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的天儿谈藿香正气散 罗大伦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罗大伦:人参败毒散,扶正气、败邪气,可治“伤寒时气”人参败毒散,扶正气、败邪气,可治“伤寒时气”人参败毒散,“治四时瘟疫通用”本篇我要介绍的方子是人参败毒散。
我们看这个方子的名字——“败毒散”,一看就是扶正气、打败邪气的。
这个方子确实是有来历的,它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我推荐过的藿香正气散是同一个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说人参败毒散可以治疗“伤寒时气”,这说的就是外感病。
我们再来看此方适用的症状——头痛、脖子发硬、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寒壅咳嗽——受寒引起的咳嗽、鼻子堵了之后声音重、呕吐、发冷发热等。
从这些描述来看,这个方子治疗外感病是很对症的。
基本上在后世医家论述疫病的相关书籍里,都会出现这个方子。
比如明代名医——“医林状元”龚廷贤的《万病回春》里就有此方,而且说它“治四时瘟疫通用”,意思就是甭管什么季节,患了疫病就可以用这个方子,因此这个方子在后世地位特别高。
下面我们就看看人参败毒散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先看这个方子的组成。
第一味药是人参,然后有柴胡、甘草、桔梗、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一共十味药。
所以这个方子有一个别名,叫十味汤。
严格来讲,此方并不是十味药。
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药方拿来以后,一般先把药材给研成粗粉,大家煮这个粉,也叫煮散,所以大家看为什么叫“人参败毒散”呢。
当年都用这种散剂熬药。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现在考量,应该是由于早些年间,大家经济条件不好,中药流通不便,所以中药材都很珍贵,直接熬太奢侈。
比如我们熬完山药片以后,掰开就会发现里面还是白的呢,这说明还有一些部分没有熬透,有些浪费。
当年把药材都捣碎了,煮这个散,可以增加溶出面积,从而增强药效。
举个例子,比如您用九克柴胡熬,如果打成粗散的话,三克可能就够了。
为什么呢?打的粉越细,熬出的药效越好。
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有一次我感冒了,就给自己开了个方子,让药店打成粉。
然后我就煮这个粉喝,喝完后,我的身体都受不了了(这个方子我以前喝过,知道它的力道)。
千古名方--藿香正气散它是百姓家中常备的中成药;是夏季感冒的良方、急腹症时的神药。
它看似平和,却可以救命;它家喻户晓,却少有人知道已有千年历史。
1960年,湖南长沙的盛夏,持续酷暑天气。
湖南湘雅医学院急症室突然来了一位腹胀、急剧腹痛的农民,他已经疼了两天,疼得全身无力,不停地颤抖。
家里人特别着急。
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说,那时,医疗仪器没有这么先进,查不出原因,只能剖腹探查,这是医生常规化的一种方法。
作为病人,把肚子打开他觉得很恐惧。
大夫把这位农民推进手术室,决定马上施行手术,却遭到患者家属的坚决反对。
进退两难之际,大夫只好请来湖南湘雅医学院中医顾问、湖南省著名老中医彭崇让,看看中医有什么好办法。
师从伯父彭崇让学习中医的彭坚,对当时的情景印象深刻。
彭坚说,伯父走到手术台边开了藿香正气散这个方子。
患者吃下藿香正气散后出了一身汗,然后腹胀腹痛都消失了,就被抬下了手术台。
在场的人都感到很惊讶,如此简单的中药方剂,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疗效?彭坚对伯父的话语记忆犹新。
彭崇让说,你不要看它好像是一个很平和的方子,但这个方子是可以救命的,藿香正气散是千古第一方。
彭坚说,夏天湿气重,湖南的夏天,热气又很重,特别容易中暑,中暑我们叫作“闭痧”,是说寒气、湿气、热气都集中在里面,散发不出来,往往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面色惨白等一系列症状,这时进行手术是不当的。
藿香正气散有非常好的去湿、止痛、化痰、解暑的作用。
藿香正气散是使用范围非常大的中药方剂,每年3~7月,因雨多湿重,患感冒、咳嗽、肠胃病的人大大增加,许多家庭常备有藿香正气制剂,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也有不少人出远门时随身携带。
尤其在江南梅雨季节,因此有的门诊医生戏称“藿香正气散,一天开到晚”。
(图1)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说,藿香正气散里的主要药就是藿香。
为什么把它叫作正气呢?因为夏天感受了湿邪、风寒,这叫不正之气。
感受不正之气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呕吐、拉肚子,这时用这个方子来纠正这个不正之气,所以把它叫藿香正气散。
罗大伦博客:湿气重的天气又来到了——藿香正气丸罗大伦博客:湿气重的天气又来到了——藿香正气丸我六月初在江南逗留了若干天,讲课和考察,刚刚回到北京,这次又赶上了雨季,很多时候,江南的细雨从天飘落,人们根本就不打伞,然后进入办公室,空调开着,冷风再吹,结果,大家在夏天受的居然是寒湿,原来以为江南夏天会是湿热,那是清代薛雪和王孟英等名家所擅长的理论,结果,我居然没有见到,可见必须灵活掌握,估计过些日子天气会更热的,湿热当然也会存在,但是现在确实与清代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冷饮和空调,所以夏天的寒湿并没有现在这么多。
回到了北京,看到天气也是非常的湿,本来也是应该很热的天了,但是,患病的也是有很多寒湿的情况,我仔细体会,原来,虽然白天很热,但是晚上还是有一点凉,所以很多朋友说,虽然上床的时候热得浑身是汗,可是,下半夜,却要盖上被子,否则会冷的。
这种寒湿的病症,很多情况下,可以用藿香正气丸来处理的。
我举个例子,有位江南的朋友感冒了,头痛,身上冷,向我咨询,我首先考虑到此时江南的气候,整个大环境是湿气重,于是就在这方面多考虑了一下,我看到他的舌苔是满布的,就问他恶心吗?腹泻吗?结果他回答:腹泻。
于是我明白了,这是寒湿导致的外感,在现代医学里面这是胃肠型感冒,就是在感冒的同时,出现了上吐下泻等脾胃症状,此时用普通的治疗感冒的方法是效果不好的,我们必须去除寒湿,他的身体才能康复。
于是我告诉他买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丸,这是我的经验,如果寒湿感冒,头痛,或者呕吐,我会让患者用藿香正气水,让药力在上中焦起效;如果患者腹泻,我则会用藿香正气丸,让药力在中下焦起效。
结果他服用后,第二天感冒就明显好转,腹泻也停止了。
这样的例子,这些天经历了很多,所以提示大家,切勿在夏天就觉得此时是湿热多,其实很大的比例是因为寒湿而病的。
藿香正气这个方子我在以前的博客里面写过,大家可以参看,这是一个去除寒湿的方子,里面温热的药物居多,但是,现在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很多人说这个药物是治疗中暑的,于是很多单位在夏天都把它作为福利来发送,其实,这个方子是用来去除寒湿的,为什么会有错觉在夏天用的多呢?是因为人们夏天喝冷饮多,结果导致脾胃寒湿重,那么外邪就容易入侵,此时用藿香正气丸是有效的。
罗年夜伦博士谈感冒防治的五个阶段之老阳三干创作第一阶段:外寒阶段(寒邪袭表)症状:打喷嚏,流清鼻涕,后颈疼痛,体表发冷,怕风,手脚冰凉,舌色浅或淡白,偶尔咳嗽.此阶段可能长,可能短,冬季长,夏天短(可能几小时).此阶段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却是防治感冒最关键的阶段,80%的感冒可以在此阶段被干预阻断.这一阶段的误区是看待打喷嚏流鼻涕,有些人会想方设法地去用药物抑制,但其实年夜量的病毒粘在鼻粘膜上,打喷嚏是把粘有病毒的粘液尽快排除的有效方式,是人体的自我呵护机能在发挥作用.第一阶段:外寒阶段(寒邪袭表)症状:打喷嚏,流清鼻涕,后颈疼痛,体表发冷,怕风,手脚冰凉,舌色浅或淡白,偶尔咳嗽.此阶段可能长,可能短,冬季长,夏天短(可能几小时).此阶段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却是防治感冒最关键的阶段,80%的感冒可以在此阶段被干预阻断.这一阶段的误区是看待打喷嚏流鼻涕,有些人会想方设法地去用药物抑制,但其实年夜量的病毒粘在鼻粘膜上,打喷嚏是把粘有病毒的粘液尽快排除的有效方式,是人体的自我呵护机能在发挥作用.处置:任何能让经络暖起来的方法都可以.1,干紫苏叶泡水,3-5分钟喝下,年夜人抓4手指的量,孩子抓3手指的量.也可以泡脚,洗头,洗澡,以出汗为度.(紫苏叶药店可以买到)2,葱白带须熬水,开锅3分钟,放入红糖喝下,加2片姜片也可.3,喝热粥,可以补脾胃之气.一定要肚内有工具的时候发汗,不成饿着肚子,否则会伤到胃气.4,酸辣汤,浴霸照后脑勺,吹风机吹风池穴(上学时做眼保健操的第四节,在后脖子),热水袋敷后背,总之,任何能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第二阶段:外寒里热(入里化热)症状:打喷嚏,清,黄鼻涕交替,痰黄,嗓子疼,咳嗽加剧,体温上升.一般家长在此阶段才开始注意.处置:市场上卖的感冒中药年夜部份针对此阶段,(例如感冒清热冲剂,银翘散等)第三阶段:里热(内外俱热)症状:体表发烧,痰黄,胸腔热,能听到咳嗽在胸腔, 呈”悾悾或嘶嘶”之声.处置: 去验血,白细胞很高,有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如白细胞不高,只是病毒感染,可以用中药.以清热为主.第四阶段:外寒阶段症状:咳嗽一两声,堵鼻子,不打喷嚏,有清鼻涕.处置:第一阶段方法均适用.桔皮开锅煮5分钟离火加入苏叶泡3分钟即可.第五阶段:补脾胃---防复感很多反复感冒的孩子,就是此阶段被家长忽视了.补脾胃可帮手孩子补阳气,阳气足就不会经常生病了.处置:可以煮山药水加些糖,药店买淮山药片最好,铁棍山药也可(但市场上买的基本都不是),其他山药不要买,孩子喝5天就可,不要多喝.综上,当家长的重在及时发现第一阶段,并有效干预,如果适当,80%的感冒城市被控制.请年夜家也转告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我们的孩子尽量健康快乐的生长.弥补:1,脾阴虚,唇舌红,年夜便干的孩子,要滋脾阴,少吃肉. 2,哮喘的孩子阳气缺乏,水湿重,不要天天洗澡,每周2-3次即可.另外:古人认为,孩子的疾病只分两种,一种外感:肺,第二种是内伤:脾胃.孩子一般不会轻易上肝火、心火和肾虚,但现在孩子的肝火、心火都很年夜,肾虚很普遍.所以家长要养心,注意言行,传布正确的信息,年夜人的心火城市传给孩子.最好多看国学的书.孩子感冒后期残余咳嗽的调理在这里,我给年夜家介绍我的调理方法之一,就是泡脚的方法.年夜家可以在积极去医院治疗的同时,采纳这样的方法辅助调理.我一般用这样的思路,外感后期咳嗽的第一个阶段:在鼻涕还是有些发黄,痰也发黄,舌质还红的时候,我会用这样的思路:防风三克、前胡三克、双花六克、连翘六克、蒲公英三克、浙贝母六克、枇杷叶三克、杏仁三克.先将药物浸泡二十分钟,然后熬水开锅十分钟,然后把药汁滤出,兑入温水,用这个水给孩子泡脚,水淹过脚背即可,水不能太热,温水即可,连用两、三天,每天一副.每天泡两次,每次泡十五分钟.这个方子里面,防风和前胡是把外邪向外发散的,双花、连翘、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前面的和起来,是治疗外邪的思路,浙贝母、枇杷叶、杏仁是化痰止咳的,化痰止咳的量很小,只起辅助作用.第二个阶段:如果是感冒的其他症状已经没有,鼻涕可能有点可是清的,痰是白的,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只是剩下一点轻微的咳嗽,每天咳嗽次数未几,我会用这样的思路:前胡三克、荆芥三克、桔梗三克、双花三克、连翘三克、陈皮三克、紫菀三克、款冬花三克、甘草三克.也是先泡二十分钟,然后煮开锅十分钟然后把药汁滤出,兑入温水,用这个水给孩子泡脚,水淹过脚背即可,水不能太热,温水即可,连用两、三天,每天一副.每天泡两次,每次泡十五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这是中医的成方止嗽散的思路,其中基本都是温肺散寒化痰的药物,前胡、荆芥、桔梗是把邪气往外散的,加上了双花、连翘来清热解毒,这是防止烬中有火、死灰复燃的.这是要起到消除残余外邪的作用,紫菀、款冬花是温肺化痰的.因为体质分歧,如果有极个另外孩子皮肤对药物过敏,只要停止泡脚,用清水将脚洗干净即可,不用担忧.以上皆为三岁以上孩子的用量.在泡脚的同时,每天都要同时服用调理脾胃的饮料:焦三仙各三克、炒鸡内金三克、怀山药二十克,倒入锅里五纸杯的水量,小火熬剩两杯的量即可.然后给孩子当作饮料喝.每天一副,连喝三天.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一次,可以放入一块冰糖.年夜便干燥的孩子去失落怀山药,只服用焦三仙和炒鸡内金.必需提醒年夜家的是:这是我提供的泡脚调理的思路,是仅供参考的.年夜家不要拿着这个方子就去口服,如果口服,您需要找本地的医生,让医生根据孩子身体的具体情况,参考这个思路,看看是否适合,然后开出方子,这样才可以服用.这样才是稳妥的做法.同时年夜家要记住,这是外感基本没有什么症状了,只剩下咳嗽了才用的方法,如果孩子痰声严重,痰黄稠,胸痛,发烧等外感严重,甚至可能是肺炎的的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希望年夜家注意.前两天在浩途公益讲坛给一百多位父母做公益讲座,很多母亲都叙述自己孩子咳嗽的遭遇,很多都是咳嗽很久,中医、西医反复治疗效果欠好,这让家长很痛苦,想到会有更多的父母为此憔悴,所以把这个叫做“立竿见影”的心得写下来,供年夜家参考,希望对年夜家有所帮手.再谈孩子感冒后的残余咳嗽:烤橘子与川贝炖梨很多家长对孩子感冒后的咳嗽很是头疼,虽然我写过一些文章,可是年夜家还是不竭地提问,那么,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帮手到朋友们呢?今天,我介绍两个年夜家比力熟悉的方法,让年夜家加深了解.中医分析一个疾病,一定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古人认为疾病一定会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古人把这个事情做了两分法,把事情简单化,这就是阴阳,具体而论,可能就落实在寒热上了,他们认为,一种情况,是身体向着热的方向发展了,另一个情况,有可能向寒的方向发展了.这可能是由体质决定的,比如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吃肉,平素身体壮实,那么很有可能,外感了,最后就向着热的方向发展了,另外一个孩子,平时总是闹肚子,脾胃虚弱,容易受寒,那么患病以后就容易向寒的方向发展了.有的时候,这与邪气的性质也有关系,比如冬季天气寒冷就容易受寒,夏天容易化热等.而且,这也有可能是疾病分歧的阶段,比如感冒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是受寒,在身体激烈抵当的时候,往往化热等.比如这个感冒过后的咳嗽,如果还有感冒的情况,那您尽管去治疗感冒,感冒好了,咳嗽很容易就消失了,因为咳嗽只是感冒带来一个症状而已.此时,就是分清一个寒热,因为体质、邪气性质的分歧,天气的分歧,会造成寒热两种状态.一种是寒证,此时剩余一点寒邪,残留体内,身体没有法子自己清除,这多半是自己体内阳气缺乏,尤其是脾胃阳气缺乏,无法清除残余寒邪,此时,可以采纳我讲过的泡脚的方法,也可以,用一个年夜家或许听说过的方法,就是吃烤橘子.具体的做法是:用橘子一个,颜色微微发红一点的好,然后把炉灶的煤气翻开,放中火,然后用筷子,把橘子放在炉灶上烤,很快,接触火的处所,就会变黑,然后,要用筷子反转橘子,让其他处所接触火苗,等橘子全部黑的时候,就可以闭火了,把橘子拿下来,放温,然后剥开橘子,让孩子吃里面的橘子肉.每次吃一个,一天吃两个,或者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胃口来决定.这里面要注意的是:橘子皮的颜色变黑就可以了,不要烧成炭了.一般情况,对寒咳,这种方法很快就可以把咳嗽止住,效果很好.除感冒后残余的咳嗽,对刚刚被寒风呛到,开始咳嗽的孩子,这个方法也有不错的效果.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橘子的皮,中医里面会分出两个中药,带里面白色的橘络的,叫陈皮,也叫橘皮,有和中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如果把里面的白色的肉刮失落,烘干,就叫橘红,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可以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情况.所以,橘红对外感风寒而招致的咳嗽,效果比力好,可是我们一般用的橘红都是干的,而新鲜的橘子皮,则药性更好,这种情况下其实不是越陈腐越好,散寒是要辛发之性,越新鲜,越好,所谓“生者尤良”是也.在感冒后期,残余寒邪的机会比力多,年夜家也可以具体参考症状,比如,孩子流清鼻涕,手脚凉,微微怕冷,怕风,舌苔淡白,舌质淡白等等.前面讲过的是有寒邪残余,那么,如果有热邪残余该怎么办呢?此时,如果有黄痰,黄鼻涕,则需要继续清除外邪,这是邪气还较盛的暗示.这个时候就要请医生开方子或者服用一些中成药.如果,此时没有什么痰了,或者痰很少,可是很黏稠,往往是干咳,而孩子的舌质是红的,年夜便容易干,手脚容易发热,尿容易黄等的情况如果呈现了,则可以判断剩下了一点残余的热,此时往往是燥热为患.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川贝炖梨了.具体的做法是:用川贝粉三克左右,同时把一个白梨上端切开,挖去梨核,把川贝粉放入,然后再盖上,把梨放入一个碗里面,碗里面添些水,然后放入蒸锅内开始隔水蒸三十分钟左右.最后,把碗拿出放温,吃梨喝汤.这里面,因为川贝性凉,味甘平,入肺经、胃经,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的作用,因此加入梨以后,润燥的效果更好.可是,年夜家一定要记住,感冒后一般寒邪残留的居多,有热邪残留的,往往是这个人的体质偏热,或者最近上火了,或者夏秋天气燥热,或者是冬季南方暖气燥热等等,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年夜家需要分辨一下.。
三仁汤治暑湿感冒(罗大伦博士用)+清暑益气汤(李东垣)三仁汤出自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和湿温初起的鼻祖处方。
吴鞠通以其治疗湿温,取其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使气化行而湿郁开,湿去则热无所凭借,病即愈已。
【组成】杏仁15克,正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煎服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现代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现代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上火,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腎功能受阻,就会造成腎虚、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等各种妇科杂症。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通三焦之良方”三仁汤的思路,是从上中下三焦,把水湿往外宣,往外降。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可见三焦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功用。
所以三仁汤不单清利三焦湿热,而是能很好地宣畅三焦气机,使邪气外出。
《中藏经》谓:“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广东有位名医张立中老先生,是内调外理的高手,直言在南方,前面腹部为湿气堵塞引起的腰痛,一般选用三仁汤把上中下三焦气机疏通,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君药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肺气宣发,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提壶揭盖”之义;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药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药•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三仁分入上、中、下三焦,合用协同,故能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
藿香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藿香正气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它主要由藿香、佩兰、半夏、陈皮、苏子、白芷、车前子等多种草本药材组成,通过调理气机、化痰平喘、解表散寒、降逆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各种疾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藿香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藿香正气散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化痰的功效。
藿香本草记载:“藿香朝日,佩兰晚香。
”藿香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气味,能够刺激支气管黏膜,扩张支气管,增加呼吸道的通气量,缓解呼吸困难。
同时,藿香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痰湿的排出。
佩兰则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的功效,能够舒缓精神压力,减轻胸闷、烦躁等症状。
半夏是一味能够平喘化痰的药材,它能够抑制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的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
因此,藿香正气散能够有效地缓解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胸闷、气急等症状。
藿香正气散还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
藿香有较强的驱寒作用,能够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热量的产生,达到驱寒暖身的作用。
苏子则具有散寒、祛湿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阳气的运动,达到驱寒散寒的效果。
藿香正气散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外感寒邪等引起的发热、寒战、身体发冷等症状。
藿香正气散还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藿香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呼吸道,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的稀释,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达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半夏、佩兰等药材也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抑制支气管黏膜中的炎症反应,减少黏液的产生,达到抑制咳嗽的效果。
藿香正气散因此常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
藿香正气散还具有降逆止痛的功效。
藿香具有舒张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能够缓解消化道的痉挛,减少腹痛、腹泻等症状。
陈皮具有行气解郁、理气活血的功效,能够舒缓脾胃气滞引起的胃脘胀痛、痞满等症状。
藿香正气散因此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
解决严重湿热的经典名方——清暑益气汤---罗大伦(《脾胃论》·卷中·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刺志论》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热伤气故也。
《痿论》云: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
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此湿热成痿,令人骨乏无力,故治痿独取于阳明。
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
若血气相搏,必加之以迟。
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
宜以清燥之剂治之。
《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
炅则气泄。
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
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
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名曰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黄芪(汗少减五分)苍术(泔浸,去皮)升麻(以上各一钱)人参(去芦)泽泻神曲(炒黄)橘皮白术(以上各五分)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以上各三分)青皮(去白,二分半)黄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枚)上件同㕮咀。
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食远。
剂之多少,临病斟酌。
此病皆由饮食劳倦,损其脾胃,乘天暑而病作也。
但药中犯泽泻、猪苓、茯苓、灯心、通草、木通淡渗利小便之类,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泻脾胃之客邪,而补金水之不及也。
此正方已是从权而立之。
若于无时病湿热脾旺之证,或小便已数,肾肝不受邪者误用之,必大泻真阴,竭绝肾水,先损其两目也。
罗大伦中医讲座笔记----------当归中医学堂之中医育儿在路上洛洛妈孩子的特点●脏腑娇嫩孩子所要关注的脏腑只有脾胃和肺,脾胃属土,肺属金,五行中土生金,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关键是要调理好脾胃。
吃的不好,会引起呼吸系统的问题,比如哮喘,过敏等。
有些孩子一下吃太多的肉或者奶油蛋糕,也许还会发烧。
这些都是因为脾胃失调的原因。
●形气未充,生长迅速孩子虽然抵抗力弱,容易生病,但是孩子的生长很迅速,所以小孩生病后,恢复也快。
感冒●原理《黄帝内经》中所说“肺潮百脉,心为君主之位,肺为相辅之官,肺主皮毛,肺主气,肺主水,肺主节律,营卫之气”。
在中医认为,肺能够产生营卫之气,有防御功能,和西医的肺理解不同。
西医认为在人体血液之外还有一层组织液,这层组织液是不流通的,平时有了伤口也许流出的不是血而是水,这就是组织液。
但是目前北欧的西医研究者认为组织液是流通的,还可以有公式进行计算容量。
根据组织液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经络就是组织液的流通通道,组织也的汇集地就是穴位,而肺的呼吸推动了组织液的流动。
因此在《黄帝内经》中有心为君主之位,肺为相辅之官,即是心脏推动了血液的流通,而肺推动了组织液的流通,即经络的运行。
[只负责叙述,不负责辩论,不要找我哈]为何会有感冒,那是因为在外界突然温度降低时,经络运行变缓,即中医所说的肺力不足,中气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感冒。
从中医来讲,脾胃不足,导致肺力不足,再导致抵抗力下降,导致感冒,这是内因,外因则是因为温度下降。
因此如果小孩经常感冒的话,那必须要调理脾胃。
●感冒的分类其实感冒没有分类,很多中医都会给出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这是不正确的。
中医理论,感冒是由寒邪、风邪、湿邪、燥邪和热邪引起。
但在现代来说,热邪感冒已经不存在了,感冒都是由风寒引起,在南方还可能加上湿邪。
可以看张景岳的《伤寒论》。
[古书看不懂啊,哪位有简易的发份给我]1.风寒感冒的五个阶段a)外寒外寒就是风寒感冒,这个时间很短,在冬季也许一两天,夏季也许就三四个小时。
藿香正气散Huoxiang Zhengqi Powder
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作用的中医方剂。
治疗四季尤其夏季伤湿感寒,脾胃不和等病证。
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以藿香为主药芳香化湿、辟秽化浊、解表散寒、除四时不正之气,故名。
主治病证
湿伤脾胃,兼感风寒证。
症见恶心呕吐,胸膈满闷,脘腹胀痛,肠鸣泄泻、大便清稀,口中黏腻,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困重,舌苔白腻,脉象濡缓,以及山岚瘴疟、水土不服等。
西医诊断为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以及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中医辨证属湿伤脾胃或感风寒者,均可应用该方。
组成用法
藿香90克,紫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克,白术、陈皮、半夏曲、姜制厚朴、桔梗各60克,炙甘草75克。
原方为煮散,每服6
克,生姜3片、大枣1枚煎汤送服。
现代多作汤剂,方中各药饮片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并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水剂:成人每服5~10ml,一日2次,急性患者宜频服加量,小儿酌减;软胶囊:每服2~4粒,一日2次;冲剂:每服5克,一日2次。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湿热霍乱、伤食泄泻均不宜应用该方。
工作劳累导致气血不足如何补?罗大伦【期刊名称】《健康人生》【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30-32)【作者】罗大伦【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在闲暇的时候,您可以伸出舌头,看看自己的舌头是否有齿痕,舌边的颜色是否很淡白,如果您的答案是:“是的!”那么,您就可能需要看看这篇文章了。
我经常到各地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很多朋友会借这个机会,来向我询问有关健康的问题,这样,我就看到了无数个“健康样本”。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的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有的时候我到一个单位里去,会被大家围住,每个人,都是一大堆身体问题。
这些身体问题归结起来,除了压力大导致的失调之外,还有两种,一种是过剩,吃得太好了,痰湿蓄积,这种人,绝对是不能补的,一般需要清淡饮食,需要放松情绪。
我常常对他们说,您最适合的饮食,是萝卜白菜,最需要的生活模式,是去跑步锻炼。
还有一部分人,一看就知道精力明显不足,感觉疲惫不堪,面色无华,声音无力,甭说跑步了,连走路都无力,舌头上面齿痕很重,舌质,也就是舌苔没有覆盖的那部分舌体,会颜色淡白。
这样的人,则需要滋补了。
这种正气不足的人,在现在的职场中非常多,但是,他们(她们)却仍然在承担着非常重的工作任务,很多人都在疲于奔命。
此时,这些人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休息,但是仅有休息是不够的,还要滋补。
中医是很有趣的,有的时候简直就像孩子手中的乐高玩具,是可以组合的,比如这个十全大补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个方子加味而成的。
话说在宋朝的时候,政府组织编写了一本方剂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里面精华无数,此书里收集了好多疗效特别好的方子,这些方子到今天我们还在应用,比如藿香正气散,比如四君子汤和四物汤。
这两个方子,都是了不得的方子,也是中医方剂里面,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方子了。
先说这四君子汤,这个方子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此方具有补气的作用,因为经典,后世很多补气的方子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盖楼而成,所以,这个四君子汤,被称为补气的“祖方”,可见其地位。
暑热的天儿谈藿香正气散罗大伦
一回到北京,我就被闷热的空气来了一个下马威,只见整个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暖暖的雾气中,来到室外,立刻身上就开始出汗,这叫一个湿热啊。
这些日子,全国其他地方可能也是雨水偏多,很多朋友反映,周围的环境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结果,患病的朋友非常的多,患的最多的,就是感冒了,这个感冒,是萦绕着我们不去的一个疾病,虽然说是一个小病,但是令人不舒服,而且还能引起肾炎等其他严重的疾病,所以我总是说,如果能够把这个感冒搞明白,就是人类医学的一大进步了,但是很遗憾,现在我们对付感冒的办法还不是很多,甚至现代医学基本上认为七天这个病自己就好了,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去干预。
这点我不大赞同,我觉得,如果能在最初的阶段干预,我们很多人都不会进入感冒的状态的。
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湿气重的时候,患了感冒,中成药藿香正气散的用处。
藿香正气散历代同名的方剂很多,现在我们通用的方子,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记载下来的,这本书,是宋朝的皇帝命令太医局整理出版的,宋朝的皇帝打仗不行,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重视人文的知识,他们特别的重视医药,曾经下令让全国的人民献医书和医方,谁献的多了,不但有赏,还可能给官做呢,所以宋朝那个时候,方书特别的多。
这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就出现了我们中医历史上一些非常著名的方子,比如苏合香丸、至宝丹、牛黄清心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等的,我们今天用的很多名方都是那里面出来的,藿香正气散也不例外,这些方子组方精良,可以说用对了,效果是立竿见影,如鼓应桴。
前几天我在庐山,别看全国都热,庐山可真是凉快,二十多度吧,凉爽得很,结果,我晚上睡觉很大意,窗户没有关好,窗外十几米远就是山,晚上山风阵阵,结果早晨起来就要感冒了,鼻子声重,浑身酸痛,我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咽喉肿痛,发烧感冒。
此时,我分析了一下,这里湿气很重,每天都下点雨,同时又凉,所以是感受寒湿无疑,于是,打开随身带的行李,拿出藿香正气丸(水丸),说明书上让服用八粒(相当于生药三克),我一次服用了十八粒,服用两次以后,感冒症状解除,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同行一人,患感冒,已经发烧,用藿香正气丸,配合双黄连口服液,结果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有朋友感冒发烧,电话问我怎么办,我问了情况,知道是寒湿引起的感冒,于是告诉用藿香正气丸,结果很快退烧,感冒痊愈。
这几天,我接了很多电话,询问感冒事宜的,有的时候,接电话的地方很有趣,比如我
正在山边峭壁上呢,接到电话:“罗博士,我感冒了……”,我面对前面万丈深谷,回答:“发烧吗?有黄痰吗……”咨询半天,旁边的人都看我,呵呵。
这些人里面,有很多都是用藿香正气丸解决问题的。
那么,大家会问,藿香正气散不是去除寒湿的吗?而这么热的天,应该是暑湿啊,是热啊?这一寒一热,是相反的啊,怎么用藿香正气散也起作用呢?
的确,从藿香正气散的药物组成来看,这个方子以温热散寒祛湿的药物为主,是治疗寒湿的,但是,在暑热的天,它却大有用途。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暑热的天,人们的习惯说起。
从古至今,人们的习惯都一样,到了暑热的天,都是喜欢贪凉饮冷,古代就有喝冰凉的井水的习惯,用井水镇西瓜吃那也是常事儿,有的人甚至在砖地上铺上凉席,在上面睡觉。
在夏天,天气热,人们的腠理开泄,皮肤的毛孔都打开了,此时用那么多凉的环境来影响自己,寒湿之气就比平时更容易入里。
上面我讲的什么凉水镇西瓜、睡砖地等引起的疾病,古代都有医案记载,我不多讲了,现在讲讲现代的。
现代就更不得了了,比如冰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浑身大汗,然后冰镇饮料,一口灌下去,寒湿直接进入脾胃。
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空调了,我最近遇到的这些感冒患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因为空调引起的。
外面的湿气本来就重,此时再加上空调,就是寒湿。
本来是暑湿的天,直接被我们改成寒湿了。
我常说,所有的感冒,都是因为温度变化的产生的温度差导致的,此时我们从湿热的室外环境中,直接进入寒冷的开着空调的室内,本来在室外,体内的一些湿气可以通过汗液排出,结果进入室内后空调的寒气闭住毛孔,腠理凝闭,这样,湿气就被阻滞在了体内,于是寒湿的格局形成。
所以,藿香正气散是治疗寒湿引起的病症的,而暑热之天,也是人们最容易感受寒湿的时候,过去很多医家也没有对此细想,结果很多人说此方治疗暑湿病症,其实不对的,是寒湿。
很多朋友问:夏天我们也不能没有空调啊?看你这么反对空调,我们怎么办呢?
回答是:如果当地实在是热,必须用空调,那么,请记住,在进入空调的房间的时候,
务必要先适应一下,要把身上的汗散散,在一个过渡的环境先停留一下。
大家想想,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从温暖的房间里面,走到寒冷的外面,难道会一身汗地出去吗?不会,那一定会感冒的,我们会先散散汗,让自己的汗收了,然后再出去,这和此时是一个道理的。
那么,寒湿容易在哪里作乱呢?它们会引起上中下三焦的混乱,伤于上焦,则会导致心烦、头昏、头痛;伤于中焦脾胃则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伤于下焦则引发便溏或泄泻。
在现在这个气候条件下,最容易导致的,就是感冒发烧。
以前大家认为,藿香正气散只治疗胃肠型感冒,就是感冒同时上吐下泻的,其实这是有些拘泥了,其实很多感冒发烧,并没有上吐下泻,但是,是因为寒湿引起的,我们用此方,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很多朋友问:怎么辩证呢?
一般认为: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效果,可以治疗寒湿感冒,头痛身重,呕吐恶心,泄泻肠鸣,纳谷不香,口中黏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等病症。
那么,除了上面这些症状外,我的方法是:看此时的气候环境,如果此时雾气满天,接连数天不见日光,湿气很重,人在气交之中,怎能不病?此时感冒,一定要考虑到气候的因素。
遇到此种气候,我通常会在一般治疗感冒的方法的同时,告诉患者加用藿香正气散。
有很多人甚至其他的方法不用,就用藿香正气散来处理。
藿香正气散这个方子的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
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这个方子里面,藿香发表解暑,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为主药。
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和中去湿,为辅药。
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行气宽中;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补脾益气,利湿和中,共为佐药。
生姜、大枣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和脾胃;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解表祛暑,化湿和中之功。
下面是这个方子的注意事项:
(1)素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这是必须注意的一条,很多朋友面对自己八九十岁的长辈,居然敢自己抄了方子就给老人服用,这是拿老人的健康冒险,您没有受过医学训练,怎么谈得上辩证呢?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必须要让医生来分析处理,这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任的做法。
(3)患者服用三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5)除非在医师指导下,否则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使用。
(6)该药应放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7)过敏体质者慎用。
(8)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饮食宜清淡
另外,需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此药有几种剂型,需要大家了解。
藿香正气水是液体剂型,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我一般对于上焦症状明显,比如呕吐、头痛明显的,推荐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水剂起效主要在上焦。
服用时可先将药水倒在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左右的热水趁热饮服,10分钟后再饮1杯热水。
服后要避风,让身体微微有汗时最佳。
服药时要忌食生冷、荤腥、油腻、酸辣等食物,对酒精过敏或不能饮酒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
藿香正气丸是最常用的剂型,是散剂的变形,尤其是水丸,效果更好。
一般的情况都可以用,如果是腹泻明显,我更推荐使用这个剂型,因为丸剂会融化的慢些,一般对于中、下焦的效果更好。
藿香正气软胶囊是中药的新剂型,容易服用、口感较好。
软胶囊我也经常推荐,对于脾胃等中焦的症状明显的,我会主要用这个软胶囊。
一般情况下,我觉得使用藿香正气丸(小粒的那种水丸,不是大蜜丸)就可以了,这些天我一直都推荐感冒者使用这个剂型来着。
古代的经典方子,都是创立者千锤百炼而来,所以只要对证,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些天我总是听到回电,告诉我真是感谢,感冒的情况立刻好转了,我的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看到我们古人的智慧,直到今天还在为保护老百姓的健康起着作用,打心里佩服我们的老祖宗。
当然,这是寒湿引起的感冒,可以用藿香正气丸,暑湿的还可以用三仁汤等其他的方子,而且,每次感冒,还是需要辩证的,不能我写了藿香正气丸,大家就都用这个了,各个地域不同,感病原因不同,病情也会不同的,中医讲究辩证,所以遇到难题还是可以让附近的医生帮助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