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众所周知,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6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的通知。纲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性文件,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任务复杂艰巨,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制的建立等一系列内容,课改的目的是构建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再次把教师推到了改革的核心舞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制约课改的关键因素之一。无疑,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进新课改的前提,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改实施的走向与效果。

这场改革同样给广大化学教师,特别是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1年到2003年,随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我国基础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广大中学化学工作者以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纬度强化了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下,教师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深刻变化,教师们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调适与转变,不少教师正由教学的控制者、教授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也开始从单一被动接受学习逐渐发展为伴有师生设计共享的共同学习。

一、目前在化学教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几年来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但是,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化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里本人想从我们学校曾经做过的一次调查说起——2008年8月为完成省教育学院“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题,我们学校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在我校服务区所属的三县10多所初中的学校进行了调研。问卷涉及到“学校师资配备情况的调查”和“关于新课改下教师素质及专业化发展”两项,化学学科的问卷由所在学校领导和化学学科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调查结果及我们能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们感觉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特别是造成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的原因和由此带来长久隐患特别令人揪心,现将其中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做个分析,并和大家一起进行研讨对策。

1.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基层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的背后难掩水平学力低下的尴尬。

从本次调查统计来看,被调查的初中化学教师的年龄结构,50以上约占20%(其中有多

人已不在上课),35—49之间约占61%,35岁以下占19%,其中不在编的约占8%;从职称分布来看,高级职称占约30%(主要是在50岁以上年龄段),中级占约60%,初级占10%。显然,教师的年龄梯队和职称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在98年前后正值我省初中生入学的高峰期,一些学校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各个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得不把一些“能用”的师资全部调动起来。电大师资班、各个进修学校的师资班以及其他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都一拥而进入学校,同时,为缓解用人压力,初中教师被调进高中,小学教师进了初中,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则进小学。当然化学学科也不例外,一些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的老师就在此时被调剂到化学教育的岗位上。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当时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但留下的后遗症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也未消除。表面上看,后来教师学历“不合格”,专业“不达标”的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通过各种进修和培训“基本解决”,但是学历指标“过关”并不能掩盖高学历下低学力的事实。这里有这样的一个调查数据,在教师的专业和学历上我们在调查中专门设计了职前和职后两项指标。从统计数字看职前化学专业占68%,非化学专业占32%;其中本科约占15%,专科占50%,中专约占35%;职后化学专业以上占86%(含教育硕士),非化学专业占14%;其中本科达到约90%,专科占10%。从专业和学历的比例上来看化学教师对学历提高的热情很高,提升的速度很快,这对于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累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化学教育的质量的逐年下降却表明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的确在走“下坡路”。同时,由于近几年初中生入学率不断下降,初中教师整体超编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师年龄偏大,职称却较高,占着职称的指标,使中青年教师只能排队等候;这些教师占着编制又没办法调剂更好的本专业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进来,因此好多学校几年都没有补充新教师了。这种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进程。

2.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高层次“进修”大面积“培训”的背后有着专业素养提升的广泛质疑。

在调查中我们还设计了有关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以及化学教师如何应对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答案基本是不全面的,对后者的回答都很草率,有些并且是茫然的。这就说明许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存在看法和做法上的不足。

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论述很多,归纳起来,所谓的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核心内涵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教师要有较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说教师要系统、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清楚本学科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要求,明确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二,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这方面无需多言。第三,要经过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也就是说教师要掌握育人的基础知识,能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哲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在能力方面,教师要有进行高水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