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保险合同是否适用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理赔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82 KB
- 文档页数:2
曲直、马鸿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审理法院】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6.16【案件字号】(2020)辽02民终1784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毛国强富喜胜缪明【审理法官】毛国强富喜胜缪明【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曲直;马鸿飞;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当事人】曲直马鸿飞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当事人-个人】曲直马鸿飞【当事人-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代理律师/律所】梁佳璇辽宁卜公律师事务所;石巍巍辽宁海星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梁佳璇辽宁卜公律师事务所石巍巍辽宁海星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梁佳璇石巍巍【代理律所】辽宁卜公律师事务所辽宁海星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曲直;马鸿飞【被告】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本院观点】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上诉人曲直车辆的损失数额及被上诉人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权责关键词】撤销合同侵权恢复原状合同约定新证据质证诉讼请求【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查,车牌号为辽B×××某某的小型客车的车辆所有权人是曲直即本案原告。
再查,车牌号为辽B×××某某的小型客车在被告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保险期间均为2018年9月10日至2019年9月10日。
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为30万元。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原告申请对车辆维修费用进行司法鉴定,被告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申请对车辆受损配件中副厂件的数量及其更换价格进行鉴定。
一审法院委托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处进行鉴定并通过公开摇号方式选定鉴定机构,大连荣信机动车价格评估有限公司出具鉴定报告,结论为辽B×××某某揽胜极光小型越野车客车修复费用合计174720元;辽B×××某某揽胜极光小型越野车客车副厂件换件共计17件、金额总计19113元,丢失未见实物合计21件、金额总计12210元。
平安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保险责任第一条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在使用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的直接损毁,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对于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各分项赔偿限额以上的部分,按照本保险合同的规定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第二条下列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二)战争、军事冲突、恐怖活动、暴乱、扣押、罚没、查封、政府征用;(三)核反应、核污染、核辐射;(四)受害人与被保险人或驾驶人恶意串通;(五)被保险人、驾驶人或受害人故意导致事故发生的。
第三条发生意外事故时,保险车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一)除非另有约定,发生保险事故时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合法有效的行驶证、号牌,或临时号牌或临时移动证;(二)未在规定检验期限内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或检验未通过;(三)保险车辆在竞赛、检测、修理、养护,被扣押、征用、没收,全车被盗窃、抢劫、抢夺期间;(四)牵引其他未投保交强险的车辆或被该类车辆牵引;(五)保险车辆转让他人,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保险合同第二部分“通用条款”第十五条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转让导致保险车辆危险程度显着增加而发生保险事故。
第四条发生意外事故时,驾驶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一)未依法取得驾驶证、持未按规定审验的驾驶证、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二)驾驶人在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或记分达到12分,仍驾驶机动车的;(三)学习驾驶时无教练员随车指导的;(四)实习期内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的,或驾驶机动车牵引挂车的;(五)饮酒或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的;(六)未经被保险人同意或允许而驾车的;(七)利用保险车辆从事犯罪活动;(八)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保险车辆或者遗弃保险车辆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九)依照法律法规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不允许驾驶保险车辆的其他情况下驾车。
《保险法》第65条的理解修订后的《保险法》第65条是对责任保险及其赔偿方式的规定,在原《保险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业内同行在学习过程中,对该条款的理解有一些分歧。
而该条的规定对今后责任保险的理赔,特别是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理赔及诉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该条第一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失,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这延续了原《保险法》第50条的规定,应该理解为一般情况下,根据责任保险的性质和合同相对性的原则,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但责任保险的保险人也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前置条件是要有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这属于特殊情况。
这里讲的“可以”是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保险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的权利,不是保险人必须向第三人直接赔偿的义务。
该条款是附条件的原则性规定,不能作为保险人应该直接向第三者赔偿或者第三者有权直接要求保险人赔偿的法律依据。
新《保险法》原文保留了该条,也说明责任保险理赔的基本原则是没有变的。
第二款:“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赔偿责任确定的,根据被保险人的请求,保险人应当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被保险人怠于请求的,第三者有权就其应获赔偿部分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这是本条新修订的内容,也是产生争议的焦点。
这里讲的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负的赔偿责任确定的,应该是具体赔偿金额的确定,而不是仅仅确定了被保险人应该向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或者承担责任的比例,准确讲是根据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约定核算出的保险赔偿金额已经确定,不是侵权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这是两个概念。
保险赔偿数额确定无争议,保险人才能在被保险人的请求下把保险赔偿金直接支付给第三者,这是确定的债权的转让,不是保险索赔权的转移,保险索赔权还属于不确定的期权,赔不赔、赔多少只有经过理赔才知道。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赔偿主次责任保险如何理赔2004年公安部颁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规定,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比例。
1、第一种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5)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的赔偿责任;(6)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对超过最低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第一款的规定赔偿。
2、第二种是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6)属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应根据《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视具体情况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7)属于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2023年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条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维护交通秩序,避免因交通事故给第三者带来财产损失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依法从事保险业务,根据《保险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款。
第二条本保险合同由车主与保险人订立,受保险人为机动车所有人或合法使用人。
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本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为:因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车辆对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本保险合同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并行驶的机动车辆。
第五条本保险合同所称的第三者是指与被保险机动车没有利害关系的除车主、驾驶人及乘车人以外的其他人。
第二章保险责任第六条保险人按本合同规定的责任承担限额内的赔偿责任。
第七条保险人负责对被保险机动车在保险期间内,因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的车辆对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第八条保险人向第三者赔偿后,保险人有权向车主追偿。
第三章免赔除外第九条下列情况下,保险人有权对第三者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一)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事故时,驾驶人不具备有效驾驶证或者超过驾驶证的有效期限。
(二)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事故时,驾驶人处于酒、醉、吸毒、无证驾驶或者疲劳驾驶状态。
(三)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事故时,驾驶人明知车辆存在故障或缺陷而强行行驶。
(四)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事故时,驾驶人故意制造事故。
(五)在保险期间,车主未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车辆年检。
(六)损失属于第二章第七条规定的除外责任范围。
第四章保险费和保险期间第十条保险费根据车型、车龄、驾驶人驾驶记录等因素确定。
第十一条保险期间为12个月。
第五章保险金额第十二条本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限额为每次事故100万人民币。
第十三条保险人对同一事故的第三者损失,在保险期间内累计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限额。
第六章保险理赔第十四条第三者受害后应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应指定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及时支付相应赔偿金。
此案保险公司应如何赔偿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之相关损失====================================================================== [案情] 原告邓甲,系受害人邓某的父亲。
原告周某,系受害人邓某的母亲。
原告易某,系受害人邓某的妻子。
原告邓乙,系受害人邓某之子。
被告施某。
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澧县支公司(以下简称澧县支公司)。
上述四原告诉称:2004年12月15日7时35分,邓某驾驶两轮摩托车自宜都市枝城向陆城方向行使,途中与被告施某驾驶的湘J70995东风大货车相撞,造成邓某当场死亡。
经宜都市交警大队调查认定,施某因驾驶无防雾灯的机动车上路行使,对此次事故负次要责任,邓某因驾驶两轮摩托车在雾天行驶时未降低行驶速度,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超车,对此次事故负主要责任。
事故发生后,被告施某支付赔偿款1.3万元。
四原告诉称:其损失为死亡赔偿金146440元,被扶养人(被害人邓某之子)生活费50685.5元、被害人邓某丧葬费5346元,合计人民币202471.5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请求判令:被告澧县支公司在第一被告所投第三者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赔偿上述损失人民币5万元,余下部分152471.5元,根据过错责任,由被告施某按40%比例赔偿损失60988.6万元。
被告施某未答辩。
被告澧县支公司辩称:1、本案涉及的第三者责任险不是强制险,而是双方协商的商业保险,不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应按照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的约定进行理赔;2、与被告澧县公司发生保险合同关系的是被保险人傅某,与施某无关,故澧县支公司不应成为本案被告;3、保单约定争议解决方式为提请仲裁。
未经仲裁,人民法院不应受理,已受理的应予驳回。
综上,请求宜都市人民法院驳回原告对澧县支公司的请求。
宜都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4年12月15日7时35分,邓某驾驶两轮摩托车沿254省道自宜都市枝城往陆城方向行驶,在超车过程中与被告施某驾驶的湘J70995东风大货车相撞,造成邓某当场死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保险公司担责在审判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第二款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对这条款的理解和适用,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审判实务中,都存在诸多的争议。
毫无疑问,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首先由保险公司在肇事机动车投保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理赔,这样理赔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迅捷、明确,也符合国际通用的理赔原则,但由于该条款规定较为笼统和模糊,且相关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尚未出台,导致诸多的法律冲突及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笔者就该条关于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承担责任的规定,在目前具体落实到审判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同仁探讨。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与现在实施的三责险并非同一险种,主要区别有:1、二者制定的部门不同、适用的依据不同、功能不同。
交安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据此得出强制三者险的适用依据是交安法,由国务院规定具体的办法,其目的在于有效快速填补受害人的损害,减少理赔环节,节约理赔成本。
商业三者险则规定在保险法第五十条,该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赔偿案例分析案情介绍2004年1月18日,被保险人桂某将其所有的一辆东风小客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责任保险,最高赔偿限额为10万元,保险期限为一年。
2004年8月31日,桂某驾驶保险车辆与一辆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摩托车驾驶员杨某死亡,根据当地交警部门的勘察,依法认定杨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被保险人桂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桂某随后根据其投保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最高限额向杨某家属赔偿10万元,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赔偿保险金10万元。
保险公司在受理赔案后,认为根据保险双方签订的保险合同的约定,只能按照被保险人在事故中所负责任承担保险赔偿责任,故不予全部赔付被保险人支付的10万元。
被保险人不接受,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其支付给死者家属的10万元。
争议焦点被保险人认为,该起事故发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后,自己的车辆已经投保了第三者责任保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该属于强制保险范畴,保险公司应该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全额赔付。
保险公司认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之前,保险合同中约定发生第三者责任事故后,双方根据被保险人在事故中所负责任,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和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被保险人在新的法律法规实施后,也未与保险公司重新变更保险合同内容,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法院判决本案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保险人驾驶投保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其对受害人的赔偿应适用于该法的规定。
而其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在该法实施之前,该合同的约定只要不违反当时有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约定就是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因旧法的失效而导致合同约定的无效。
现原、被告双方并未变更过保险合同条款,故被告根据合同约定,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所载的损害赔偿原则及标准计算保险金;且从合同权利义务的对等性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以及该法实施后赔偿费计算依据的改变和计算标准的提高在一定程度加大了保险公司赔偿责任,而此前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是在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情况下核定的,这将造成保险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失衡,有违公平合理。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中规定了第三者商业险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第三者商业险的概念、法律规定、责任范围、理赔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第三者商业险的概念第三者商业险,又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了转移交通事故责任风险,在保险公司购买的一种商业保险。
当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赔偿。
三、第三者商业险法律规定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对第三者商业险进行了规定。
2.投保义务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未按照规定投保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3.保险责任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下列损害,在下列赔偿限额内予以赔偿:(1)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一百一十八万元;(2)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十一万元;(3)财产损失赔偿限额:十一万元。
4.责任免除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对下列损害不承担赔偿责任:(1)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事故的;(2)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被保险机动车损害的;(3)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保险人、驾驶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4)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保险人、驾驶人故意阻碍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5)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保险人、驾驶人故意造成他人损害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的情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交通事故强制定损问题的批复保监复[2001]88号成都保监办:你办《关于保险公司依法不承担价格认证中心对交通事故的定损费用及定损结论不作为保险理赔依据的请示》(成保监发[2001]16号)收悉。
你办的处理方式和有关意见建议,我们基本同意。
现将有关意见批复并重申如下:一、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于交通事故的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损害赔偿以及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赔偿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分别受不同的法律规范调整。
二、根据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行政执法主体,其职责包括: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
因此,对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损害赔偿,交通管理部门只有调解的职责,而没有裁决的权力。
无论是否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被保险人(保险车辆的车主)与保险公司之间是一种保险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根据保险合同和《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确定,它相对独立于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损害赔偿关系。
同时,保险公司并非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也不是交通事故处理这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的裁决(包括对保险的事故车辆的损失认定)对保险公司没有法律约束力。
四、保险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保险标的损失进行评估理算,是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双方既可以自愿协商,也可以共同委托第三方即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或具有法定资格的专家,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或者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在诉讼和仲裁程序中依法确定。
除非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自愿委托物价部门进行评估定损或者其定损结论得到裁判机关的采信,否则该定损结论对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没有约束力。
五、保险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不正当干预。
该保险合同是否适用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理赔原则 [案情] 2004年8月18日8时许,陶跃驾驶苏HB3131轿车由北向南行至江苏省泗阳县南外环线2KM+700M时,在路西边撞到其前方同向驾驶自行车左转弯的刘传林,造成刘传林受伤,车辆损坏。
经泗阳县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第230408172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陶跃、刘传林负本起事故同等责任。
刘传林经抢救无效死亡。
苏HB3131轿车的车主为李前进。
2004年7月19日李前进与被告淮安财产保险公司订立机动车辆保险合同。
约定,投保险种为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
其中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金额/责任金额为200000.00元;保险费合计2119.30元。
原告被害人刘传林子女刘家兴、刘建桥、刘巧花诉称,刘传林因交通事故受伤,抢救无效死亡。
经公安机关认定,刘传林与陶跃负同等责任。
请求判令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市分公司赔偿原告的死亡补偿费、丧葬费、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招待费、误工损失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201259.48元。
[裁判要点]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法院认为,根据《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本案赔偿权利人虽不是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但其对被告淮安财产保险公司的直接请求权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被告淮安财产保险公司的本案应由投保人进行索赔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李前进投保的第三者责任险是否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从李前进与本案被告淮安财产保险公司订立的机动车辆保险合同看,李前进投保的险种是第三者责任险,而非《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4]39号,2004年4月26日)中规定,2004年5月1日起,各财产保险公司暂时按照各地现行做法,采用公司现有三者险条款来履行《道交法》中强制三者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且江苏省从1987年陆续在全省实行了实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地方法定保险。
故 2004年7月19日李前进与被告淮安财产保险公司订立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应适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及其附加险条款费率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保监发[2004]44号,2004年4月29日)中规定,各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批改原商业三者险及其附加险条款中赔偿处理的相关内容,确保5月1日起签发的保单均能按照新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执行。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条亦规定,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解释的规定。
故本案的赔偿范围及标准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empirenews.page--] 综上所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之规定,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市分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刘家兴、刘建桥、刘巧花医疗费24462.08元、误工费 380元、护理费750元、交通费500元、住宿费5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540元、丧葬费7790.50元、死亡补偿费129668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宣判后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市分公司不服,上诉称本案涉及的保险合同并非《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故并不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理赔原则。
请求二审法院依法保护保险合同的有效性,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相关原则实行有责赔偿和按比例赔付。
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在国务院有关全国统一的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具体办法颁布实施前,机动车按地方性法规已向保险人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人应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保险人在机动车第三
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赔偿责任,是指无论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否有过错,保险人都应予以赔偿。
上诉人要求享有被保险人的抗辩权实行按比例赔偿,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发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之后。
本案争议在于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争议不大,因该解释规定,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该解释。
对于是否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存在两种观点,第一观点认为,本案虽发生在2004年5月1日后,但因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相配套的规定,尚未出台。
不能用现行商业三者险来履行道交法的规定。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江苏省等省早已实行了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地方法定保险,已具备履行道交法强制三者险的条件,本案应用道交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实施强制保险,通过强制投保而将社会分散资金集聚起来,逐步形成具有保障实力之经济补偿功能系统,不仅有利于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保护车辆所有人、驾驶人之正常生产经营,亦有利于交通事故之迅捷、妥善解决,避免矛盾激化。
江苏省从1987年陆续在全省实行了实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地方法定保险,已具备实施强制第三者责任险条件。
同时本案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市分公司在履行赔偿义务后,完全可以根据与投保人之间的合同约定向投保人追偿。
综上,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