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检修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54
管壳式换热器的检修方法与维护措施探析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设施之一就是换热器,其是由外壳、管板、管束、顶板等部位构成,其功能是能够保证石油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最合适的环境之中、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安装在管壳内的管束作为热量传输的导体,将液体的热量传输至冷液体的间壁式换热器之中,管壳式换热器的日常检查与维修在化工生产中不可或缺。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检修方法;维护措施引言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加热或冷却;当一种流体与另一种流体进行换热但是不允许二者混合时,需要在间壁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
间壁换热器的种类很多,包括套管换热器、蛇管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等。
其中,管壳式换热器由于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适合的温度和压力区间大以及可靠性强的特点,成为实际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换热设备。
本文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在实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管壳式换热器故障分析1.1腐蚀故障目前所使用的管壳式换热器受到使用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腐蚀故障,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
常见的腐蚀部分,包括隔板和折叠面板。
如果腐蚀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甚至使其报废。
因此,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避免设备性能下降。
1.2降低故障的传热效率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生产工艺特点,换热器效率降低的原因是换热器堵塞污物,换热器中介质的速度或工艺降低。
(1)根据换热器污物形成过程,可分为六大类: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沉积在换热器表面形成颗粒污物;由于溶液溶解度的变化,晶体沉淀在热交换器表面,通过沉淀形成晶体杂质;热交换器表面吸附微生物和大型生物的生物沉积;因流体中的某些化学反应而在换热器表面形成的化学反应杂质;多组分溶液中的高溶剂成分和纯液体在换热器表面凝固形成固化的杂质;换热器表面材料被腐蚀腐蚀形成腐蚀性污物。
一般来说,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污物是两种或多种污染物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的污物混合物。
(2)在一定程度上,可根据需要在换热器中安装隔板,使整个管道可分为两个或多个塔。
管壳式换热器是常用的工业设备,用于进行热量传递。
如果管壳式换热器出现故障,可以采取以下维修方法:
1. 检查故障现象:首先需要对换热器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故障现象和位置,包括是否存在漏水、渗漏、堵塞等情况。
2. 清洁换热器:如果发现换热器表面有污垢或结垢,可采用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的方法清洁换热器,恢复换热效率。
3. 检修密封件:检查换热器的密封件,如密封圈、密封垫等,确保其完好无损,如有损坏需及时更换,以防止漏水。
4. 检查管道连接:检查换热器的管道连接处是否存在松动或漏水情况,必要时重新紧固连接件或更换密封件。
5. 检修管束:检查换热器管束是否存在堵塞或腐蚀情况,如有需要进行清洗或更换受损的管束。
6. 测试压力:在完成维修后,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换热器的密封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漏水或其他安全隐患。
7. 调试运行:在确认换热器维修完毕后,进行调试运行,观察换热
效果和运行情况,确保故障已经排除。
8. 预防维护:定期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预防性维护,包括清洁、检查密封件、检查管束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换热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维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维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如遇到复杂故障或需要专业技术支持时,可以寻求厂家或专业维修机构的帮助。
换热器检修一.总则本规程适用于工作压力为10MPa的列管式换热器和工作压力不超过0.4MPa,工作温度不超过100℃的板式换热器。
二.检修周期换热器的检修可分为不定期检修和定期检修。
不定期检修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临时性检修。
定期检修是根据生产装置的特点、换热介质的性质、腐蚀速度及运行周期等情况分为中修和大修。
中修周期一般为1年,大修周期一般为3~6年。
三.检修内容3.1 中修3.1.1 列管式换热器a 清扫管程和壳程积存的污垢。
b 对管束及壳体进行试压检漏。
c 对泄漏处进行补焊、补胀或堵管。
d 更新部份螺栓、螺母和法兰垫片。
e 修补壳体保温。
3.1.2 板式换热器a 清洗、检查或更新换热片。
b 检查或更新密封垫圈。
c 检查各零附件的腐蚀和变形情况,必要时更换。
3.2 大修3.2.1 列管式换热器a 包括中修内容。
a 属于压力容器的按压力容器的管理规定进行全面检验。
四.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4.1 列管式换热器4.1.1 换热器零部件的材料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4.1.2 换热器管束的胀口处腐蚀泄漏或损坏,面又无法补胀时可用管堵将管的两端堵死。
4.1.3 管堵材料的硬度应低于或等于管子的硬度,管堵的锥度在3~5度之间。
4.1.4 堵死的管子总数不得超过换热器该管程总管数的10%(根据工艺要求和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
4.1.5 清理结垢严重的换热器,可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用化学法清洗后应用清水洗净,注意防止腐蚀设备。
4.2 板式换热器4.2.1 清理板片的结构时,根据其结垢的成份和厚度可用手工法和化学法。
化学法清理后应用水洗净,注意防止清洗剂腐蚀设备。
4.2.2 清洗不锈钢板片时,绝对不允许用碳钢制作的钢丝刷进行刷洗,以防加速腐蚀。
4.2.3 换热泪盈眶器的板片应无裂纹、划伤、变形等缺陷。
4.2.4 板式换热泪盈眶器的板厚不均匀偏差不得超过厚度的5%,板片不平度允许最大偏差不得超过0.5%,密封槽深度偏差不得超过0.2毫米。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作为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的要求,但同时也要符合换热器本身的特殊要求。
一、焊接接头分类与一般压力容器类似,管壳式换热器也将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如图7-1所示(教材P192)。
A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轴向焊缝;B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周向焊缝或带径发兰与接管的对接环向焊缝;C类接头为筒体或前后管箱与无径发兰或无径发兰与接管的平焊环向焊缝;D类接头为接管与筒体或前后管箱的环向焊缝。
二、零部件制造要求1.管箱与壳体壳体内径允许偏差:对于用板材卷制的壳体,起内径允许偏差可通过控制外圆周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圆周长的允许上偏差为10m m,下偏差为零。
2.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0.5%DN,5)mm;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 (0.5%D N,7)m m。
3.直线度:壳体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即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处)测量的壳体直线度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4.5) mm;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8) mm。
热处理要求`: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平盖、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需作清除应力处理,有关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
4.其它要求:壳体在制造中应防止出现影响管束顺利安装的变形。
有碍管束装配的焊缝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接管、管接头等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
(解释圆度、直线度)5.换热管(1)换热管的拼接:当换热管需拼接时其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作为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的要求,但同时也要符合换热器本身的特殊要求。
一、焊接接头分类与一般压力容器类似,管壳式换热器也将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如图7-1所示(教材P192)。
A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轴向焊缝;B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周向焊缝或带径发兰与接管的对接环向焊缝;C类接头为筒体或前后管箱与无径发兰或无径发兰与接管的平焊环向焊缝;D类接头为接管与筒体或前后管箱的环向焊缝。
二、零部件制造要求1.管箱与壳体壳体内径允许偏差:对于用板材卷制的壳体,起内径允许偏差可通过控制外圆周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圆周长的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2.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0.5%DN,5)mm;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0.5%DN,7)mm。
3.直线度:壳体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即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处)测量的壳体直线度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4.5) mm;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8) mm。
热处理要求`: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平盖、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需作清除应力处理,有关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
4.其它要求:壳体在制造中应防止出现影响管束顺利安装的变形。
有碍管束装配的焊缝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接管、管接头等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
(解释圆度、直线度)5.换热管(1)换热管的拼接:当换热管需拼接时其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
管壳式换热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常被用于石化、电力、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操作和适时的保养维护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 设计规范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必须满足技术要求和安全性能。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应注意检查设备的制造标准和施工资质等信息,确保设备符合安全要求,并避免使用不合格设备。
2. 环境检查在安装和使用管壳式换热器之前,应对安装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地面状态、安装基础、工作场所环境、电源设备等。
必须保证设备安装环境良好,符合相关安全要求,避免在设置不完善的非正常环境下使用设备。
3. 工作前准备使用管壳式换热器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故障和缺陷,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对于准备工作,包括装填物质、储存物质等,必须确保正确安装,注入物质性质符合要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安全操作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如: 好好维护设备,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勿让工作压力高于承受范围等。
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监测设备的操作情况、温度、压力、物质流量等参数,确保所有指标均处于安全范围。
5. 状态记录为了方便维修和升级,用户应注意记录设备的相关状态,如: 操作时间、操作参数、维护情况、设备更改或升级等。
对于日常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注意事项,也应该确保记录。
保养维护规程1. 清洗更换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的过程中,设备内部难可避免产生沉积物、污垢和导致内壁如钙化、积垢等。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确保设备内部运行干净。
如遇多次清洗后不能清除垢物,建议更换备件,以免设备损坏。
2. 维护润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组件和部件进行维护。
如润滑密封件、紧固件,保养传动装置、清洁过滤器等,以避免氧化和腐蚀。
定期检测设备各个部分的磨损程度和泄漏情况,及时消除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作为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的要求,但同时也要符合换热器本身的特殊要求。
一、焊接接头分类与一般压力容器类似,管壳式换热器也将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如图7-1所示(教材P192)。
A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轴向焊缝;B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周向焊缝或带径发兰与接管的对接环向焊缝;C类接头为筒体或前后管箱与无径发兰或无径发兰与接管的平焊环向焊缝;D类接头为接管与筒体或前后管箱的环向焊缝。
二、零部件制造要求1.管箱与壳体壳体内径允许偏差:对于用板材卷制的壳体,起内径允许偏差可通过控制外圆周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圆周长的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2.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5)mm;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7)mm。
3.直线度:壳体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即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处)测量的壳体直线度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 mm;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8) mm。
热处理要求`: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平盖、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需作清除应力处理,有关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
4.其它要求:壳体在制造中应防止出现影响管束顺利安装的变形。
有碍管束装配的焊缝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接管、管接头等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
浅析管壳式换热器故障分析及维修处理发布时间:2022-09-09T02:41:48.03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第9期作者:彭国平[导读] 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彭国平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摘要:伴随着机械化设备发展水平不断优化,在化工领域内已经开始普及管壳式换热器,能在提升换热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故障问题的同时,实现设备维护工作的全面优化。
本文简要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故障问题,并集中阐释了具体的维修处理方式,仅供参考。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故障分析;维修处理前言: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换热设备,在工厂中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因为管壳式换热器的选材不同,加工制造不合理,以及使用不当等因素,对其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引发故障。
所以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管壳式换热器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维护,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
1、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与结构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它的两端管板,采取焊接方式和壳体相连来固定。
这类换热器的构造简单;且一样的壳体直径内部排管特多,很紧凑;在具备折流板的壳侧流动里,旁路很小,管程能分成任意一个偶数程数。
由于两个管板被换热管相互支撑,与其他管壳式换热器相比,不仅造价低而且每根管子内侧都能进行清洗。
1.2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针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陷在结构上做了改进,两端管板只有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而另一端的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该端称为浮头。
这类换热器壳体和管束对膨胀是自由的,故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
浮头端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使管束可以容易地穿入或抽出(也有设计成不可拆的),这样为检修、清洗提供了方便。
1.3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仅有一块管板。
它是将管子弯成U型,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
由于壳体和管子分开,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管壁、壳壁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
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好,承压能力强。
换热器的试压及检修顺序
点击次数:192 发布时间:2009-9-18
试压是换热器检修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其试压的顺序也不尽相同,现以浮头式换热器为例说明其检修和试压的顺序。
(1)准备吹扫工具→拆除浮头端外封头、管箱及法兰→拆除浮头端内封头→抽管束→检查、清扫。
(2)准备垫片、盲板及试压机具→安装管束→安装管箱、安装假浮头(做临时封头用)、壳体法兰加盲板→向壳程注水→装配试压管线→试压(一)检查胀管口及换热管→拆假浮头、安装浮头端内封头及盲板盖。
(3)管箱法兰加盲板→向管程注水、装配试压管线→试压(二)检查浮头端垫片及管束→安装浮头端外封头→向壳程注水→试压(三)检查壳体密封→拆除盲板、填写检修卡。
试压(一)的目的是检查换热管是否有破裂、胀接口是否有渗漏。
如管子有破裂放压后将其堵塞或更换,如胀接口有渗漏放压后进行补胀、但补胀的次数不得超过3次,否则应更换新管。
各缺陷处理后重新升压试验,直到合格为止。
试压(二)的目的是检查安装质量,主要是检查浮头端内封头垫片及管束,如发现垫片处渗漏应分析原因并妥善处理。
试压(三)则是设备整体试压,主要检查浮头端外封头的安装质量。
换热器维护检修方案换热器维护检修方案1 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化工企业中设计压力不大于6.4MPa、设计温度大于-20℃、小于520℃的管壳式、平板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维护和检修2结构简述2.2.1 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和填料函式)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封头)等部件构成。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与壳体焊接相连,为减小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有时在壳体上设有膨胀节。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
U型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弯成U型,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束可以自由伸缩。
填函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另一端填函密封可以自由伸缩。
2.2.2 平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换热板片、密封垫片、固定封头、活动封头(头盖)、夹紧螺栓、挂架等组成,换热片上有不同形状的波纹;密封材料大多采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2.2.3 螺旋板式换热器主要由外壳螺旋体、密封件及进出口等四部分组成。
螺旋体是用两片平行的钢板卷制而成,它具有两个介质通过的矩形通道。
根据通道布置的不同,螺旋板式换热器又分为三种形式:Ⅰ型,主要特点是螺旋通道的两端全部垫入密封条后焊接密封;Ⅱ型,特点是螺旋通道两端面交错焊死;Ⅲ型,特点是一个通道的两端全焊死,另一个通道的两端全敞开。
3 完好标准3.1 零、部件3.1.1 换热器的零、部件及附件完整齐全,壳体、管程、板片、封头的冲蚀、腐蚀在允许范围内,管束的堵管数不超过管束总数的10%,隔板、板片、折流板、防冲板等无严重的扭曲变形。
3.1.2 仪表、计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3.1.3 基础、机座完好,无倾斜、下沉、裂纹等现象。
3.1.4 各部连接螺栓、地脚螺栓紧固整齐、无锈蚀,符合技术要求。
3.1.5 管道、管件、阀门、管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3.1.6 换热器壳程、管程及外管焊接质量均符合技术要求。
3.1.7 防腐、保温设施完整有效,符合技术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检修与维护摘要:在化工企业生产的时候,运用了很多换热器,其中经常能看到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设备稳定生产的时候具有很大的作用。
而具体维护的时候,因为资金、时间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让换热器性能变低,改变了换热效果,让设备的稳定运转受到影响。
按照很多年化工领域的具体工作经验,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维修策略以及维护方法完成阐述,希望可以更好的提升换热器的维修效果,让设备能够有效、稳定运行。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检修与维护管壳式换热器是化工设备中经常能够见到的静设备,管壳式换热器的组成部分包括壳身、管束、管箱、挡板,其结构具有简单、便于操作等特征,在化工领域中获得大范围运用。
管壳式换热器一般是圆形,其中有两种介质,第一种是内部流动,另一种是外部流通,进一步实现热交换,为了提升换热器的运用效果,一般都会在内部安装挡板,可以让管外介质根据确定路程多次横向经过管束,提高湍流程度,增强换热效果。
1.管壳式换热器的维修策略管壳式换热器维修之前准备。
在针对管壳式换热器维修以前,首先需要在换热器停顿以后,需要和换热器连接的管道、阀门等切断,把换热器泄压而且将之中的介质排放干净,在更换合格以后增加盲板。
在拆卸之前应该首先将保温层拆除,应该逐渐确认漏点在的可用在堵头处运用氮气完成试管试漏,寻找漏点之后形成标记。
将管箱法兰打开以后,观看管板接口位置是否存在异物,箱内是或否存在垢层,而且分辨腐蚀产物的组成,将记录做好,便于以后工作的时候查询方便。
目前,化工设备的换热器大部分都运用水压实验的策略完成检查,这可以看到设备是够出现变形和显著的损伤,并且在运用胎具的状况下,可以把直接明确单管师傅出现漏点。
将水压实验完以后,就要按照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维修策略,实际如下:1.堵管经过水压实验,就能够知道管道是否泄漏,针对直径相对小的管道,能够运用在其中的一端打盲孔,形成圆柱体的堵管零件。
这可以把管板焊接变形,使压力都集中在堵管中,减轻管板的焊接压力。
管壳式换热器维护检修规程1 总则1.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山西建滔万鑫达管壳式、平板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维护和检修。
1.2 结构简述1.2.1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封头)等部件构成。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与壳体焊接相连,为减小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有时在壳体上设有膨胀节。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
U形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束可以自由伸缩。
填函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另一端填函密封可以自由伸缩。
1.2.2平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换热板片、密封垫片、固定封头,活动封头(头盖)、夹紧螺栓、挂架等组成,换热板片上有不同形状的波纹;密封材料大多采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1.2.3螺旋板式换热器主要由外壳螺旋体、密封件及进出口等四部分组成。
螺旋体是用两片平行的钢板卷制而成,它具有两个介质通过的矩形通道。
根据通道布置的不同,螺旋板换热器又分三种形式:I型,主要特点是螺旋通道的两端全部垫入密封条后焊接密封;Ⅱ型,特点是螺旋通道两端面交锗焊死;Ⅲ型,特点是一个通道的两端全焊死,另一个通道的两端全敞开。
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换热器的零、部件及附件完整齐全,壳体、管程、板片、封头的冲蚀、腐蚀在允许范围内,管束的堵管数不超过管束总数的10%,隔板、板片、折流扳、防冲板等无严重的扭曲变形。
2.1.2仪表、计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2.1.3基础、机座完好,无倾斜、下沉、裂纹等现象。
2.1.4各部连接螺栓、地脚螺栓紧固整齐、无锈蚀,符合技术要求。
2.1.5管道、管件、阀门、管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2.1.6换热器壳程、管程及外管焊接质量均符合技术要求。
2.1.7防腐、保温设施完整有效,符合技术要求。
2.2 远行性能2.2.1换热器各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符合技术要求.2.2.2设备各部阀门开关正常。
管壳式换热器的损坏形式和检修方法(一)循环水系统换热器的检修化工装置中用于循环水系统的管壳换热器,大部分是壳程走冷却水的低压换热器,其使用周期和循环水的水质稳定息息相关,由于循环水系统较大,从凉水塔经泵分流到化工装置中各化工单元。
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换热器的金属表面上常常会发生沉积物(污垢)的集积。
沉积物不但导热系数低,还会使换热器中冷却水通道的截面积和冷却水的通量变小,且沉积物覆盖于金属表面,为垢下腐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所以冷却水系统长时间运行后经常出现循环水系统换热器出现堵塞、泄漏等情况,造成水冷器换热效果下降,导致出口温度升高,影响装置的安全生产运行,增加了无谓的成本消耗,不利于节能降耗。
鉴于此,搞好循环水的水质和运行条件,才能保证换热器设备的完好。
因此,在工厂每次停车大修后的开车,对循环水系统进行冲洗和预膜,冲洗的目的是把污垢和杂质从管路清洗干净;预膜的目的是用缓蚀剂在洁净的金属管道和光滑的换热器内表面上预先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保护膜,使换热器在运行中不被循环水腐蚀,一般应在循环水清洗后立即进行系统的预膜处理。
如果在循环水中选择了适合的水质稳定配方,换热器一般是良好的。
平时的日常维护和监测应观察和调整好以下循环水系统水的工艺指标。
现就循环水冷却器换热效率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温度温度是换热器运行中的主要控制指标,从换热器进出口流体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析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判断换热器传热效率的高低,主要在传热系数上,传热系数低其效率也低,由进出口的温差可决定对换热器进行检查和清洗。
2.压力换热器列管若结垢较严重,则阻力增大,压差增大,所以日常对换热器的进出口压差进行测定和检验,特别对高压流体的换热器更要特别重视,如果列管泄漏,高压流体一定向低压侧泄漏,造成低压侧压力上升较快,甚至超压。
所以必须解体检修或堵管。
3.振动换热器内的流体流速一般较高,由于流体的脉冲和流动都会造成换热管的振动,或者整个设备振动,但最危险的是在工艺开车过程中,提压或加负荷较快,很容易引起换热管振动,特别是在隔板处,管子振动的频率较高,容易把管剪切断,造成断管泄漏,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停机解体检查检修换热器。
热交换器维护检修规程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1总则1.1适用范围1.1.1本规程规定了换热器设备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验与验收和日常维护。
在进行检修时,应根据本规程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检修作业方案。
1.1.2本规程适用于操作压力在6.4MPa以下,设计温度大于-20℃,小于520℃的管壳式换热器。
1.2结构简述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封头)等部件构成。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与壳体焊接连接,为减少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有时在壳体设有膨胀节。
1.3编写依据GB 151-199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国家质技监局〔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发劳锅字〔1990〕3号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HGJ 229-91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4受压元件的检修遵照钢制压力容器维护检修。
1.5对具有特殊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还应符合设计规定。
1.6引进设备的检修周期、检修内容及验收质量标准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执行。
2检修周期与检修内容2.1检修周期结合装置停工检修,检修周期一般为2~3年,但也可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检修周期。
2.2 检修内容2.2.1清扫管程、壳程内部积存的污垢。
2.2.2已腐蚀泄漏的换热管进行更换或补焊、补胀,无法补焊、补胀的堵死。
2.2.3检查修理管箱及内附件,浮头盖、钩圈、外头盖、接管等及其密封面,更换垫片并试压。
2.2.4更换部分螺母、螺栓。
2.2.5修复或更换管束或壳体。
2.2.6壳体除锈,防腐及保温(冷)层恢复修补等。
2.2.7检查修理基础及地脚螺栓。
2.2.8检查校验安全附件。
3检修与质量标准3.1检修前准备工作3.1.1熟悉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备齐必要的图纸资料。
3.1.2准备好必要的检修工具、设备、材料等。
3.1.3内部介质置换、清洗干净,并符合安全检修条件。
管壳式换热器维护检修规程6.1 检修周期与内容6.1.1 检修周期6.1.1.1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状况,统筹考虑。
一般为2~3年。
6.1.2 检修内容6.1.2.1 小修内容6.1.2.1.1 抽芯、清扫管束和壳体。
6.1.2.1.2 更换部分螺栓、螺母。
6.1.2.1.3 保温层及铭牌更换。
6.1.2.1.4 壳体及焊缝修补。
6.1.2.1.5 检查基础及地脚螺栓。
6.1.2.1.6 检查安全附件的完好情况。
6.1.2.2 大修内容6.1.2.2.1 包括全部小修内容。
6.1.2.2.2 化学清洗管程或壳程污垢。
6.1.2.2.4 检查修复管箱、封头、接管等及其密封面,更换垫片并试压。
6.1.2.2.4 修复或更换管束或壳体。
6.1.2.2.5 检查壳体焊缝,测量壁厚。
6.2 检修与质量标准6.2.1 检查内容6.2.1.1 宏观检查壳体、管束及构件腐蚀、裂纹、变形等。
必要时采用表面检测及涡流检测抽查。
6.2.1.2 检查防腐层有无老化、脱落。
6.2.1.3 检查衬里腐蚀、鼓包、褶折和裂纹。
6.2.1.4 检查密封面、密封垫。
6.2.1.5 检查紧固件的损伤情况。
对高压螺栓、螺母应逐个清洗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无损探伤。
6.2.1.6 检查基础有无下沉、倾斜、破损、裂纹,及其他地脚螺栓、垫铁等有无松动、损坏。
6.2.1.7 管箱、浮头有隔板时,其垫片应整体加工,不得有影响密封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