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 课程讲解 1.1映射与函数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7
一、映射1、映射的概念映射: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称f为从x到y的映射,记作:f:X→Y举例:注意事项:一、无论是定义域还是值域都是非空集合二、定义域内值必须在值域内有对应的数,而值域内可以不一定。
比如上图中定义域中1到4必然都有对应的数在值域内,但是值域内有5个数,必然会留下一个数,不需要全部对应完毕。
三、对于定义域内部的每个x来说,在值域内对应的值都是有且唯一的,不可“一对多”,而值域内数则可以“多对一”,多个定义域内的值可以同时对应同一个值域内的值。
2、特殊映射满射(X到Y上的映射):值域中的每一个值都被对应。
根据映射概念可知,既然值域内部值都被对应,相应定义域内部的值也应当都已对应。
而且我们应该知道此时定义域内的值的数量应该等于或许大于值域内值的数量。
单射:定义域内对应值域内的值不同。
即x1≠x2,则f(x)1≠f(x)2一一映射:映射是满射又是单射3、逆映射若将原映射的定义域与值域进行对调,则新构成的映射称作:逆映射。
记作:f−1。
其中,新构成的这个映射,定义域 D f−1=R f,即新的定义域为原映射的值域。
而新的值域则是R f−1=X,因为此时逆映射的定义域需为定义域所在集合全部都是,也就是意味着需要构成逆映射的原映射必须为单射。
若g:X→Y1,f:Y2→Z ,则由g与f可构成复合映射,即:f∘g: X→Z。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X到Z的映射,表示 f[g(x)]。
由定义可知,g的值域必须在f的定义域内。
且f∘g与g∘f意义不同。
二、函数1、函数的概念函数:若数集D⊂R,则称映射f:D⊂R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通常简记为:y=f(x),x∈D其中,x称作自变量,y称作因变量,D称作定义域。
注意:一、y=f(x)表示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定义域内所对应的值,因此写作f(x)。
实际上,y与f(x)的意义一样。
高等数学同济教材大一笔记高等数学作为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
同济大学的教材是本学科的经典教材之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教育价值。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下面我将总结并分享一些同济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学习笔记。
1. 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分类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根据同济教材的定义,函数包括数列、数列的极限、连续函数等。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分析函数的特性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1.2 极限的定义与性质极限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函数在某一点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同济教材对极限的定义十分清晰,通过引入邻域的概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极限的性质。
2. 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也是函数的切线斜率。
同济教材详细介绍了导数的计算方法,如利用函数的极限、基本导数法则、导数的四则运算等。
2.2 微分学的应用微分学是导数的应用部分,它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济教材从几何应用角度,讲解了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等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将微分学知识真实地应用于实际情境。
3. 积分与计算3.1 积分的概念与计算积分是导数的逆运算,用于描述函数的面积与曲线之间的关系。
同济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各类基本积分公式和换元积分法等。
3.2 积分学的应用积分学作为微积分的重要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同济教材中介绍了积分学在几何学、物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4. 级数与数项级数4.1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级数是无穷数列部分和的极限,同济教材详细介绍了几何级数与等比级数的性质,并给出了级数收敛和发散的判别法则。
4.2 数项级数的收敛性数项级数是数列部分和的极限,它在高等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济教材系统讲解了正项级数的收敛性判别法则,并给出了收敛级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1章函数与极限1.1 复习笔记一、映射与函数1.集合(1)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一个集合,若它只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2)表示集合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①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②描述法,若集合M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的,就可表示成M={x|具有性质P}。
(3)常见的集合①空集,指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φ;②非负整数集,全体非负整数即自然数的集合,记作N,即N={0,1,2,…,n,…};③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的集合,记作,即={1,2,3,…,n,…};④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即Z={…,-n,…,-2,-1,0,1,2,…,n,…};⑤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即Q={∈z,q∈且P与q互质};⑥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R为排除数0的实数集,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
(4)集合的关系①包含关系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 B(读作A包含于B)或B A(读作B包含A)。
规定空集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即φA。
若且,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读作A真包含于B)。
②等价关系若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即A B且B A,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5)集合的运算①并、交、差a.并集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简称并),记作,即。
b.交集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简称交),记作,即。
c.差集由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简称差),记作A\B,即。
高等数学归纳(第一章~第三章)2010126137 彭伟奕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一 、 集合●集合概念:集合(集)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元素(元):组成某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元)。
(a 属于A,记作a ∈A ; a 不属于A ,记作a ∉A 。
) ●表示集合的方法:(1) 列举法: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A={}123n a a a a ,,(2) 描述法:集合M={}x x ︱具有性质P ,例:M={}210x -=︱x ●集合间关系:A 包含于B (A ⊂B ),A 不包含于B (A ⊄B ) A 是B 的真子集(A B ⊆),A 等于B (A=B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运算:并,交,差{}A B |x x A x B =∈∈或 {}A B |x x A x B =∉∈且A\B={}|x x A x B ∈∉且 I\A 为A 的余集或补集,亦记cA●集合运算法则:交换律:A ∪B=B ∪A,A ∩B=B ∩A 结合律:(A ∪B )∪C=A ∪(B ∪C) A ∩(B ∩C)=(A ∩B) ∩C 分配律:(A ∪B )∩C=(A ∩C) ∪(B ∩C) (A ∩B) ∪C=(A ∪C) ∩(B ∪C) 对偶律:c c (AB)A B c = ccc(AB)=AB直积(笛卡尔乘积):A ⨯B={(x,y )|x ∈A 且x ∈B},例:R ×R={(x,y)|x ∈R,y ∈B}为XOY 面上全体点的集合,R ×R 记作2R。
● 区间与邻域:(1)区间 开区间:(a,b ),a,b 为开区间(a,b )的端点。
闭区间:[a,b]半开区间:[a,b ﹚, ﹙a,b](2)邻域:以a 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以点a 为邻域,记作U (a ) 点a 的δ邻域,记U(a, δ),其中δ为任一正数, U(a, δ)={x|a-δ<x <a+δ}={x| |x-a|<δ} 点a 为邻域的中心,δ为邻域半径。
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01一、课题:§1.1 映射与函数二、课型:新授课三、目的要求:1.了解集合与映射的有关概念;2.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四种特性;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4.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四、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各种性态.教学难点:反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的理解.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六、参考资料:1.《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等数学教与学参考》,张宏志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七、作业:习题1–1 3(1),6(4)(7),9(1)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第一节映射与函数高等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函数.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函数概念,集合与映射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本节将简要复习回顾集合、映射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函数概念与相关知识.一、集合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具有某种确定性质的事物的全体叫做一个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例如,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为该集合的一个元素;自然数的全体组成自然数集合,每个自然数是它的元素,等等.通常我们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属于A,记作a∈A;否则称a不属于A,记作a∉A(或a∈A).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表示;不是有限集也不是空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例如,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方程2x+1=0的实根组成的集合是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一种是列举法,即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一个花括号内.例如,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N={1,2,…,n,…}.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明集合元素所具有的性质,即将具有性质p(x)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A记作A ={x|x具有性质p(x)}.例如,正整数集N也可表示成N={n|n =1,2,3,…};又如A={(x,y)|2x+2y=1,x,y为实数}表示xOy平面单位圆周上点的集合.2. 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若A的每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或B⊇A);若A⊆B,且有元素a∈b,但a∉A,则说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对任何集A,规定∅⊆A.若A ⊆B,且B⊇A,则称集A与B相等,记作A=B.由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由同时属于A与B的元素组成的集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即A\B={x|x∈A但x∉B}.如图1-1所示阴影部分.图1-1在研究某个问题时,如果所考虑的一切集都是某个集X的子集,则称X为基本集或全集..X中的任何集A关于X的差集X\A称为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 A.集合的交、并、余的运算满足下列运算法则:设A,B,C为三个任意集合,则下列法则成立:(1)交换律A∪B=B∪A,A∩B=B∩A;(2)结合律(A∪B)∪C=A∪(B∪C),(A∩B)∩C=A∩(B∩C);(3)分配律(A∪B)∩C=(A∩C)∪(B∩C),(A∩B)∪C=(A∪C)∩(B∪C),(A\B)∩C=(A∩C)\(B∩C);(4)幂等律A∪A=A,A∩A=A;(5)吸收律A∪∅=A,A∩∅=∅.设A i(i=1,2,…)为一列集合,则下列法则成立:(1)若A i⊆C(i=1,2,…),则1iiA∞=⊆C;(2)若A i⊇C(i=1,2,…),则1iiA∞=⊇C.设X为基本集,A i(i=1,2,…)为一列集合,则1c iiA ∞=⎛⎫ ⎪⎝⎭=1ciiA∞=,1ciiA∞=⎛⎫⎪⎝⎭=1ciiA∞=.3. 区间与邻域(1)区间设a和b都是实数,将满足不等式a<x<b的所有实数组成的数集称为开区间,记作(a,b).即(a,b)={x|a<x<b},a和b称为开区间(a,b)的端点,这里a∉(a,b)且b∉(a,b).类似地,称数集[a,b]={x|a≤x≤b}为闭区间,a和b也称为闭区间[a,b]的端点,这里a∈[a,b]且b∈[a,b].称数集[a,b)={x|a≤x<b}和(a,b]={x|a<x≤b}为半开半闭区间.以上这些区间都称为有限区间.数b-a称为区间的长度.此外还有无限区间:(-∞,+∞)={x|-∞<x<+∞}=R,(-∞,b]={x|-∞<x≤b},(-∞,b)={x|-∞<x<b},[a,+∞)={x|a≤x<+∞},(a,+∞)={x|a<x<+∞},等等.这里记号“-∞”与“+∞”分别表示“负无穷大”与“正无穷大”.(2)邻域设x0是一个给定的实数,δ是某一正数,称数集{x|x0-δ<x<x0+δ}为点x0的δ邻域,记作U(x0,δ).称点x0为这邻域的中心,δ为这邻域的半径.(如图1-2).图1-2称U(x0,δ)-{x0}为x0的去心δ邻域,记作oU(x0,δ)={x|0<|x-x0|<δ},记oU( x0-,δ)={x|x0-δ<x<x0},oU(x0+,δ)={x|x0<x<x0+δ},它们分别称为x0的去心左δ邻域和去心右δ邻域.当不需要指出邻域的半径时,我们常用U(x0),oU(x0)分别表示x0的某邻域和x0的某去心邻域。
二、映射1.映射的定义定义1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若对A中的每个元素x,按照某种确定的法则f,在B中有惟一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f是从A到B的一个映射,记作f:A→B,称y为x在映射f下的像,x称为y在映射f下的原像.集合A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A中所有元素x的像y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f的值域,记作R f 或f(A),即R f =f (A)={y|y=f(x),x∈A}.定义中x的像是惟一的,但y的原像不一定惟一,且f(A)⊆B.映射概念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定义域表示映射存在的范围,对应法则是映射的具体表现.例1设A表示某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所构成的集合,用一种方法给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B表示该校一年级学生学号的集合,f表示编号方法,于是确定了从A到B的一个映射f∶A→B.例2设A={1,2,…,n,…},B={2,4,…,2n,…}.令f(x)=2x,x∈A,则f是一个从A到B的映射.例3设A=[0,1],B={(x,y)|y=x,x∈A},如图1-3所示.令f∶x|→(x,x),x∈A,则f是一个从A到B的映射.图1-3设有映射f ∶A →B ,若B = f (A )={f (x )|x ∈A },则称f 是满射.若f 将A 中不同的元素映射到B 中的像也不同,即若x 1,x 2∈A 且x 1≠x 2,则f (x 1)≠ f (x 2),则称f 是单射.若f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则称f 是从A 到B 的一一映射.若A 与B 之间存在一一映射,则称A 与B 是一一对应的.上面的例1,例2与例3的两个集合都是一一对应的.2. 复合映射定义2 设有映射g ∶A →B ,f ∶B →C ,于是对x ∈A 有x g −−→u = g (x )f −−→y = f (u )= f [g (x )]∈C . 这样,对每个x ∈A ,经过u ∈B ,有惟一的y ∈C 与之对应,因此,又产生了一个从A 到C 的新映射,记作fg ∶A →C ,即(f g )(x )=f [g (x )],x ∈A , 称f g 为f 与g 的复合映射,如图1-4所示.图1-43. 逆映射定义3 设有映射f ∶A →B ,B =f (A ),若存在一个映射g ∶B →A ,对每个y ∈B ,通过g ,有惟一的x ∈A 与之对应,且满足关系f (x )=y ,则称g 是f 的逆映射,记作g =f -1.若映射f :A→B 是一一映射,则f 必存在一个从B 到A 的逆映射f -1.三、函数1. 函数的概念定义4 设A ,B 是两个实数集,将从A 到B 的映射f :A →B 称为函数,记作y = f (x ), 其中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f (x )表示函数f 在x 处的函数值,A 称为函数f 的定义域,记作f D ;f (A )={y |y =f (x ),x ∈A }⊆B 称为函数f 的值域,记作f R .通常函数是指对应法则f ,但习惯上用“y =f (x ),x ∈A ”表示函数,此时应理解为“由对应关系y =f (x )所确定的函数f ”.从几何上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集{(x ,y )|y =f (x ),x ∈f D }称为函数y =f (x )的图像(如图1-5所示).函数y =f (x )的图像通常是一条曲线,y =f (x )也称为这条曲线的方程.这样,函数的一些特性常常可借助于几何直观来发现;相反,一些几何问题,有时也可借助于函数来作理论探讨.图1-5例4 求函数y =24-x +11x -的定义域. 解 要使数学式子有意义,x 必须满足 24-0,-1>0 ,x x ⎧≥⎨⎩ 即2,>1.x x ≤⎧⎨⎩ 由此有1<x ≤2, 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2].有时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要用不同的表达式来表示对应法则,称这种函数为分段函数.下面给出一些今后常用的分段函数.例5 绝对值函数 y =|x |= ,0,,<0x x x x ≥⎧⎨-⎩的定义域f D =(-∞,+∞),值域f R =[0,+∞],如图1-6所示.例6 符号函数 y =s g n x =1,<0,0,0,1,>0x x x -⎧⎪=⎨⎪⎩的定义域f D =(-∞,+∞),值域f R ={-1,0,1},如图1-7所示.图1-6 图1-7例7 取整函数y =[x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13]=-1, [0]=0,2]=1,[π]=3等等.函数y =[x ]的定义域f D =(-∞,+∞),值域f R ={整数}.一般地,y =[x ]= n ,n ≤x <n +1,n =0,±1,±2,…,如图1-8所示.图1-8 2.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1)复合函数定义5 设函数()y f u =的定义域为f D ,值域为f R ;而函数()u g x =的定义域为g D ,值域为g f R D ⊆,则对任意g x D ∈,通过()u g x =有惟一的g f u R D ∈⊆与x 对应,再通过()y f u =又有惟一的f y R ∈与u 对应.这样,对任意g x D ∈,通过u ,有惟一的f y R ∈与之对应.因此y 是x 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y f u =与()u g x =的复合函数,记作()()[()]y f g x f g x ==,g x D ∈,u 称为中间变量.两个函数的复合也可推广到多个函数复合的情形.例如,y =x μ=log a x a μ(a >0且a ≠1)可看成由指数函数y = a u 与u =μlog a x 复合而成. 例8 设f (x )=1x x +(x ≠-1),求f (f (f (x ))) 解 令(),(),()y f w w f u u f x ===,则y =f (f (f (x )))是通过两个中间变量w 和u 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因为()1u w f u u ==+=111x x x x +++=21x x +,x ≠-12; ()1w y f w w ==+=21211x x x x +++=31x x +,x ≠-13, 所以 f (f (f (x )))=31x x +,x ≠-1,- 12,-13. (2)反函数 定义6 设A ,B 为实数集,映射f :A →B 的逆映射f -1称为y =f (x )的反函数.即:若对每个y ∈B ,有惟一的x ∈A ,使y =f (x ),则称x 也是y 的函数,记作f -1,即x =f -1(y ),并称它为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而y =f (x )也称为反函数x =f -1(y )的直接函数.从几何上看,函数y =f (x )与其反函数x =f -1(y )有同一图像.但人们习惯上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因变量,因此反函数x =f -1(y ).常改写成y =f -1(x ).今后,我们称y =f -1(x )为y =f (x )的反函数.此时,由于对应关系f -1未变,只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交换了记号,因此反函数y =f -1(x )与直接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如图 1 - 9所示.图1 - 9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函数都存在反函数,例如函数y =x 2的定义域为(-∞,+∞),值域为[0,+∞),但对每一个y ∈(0,+∞),有两个x 值即x 1y x 2y 因此x 不是y 的函数,从而y =x 2不存在反函数.事实上,由逆映射存在定理知,若f 是从f D 到f R 的一一映射,则f 才存在反函数f -1.例9 设函数(1)1x f x x +=+(x ≠-1),求1(1)f x -+. 解 函数(1)y f x =+可看成由y =f (u ),u =x +1复合而成.所求的反函数1(1)y fx -=+可看成由y =f -1(u ),u =x +1复合而成.因为 f (u )=1x x +=1u u-,u ≠0, 即 y =1u u -,从而,u (y -1)=-1,u =11y -,所以 y =f -1(u )=11u-, 因此 11(1)1(1)f x x -+=-+=-1x,x ≠0. 3. 函数的几种特性(1) 函数的有界性定义7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f D ,数集f X D ⊆,若存在某个常数1K (或2K ),使得对任一x X ∈,都有1()f x K ≤(或2()f x K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上界(或有下界),常数1K (或2K )称为()f x 在X 上的一个上界(或下界),否则,称()f x 在X 上无上界(或无下界).若函数()f x 在X 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f x 在X 上有界,否则,称()f x 在X 上无界. 易知,函数()f x 在X 上有界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常数M >0,使得对任一x X ∈,都有()f x M ≤ .例如,函数sin y x =在其定义域(-∞,+∞)内是有界的,因为对任一x ∈(-∞,+∞)都有sin 1x ≤,函数1y x=在(0,1)内无上界,但有下界. 从几何上看,有界函数的图像界于直线y M =±之间.(2) 函数的单调性定义8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f D ,数集f I D ⊆,若对I 中的任意两数x 1,x 2(x 1<x 2),恒有 12()()f x f x ≤(或12()()f x f x ≥),则称函数()y f x =在I 上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若上述不等式中的不等号为严格不等号时,则称为严格单调增加(或严格单调减少)的.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严格单调增加或严格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严格单调函数,如图1-10所示.图1-10例如,函数3()f x x =在其定义域(-∞,+∞)内是严格单调增加的;函数()cot f x x=在(0,π)内是严格单调减少的.从几何上看,若()y f x =是严格单调函数,则任意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它的图像最多交于一点,因此()y f x =有反函数.(3) 函数的奇偶性定义9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f D 关于原点对称(即若f x D ∈,则必有f x D -∈).若对任意的f x D ∈,都有 ()()f x f x -=-(或()()f x f x -=),则称f (x )是f D 上的奇函数(或偶函数).奇函数的图像对称于坐标原点,偶函数的图像对称于y 轴,如图1-11所示.图1-11例10 讨论函数f (x )=ln (x 21x +解 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对称区间,因为f (-x )=ln (-x 21x +=ln 21x x ++=-ln (x 21x +=-f (x )所以,f (x )是(-∞,+∞)上的奇函数.(4) 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10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f D ,若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对任意f x D ∈,有(x T ±)f D ∈,且()()f x T f x ±=,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其中使上式成立的常数T 称为()f x 的周期,通常,函数的周期是指它的最小正周期,即:使上式成立的最小正数T (如果存在的话).例如,函数()sin f x x =的周期为2π;()tan f x x =的周期是π.并不是所有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例如,狄利克雷函数1,()0,x D x x ⎧=⎨⎩为有理数为无理数, 任意正有理数都是它的周期,但此函数没有最小正周期. 4. 函数应用举例例11 火车站收取行李费的规定如下:当行李不超过50千克时,按基本运费计算.如从上海到某地每千克以0.15元计算基本运费,当超过50千克时,超重部分按每千克0.25元收费.试求上海到该地的行李费y (元)与重量x (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的图像.解 当0<x ≤50时,y =0.15x ;当x >50时,y =0.15×50+0.25(x -50).所以函数关系式为 y =0.15x,0x 50;7.50.25(50),50.x x <≤⎧⎨+->⎩这是一个分段函数,其图像如图1-12所示.图1-12例12一打工者,每天上午到培训基地A学习,下午到超市B工作,晚饭后再到酒店C服务,早、晚饭在宿舍吃,中午带饭在学习或工作的地方吃.A,B,C位于一条平直的马路一侧,且酒店在基地与超市之间,基地与酒店相距3km,酒店与超市相距5km,问该打工者在这条马路的A与B之间何处找一宿舍(设随处可找到),才能使每天往返的路程最短.解如图1-13所示,设所找宿舍D距基地A为x(km),用f(x)表示每天往返的路程函数.图1-13当D位于A与C之间,即0≤x≤3时,易知f(x)=x+8+(8-x)+2(3-x)=22-2x,当D位于C与B之间,即3≤x≤8时,则f(x)=x+8+(8-x)+2(x-3)=10+2x.所以f(x)=22,03; 102,38.x xx x-≤≤⎧⎨+≤≤⎩这是一个分段函数,如图1-14所示,在[0,3]上,f(x)是单调减少,在[3,8]上,f(x)是单调增加.从图像可知,在x=3处,函数值最小.这说明,打工者在酒店C处找宿舍,每天走的路程最短.图1-14 图1-155. 基本初等函数(1) 幂函数函数y=xμ(μ是常数)称为幂函数.幂函数y=xμ的定义域随μ的不同而异,但无论μ为何值,函数在(0,+∞)内总是有定义的.当μ>0时,y=xμ在[0,+∞)上是单调增加的,其图像过点(0,0)及点(1,1),图1-16列出了μ=12,μ=1,μ=2时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图1-16 图1-17当μ<0时,y=xμ在(0,+∞)上是单调减少的,其图像通过点(1,1),图1-17列出了μ=-12,μ=-1,μ=-2时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像.(2) 指数函数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称为指数函数.图1-18指数函数y=a x的定义域是(-∞,+∞),图像通过点(0,1),且总在x轴上方.当a>1时,y=a x是单调增加的;当0<a<1时,y=a x是单调减少的,如图1-18所示.以常数e=2.71828182…为底的指数函数y=e x 是科技中常用的指数函数.(3) 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a x的反函数,记作y=log a x(a是常数且a>0,a≠1),称为对数函数.对数函数y=log a x的定义域为(0,+∞),图像过点(1,0).当a>1时,y=log a x单调增加;当0<a<1时,y=log a x单调减少,如图1-19所示.科学技术中常用以e为底的对数函数y=log e x,它被称为自然对数函数,简记作y=ln x.图1-19另外以10为底的对数函数y=log10x也是常用的对数函数,简记作y=l gx.(4) 三角函数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y=sin x;余弦函数y=cos x;正切函数y=tan x;余切函数y=cot x,其中自变量以弧度作单位来表示.它们的图形如图1-20,图1-21,图1-22和图1-23所示,分别称为正弦曲线,余弦曲线,正切曲线和余切曲线.图1-20图1-21图1-22 图1-2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的定义域都为(-∞,+∞),值域都为[-1,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由于cos x=sin(x+π2),所以,把正弦曲线y=sin x沿x轴向左移动π2个单位,就获得余弦曲线y=cos x.正切函数y=tan x=sincosxx的定义域为D(f)={x|x∈R,x≠(2n+1)π2,n为整数}.余切函数y=cot x=cossinxx的定义域为D(f)={x|x∈R,x≠nπ,n为整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值域都是(-∞,+∞),且它们都是以π为周期的函数,它们都是奇函数.另外,常用的三角函数还有正割函数y=sec x;余割函数y=csc x.它们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且sec x=1cos x;csc x=1sin x.(5) 反三角函数常用的反三角函数有反正弦函数y=arcsin x(如图1-24);反余弦函数y=arccos x(如图1-25);反正切函数y=arctan x(如图1-26);反余切函数y=arccot x(如图1-27).它们分别称为三角函数y=sin x,y=cos x,y=tan x和y=cot x的反函数.图1-24 图1-25图1-26 图1-27这四个函数都是多值函数.严格来说,根据反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y=sin x,y=cos x,y=tan x,y=cot x在其定义域内不存在反函数,因为对每一个值域中的数y,有多个x与之对应.但这些函数在其定义域的每一个单调增加(或减少)的子区间上存在反函数.例如,y=sin x在闭区间[-π2,π2]上单调增加,从而存在反函数,称此反函数为反正弦函数arcsin x的主值,记作y=arcsin x.通常我们称y=arcsin x为反正弦函数.其定义域为[-1,1],值域为[-π2 ,π2].反正弦函数y=arcsin x在[-1,1]上是单调增加的,它的图像如图1-24中实线部分所示.类似地,可以定义其他三个反三角函数的主值y=arccos x,y=arctan x和y=arccot x,它们分别简称为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和反余切函数.反余弦函数y =arccos x 的定义域为[-1,1],值域为[0,π],在[-1,1]上是单调减少的,其图像如图1-25中实线部分所示.反正切函数y =arctan x 的定义域为(-∞,+∞),值域为(- π2,π2),在(-∞,+∞)上是单调增加的,其图像如图1-26中实线部分所示. 反余切函数y =arccot x 的定义域为(-∞,+∞),值域为(0,π),在(-∞,+∞)上是单调减少的,其图像如图1-27中实线部分所示.以上五种类型的函数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6. 初等函数定义11 由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经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得到并且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例如,y =3x 2+sin4x ,y =ln (x +21x +),y =arctan2x 3+ lg(1)x + + 2sin 1x x +等等都是初等函数.分段函数是按照定义域的不同子集用不同表达式来表示对应关系的,有些分段函数也可以不分段而表示出来,分段只是为了更加明确函数关系而已.例如,绝对值函数也可以表示成y =|x |= 2x ;函数f (x )= 1,,0,x a x a <⎧⎨>⎩ 也可表示成 f (x )= 12 (1- 2()x a x a--).这两个函数也是初等函数. 7. 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1) 双曲函数双曲函数是工程和物理问题中很有用的一类初等函数.定义如下:双曲正弦 e e sh ()2x xx x --=-∞<<+∞ 双曲余弦 e +e ch ()2x xx x -=-∞<<+∞ 双曲正切 th x = sh ch x x= e - e e e x x x x --+ ()x -∞<<+∞ 双曲余切 cth x = ch sh x x= e + e e e x x x x --- (x ≠0)图1-28 图1-29其图像如图1-28和图1-29所示.双曲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它是奇函数,其图像通过原点(0,0)且关于原点对称.在(-∞,+∞)内单调增加.双曲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它是偶函数,其图像通过点(0,1)且关于y 轴对称,在(-∞,0)内单调减少;在(0,+∞)内单调增加.双曲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它是奇函数,其图像通过原点(0,0)且关于原点对称.在(-∞,+∞)内是单调增加的.双曲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为{x|x≠0,x∈R},它是奇函数,其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由双曲函数的定义,容易验证下列基本公式成立.sh(x±y)=sh x ch y±ch x sh y, ch(x±y)=ch x ch y±sh x sh y,sh2x=2sh x ch x, ch2x=ch2x+sh2x=1+2sh2x=2ch2x-1, ch2x-sh2x=1.(2) 反双曲函数双曲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反双曲函数,y=sh x,y=ch x和y=th x的反函数,依次记为反双曲正弦函数y=arsh x,反双曲余弦函数y=arch x,反双曲正切函数y=arth x.反双曲正弦函数y=arsh x的定义域为(-∞,+∞),它是奇函数,在(-∞,+∞)内单调增加,由y=sh x的图像,根据反函数作图法,可得y=arsh x的图像(图1-30).利用求反函数的方法,不难得到y=arsh x=ln(x21x+.反双曲余弦函数y=arsh x的定义域为[1,+∞),在[1,+∞)上单调增加,如图131所示,利用求反函数的方法,不难得到y=arch x=ln(x21x-.反双曲正切函数y=arth x的定义域为(-1,1),它在(-1,1)内是单调增加的.它是奇函数,其图像关于原点(0,0)对称,如图1-32所示.容易求得y=arth x=12ln11xx+-.图1-30 图1-31 图1-32 课堂总结本节复习了中学学过的函数有关知识,介绍了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应该熟记六种基本初等函数的性态,为后继课的学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