工区活动比较丰富,泥工活动的数量远高于小班和中班。
由于大班的幼儿操作能力强,教师在一次区域活动中会安排若干不同形式的泥工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发挥更多的创造力。
二、美工区材料投放中出现的问题㈠材料未及时更新在幼儿园的许多班级中,都存在着美工区材料未及时更新的现象,一些材料久置而未经使用,几乎成为摆设,幼儿教师解释为更换材料比较麻烦,耗费时间与精力,因此不愿意经常更换,如果材料更换得过于频繁,也不利于幼儿巩固原有的经验与新学习的经验。
因此,幼儿园美工区会普遍产生操作材料更换率低的问题。
㈡材料未分层次投放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的主要问题是材料虽然丰富多彩,但是材料结构不合理,未分层次投放,高结构化的材料(范例、模型等)过多,低结构化的材料(废旧物品)较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往往一味遵照范例与操作步骤图进行活动,将富有创意的美工活动演变为机械化的美工训练,这种美工活动方式尤其对大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与创造性,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主题背景下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1000字在小班美工区中,材料的投放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品质、数量,还需要考虑到投放的位置和策略。
本文将从主题背景、材料种类、数量与质量、位置、使用频率、更新与维护等方面探讨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主题背景美术活动的主题背景是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关键,不同的主题需配备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创意需求。
例如在春天主题下,可以投放绸缎、毛线、花瓣、皮毛等材料,用于手工花、蝴蝶等制作;在海洋主题下,可以投放海藻、贝壳、海绵等材料,用于海洋世界的制作。
二、材料种类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的种类应当丰富,包括颜色纸张、彩笔、颜料、剪刀、胶水、毛绒球等,既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创意,又要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
三、数量与质量活动材料的数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应适当控制。
同时,材料的质量也要得到保证,例如颜色纸张、彩笔、颜料等要保持新鲜和不易脱色。
四、位置美工区活动材料的投放位置应选择在儿童易于接触的地方,避免高处或远离孩子难以获取。
同时,也要考虑材料的分类和分区投放,以方便儿童选择和使用。
五、使用频率美工材料的使用频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应当将常用的材料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孩子随时使用。
而少用的材料可以放在不那么显眼的角落。
六、更新与维护美工区活动材料的更新与维护也是保持美工区活力的重要方面。
材料使用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老化、损坏甚至消耗完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换。
同时,也应该保持整洁和卫生,防止材料受到污染和破坏。
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不仅影响到儿童的创意和兴趣,也决定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对小学美术方面有所启发,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小班区角材料投放小班区角是孩子们学习和游戏的重要场所,如何合理地进行材料投放,是老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处理的问题。
本文将从投放原则、投放内容和投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关于投放原则。
在小班区角进行材料投放时,首先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材料。
其次,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玩具和教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确保孩子们在玩耍中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玩具,保持环境的整洁。
其次,关于投放内容。
在小班区角进行材料投放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和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比如,可以根据孩子们正在学习的主题,投放相关的教具和玩具,帮助他们巩固学习内容。
同时,也可以投放一些启发孩子们思维和想象力的玩具,比如积木、拼图等,让他们在玩耍中得到启发和乐趣。
最后,关于投放方式。
在小班区角进行材料投放时,可以采取定期更换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批玩具和教具,让孩子们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调整,根据他们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和调整。
综上所述,小班区角材料投放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在投放内容上,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和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孩子们思维和想象力的玩具。
在投放方式上,可以采取定期更换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调整。
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这些原则和方法,合理地进行小班区角材料投放,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游戏环境。
小班操作区材料投放小班操作区材料投放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进行材料投放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和利用这些教学材料。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投放技巧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小班操作区材料投放的相关内容。
首先,进行材料投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教学材料的整理和准备。
在准备教学材料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具和其他辅助材料。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标注,以便于在投放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材料。
其次,材料投放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投放位置。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将图文材料放在他们容易触及的地方,而对于实物材料,可以放在操作区域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其次,教师需要在投放材料时,做好清晰的说明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投放材料后,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材料投放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需要保持投放区域的整洁和安全,确保学生在使用材料时不会造成意外伤害。
其次,教师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教学材料,以保证它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材料,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小班操作区材料投放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一些投放技巧,并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和利用这些教学材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教师们在进行小班操作区材料投放时有所帮助。
小肌肉动作,也叫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它的发展是一个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连续发展过程。
在托班年龄阶段,其手指小肌肉发展的灵活性还不够,总喜欢两手抱住,或整个手掌一把抓住物品,而对于小一点的东西,他们总是握不住。
以后,其手的动作逐渐灵活,可主动、随心所欲地摆弄各种物品。
“精细动作”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存在,但它更多的时候是融入、渗透在其他区域的活动内容中。
一、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1、情景化环境的创设,引发幼儿积极参与
区域活动作为个别活动的教育或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延伸,蕴涵着诸多的因素,它包括环境、材料、幼儿、教师等。
而给予其游戏背景的支撑,则能引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精细动作训练,成为能满足幼儿需求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依托相关主题的“内容与要求”、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逐步创设了相关的活动内容,将精细动作的活动内容生活化、情景化。
2、隐性化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与活动内容互动
我们在每个区域中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但活动中有时发现,幼儿看见这些活动内容不知该怎么玩,这让老师感到,只停留在显性环境的创设上还不够,更应注重隐性环境的创设与提供。
3、整合性环境的创设,刺激幼儿多种感官的发展。
《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精细动作的发展能促进孩子身体各部位感官的发展和各领域活动内容的拓展。
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上,尽可能促进幼儿多种感官的活动。
使这些看似相对独立的活动内容,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融入的。
二、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基本内容与材料
我们以“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为依据,在遵循托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精细动作发展顺序的基础上,选择提供了以下活动内容与材料,供大家借鉴参考。
1、抓
给娃娃喂食(托班上学期):用纸盒制作娃娃头饰,嘴巴向上开口、稍大。
可提供红枣、大白扁豆、通心粉等不同材质的“食物”,喂娃娃吃(抓起“食物”放进娃娃的嘴里)……。
建议:在纸盒下面放置一个稍大的操作盘,能接住掉出来的“食物”,便于整理。
给毛毛虫喂食:用不同粗细的软管制作成毛毛虫之类小动物的身体,提供不同材质、大小的球(可以是弹性球、毛毛球等较小的软性类材料),可以一把抓起若干个“球”,塞进毛毛虫的“嘴巴”里。
2、敲
小青蛙“哇哇哇”:在小青蛙的身上有四个木球,用小锤敲击小球,使小球滚下,幼儿观察小球的滚动。
我是一条毛毛虫: 在毛毛虫的身上有若干根“小刺”,用小锤将小刺逐个敲击下去。
3、穿
我为妈妈穿项链:提供鞋带等头部稍硬的绳子,及洞口大小不一的珠子、通心粉、吸管等,为妈妈穿项链。
(活动材料可依据孩子的年龄增长而调整)
彩链: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可先提供布条,在布条的两端缝制好雌雄搭扣,请幼儿串联。
再提供各种颜色的纸条,纸条的两端用胶水连接,串联成美丽的彩链。
毛毛虫: 提供头部稍硬的绳子,在毛毛虫身上钻挖洞洞,请幼儿用绳子穿过洞洞,制作成一条长长的毛毛虫。
4、撕(贴)
我给娃娃吃面条:由易到难,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厚薄的纸张,供幼儿撕成面条。
爸爸的胡子:提供爸爸脸部造型,再配以不同质地的纸张供幼儿撕纸,再贴到爸爸的脸上。
威武的大狮子:将纸撕成细细的,一条一条的,然后贴在大狮子的头部和身体上,成为大狮子漂亮的鬃毛。
漂亮的卷发:将彩纸撕成长条, 粘贴在浴帽上,制作成美丽的假发套。
5、捏、团
爱心:提供红色皱纸若干,请幼儿将纸揉捏成小纸团,粘贴在“心”形轮廓线内,共同制作成一颗大大的爱心。
串串烧:用各色蔬菜汁加面粉揉捏,穿制成串串烧。
6、塞、抠
有趣的洞洞:以动物身上的花纹为背景,将动物花纹在硬纸板盒子上,镂空出大小不同的洞洞;再提供纸团、毛毛球、布团,将其塞入不同大小的洞洞中。
并可根据兴趣,将塞入洞洞的球、团等物用手指轻轻抠出。
葡萄丰收:用布制作成葡萄园背景,用卷筒纸芯截短并固定在背景中,将布制的“葡萄”塞进卷筒纸芯中,长满葡萄后,再一个个抠出来,放到小水果篮中。
7、揿、搭
装扮娃娃:提供适合娃娃的衣服,为娃娃穿衣服扣扣子。
丰收树:用布艺制作成孩子们熟悉的果树,在树上缝制纽扣,再制作相应的果实,将果实扣在果树上。
“小猪”的家:用布制作成小猪的家,并将其制作成一本书的样式。
在每页书面上,以“小猪”家的不同居室为线索(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提高相关居室中的“物品”,用搭、扣、插等方式将相关“物品”摆放在“小猪”家合适的位置。
8、夹
夹夹子:提供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夹子,匹配相关的活动背景。
如小刺猬背果果、毛毛虫的小刺、大狮子的毛等等。
晒(挂)衣服:在娃娃家提供大小不同的夹子,请幼儿为娃娃晒衣服。
或在小舞台中,请幼儿将“演出服”悬挂在衣架上,用夹子夹住。
9、舀
为娃娃喂食:用瓶罐制作成不同造型的娃娃(或其他小动物),提供大小不同的食物(如:红枣、白扁豆、珠子等) 和不同的勺子,将“食物”舀进娃娃(小动物)的嘴里。
玩水:提供玩水的工具及盛水器皿,幼儿将水舀起,倒入器皿中,在不断重复中练习手眼协调并感知水的流动。
玩沙:提供玩沙的工具及盛沙器具,幼儿将沙舀到相应的器具中,在反复舀、倾倒的过程中感知沙的特性。
10、拧
瓶身瓶盖配对:“我喜欢吃…”:准备好大小不同的瓶子,在瓶身上捏贴上孩子们熟悉的小动物,在瓶盖上捏贴小动物们所喜爱的食物,请孩子们在寻找小动物们所喜爱的食物的同时,将瓶盖拧上。
“小小药剂师”:在药箱中投放大小不同的瓶子,请“小医生”根据药瓶上的数量来配置药量,然后拧上瓶盖。
拧螺丝、螺帽:用硬纸板(或kt板)裁制成汽车(火车、树等)造型,准备上若干螺丝、螺帽,请幼儿尝试用螺丝螺帽为汽车安装轮子(链接火车轨道、镶嵌果子丰收了)等活动内容。
11、剪
好吃的薯条:在纸上勾画出直线,请幼儿将其剪下做炸薯条。
我是理发师:在彩纸上勾画出直线、曲线等线条,用安全剪刀将其剪下,捏贴成各式发型。
小厨师:提供制作荷包蛋、春卷等材料,通过剪、画、粘等动作,制作小餐厅中好吃的食物。
三、观察指导的视角
《纲要》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学习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背景及动作发展方面的现有水平,为材料的投放收集信息。
根据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过程进行观察指导。
1、基于托班上学期幼儿,其破坏行为先于建设行为,爱分拆物体的特点,老师可观察其在拆物取物过程中的一系列精细动作的发展状况,观察其手部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的过程。
同时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兴趣,是否感受到枯燥、乏味、单一,并及时调整。
2、托班后期至小班前期的幼儿,此阶段正是由全手掌动作向多手指动作发展的过程。
所以,可较多的关注幼儿精细动作的协调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但因其年龄特点,不宜要求幼儿坚持完成某一项活动材料,而且操作活动的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定。
3、进入小班后期,幼儿手指动作的内容日益增多,操作能力在不断提高,其手指动作也由多手指动作向少手指动作发展。
所以,我们可观察幼儿在精细动作上的灵活性,并注意其左手精细动作的培养与发展,关注幼儿双手精细动作的发展。
(上海乌南幼儿园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