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住院血糖管理曾春平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50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二、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目前各权威学术机构对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基本达成共识,如AACE/ADA、ACP及英国国家健康服务机构(NHS)下的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都一致建议将住院期间任意时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7. 8mmol/ L 作为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E级),本共识采纳这一诊断标准。
住院高血糖患者包括:应激性高血糖、药源性高血糖如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糖尿病前期、新诊断糖尿病、已知糖尿病及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和GDM 等。
三、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的流行病学因诊断标准不一,各家报道难以直接对比,但总体看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的患病率较高。
2011 年公布的美国最大规模住院血糖控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住院高血糖(>10mmol/L)的发生率ICU为32.2%,非ICU 为32%;同时低血糖(<3.9mmol/L) 的发生率ICU 6.3%,非ICU 5.7%。
国内成人MICU 收治患者的高血糖(FBG>7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发生率为26.3%。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现象更普遍,约75%的冠心病患者及68.7%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合并高血糖。
住院患者高血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甚多,多数研究发现:不论有无糖尿病史,住院患者的高血糖与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相关,未诊断糖尿病者住院高血糖是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血糖控制不佳与患者感染、心血管事件、致死致残率及医疗费用增加等密切相关。
四、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循证医学证据多项住院患者高血糖干预研究的结果对血糖控制目标值的确定经由先追求严格控制,继而又由严格转为较宽松控制不尽相同的曲折过程。
Van den Berghe等2001 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SICU,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较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该项研究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内容。
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严格一般宽松空腹或餐前血糖(mmnl/L) 4.4-6.1 6.1~7.87.8-10.0餐后2h或随机血糖(mmol/L)&1-7,87.8-10.07.873.9表2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表2住院患者粗糖控制目标内分泌科新诊断、非老年、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 或疗无低血糖风险其他内科低血糖高危人群且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同时伴行稳定心脑机 管疾病 因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注: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年、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亲乱或蛋白尿)血糖控 制目严格 宽松 一般宽松外科手术 特殊群体 择期手术(术前、术中%术后)急诊手术(术中、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75岁以上老年人 顼期寿命<5年(如癌症等)精神或智力障碍大、中,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精细手术(如整形) 大、中、小手术 器官移植手术 重症监护胃肠内或外营养(ICU )外科ICU内科ICU一般宽松宽松宽松宽松一般一般严格宽松一般严格宽松一^般宽图1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图评批出点情况井刷金由胧控制H,必装同用h 阍或尿赭.屿、rti岫,ti 鼻.由乩❸,胴行功能.to.喝叁而堆♦独更m据、井发蜡和伴发疾场,降相方案及沾疗依4性葬下•小U:的用忖阵怔(总括生命体位.意比状君."无脱水隼、旺拄检我说忖过渡到设外方案:L小叨段球即为血军祸的患者也睫任就扑防W时明周是有学有祎比置2.哮看收掂―福疗1♦■曲浏用本用控制目后4.源电管理♦生诂方苴冲到H划声的回和呐界■目■标状•阳性林亚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1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糖尿病患者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涉及到"家一医院一家"的一体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家和门诊进行调整和管理血糖,但许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进行短期血糖管理和优化治疗、并发症筛查和应激状态的控制等,尤其在要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解读摘要: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可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开支,并延长住院时间。
为安全、有效地控制住院患者的高血糖,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关于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共识原则:强调个体化原则,根据不同患者和不同病情制定分层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不一定要求达标;一般不应该快速降糖;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及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增加;避免宽松血糖管理增加感染和高血糖危象的风险。
关键词:高血糖;住院患者;共识在我国,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健全,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住院人群的高血糖已是常见的临床问题。
成人住院患者病情跨度较大,各种疾病都可能伴发或者合并高血糖或糖尿病。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升高,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患者数为3.66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如此庞大的糖尿患者群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
为合理有效地管理住院高血糖患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的专家共识,为各科临床医师提供重要指导。
1编写背景如何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多年来,随着许多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发布,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断发生变化。
血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公认的较好评价指标。
2010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曾颁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该共识所提出的病情分层和个体化原则的理念仍适用于成人住院患者。
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可能以HbA1c为标准,目前行之有效的指标仍然是血糖,因此临床急需以不同病情人群为标准的分层血糖管理指导原则。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讨论2014年07月22日14:07来源:国际糖尿病网《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专家讨论会纪要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和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若任其发展,我国将面对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健康、医疗支出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现有的研究已证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因此,及时发现血糖正常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
由于糖尿病前期一般无临床表现,故其受重视程度甚低,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2014年7月10日下午,由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主办,围绕共识内容的专家讨论会在厦门举行,本次讨论会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宁光教授担任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童南伟教授对共识进行介绍,十余位糖尿病领域知名专家群策群力,探讨糖尿病前期的诊疗策略,以推动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预防工作开展。
糖尿病管理——从预防开始中国庞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需予以特别关注童南伟教授指出,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的14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15.5%,估算人数在1亿4800万以上。
2010年完成的我国近10万18岁以上成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估算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
大庆研究糖尿病20年长期跟踪随访研究显示,92.8%未进行干预的糖耐量受损(IGT)个体进展为T2DM。
实际上,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已经发生,糖尿病前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它的出现标志着将来发生大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以及肿瘤和痴呆等的危险性增高。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是首要措施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后者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IGT和二者兼有(IFG+IGT)三种类型。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年快捷版)(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年快捷版)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血糖异常增高是围术期的常见问题。
一方面,手术创伤应激诱发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炎性介质等胰岛素拮抗因子,促使血糖增高。
另一方面,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障碍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术期高血糖。
另外,围术期经常使用的激素、含糖营养液等进一步增加了高血糖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禁食和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有引起患者低血糖和血糖剧烈波动的可能。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感染、伤口不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
据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14 年组织专家组起草和制订了《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的2015 年快捷版本。
围术期血糖管理的基本原则识别围术期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围术期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可分为合并糖尿病的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两类(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一般手术围术期高血糖以合并糖尿病者居多。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也日趋增多,其中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前并未得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控制。
有国外研究报道,择期手术中 10%以上的患者合并隐匿性糖尿病。
与普通人群相比,合并糖尿病尤其是未发现、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更加显著,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当在术前加以识别。
而单纯由于应激导致血糖显著增高者往往提示手术应激很强,或合并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可能为危重患者。
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糖控制有利于减少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控制过于严格(如降至“正常”范围)则增加低血糖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并无益处。
中效胰岛素Bid不变如晚间用药,给予常规剂量的75%早晨常规剂量的50%~75%中效/短效混合胰岛素Bid 不变更换为中效胰岛素,予早晨中效成分剂量的50%~75%短效或速效Tid(三餐不变停用25%~50% 50%1.?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者建议继续使用到术后24小时以上。
机械辅助通气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ICU患者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应继续静脉输注胰岛素。
2.?病情稳定后过渡到胰岛素皮下注射,用量调整方案见附录2。
停用静脉胰岛素前1~2小时加用短效皮下胰岛素,或停用前2~3小时加用中/长效皮下胰岛素。
尚未进食者单纯给予基础的中长效胰岛素,正常进食者给予基础联合餐前短/速效胰岛素方案。
积极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尽早恢复进食,有利于尽快恢复术期常规治疗方案。
(二)出院前准备1.?入院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出院前1~2天恢复原有方案。
2.?饮食正常规律、器官功能稳定后恢复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在肾功能稳定后加用,并且不早于术后48小时。
3.?对于新发现糖尿病和调整了治疗方案的患者,应进行出院前宣教,安排内分泌科随诊。
4.?门诊手术术后监测直至除外低血糖风险可能回家。
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小时内、常规胰岛素3~4小时内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离院途中携带含糖饮料。
恢复正常饮食前,常规降糖治疗应推迟。
附录1???高血糖危象的诊断和治疗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HS),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一、对于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脱水、休克、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呼吸有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不论有无糖尿病病史,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应立即检测: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清酮体或尿酮体、电解质、血气分析二、当血酮≥3mmol/L或尿酮体阳性,血糖>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18mmol/L和/或动脉血PH>时可诊断为糖尿病酮症,而血清血清HCO3~<18mmol/L和/或动脉血pH<即可诊断为DKA。
糖尿病高危人群强化干预管理成本分析徐楠;刘克军;顾雪非;韩怡文;向国春;李婷婷;曾平;庞婧;罗森林【期刊名称】《卫生经济研究》【年(卷),期】2016(000)005【摘要】选取8家单位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等方式获取成本相关数据,按卫生经济学常用成本测算方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工作成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家样本单位6年干预投入的总成本为71.35万元,年人均干预成本为175.13元(90.20~298.87元),年人均随访成本为73.10元.在总成本构成中,以人力成本为主(75%以上),日常办公消耗在10%以内,设备份额在5%以内.【总页数】4页(P14-17)【作者】徐楠;刘克军;顾雪非;韩怡文;向国春;李婷婷;曾平;庞婧;罗森林【作者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北京老年病研究所/北京医院,北京 100005;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191;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北京老年病研究所/北京医院,北京 100005;北京老年病研究所/北京医院,北京 100005;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研究 [J], 焦亮2.多学科团队强化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代谢指标的影响 [J], 吕召霞;贾荣娟;李惠云;林治萍;姜庥每3.持续2年强化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远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J], 耿荣娟;陈莉;张慧君;沈培4.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大学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人体成分的影响 [J], 李铁; 毕爱萍; 李克宇; 李萌5.早期强化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影响分析 [J], 余红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梁志忠;谢春生;陈幼萍;曾春平【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合并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组62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组86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WHR、TC、TG、CRP、HDL-C、LDL-C、HOMA-IR、SBP和DBP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老年冠心病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组文化程度较低,BMI、WHR、TC、TG、FPG、HDL-C、LDL-C、CRP、SBP、DBP及HOMA-IR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BMI、WHR及HOMA-IR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具有影响.结论:低文化程度、BMI、WHR及HOMA-IR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4)001【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冠心病;认知;老年人;胰岛素抵抗【作者】梁志忠;谢春生;陈幼萍;曾春平【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广东佛山 528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广东佛山 528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广东佛山 528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广东佛山 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及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和老年痴呆患者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而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提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冠心病和痴呆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2],但IR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目前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scale,MMSE)的测定,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生化检验资料及胰岛素抵抗水平,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认知功能与IR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调查分析
罗少莊;邱翠竹;朱倩华;曾春平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0(025)02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南海地区糖尿病患者的遵医情况.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2007年9月~2008年8月南海区直属医院住院的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监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及年诊疗费用的统计.结果在此期间南海区直属医院住院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合格率为35.50%,遵医水平不合格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DR)及临床期肾病(DN)的发生率、年诊治费用及 HbAIC均高于合格患者(P<0.05),知识、年龄、家庭、医疗水平对遵医水平的影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医疗水平.结论南海区直属医院住院的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较差,对其进行干预非常必要和迫切.
【总页数】2页(P1900-1901)
【作者】罗少莊;邱翠竹;朱倩华;曾春平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2.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与遵医行为现状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3.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观念与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4.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观念与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5.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