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726.00 KB
- 文档页数:42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浅和深。
2、人体从整体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大部分。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强度,又称阈值。
4、生理学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它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而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1、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的可扩步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去极化产生的离子基础是Na+内流。
3、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分为4种,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C02和02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单纯扩散的转运形式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第三章基本组织1、细胞是组成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其关键结构是三联体。
它是骨骼肌纤维收缩的结构基础。
其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被称为耦联因子。
第四章运动系统1、屈颈时,颈部最明显的隆起是第7颈椎(隆椎)。
2、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3、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 肋(软骨),体表可触及,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4、关节的基本结构为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5、鼻旁窦共有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
6、膈上有三个裂孔,它们分别是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第五章能量代谢和体温1、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
人体所需的50%~70%的能量来源于糖类,20%~30%的能量来自脂肪。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产热主要依靠骨骼肌。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组织: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叫做生理功能的调节。
有三种调节形式。
(一)神经调节指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特点:快速而精确。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如机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经体液(血液、组织液)运输到达,调节特定组织细胞的功能。
特点: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一些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调节形式所起的作用有限。
三、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的解剖方位标准姿势;常用方位术语:1.上和下部位高低关系,头上足下,近头侧为上。
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近腹面为前,近背面为后。
3.内侧和外侧距人体正中近为内侧,远离为外。
4.内和外与空腔相互位置关系,近内腔为内,远内腔为外。
5.浅和深与皮肤表面相距关系,近皮肤表面为浅,远为深。
6.近侧和远侧距四肢根部近为近,远离为远。
(二)人体的解剖面1.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切面称之。
2.冠(额)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
3.水平或横切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四、人体的基本组成(一)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一章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结构是生理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在学习机体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生殖和生长发育(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自学)第二节基本组织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epithelialtiue)特征1、分布于表面2、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3、多排成层、成囊、成管、成泡。
4、无血管。
5、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6、再生能力强。
上皮组织有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一)被覆上皮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implequamouepithelium)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是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呈锯齿状紧密排列而成。
特点:细胞呈梭形(侧面观)或锯齿形(表面观),核椭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
分布:①衬于心脏、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称内皮;②衬于心包膜、胸膜、腹膜,称间皮;③还分布于肺泡壁、肾小囊壁。
功能:构成光滑的表面,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
单层扁平上皮模式图单层扁平上皮光镜图(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血管内皮)单层立方上皮(implecuboidalepithelium)是由一层近似于立方形的细胞构成。
第一章绪论-回顾§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定义,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任务;我们的基本要求§2 机体的组成一、机体的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二、系统(12个系统):体壁(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淋巴(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3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术语一、标准姿势二、人体的解剖面: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三、机体各部位的名称: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四、体腔:脊部体腔(颅腔和脊髓腔)和腹部体腔(胸腔和腹骨盆腔);四分体第二章细胞-回顾§1 细胞的结构一、细胞膜: 组成:脂质和蛋白质功能:屏障作用,物质交换,信息传递二、细胞核:控制中心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染色体(DNA)三、细胞质: 组成:细胞质基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心粒,纤毛和鞭毛§2 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间期(合成期),分裂期(一分为二)第三章基本组织-回顾组织的定义§1 上皮组织特点:有极性,细胞多而密集一、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二、腺上皮:腺:外分泌腺(有管腺),内分泌腺(无管腺)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和分泌等§2 结缔组织特点: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功能各异;细胞间质(基质、纤维)丰富功能: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一、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五、软骨和骨组织六、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 肌组织功能:收缩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4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功能: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第四章体壁(皮肤)系统-回顾§1 皮肤的结构一、表皮:复层扁平上皮黑色素细胞,黑色素,雀斑,痣,白化病,白癜风二、真皮1、乳头层:表皮嵴(指纹);2、网状层:韧性和弹性,皮具,褥疮三、皮下组织:脂肪组织§2 皮肤的附属器官一、毛发:毛干和毛根,毛囊,竖毛肌二、皮脂腺:皮脂,青春痘(痤疮、粉刺)三、汗腺:汗液,大汗腺,狐臭四、指(趾)甲:甲体,甲根§3 皮肤的功能1、保护作用;2、感觉功能;3、吸收作用;4、调节体温:血管,汗腺;5、合成维生素D(VD):佝偻病;6、创伤愈合皮肤病变,皮肤肿瘤(疣,皮肤癌),烧伤§4 衰老效应第五章骨骼系统-回顾§1 概述一、骨的形态:长骨(骺-骺线),短骨,扁骨,不规则骨二、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红骨髓和黄骨髓)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四、骨的功能:支撑功能,保护身体,造血功能,贮存钙盐,为肌肉提供附着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