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灭菌及保存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99.76 KB
- 文档页数:2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一、培养基配置1.选用适当的培养基组成: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维生素等。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富集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正确计量和混合培养基成分:根据实验需要和比例,精确地称取和混合培养基成分。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使用干燥器、称重纸和清洁器具等进行操作。
3.正确调节培养基的pH值:根据不同微生物的偏好,调节培养基的pH值。
使用pH计和相应的酸碱溶液进行调节,确保培养基的pH值符合微生物的需求。
4.加热溶解和固化培养基:将培养基成分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溶解,然后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对于固化培养基,需要加入适量的琼脂或琼脂糖,在混合均匀后加热至溶解,然后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二、培养基灭菌1.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有常见的三种灭菌方法,包括热处理(如蒸汽灭菌、热风灭菌)、化学灭菌和滤器灭菌。
根据实验需求和培养基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准备合适的灭菌器具:根据实验需求和培养基的量,选择合适的灭菌器具,如蒸馏锅、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灭菌箱等。
3.正确操作灭菌设备:根据灭菌设备的说明和操作指南,正确操作和调节灭菌设备。
4.合理选择灭菌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培养基的特性和实验需求,合理选择灭菌时间和温度。
通常情况下,蒸汽灭菌的时间为15-30分钟,温度为121摄氏度;热风灭菌的时间为1-2小时,温度为160摄氏度。
5.注意灭菌后的处理:在灭菌后,及时关闭灭菌设备,避免灭菌后的污染。
将培养基冷却后,进行温度验证,然后保存在合适的温度和条件下。
一般培养基的灭菌条件在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中,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试剂,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和环境。
培养基的制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备培养基前,必须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以杀死任何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以下是关于灭菌条件的详细介绍和指导意义。
1.高温高压灭菌法高温高压灭菌法通常用于大容量的液体培养基或密封器皿,可以有效地杀灭大部分微生物,并且不会损坏培养基的成分。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压灭菌器,将培养基加入到无菌的容器中,紧密密封并置于灭菌器中。
然后将温度升高到121°C,保持压力大约为15 psi,持续压力下维持 20 - 30 分钟,以确保培养基中微生物的完全灭活。
2.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强效的消毒剂来杀死微生物。
消毒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或膜,使其不能生长和繁殖。
最常用的消毒剂是氯己定、过氧乙酸等。
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一些残留物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所以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要注意浓度的控制和多次冲刷。
3.滤过灭菌法滤过灭菌法是利用过滤器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进行过滤,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过滤器的孔径通常为0.22微米,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绝大部分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于无菌条件较严格的实验,如病毒培养等非常有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使用无菌装置将培养基进行滤过,在保证过滤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灭菌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材料的适合灭菌方式。
对于易挥发的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灭菌法或化学法;对于含有糖酵母等易抗菌的成分的物资,可以使用过滤灭菌法或高温高压气炉灭菌;对于固体培养基,可以使用高温高压气炉灭菌或化学灭菌法。
灭菌后应密封保存,在无菌条件下储存。
在制备培养基时一定要注意消毒工作,确保培养基的质量与纯度。
综上所述,不同的培养基灭菌方法适用的条件不同,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在灭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并保存存储条件,以便取样和使用。
实验一植物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与保存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相关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习和了解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3、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4、学习和了解培养基、器皿和相关设备的灭菌方法。
二、主要用具和仪器设备烧杯(1000mL 、500mL 、100mL 、50mL );量筒(2000mL 、1000mL 、500mL 、250mL 、100mL 、50mL 、25mL 、10mL );容量瓶(1000mL 、500mL 、250mL 、100mL 、50mL 、25mL );试剂瓶(1000mL 、500mL 、200mL 、100mL 、50mL );培养基瓶(三角瓶)(1000mL 、500mL 、200mL );玻璃棒等。
1、玻璃器皿二、主要用具和仪器设备油性标记笔、药勺、称量纸、棉塞、锡箔纸、移液枪(5mL 、1mL 、200µL 、100µL )和对应的枪头、移液管(5mL 、2mL 、1mL 、0.5mL )和洗耳球、电子天平(感量为0.1 mg 、10 mg )、pH 计、灭菌锅、微波炉、磁力搅拌器、电磁炉、超净工作台、冰箱、冰柜等。
2、用具和仪器设备三、实验药品NH4NO3、KNO3、KH2PO4、MgSO4·7H2O、CaCl2·2H2O、Na2EDTA、FeSO4·7H2O、甘氨酸、盐酸硫氨素(V-B1)、·4H2O、盐酸吡哆素(V-B6)、烟酸、肌醇、MnSO4ZnSO4·7H2O、H3BO3、KI、Na2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NAA、6-BA、KT、2,4-D、琼脂、蔗糖、NaOH、HCl。
四、实验内容培养基配制方案MS1(500mL):MS基本培养基+2,4-D 2 mg/L + KT 0.5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烟草愈伤组织诱导);MS2(800mL):MS基本培养基+NAA 0.2 mg/L + 6-BA1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烟草苗的微繁殖);MS3(500mL):MS基本培养基+NAA 1 mg/L + KT 0.5 mg/L+蔗糖30 g/L(烟草细胞悬浮培养)。
废弃培养基的处理方法废弃培养基是实验室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废弃培养基处理方法,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处理废弃培养基。
一、废弃培养基的处理方法1. 灭菌处理:将废弃培养基装入耐高温的容器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防止其进一步生长和传播。
灭菌处理后的废弃培养基可以安全地处理或倾倒到下水道中。
2. 厌氧处理:对于含有厌氧菌的废弃培养基,可以选择采用厌氧条件下的处理方法。
将废弃培养基转移到密闭容器中,添加适量的厌氧菌抑制剂,如大肠杆菌抑制剂,然后密封容器并放置在恒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厌氧菌逐渐降解分解废弃培养基。
3. 分离处理:对于含有有害菌株的废弃培养基,可以选择将其进行分离处理。
首先将废弃培养基进行离心,分离出上清液和沉淀物。
然后将上清液通过过滤器或离心机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最后,对分离出的沉淀物进行高温烧毁或其他适当的处理方式,确保彻底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4. 培养基回收:对于未被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废弃培养基,可以选择进行回收利用。
将废弃培养基进行过滤或离心,去除其中的微生物和杂质。
然后,对过滤或离心后的培养基进行再消毒处理,确保其中的微生物被杀死。
最后,将处理后的培养基进行保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5. 环保处理:对于大量的废弃培养基,可以选择将其交由专门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这些机构拥有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废弃培养基,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废弃培养基处理的注意事项1. 废弃培养基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2. 废弃培养基的处理应避免直接倾倒到自然环境中,以免造成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
3. 对于含有有害菌株的废弃培养基,应采取严密的处理措施,防止其扩散和传播。
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
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 高温灭菌法:将培养基装入玻璃瓶或胶管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在121条件下,持续加热15-30分钟。
2. 过滤灭菌法:通过滤器将培养基过滤,滤掉其中的微生物,常见的滤器有0.22μm孔径的滤膜。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热敏感物质的培养基。
3. 紫外线灭菌法:将培养基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一段时间,紫外线的照射能够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只能灭菌表面,对于埋在培养基深处的微生物无法有效灭菌。
4. 化学物质灭菌法:在培养基中加入消毒剂,如过氧化氢、乙醛等,使其达到一定浓度并长时间接触,以达到消灭微生物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培养基不适用。
以上所述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和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培养基灭菌的方法培养基灭菌是避免实验中污染菌的一种重要措施,它可以减少和控制气体、液体、固体中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实验环境更加清洁。
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传播。
比如,通过改变温度可以达到消毒和灭菌的目的,一般常用的温度是121℃,保持15min即可有效灭菌;也可以使用冷冻的方法,在-80℃条件下保持二十四小时也可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消毒剂、杀菌剂等活性物质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传播。
一般常用消毒剂有次氯酸钠、碘酒、氯乙酸、高锰酸盐及表面活性剂等;杀菌剂有消毒酒精、消毒蜡、有机氯类消毒剂如溴氰菊酯等,用于实验室环境消毒灭菌时,一般要均匀滴于相应物体表面,不宜过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学方法抑制细菌的生长传播,比如施加抑菌素、靶性抗菌物质等。
施加抑菌素是指把抗生素等特定抑菌物质添加到实验培养基中,使抗生素或其他来源的特定物质与细菌进行竞争,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同时,对抗菌物质的靶性也可以实现灭菌,比如抗细菌抗生素,它们可以有效地清除实验室环境中的有害细菌,从而有效地抑制细菌的传播。
总之,实验室环境的消毒灭菌有多种方法可供采用,选择最佳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最合适的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消毒灭菌目的。
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不仅可以避免实验中的污染,也可以使实验培养基获得更高的品质。
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有许多,灭菌的原则也应相结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实验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然而,在灭菌过程中仍需注意安全,以避免灭菌后所产生的有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尤其是使用化学方法灭菌时,应确保操作安全,并记录灭菌后培养基中有害成分的数量,以确保培养基质量。
此外,在选择灭菌方式时,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感染程度,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以获得更好的灭菌效果。
综上所述,实验室环境灭菌是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细菌的污染,但在实施灭菌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安全,合理选择和使用最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
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培养基是适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人工配制而成的基质。
按营养成分和用途不同,分为基础、合成、营养、鉴别、选择和厌氧培养基。
按物理形态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三类。
根据细菌的种类和培养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1、灭菌方法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主要有两种,湿热灭菌及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与过滤相比,高压蒸汽灭菌的工作强度小,成本较低但易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而且在多次加样(无菌谷氨酰胺溶液,无菌碳酸氢钠溶液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大多数培养基采用0.1~0.2μm孔径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并且已成为培养基除菌的发展方向,它可低限度地减少培养基的营养损失。
1.1 湿热灭菌蒸汽在冷凝时释放出大量潜能,并且蒸汽具有强大穿透力,蒸汽的湿热破坏菌体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使酶失活,微生物因代谢障碍而死亡。
湿热灭菌的效果取决于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
致死温度是杀灭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致死时间是在致死温度下杀灭全部微生物所需时间。
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于耐高温培养基、接种器械和蒸馏水的灭菌。
灭菌时一般是在121℃、15psi,15分钟的条件下完全可达到灭菌效果及营养成分的最小损失,不需将灭菌时间延长。
为保证高压灭菌的效果,灭菌设备的验证很关键。
1.2 过滤灭菌可供过滤灭菌使用的滤膜很多,其材料多为聚醚砜(PES)膜、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聚四氟乙烯(PTFE)膜、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等。
一般采用正压过滤,正压过滤较之负压过滤具有高流速、过滤快、不易污染,可避免蛋白质产生大量气泡等优点。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和制药企业采用微孔滤膜、一体式过滤器(囊式过滤器)或筒式滤芯除菌。
微孔滤膜需配套不锈钢夹具,中间可夹放0.22um滤膜。
使用这种滤器最重要步骤是安装滤膜及无菌过滤过程。
筒式滤芯亦需配套不锈钢滤壳。
如果是少量过滤(<200ml)可选配针头过滤器。
培养基灭菌注意事项
培养基灭菌是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或培养工作时非常重要。
以下是培养基灭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如常用的压力釜或高压锅)、滤过灭菌和化学消毒等。
根据实验的需要和培养基的成分特点,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如戴好手套和口罩,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无尘,避免污染。
3. 注意灭菌时间和温度:灭菌时间和温度是很关键的,要确保相应的时间和温度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灭菌方法,注意控制好时间和温度。
4. 使用合适的培养基容器: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容器也很重要,例如使用无菌培养瓶或管,确保培养基与外界环境隔离。
5. 防止污染:在灭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培养基的二次污染。
避免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暴露在不洁的环境中,避免接触可能带有微生物的物品。
6. 定期检测灭菌效果:要定期检测灭菌效果,可以通过培养基的无菌化验来确
认是否达到了灭菌要求。
7. 储存注意事项:灭菌后的培养基要储存在干燥、避光和低温的环境中,避免细菌再次污染。
总之,进行培养基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步骤,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相关细节。
培养基用什么方法灭菌在微生物实验中,培养基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而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灭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灭菌的目的是杀灭培养基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以确保培养基的纯净度,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那么,培养基用什么方法灭菌呢?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灭菌方法。
首先,常见的灭菌方法之一是高温灭菌。
高温灭菌是利用高温的热量来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高温灭菌设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和干热灭菌箱。
高压蒸汽灭菌器利用高压蒸汽和高温来灭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灭菌。
而干热灭菌箱则是利用高温干热的方式进行灭菌。
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确保培养基的纯净度。
其次,化学灭菌是另一种常见的灭菌方法。
化学灭菌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微生物。
常用的化学灭菌药剂有酒精、过氧化氢、乙醛等。
这些化学药剂能够迅速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同时对培养基的影响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灭菌药剂时要注意浓度和接触时间,以免对培养基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紫外线灭菌也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核酸,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紫外线灭菌设备通常是紫外线灭菌灯,将培养基暴露在紫外线下一定时间,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化学药剂,对培养基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伤害,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灭菌技术不断涌现,如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
这些新技术在灭菌效果、操作方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总的来说,培养基的灭菌是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培养基的纯净度,避免实验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因此,在实验室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培养基灭菌方法1. 简介培养基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以防止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只有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2. 材料与设备•培养基(含有养分或选择素)•灭菌用的容器(如培养皿、试管等)•培养基灭菌设备(如高压灭菌器、电子灭菌器等)•经验证的灭菌指示器(如生物指示器、化学指示器等)•镊子、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3. 实施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工作台面以及实验室环境清洁整齐,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检查培养基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检查培养基灭菌设备的状态,确保该设备能正常使用。
步骤2: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培养基,并确保其完整无损。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需求,可添加特定的选择素或抗生素。
步骤3:装填培养基•使用灭菌镊子将适量的培养基取出,并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灭菌容器中。
•目标是在容器表面上薄薄地均匀铺开培养基,并确保不形成空气泡。
步骤4: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根据培养基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高压灭菌:用于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灭菌。
–电子灭菌:用于灭菌液体培养基等特定情况。
–等离子体灭菌:用于特殊要求的灭菌。
•在灭菌之前,应确保灭菌设备已经预热并达到适当温度。
步骤5:灭菌操作•将装有培养基的容器放入灭菌设备中。
•根据设备的操作说明,设定合适的灭菌参数(如时间、温度、压力等)。
•启动灭菌设备开始灭菌过程。
步骤6:灭菌后处理•等待灭菌过程完成后,关闭灭菌设备。
•使用经验证的灭菌指示器,如生物指示器或化学指示器,检查灭菌效果是否合格。
•将灭菌好的培养基搬移到无菌的工作区域,可用于后续实验操作。
4. 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培养基灭菌设备时,要注意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在灭菌过程中,注意灭菌设备的温度和压力,以防止设备故障或操作错误导致的意外事故。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的颗粒物和细菌污染。
培养基消毒灭菌的方法
培养基消毒灭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高压蒸汽灭菌:将培养基装入培养器中,使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常见的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压力灭菌锅。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且操作简单方便。
2. 干热灭菌:将培养基放入烘箱中,在高温下进行干热灭菌,常见的设备是干热灭菌器或烘箱。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耐热的培养基,能够杀灭大多数微生物。
3. 紫外线辐射灭菌:将培养基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使用紫外线灭菌器进行灭菌。
该方法适用于对热敏感的培养基,但不能灭活孢子。
4. 化学消毒方法:将培养基暴露于适当浓度的消毒剂中,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不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消毒效果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都需要注意操作的严密性,保证培养基在消毒过程中不受污染。
此外,消毒灭菌后的培养基应密封保存,尽量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培养基灭菌是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培养时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灭菌的目的是杀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实验得出的结果是由引入的特定微生物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1.热灭菌方法(高温灭菌):热灭菌是一种简单而广泛使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高温能有效地杀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大部分微生物。
常见的热灭菌方法包括:-干热灭菌:将培养基放入烤箱或高温灭菌器中,在170°C至180°C下加热2至3小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熔点较高的成分的培养基,如糖肉汤。
-湿热灭菌(压力灭菌):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也称为压力釜)进行培养基的灭菌。
在121°C至134°C的高温下,通过给培养基施加高压蒸汽,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常见的培养基。
2.过滤灭菌方法:过滤灭菌是一种无需高温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含有热敏感成分的培养基。
过滤灭菌方法通常使用微孔过滤器将培养基通过过滤膜来除去微生物。
常见的过滤灭菌方法包括:-常压过滤:将培养基通过微孔滤膜过滤,常用的滤器孔径为0.22微米或0.45微米,以保留大部分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前培养基体积较小的情况。
-打压力过滤灭菌:通过使用活性碳或膜微孔过滤器,将压力加到过滤器上,可以加速微生物的过滤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体积的培养基。
3.化学灭菌方法:化学灭菌是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或去除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醋酸灭菌:将培养基浸入醋酸中浸泡3至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可以有效地杀死或去除绝大多数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热敏感成分的培养基。
-过氧化氢灭菌:将过氧化氢加入培养基中,使其达到高浓度,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再用蒸馏水冲洗。
过氧化氢可以氧化微生物细胞的组分,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体积的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以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标题,来探讨一下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培养基的灭菌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只有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1. 高温热灭菌法高温热灭菌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加热使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死亡。
常见的高温热灭菌方法是使用高压高温的压力锅或者自动灭菌器,将培养基加热到121摄氏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15-20分钟),以确保所有微生物被彻底杀死。
2. 过滤灭菌法过滤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无菌技术,它通过使用0.22微米的过滤器来过滤掉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热敏感的培养基,因为过滤不需要高温处理。
过滤灭菌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并且可以保留培养基中的一些热敏感的营养成分。
3. 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酒精、酚类化合物、氯化物等。
使用化学灭菌法时,需要将培养基浸泡在含有灭菌剂的溶液中一定时间,以确保微生物被灭活。
然后,通过洗涤等方法将残留的灭菌剂去除,以避免对微生物的影响。
4. 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灭菌方法,它使用紫外线照射来杀灭培养基表面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无法通过高温或过滤灭菌的培养基。
在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时,需要将培养基暴露在紫外线下一定时间,以确保微生物被灭活。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灭菌只对表面的微生物有效,对于培养基内部的微生物无法灭活。
总结起来,培养基灭菌是微生物实验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高温热灭菌法、过滤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是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在选择灭菌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验的需要和培养基的特性来进行选择。
同时,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灭菌效果的可靠性。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1. 高温灭菌法:将培养基装入培养器中,加热至高温,一般为121摄氏度,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15-20分钟。
高温能够有效灭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2. 过滤灭菌法:将培养基通过特制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膜孔径一般为0.22微米或0.45微米。
膜过滤器能够有效阻隔微生物的传播,使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被滤除,从而实现无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过滤灭菌法适用于不含热敏性成分的培养基。
3. 化学灭菌法:通过添加化学消毒剂来灭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酚类、过氧化氢等。
化学灭菌法适用于无法进行高温灭菌或过滤灭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
4. 辐射灭菌法:利用辐射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常用的辐射灭菌方法有紫外线照射和γ射线照射。
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 结构,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γ射线具有较高的穿透力,能够深入杀灭微生物。
辐射灭菌法适用于对热敏性物质进行灭菌。
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不同的培养基可能对温度、辐射或化学消毒剂有不同的耐受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 灭菌前要将培养基装入适当的容器中。
常见的容器有试管、烧杯、培养皿等。
容器必须具备耐高温、耐辐射或耐化学消毒剂的特性,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
3. 确保灭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高温灭菌法需要使用高压高温的压力锅或高压灭菌器,因此需要检查设备的压力表、温度计等是否正常工作,以确保灭菌的可靠性。
4. 灭菌后要及时密封容器。
灭菌后的培养基容器应立即密封,以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密封后的培养基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以延长其保存期限。
培养基的灭菌是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合适的灭菌方法可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为后续的微生物培养和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并注意操作的细节,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和培养基的质量。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实验用品,它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基础。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培养基的配制
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营养物质,因此在选择培养基配方时需要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2.准确称量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每种成分,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3.加热溶解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溶解,使其均匀混合。
4.调节pH值
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不同,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根据实验需要调节pH值。
5.滤过灭菌
配制好的培养基需要进行滤过灭菌,以去除其中的微生物和杂质。
二、灭菌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和滤过灭菌等。
在选择灭菌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控制灭菌时间和温度
不同的灭菌方法需要不同的时间和温度,因此在灭菌时需要控制好灭菌时间和温度,以保证灭菌效果。
3.注意灭菌器的清洁和维护
灭菌器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灭菌效果。
4.注意灭菌后的保存
灭菌后的培养基需要保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以保证其质量。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基的灭菌及保存方法
灭菌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于耐高温培养基、接种器械和蒸馏水的灭菌。
培养基在爱制备过程中混入各种杂菌,分装后应立即灭菌,至少应在24h内完成灭菌工作。
灭菌时一般是在0.105MPa压力下,温度121℃时,灭菌15~30min即可。
消毒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超过规定的压力范围,否则有机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类物质就会在高温下分解,失去营养作用,也会使培养基变质、变色,甚至难以凝固。
将蒸馏水或自来水装在三角瓶中,装水量一般不超过瓶的2/3,用牛皮纸或硫酸纸包扎封口,然后放入高压锅中灭菌后即为无菌水。
灭菌后的培养基可放到培养室中预培养3d,若无污染现象,则证明灭菌是彻底的,可以使用。
暂时不用的培养基最好置于10℃下保存。
含IAA或GA3的培养基应在1周内用完,其他培养基最多也不要超过1个月。
2、过滤灭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物,如IAA、GA
3、ZT、CM等,遇热容易分解,不能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温灭菌,而要使用细菌过滤器滤去其中的杂菌。
细菌过滤器与滤膜(孔径0.45微米)使用之前要先进行高压灭菌。
过滤后的溶液要立即加入培养基中,若为液体培养基,可在培养基冷却至30℃时加入;若为固体培养基,必须在培养基凝固之前(50-60℃)加入,振荡使溶液与其他成分混合均匀。
保存方法
已经灭菌完毕的培养基从高压灭菌锅中取出后,立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若大批量生产可用果箱装好并标记好其用选后,送到接种室,让其自然冷却凝固。
灭好的培养基最好经过3d的预培养,以便观察培养基是否彻底灭菌,这样能够使某些因为没有彻底灭菌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被检出,可避免杂菌污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点对少而重要的材料尤其值得注意。
但是在同等条件下经多次使用无污染后,就没必要再摆3d后才使用,而是冷却凝固后就可使用了。
(1)防尘
已经灭好菌的培养基要注意防尘。
如果培养基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贮存,依附在尘埃中的细菌、真菌等会落在培养瓶表面,使用前若不进行表面灭菌处理,在接种时就容易随着气流进入容器,使其受到污染,影响组织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培养基必须放在干净、卫生的接种室内。
(2)避光
备用培养基应贮于光线较暗的房子里面,因为吲哚乙酸等某些物质易见光分解。
在光照下,一些培养基添加物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在接种室里挂上较厚的窗帘或在培养基的箱子上加盖厚的黑布,这样可以使培养基免受光线的影响。
(3)恒温
培养基冷却后,可以将其放在10℃左右的冰箱中贮藏3~5周;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以放在装有空调的接种室内,摆放2周左右,温度控制在20℃以内;若摆放时间为2~5d,温度不超过28℃即可。
但是在培养基摆放过程中温度不应过高,同时还应避免温度有较大幅度的变化,随着贮藏室气温的升高或降低,装有培养基容器内的空气会跟着膨胀或缩小,带来菌类进入培养基,造成贮藏期间培养基的大量污染。
(4)定期更新
培养基不宜长期贮存,特别是固体培养基。
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基里的水分以气态选出,培养基的含水量便逐渐降低,使培养基的浓度和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对以后的外植体培养或植株的继代转接及生根培养均不利;培养基贮存过长,空气中夹杂的细菌、真菌也可能降落到培养基表面引起污染;当贮藏含有吲哚乙酸、椰乳等物质的培养基时,环境中的光线会使吲哚乙酸发生光解,也会使椰乳所含的一些成分发生变化。
因此结合生产任务做好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计划十分必要,一般情况下培养基贮存时间不应超过1周。
转自:中国风景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