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设计计算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444.68 KB
- 文档页数:16
冷凝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冷凝器是一种将气体或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液体的设备。
在工业领域中,冷凝器通常用于冷却和凝结过程中的热量交换。
冷凝器的热量和面积计算公式是根据热传导和传热理论得到的,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参数进行调整。
以下是冷凝器热量和面积计算的一般公式及步骤。
1.冷凝器热量计算:冷凝器的热量计算需要考虑到两部分:冷凝器进口的热量和冷凝器出口的热量。
冷凝器进口热量计算公式:Q_in = m * c * (T_in - T_sat)其中,Q_in 是冷凝器进口的热量(单位为瓦特),m 是冷凝器进口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秒),c 是流体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T_in 是冷凝器进口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_sat 是冷凝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冷凝器出口热量计算公式:Q_out = m * c * (T_out - T_sat)其中,Q_out 是冷凝器出口的热量(单位为瓦特),T_out 是冷凝器出口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冷凝器的总热量可以通过将进口热量与出口热量相加得到:Q_total = Q_in + Q_out2.冷凝器面积计算:冷凝器的面积计算需要考虑到热传导和传热系数。
冷凝器面积计算公式:A = Q_total / (U * ΔT_lm)其中,A 是冷凝器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U 是总传热系数(单位为瓦特/平方米·摄氏度),ΔT_lm 是温差的对数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总传热系数(U)可以通过考虑壳程和管程中传热系数(h_shell,h_tube)和管壁的热传导系数(k_tube)得到:1/U = 1/h_shell + Δx/k_tube + 1/h_tube其中,Δx是管壁的厚度(单位为米)。
温差的对数平均值(ΔT_lm)可以通过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计算得到:ΔT_lm = (ΔT_1 - ΔT_2) / ln(ΔT_1 / ΔT_2)其中,ΔT_1是冷凝器的进口温度和冷凝器温度的差值(单位为摄氏度),ΔT_2是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和冷凝器温度的差值(单位为摄氏度)。
冷凝器蒸发器设计计算冷凝器和蒸发器是热交换装置中的两种重要设备,用于实现热量的传递和相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设计计算过程,包括设计参数的选择、热量传递计算和流体力学计算。
冷凝器是将气体或蒸汽冷却并转化为液体的装置。
在设计计算过程中,需要确定冷凝器的热负荷、冷凝温度差、冷却介质和冷凝器类型。
1.确定热负荷:热负荷是冷凝器设计的基础参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对于气体冷凝器,热负荷可以通过质量流量和入口出口温度计算得到;对于蒸汽冷凝器,热负荷可以通过质量流量、蒸发焓和冷凝焓计算得到。
2.确定冷凝温度差:冷凝温度差是冷凝器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热负荷和冷凝器传热系数计算得到。
一般情况下,冷凝温度差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冷却介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确定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选择与具体的工艺要求有关,可以是水、空气或其他特定介质。
冷却介质的性质和流量对冷凝器的设计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4.确定冷凝器类型:冷凝器的类型包括管壳式冷凝器、板式冷凝器和换热管式冷凝器等。
不同类型的冷凝器在设计和计算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凝器类型。
蒸发器是将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装置,主要用于蒸发器或吸热器中。
在设计计算过程中,需要确定蒸发器的热负荷、蒸发温度差、蒸发介质和蒸发器类型。
1.确定热负荷:蒸发器的热负荷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其计算方式与冷凝器类似。
对于蒸发器,热负荷可以通过质量流量、入口出口温度和蒸发焓计算得到。
2.确定蒸发温度差:蒸发温度差是蒸发器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热负荷和蒸发器传热系数计算得到。
蒸发温度差的大小影响蒸发速率和蒸发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确定蒸发介质:蒸发介质的选择与具体的工艺要求有关,可以是液体、气体或其他特定介质。
蒸发介质的性质和流量对蒸发器的设计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4.确定蒸发器类型:蒸发器的类型包括管壳式蒸发器、板式蒸发器和换热管式蒸发器等。
不同类型的蒸发器在设计和计算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蒸发器类型。
风冷冷凝器排数计算公式在工业生产中,冷凝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将气体或蒸汽冷凝成液体。
而风冷冷凝器则是一种常用的冷凝器类型,它利用风力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冷凝的目的。
在设计风冷冷凝器时,需要考虑到排数的计算,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下面我们将介绍风冷冷凝器排数计算的公式及相关内容。
风冷冷凝器排数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冷凝器的设计参数和工况条件来确定排数,以保证冷凝器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气体流量、风速、温度差等。
下面是风冷冷凝器排数计算公式的基本形式:N = (Q / (U ΔT A)) (1 / ρ V)。
其中,N表示冷凝器的排数,Q表示冷凝器的总热量,U表示传热系数,ΔT 表示温度差,A表示冷凝器的有效传热面积,ρ表示空气密度,V表示风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和冷凝器的设计参数来确定各个变量的数值。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变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冷凝器的总热量Q可以根据工艺参数和物性参数来确定。
通常可以通过传热计算或者实验测定来得到。
其次,传热系数U是冷凝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冷凝器的传热性能。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理论计算来确定。
温度差ΔT是指冷凝器的进出口温度差,通常可以根据工艺要求和物性参数来确定。
冷凝器的有效传热面积A通常可以根据设计参数来确定。
空气密度ρ可以根据气体的物性参数和工况条件来确定。
最后,风速V是冷凝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风冷冷凝器的风冷效果。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理论计算来确定。
通过以上公式和相关变量的计算,可以得到风冷冷凝器的排数。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和冷凝器的设计参数来确定排数,以确保冷凝器的正常运行。
除了排数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风冷冷凝器的其他设计参数,包括冷凝器的尺寸、材质、风道设计等。
这些参数都会影响到冷凝器的性能和运行效果,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
总之,风冷冷凝器排数的计算是风冷冷凝器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和冷凝器的设计参数来确定。
壳管冷凝器设计计算公式壳管冷凝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工业领域。
它通过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却成液体,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回收。
在设计壳管冷凝器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冷凝器的尺寸、材料、流体性质等。
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进行设计计算,以确定冷凝器的具体参数。
下面将介绍壳管冷凝器设计计算的一般公式和步骤。
1. 冷凝器的热负荷计算。
冷凝器的热负荷是指冷凝器需要处理的热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传热量的形式表示。
冷凝器的热负荷计算公式为:Q = m (h1 h2)。
其中,Q为冷凝器的热负荷,单位为瓦特(W);m为冷凝介质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秒;h1和h2分别为冷凝介质进口和出口的焓值,单位为焦耳/千克(J/kg)。
2. 冷凝器的传热面积计算。
传热面积是冷凝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冷凝器的传热效果。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 = Q / (U ΔTlm)。
其中,A为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Q为冷凝器的热负荷;U为传热系数,单位为瓦特/平方米·摄氏度(W/m2·℃);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3. 冷凝器的管束数计算。
管束数是指冷凝器中管子的数量,它直接关系到冷凝介质在冷凝器中的流动情况。
管束数的计算公式为:N = (m G) / (π d2 ρ)。
其中,N为管束数;m为冷凝介质的质量流量;G为冷凝介质的流速,单位为千克/(秒·平方米);d为管子的直径,单位为米(m);ρ为冷凝介质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
4. 冷凝器的压降计算。
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考虑冷凝介质在冷凝器中的压降情况,以确保冷凝介质能够顺利地流动。
冷凝器的压降计算公式为:ΔP = f (L / d) (G2 / 2) ρ。
其中,ΔP为冷凝器的压降,单位为帕斯卡(Pa);f为摩擦因子;L为管子的长度,单位为米(m);d为管子的直径;G为冷凝介质的流速;ρ为冷凝介质的密度。
冷凝器蒸发器设计计算冷凝器和蒸发器是热交换器中的两个重要部分,用于实现液体的冷凝和蒸发过程。
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设计计算中,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如传热面积、传热系数、温度差、流体流速等。
首先,我们来看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冷凝器是将气体或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设备。
在冷凝器的设计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有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传热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冷凝器的传热能力。
一般来说,传热面积越大,冷凝能力越强。
传热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A=Q/(U×ΔTm)其中,A为传热面积,Q为冷凝能力,U为传热系数,ΔTm为平均温度差。
传热系数是冷凝器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
传热系数表示单位面积的传热能力,取决于冷凝器的设计、材料、流体性质等因素。
在设计计算中,可以通过查表获得相应的传热系数。
另外,还需要考虑冷凝器的温差和流体流速。
温差是指工作介质的饱和温度和冷凝温度之间的差值,影响着传热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流体流速则会影响冷凝器的阻力和压降。
接下来,我们来看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蒸发器是将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设备。
在蒸发器的设计计算中,我们也需要考虑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同样,传热面积的大小决定了蒸发器的传热能力,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进行估算。
传热系数对于蒸发器的设计同样重要。
传热系数表示单位面积的传热能力,取决于蒸发器的设计、材料、流体性质等因素。
也可以通过查表获得相应的传热系数。
除了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还需要考虑蒸发器的温差和流体流速。
温差是指工作介质的饱和温度和蒸发温度之间的差值,影响着传热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流体流速同样会影响蒸发器的阻力和压降。
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设计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材料的选择、外部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的流动性质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设计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设计计算需要考虑传热面积、传热系数、温度差、流体流速等多个参数。
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可以实现冷凝和蒸发过程的高效运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冷凝器设计计算范文
冷凝器是一种用于将气体或蒸汽冷凝成液体的设备。
它主要由管束和
外壳组成,通过将高温高压的蒸汽排放到冷凝器中,蒸汽在接触到冷凝器
表面时被冷却,最终转变为液体。
冷凝器的设计计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冷凝水的供应和排放:冷凝器需要足够的冷凝水来冷却蒸汽。
设计
计算时需要确定冷凝水的需求量和排放的方式,一般可以通过测量蒸汽入
口和出口的温度和流量来计算。
2.冷却面积的计算: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取决于冷却面积的大小。
可以
根据蒸汽入口温度、出口温度和流量来计算所需的冷却面积。
一般可以使
用传热方程来计算冷却器所需的面积。
3.管束设计:管束是冷凝器的核心部分,它承担着将蒸汽冷却成液体
的任务。
管束的设计一般包括管束材质的选择、管束的直径和长度等。
管
束的设计需要考虑传热效率、材料的耐腐蚀性等因素。
4.外壳设计:冷凝器的外壳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它起到保护管束
的作用。
外壳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以及外壳内部的泄
漏问题。
5.冷凝器的结构设计:冷凝器的结构设计包括冷凝器的布局、进出口
的位置和尺寸、泵和阀门的选择等。
结构设计需要满足冷凝器的工作要求,保证冷凝器的正常运行。
除了上述的设计计算,冷凝器的安装和维护也是关键的环节。
冷凝器通常需要定期清洗和检查,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
此外,冷凝器的设计和使用也需要考虑环保因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冷凝器计算程序1冷凝器计算程序1冷凝器是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
冷凝器的主要功能是将蒸汽或气体的热量转移到冷却介质中,将其冷凝成液体。
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选择,包括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冷却介质的流量以及冷却介质的温度。
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是根据工艺需求来确定的,通常可以通过以下的计算方法来确定:1.计算冷凝器的传热负荷,传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m*(h1-h2)其中,Q为传热负荷,m为蒸汽或气体的质量流量,h1为入口蒸汽或气体的焓值,h2为出口液体的焓值。
2.根据传热负荷和传热系数来计算换热面积,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U*ΔΤm)其中,A为换热面积,U为总传热系数,ΔΤm为对数平均温差。
冷凝器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可以通过以下的计算方法来确定:1.根据换热面积和传热系数来计算冷却介质的流量,冷却介质的流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_c=Q/(c*ΔT_c)其中,m_c为冷却介质的质量流量,c为冷却介质的定压比热容,ΔT_c为冷却介质的进出口温差。
2.根据冷却介质的流速来计算冷却介质的流量,冷却介质的流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_c=ρ_c*A_c*V_c其中,ρ_c为冷却介质的密度,A_c为冷凝器的截面积,V_c为冷却介质的流速。
冷凝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可以通过以下的计算方法来确定:1.根据冷却介质的进口温度和换热面积来计算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_c2=T_c1+Q/(m_c*c_c)其中,T_c1为冷却介质的进口温度,T_c2为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c_c为冷却介质的定压比热容。
2.根据冷却介质的流速、换热系数和对数平均温差来计算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却介质的温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_c2=T_c1+(Q/(m_c*c_c)-U*A/m_c)*(1/U*A)其中,T_c1为冷却介质的进口温度,T_c2为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U 为总传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m_c为冷却介质的质量流量,c_c为冷却介质的定压比热容。
冷凝器(t k=40,t o=2)换热计算1.设计参数: Q k =SRF-120 压缩机W制冷剂: R22冷却介质: H2O冷凝温度: t k =40℃进水温度: t1 =30℃出水温度: t2 =35℃水侧污垢系数:γo =0.000086m2K/W 2.换热管参数:2.1换热管管内参数:内径: di =0.01348m 2.2换热管管外参数:坯管外径: do = d m =0.01588m 换热管光管段长度: l z = 2×0.050.1m 翅片外径: D w =0.01588m 翅片根径: D g =0.01418m 翅片高: h =0.00085m 翅片间隙: S =0.0004m 翅片距: P =0.00085m 翅片间当量直径: de = 4sh/(2h+s) =0.0006476m 传热面积系数:ηc =0.8单位管长外表面积: F ol = ηc[π(D w2-D g2)/2+πD g·S]/P =0.09232㎡/m 2.3拟取冷凝器参数:冷凝管根数: n n =113根过冷管根数: n g =0根管程数: Z =2程有效管长: l =2m 垂线上的平均管子数:N cg =9根似取冷凝面积(内表面) F in = n n×π×d i×l =9.57079923.水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值:定性温度: t m = (t1+t2)/2 =32.5定压比热: C p =4179J/kg·K 密度:ρw =994.9kg/m3动力粘度:μ =7.62E-04Pa·S 普兰德准数: P rw = 5.15导热系数:λ =0.6248w/mK 4.制冷剂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值:定性温度: t mf = t k =40℃导热系数:λf =0.0772W/mK 运动粘度:υf = 1.94E-07㎡/s 表面张力:σf = 5.80E-04㎏/m 密度:ρf =1133㎏/m3冷凝潜热: h fg =166220J/㎏普兰德准数: Pr f = 3.745.管内水侧给热系数:5.1冷却水流量: V = Q k/[C pρw(t2-t1)] =0m3/s0m3/h 5.2管内水速:ω= 4·Z·V/[(n n+n g)πd i2] =0m/s 5.3雷诺数: Re w = d iωρw/μ =05.4水侧给热系数:αi =0.023(λ/di)Re w0.8P rw0.4) =0w/㎡K6.管外制冷剂的给热系数:6.1毛细作用系数:βc =1-4{σf/[ρf ·(D g+h)de]}0.5/π=0.70800876.2单位面积热负荷:q = Q k/(n n·π·d o·l·ηc) =06.3雷诺数:Ref = 4qd m P/[ρfυf · h fg(2h+S)] =06.4伽利略准数:G a = gF ol3/υf2 = 2.051E+116.5表面张力作用系数:βσ= σf(1/0.0001+2/S)/(h·ρf) =9.03379896.6管外给热系数:6.6.1各种系数:①Co = 0.193βc0.5Re f-0.32Pr f0.31βσ0.15G a0.1(0.013/S)2000S =#DIV/0!②不凝气体影响系数;设不凝气体含量为: A =0.012η1 = EXP(-15.6×A) =0.8292779③制冷剂含油影响系数:设含油量为:B =0.01η2 = [EXP(-8.5×B)]0.8 =0.9342605④管束效应系数:η3 = N cg-0.25 =0.57735036.6.2管外给热系数:αo = η1η2η3C o(λf3·g/υf2)1/3 =#DIV/0!W/㎡K7.总传热系数:(按内表面计算)K i = A[1/αi+d i/(d mαo)+γo]-1 =#DIV/0!8.对数平均温差:Δt m = (t2-t1)/ln[(t k-t1)/(t k-t2)] =7.21347529.传热面积(内表面):F i' = Q k/(Δt m K i) =#DIV/0!取5%的面积裕量,则 F i =1.05F i' =#DIV/0!10.校核:F in/F i =#DIV/0!∵ 1≤F in/F i≤1.05 ∴计算合格。
冷凝器计算冷凝器(t k=40,t o=2)换热计算1.设计参数: Q k =SRF-120 压缩机W制冷剂: R22冷却介质: H2O冷凝温度:t k =40℃进水温度:t1 =30℃出水温度:t2 =35℃水侧污垢系数:γo =0.000086m2K/W 2.换热管参数:2.1换热管管内参数:内径: di =0.01348m 2.2换热管管外参数:坯管外径:do = d m =0.01588m 换热管光管段长度:l z = 2×0.050.1m 翅片外径: D w =0.01588m 翅片根径: D g =0.01418m 翅片高: h =0.00085m 翅片间隙: S =0.0004m 翅片距:P =0.00085m 翅片间当量直径:de = 4sh/(2h+s) =0.0006476m 传热面积系数:ηc =0.8单位管长外表面积:F ol = ηc[π(D w2-D g2)/2+πD g·S]/P =0.09232㎡/m 2.3拟取冷凝器参数:冷凝管根数: n n =113根过冷管根数: n g =0根管程数: Z =2程有效管长: l =2m 垂线上的平均管子数:N cg =9根似取冷凝面积(内表面)F in = n n×π×d i×l =9.57079923.水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值:定性温度: t m = (t1+t2)/2 =32.5定压比热:C p =4179J/kg·K 密度:ρw =994.9kg/m3动力粘度:μ =7.62E-04Pa·S 普兰德准数: P rw = 5.15导热系数:λ =0.6248w/mK 4.制冷剂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值:定性温度:t mf = t k =40℃导热系数:λ f =0.0772W/mK 运动粘度:υf = 1.94E-07㎡/s 表面张力:σf = 5.80E-04㎏/m 密度:ρ f =1133㎏/m3冷凝潜热: h fg =166220J/㎏普兰德准数: Pr f = 3.745.管内水侧给热系数:5.1冷却水流量:V = Q k/[C pρw(t2-t1)] =0m3/s0m3/h 5.2管内水速:ω= 4·Z·V/[(n n+n g)πd i2] =0m/s 5.3雷诺数:Re w = d iωρw/μ =05.4水侧给热系数:αi =0.023(λ/di)Re w0.8P rw0.4) =0w/㎡K6.管外制冷剂的给热系数:6.1毛细作用系数:βc =1-4{σf/[ρ f ·(D g+h)de]}0.5/π=0.70800876.2单位面积热负荷:q = Q k/(n n·π·d o·l·ηc) =06.3雷诺数:Ref = 4qd m P/[ρfυ f · h fg(2h+S)] =06.4伽利略准数:G a = gF ol3/υf2 = 2.051E+116.5表面张力作用系数:βσ= σf(1/0.0001+2/S)/(h·ρf) =9.03379896.6管外给热系数:6.6.1各种系数:①Co = 0.193βc0.5Re f-0.32Pr f0.31βσ0.15G a0.1(0.013/S)2000S =#DIV/0!②不凝气体影响系数;设不凝气体含量为: A =0.012η1 = EXP(-15.6×A) =0.8292779③制冷剂含油影响系数:设含油量为:B =0.01η2 = [EXP(-8.5×B)]0.8 =0.9342605④管束效应系数:η3 = N cg-0.25 =0.57735036.6.2管外给热系数:αo = η1η2η3C o(λf3·g/υf2)1/3 =#DIV/0!W/㎡K7.总传热系数:(按内表面计算)K i = A[1/αi+d i/(d mαo)+γo]-1 =#DIV/0!8.对数平均温差:Δt m = (t2-t1)/ln[(t k-t1)/(t k-t2)] =7.21347529.传热面积(内表面):F i' = Q k/(Δt m K i) =#DIV/0!取5%的面积裕量,则 F i =1.05F i' =#DIV/0!10.校核:F in/F i =#DIV/0!∵ 1≤F in/F i≤1.05 ∴计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