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件制作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记录1.实验目的:测定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2.试验设备:-抗压试验机-混凝土试件-清洁的刷子-尺子-记录表格3.试验步骤:-将待测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取出,并用塑料模具制作标准立方体试件。
注意确保模具内壁光滑且无积聚的空气。
-精确测量试件的尺寸(一般为150毫米立方体),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试件放置在湿润防干扰的环境中,并经历28天养护过程。
-每个试件上标记一个独特的编号。
-试验前通过观察试件外观检查是否有明显的裂缝或缺陷。
-使用刷子将试件表面上的灰尘和杂质清除干净。
-将试件放置于试验机上的平面上,并确保试件与加载钢板的表面平行。
-开始加载试件,使用恒定的速度施加载荷,直到试件破裂。
-在记录表格中记录试件破裂时的载荷。
-重复以上步骤,对每个试件进行测试。
4.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表格中记录每个试件的编号和试验结果。
-计算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公式为:抗压强度=载荷/试件截面积。
-将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值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所有试件的结果计算平均抗压强度。
-比较平均抗压强度与所需的最低抗压强度。
5.实验结果:-试件编号抗压强度(MPa)- 试件1 xx- 试件2 xx- 试件3 xx- 试件4 xx- 平均抗压强度 xx6.结果分析:-分析试件的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若满足要求,可以认定混凝土质量良好且性能优秀。
-若不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检查混凝土配合比,以确定质量不达标的原因。
7.实验注意事项:-在试验过程中务必戴上安全手套和护目镜,以确保安全。
-试件破裂时可能会发生碎裂现象,注意周围的工作人员的安全。
-试验过程中确保试件表面清洁,以减少测得的抗压强度的误差。
8.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在记录中引用了自行测得的数据,可以参考相关有关混凝土试验的标准和规范。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
03-13A
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说明
此表由试验室人员填写。
1、填写时应参考的标准主要有: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2、主要填写内容包括:
(1)强度等级:强度等级用C表示。
(2)试件规格:注明100mm×100mm×100mm或150mm×150mm×150mm或200mm×200mm×200mm。
(3)制作及检测日期:制作日期为试件成型日期,检测日期为试件抗压日期。
(4)抗压强度: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确至);
2)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3)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对200mm×200mm×200mm 试件为;对150mm×150mm×150mm试件为,对100mm×100mm×100mm试件为。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混凝土试块记录范文试验日期:2024年1月1日试块编号:TK001试件尺寸:150mm × 150mm × 150mm试验记录: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试块模具、钢针刺入量测量器、水泥、骨料、砂浆、试块精确称重器等实验设备。
2.清洁模具,并涂抹一层防粘剂。
3.取出水泥、骨料、砂浆,按照配合比准备混凝土试块搅拌材料。
4.在工作台上按照试验标准准备混凝土试块的搅拌台。
5.搅拌混凝土试块的配合比为水泥:骨料:砂浆=1:2:4试块制作过程:1.将搅拌台上的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倒入模具中,用手工轻轻震动模具以排除空气。
2.使用压模板压实混凝土,保持模具内混凝土的表面平整。
3.根据模具上的标记,记录混凝土投放的次数和层数。
4.最后用刮刀将模具顶部的多余混凝土刮平。
试块标识:1.在模具的一侧用永久标记笔标记试块编号、试验日期和试验标准。
2.试块编号:TK001,分别标记在试块的侧面和顶部。
试块养护:1.确保混凝土试块在模具中保持24小时以上。
2.将混凝土试块放入水箱中浸泡3天。
3.每天更换一次水箱中的水。
试块试验:1.试验日期:2024年1月4日2.准备试验设备: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机、测量仪器、抗压杆、试块支座等。
3.试验前校准试验设备并记录校准结果。
试验结果:1.试块编号:TK0012.试验日期:2024年1月4日3.最大抗压强度:45MPa4.抗压强度计算公式:抗压强度=最大载荷/试块面积抗压强度=450kN/(0.15m×0.15m)=45MPa试验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混凝土试块TK001的抗压强度为45MPa,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混凝土试件抗折强度试验原始记录
委托编号:试验编号:委托单位委托人
工程名称施工部位
强度等级坍落度
水泥
厂别
砂
子
产
地石
子
产地
品种等级
种
类
种类出厂日期
出厂编号规
格
规格
外加剂厂别掺
合
料
厂别品种种类等级名称掺量掺量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执行标准
仪器设备
配比编号项目各种材料用量(kg)
水泥水砂石外加剂掺和料
每m³
每盘
制模日期养护方法要求龄期试验日期收到日期制作人
试件编号试验日期实际龄
期(d)
实测
边长
(mm)
跨度
mm
荷载(KN)平均抗折
强度(Mpa)
折合
标准
件强
度
达到设
计强度
等级
(%)
单
块
平均
备注
审核:试验:检测地点:。
混凝土抗冻试验记录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确定其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可靠性。
实验材料: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P.O42.52. 砂:采用经筛分处理的中砂,粒径范围在0.15-4.75mm之间。
3. 石子:采用经筛分处理的骨料,粒径范围在5-20mm之间。
4.混凝土添加剂:采用减水剂和增塑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
5.混凝土试件:采用立方体蓝色塑料模具制备试件。
实验步骤:1.按照设计配合比制备混凝土试件。
2.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室温下静置养护28天。
3.对养护好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冻试验。
4.将试件放入低温槽中,逐渐降低温度,直到试件表面出现冷凝水为止。
记录此时的温度为试件开始抗冻测试的温度。
5.开始冻融循环:将试件在0℃下保持12小时,然后将温度逐渐降低,每次降低5℃,保持3小时,直到试件表面出现裂缝为止。
6.测定试件裂缝数和表面相对扩散率。
7.养护修复:将已经发生裂缝的试件进行修复,使用修复剂修复表面裂缝,再次进行冻融循环测试。
8.最后记录试件的总裂缝数和表面相对扩散率。
实验结果:对于未修复的试件,冻融循环过程中出现裂缝,总裂缝数为8条,表面相对扩散率为5.6%。
经过修复后再次进行冻融循环测试,裂缝数减少为2条,表面相对扩散率为2.2%。
实验讨论和分析:本实验结果说明,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冻融损伤,表现为试件出现裂缝。
经过修复,可以减少裂缝数量和相对扩散率,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的方法有增加水泥用量、使用适量的气泡剂和外加剂、控制混凝土配筋率和水灰比等。
结论: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冻融损伤,但经过适当的修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可靠性。
混凝土试验结果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是一种评估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标准化方法。
试验结果的原始记录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准确和详细的数据,以揭示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结构行为。
以下是一个混凝土试验结果原始记录的示例,包括各种试验参数和测量结果。
试验编号:CON-001试验日期:2024年8月15日试验目的:评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试验样品:混凝土试块1.材料和配合比信息:混凝土标号:C30配合比:1:2:4(水泥:砂子:骨料)水灰比:0.52.试验操作和环境条件:试验室温度:25℃相对湿度:50%试验员:张工3.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编号直径(mm)高度(mm)抗压强度(MPa)110020035210020032310020034平均值:33.674.抗拉强度试验:试件编号宽度(mm)厚度(mm)长度(mm)抗拉强度(MPa)1100502002.12100502002.33100502002.0平均值:2.135.其他参数:含气量:3%骨料类型:碎石水泥种类:普通硅酸盐水泥6.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33.67MPa,抗拉强度为2.13MPa,符合C30混凝土的标准要求。
含气量达到了设计要求的3%。
备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试验结果可靠。
补充说明:以上示例仅仅用于演示目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混凝土试验结果原始记录。
实际的混凝土试验原始记录可能会包含更多的参数和测量结果,具体的格式和内容可能因试验目的和标准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编写混凝土试验结果原始记录时,请根据实际情况和标准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混凝土稠度及表观密度试验记录表结构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部位(现场桩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样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样编号初凝时间(min)初凝时间测定值r’ (min)终凝时间(min)终凝时间测定值t](min)备注①②③④⑤⑥结论:工程名称: 合同号: 编号: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号: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泥混凝土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记录表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记录表结构部位(现场桩号)试样描述压力值(MPa )集料含 气量C(%) 拌和物测定含气量A1(%) 拌和物含气量A (%) 备注测定次数集料Pg拌和物Po①②③ ④⑤⑥⑦123平均值含气量标定含气量与压力值关系曲线结论:结构物名称含气量 (%)平均压力值(MPa )⑧⑨1234567891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合同号:编号: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记录表砂浆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合同号:编号:水泥混凝土立方体(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合同号:编号:工程名称:合同号:编号:混凝土用粉煤灰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合同号:编号:。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记录试验目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实际工程条件,对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性能的测试,以评估其抗渗性能。
试验仪器和材料:1. 混凝土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
2.水泥:按设计要求采用常规硅酸盐水泥。
3.骨料:按设计要求采用天然砂、碎石等骨料。
4.水:按设计要求采用清洁的自来水。
5.试验设备:抗渗性能试验设备、压力计、测量工具等。
试验步骤:1.配合比确定:按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本试验选取了3种不同的配合比,分别为1:2:4、1:3:6和1:4:82.制作试件:按照确定的配合比,将混凝土材料按要求掺和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凝土倒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用振动台振动30秒,以排除空隙和使混凝土内部均匀密实。
待混凝土凝固后,拆卸模具,取出试件。
3.试件保养:制作好的试件放置在试验室内,进行水养护,保持试件表面湿润,以促进混凝土的龄期强度发展。
试件养护时间为28天。
4.试验准备:试件养护28天后,将其与试验设备连接,以确保试件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严密,不漏气。
5.实施试验:按照试验设备的说明书操作,调节试验设备的压力调节阀,使试验压力达到设定值,然后记录试验时的试件渗漏压力和渗漏流量。
试验结果记录:根据试验数据,我们记录了试验压力和渗漏流量的值,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配合比1:2:4试验结果:试验压力:0.2MPa渗漏流量:0.1L/h配合比1:3:6试验结果:试验压力:0.3MPa渗漏流量:0.2L/h配合比1:4:8试验结果:试验压力:0.5MPa渗漏流量:0.3L/h根据以上结果可见,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抗渗性能有所差异。
配合比为1:4:8的混凝土抗渗性能最好,其渗漏流量最小,而配合比为1:2:4的混凝土抗渗性能最差,渗漏流量最大。
结论:通过本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混凝土的配合比对其抗渗性能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抗渗试验原始记录审核:试验: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试验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混凝土抗折试验报告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原始记录混融试渝揭传混凝土收缩试验报告混凝土收缩试验原始记录砂浆抗压试验报告R A P +2- rr nq总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砂生产配合比乂开盘鉴定)单通知日期:任务编号:生产线: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编号:通知日期混凝土配合比()备注:年天气及砂石含水率记录年标准养护室温qa度记录年水泥养护箱及水池温、湿度记录年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测温记录设备台帐-65-仪器设备检定状态登记及周期检定计划表年试验设备使用记录试验室: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受控文件文件、资料收/发登记表文件登记表借阅登记表标准、规范、规程登记表领取登记表)试验留样台帐年()剂试验留样台帐)骨料试验留样台帐年试验结果不合格项目登记及上报台帐映工培训记录( )混凝土配合比表混凝土生产任务单通知时间年月日调度第1联经营第2联技术部第3联共计3联交底人:接收人:一、水泥该批级水泥所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该批级水泥所检项目中项不符合标准要求,为不合格品。
二、碎石、卵石1、按JGJ 53评定该批碎石(或卵石)属单(或连续)粒级mm级配区,所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该批碎石(或卵石)属单(或连续)粒级mm级配区,所检项目中项不符合标准要求。
该批碎石(或卵石)属单(或连续)粒级mm级配区,所检项目中项不符合标准要求,按规定可取双倍试样对该项目进行复试。
试验编号为批的碎石(或卵石)复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试验编号为批的碎石(或卵石)复检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该批砂属区砂,所检项目中项不符合标准要求。
该批砂属区砂,所检项目中项不符合标准要求,按规定可取双倍试样对该项目进行复试。
试验编号为批的砂复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试验编号为批的砂复检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2、按GB 14684评定该批砂属区砂,所检项目符合砂标准要求。
泡沫混凝土试验原始记录1. 引言1.1 泡沫混凝土的定义及特性泡沫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的新型建筑材料,由水泥、水、泡沫剂和必要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它具有质轻、保温隔热性能好、耐久性强、施工方便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屋面保温、地面找平、墙体填充等领域。
1.2 试验目的和意义本次试验旨在研究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优化配比和工艺参数,以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试验结果对指导实际生产,提升泡沫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3 试验过程及方法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不同配比和工艺参数的泡沫混凝土进行制备和性能测试,分析各因素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试验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比设计、制备工艺、性能测试等步骤,最终得出优化后的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案。
2 试验材料与设备2.1 泡沫混凝土原材料2.1.1 水泥泡沫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本试验采用的是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该水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泡沫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2.1.2 粉煤灰本试验选用的粉煤灰为一级粉煤灰,其细度、含水量等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
粉煤灰的掺入可以提高泡沫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2.1.3 发泡剂试验选用的发泡剂为蛋白质类发泡剂,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
发泡剂是泡沫混凝土中产生气泡的关键原材料,对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2.2 试验设备2.2.1 搅拌机本试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原料的混合搅拌,确保原料均匀分散。
搅拌机转速可调,满足不同配比和工艺要求。
2.2.2 发泡机发泡机用于产生均匀稳定的泡沫,本试验采用机械式发泡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引入发泡剂溶液中,产生大量均匀的气泡。
2.2.3 模具泡沫混凝土试件制备过程中,采用钢制模具进行浇筑成型。
模具尺寸为100mm×100mm×100mm,满足标准试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