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语言生动起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9
【关键字】作文让作文语言“活起来”(一):让比喻走进你的文章很多学生对于作文很头疼,难处之一就是觉得自己表达不出来心里所想的,最后归结为自己“词量不够”,然后积累很多的词语成语后,发现还是不会写,或者还是表达不到位。
所以作文就沦落到凑合凑合写写的地步。
实际上,这根本不是词量的问题,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也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得很精彩。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当然,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对语言的敏感性等都是影响作文的因素,但是掌握了一定的作文技巧,同样可以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活”起来。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黏住读者。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语言的魅力。
而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运用的好,文章可以顿时璀璨亮丽,摇曳生姿。
请看一篇作文《让谅解走进心灵》中生动的比喻句: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记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是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谅解原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小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把自己和大家都熟悉的春风、清茶、良药、曙光、雨露、清泉等六个事物以及它们的功能,唤起我们相同的体验,把抽象化为具体事物,化为触手可及的事情。
并且这些喻体并没有陌生的新奇的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所以运用修辞就是把抽象的难懂的事物用我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打比方,这样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容易操作。
所以这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很简单的通向写作巅峰的捷径,如果写作比较抽象的事物时,或者写作那些我们觉得很难表达的事物时,比如写读书,写学习,写思想等,就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就用我们常见的事物如春风、明月、太阳、森林、良药、黄昏、曙光、小草、松柏、雨露、高山、清泉、鸿雁等来打比方。
这样只要积累一定的平常事物的比喻句,我们就会无往而不利,最起码生动鲜明的标准就不是问题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让语言亮起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让语言亮起来》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
该教材主要涵盖了诗歌、散文、叙事等不同文类,并通过精心编排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力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感受不同文类的魅力。
3.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想法和情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水平。
4.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精细和表达的准确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诗歌欣赏:通过朗读、赏析、背诵等方式,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喜爱。
2.散文阅读:选择生动有趣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感悟,启发他们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叙事写作:以生活事件或想象故事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叙事写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叙事技巧。
4.词语学习:通过词语的解释、运用和归纳,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文能力。
四、教学活动安排1.课堂导入:通过音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朗读、分组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课堂延伸: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感悟、作文写作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评价标准1.课堂表现: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2.作业完成: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水平,检验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比: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占评价成绩的70%,期中考试占30%。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以上是针对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让语言亮起来》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作文教学教学设计妙笔生花——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文中生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探究作文中生动语言的一般写作技法,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2、能力目标:在明确生动语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生动语言的写作。
3、情感目标:欣赏经典语句,感悟生动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要点】:品味什么是生动的语言,探究如何能使语言生动,实践尝试写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把一篇优秀的作文比作是一棵苍翠挺拔、生机勃勃的大树,文章主旨就如同树根,文章构思就如同树干,文章素材就如同树枝,那新鲜活泼、鲜嫩碧绿的树叶呢,就是文章行文的语言。
一篇文章,如果有较高的立意、有精巧的构思、厚实的素材,是否就能成为一篇好的习作呢?当然不能,还需有精妙的语言为文章添枝加彩,还需有传神的语言为文章着墨增香。
语言,承载着主旨,体现着构思,诠释着素材,对文章至关重要。
好的语言,让人舌底生香,如沐春风;而乏味的语言呢,就如同残枝败叶,让人味同嚼蜡。
那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称得上“靓”呢?请看——〔出示课题〕首先我们要具体感受一下,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呢?品一品——什么是生动的语言?二、展示优美片段,体会靓丽语言的特征。
各种树开花了,万紫千红的。
地上还有些不知名的野花,引来了很多的蜜蜂,蝴蝶也飞来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你读了之后又什么感受对,读后我们好像感受到的是一个百花竞放,蜂围蝶闹的春天!那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能具体的说一说吗?小结:我们通过品味朱自清的《春》可以发现像这种运用具体可感的细致生动的语言来描写从而达到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语言,就是生动的语言。
《让作文语言生动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文中生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探究作文中生动语言的写作技法,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
3.通过训练,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生动语言的表达方法。
学习通过运用充满活力的词语、多样的修辞手法和灵活的句式使语言亮丽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使语言生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并进行表达训练。
教学难点:感悟生动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两张反差很大的周杰伦出道前后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此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明星入手,通过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调动学生的兴趣。
)2.教师顺势引入:为什么同一个人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原因只有两个字——包装。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写作文也是如此,尤其是作文的语言,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精心“包装”才会有无穷的魅力。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名作佳句来寻找“包装”语言的方法。
二、方法指引例题一1.投影,师诵读。
爱你爱你真爱你,恨你恨你真恨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睛上,把你画在砧板上,整天整眼都看你!刀刀剁你剁死你!2.师:这是一首流传于湖南的民歌,大家读了之后都忍俊不禁,现在你能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学生交流。
(1)这首民歌想象很奇特,“把你画在眼睛上”“画在砧板上”看似不合理,但却很合情,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主人公爱之切、恨之深的心理,主人公应该是女性。
(2)这首民歌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格,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先前爱得发疯、后来恨得要死的心理。
(3)这首民歌不仅在“爱你爱你真爱你”“恨你恨你真恨你”等局部地方采用了反复的辞格,它在章法上也好像借鉴了诗经那种重章叠唱的方式,虽然前后只改动了几个字,但感情各别,真挚而强烈。
(4)这首民歌前后两节还采用了对比的辞格,主人公先爱后恨的感情自然而又夸张,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鲜明。
4.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首民歌换成平常的口语,应该怎么说?这样换了之后谁的表达效果更好?师小结:通过这首民间歌谣,大家初步领会了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魅力。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教案9年级黄亚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掌握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作文语言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作文语言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1.掌握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分析自己作文在作文语言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经过一系列的分类训练后,我们掌握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法,以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作文的写法。
从今天开始,我们对中考作文进行专题训练,拟从作文语言、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入手。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给你一个成功的支点,让你的语言更靓丽,立意更新,构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层楼。
作文主要问题无外乎三个方面: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
这第三点对咱们同学来说几乎是通病,一篇作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一一淡而无味。
先贤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
于是乎,每次考试之后,很多同学只能望“分”兴叹: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①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更传神?第一组A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B 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第二组C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D每个晚上,山下亮起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灯光。
②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归纳:精心选用词语,注意使用修饰的词语1、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2、太阳从东方升起。
怎样让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_写作技巧怎样让文章语言生动起来——从初中课文中学写作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后港中学邱昌勇生动,即把语言运用得富有文采。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
”写文章亦如此。
语言有文采,文章才能吸引人,打动人。
相反,语言缺乏文采,就会削弱文章感染力,就提不起读者精神。
孔子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说正是文章语言生动性重要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语言生动起来呢?一、具体形象动人心具体形象语言,绘形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还能化无形为有形,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背影》中写父亲穿过铁道情况和爬上月台“背影”可谓催人泪下。
“蹒跚”写是父亲平地走路样子,可见他肥胖体衰、步履艰难。
平地走路尚且如此,过铁道、爬月台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一个“探”字就极其准确地写出了下去过程:先两手撑地,把两脚伸出月台边,然后身子向外沿月台慢慢往下挪,直到脚踏到地。
爬那边月台“背影”写得比较详细。
“攀”是写手动作,显示了对父亲来说,月台高、陡;“缩”是写脚动作,表现了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动作灵活,一撑即上;“向左微倾”是写身子动作,“向左微倾”有两个原因,一是右手支撑比较有力,二是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倾斜。
这里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艰难。
如此艰难地去为儿子买橘子,父爱之深怎能不叫人为之动容?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锻为字,千锻为句”,词语用得好,便可达到字字珠玑、牵动人心效果。
二、巧用口语传神韵口语,即群众语言,包括日常交际用语、古人流传下谚语俗语、网络时代流行网络语等,它直接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鲜活简洁是它特点。
《范进中举》里对胡屠户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他庸俗势利:范进中举前潦倒穷困,他辱骂范进为“现世宝”、“穷鬼”,说范进“尖嘴猴腮”,想中相公是“癞蛤蟆想食天鹅肉”;提到“万贯家私”张老爷等,便说是“文曲星”下凡,“一个个方面大耳”。
善用感官,让作文语言活起来【摘要】在作文写作中,善用感官可以让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视觉表达可以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看到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听觉元素的运用则可以带领读者进入故事的氛围中;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描写则可以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故事中的气味、味道和触感。
运用感官丰富作文语言不仅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也可以实现与读者情感的共鸣。
感官描写的作用在于让作文更具体、更有画面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现实感。
作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多维度的阅读体验也都可以在感官描写中实现。
善用感官,让作文语言活起来,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可以让读者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感官、作文、语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丰富、情感共鸣、描写、生动性、阅读体验、多维度。
1. 引言1.1 善用感官,让作文语言活起来在写作中,善用感官可以让作文语言更加生动和具有表现力。
通过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作文中运用感官的描写,可以让文字更加具体和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
感官描写不仅可以丰富作文的语言表达,还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善用感官,让作文语言活起来,这样不仅能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能让读者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阅读体验。
感官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提高作文语言的生动性,让作品更富有魅力,给读者带来更加多维度的阅读体验。
通过善用感官,我们可以让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在阅读中沉浸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2. 正文2.1 视觉表达的重要性视觉表达在作文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生动的视觉描写,作文可以让读者像看电影一样沉浸感受场景的真实和感动。
用准确、生动的视觉描写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如何使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一、附加成分,修饰限制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
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句一: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梅花开放。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
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
如:[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 [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2.根据要求,描写渲染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不足以达到题干要求的生动、具体,这就要在简单修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
例句二:扩展下面语句,使其生动、具体,字数在70个左右。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只能写成“(什么样的)琴声[怎么样]吸引了许多[什么样的]路人[怎么样地]驻足倾听,听得<怎么样>”。
这样写还不能写出具体和生动来,我们还需要对琴声怎么那么吸引人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
如: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
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醉如痴。
3.瞻前顾后,填补空白瞻前顾后,就是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
例句三:仿照画线的句式扩展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个抒情议论性的话作收束。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
此题在扩展的同时,还考查了句式的仿写。
我们提炼出已给句式的结构共性为:一(量词)+(名词)就是一(量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内容上已给句子提供的是: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新奇的。
《如何使作文具体生动》教学设计写作佳苑2013-01-10 0916《如何使作文具体生动》教学设计来源烛光漫步我们已经明确了什么是具体生动语言,也学了多种让作文语言具体生动起来的基本方法,下面,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请掀开你记忆的闸门,放飞你丰富的联想与想像写一段文字,形象再现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看谁写得最具体生动、最精彩。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文中具体生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探究作文中具体生动语言的一般写作技法,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
2、能力目标在明确具体生动语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3、德育目标欣赏经典范文,感悟具体生动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探究作文中具体生动语言的一般写作技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具体生动语言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讨论法、范例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范例分析和一般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作文中具体生动语言的魅力,掌握具体生动语言的一般写作技法,培养学生运用具体生动语言进行写作的自觉性。
设计依据学生在作文中常常一提起笔就习惯性地写一些空话套话,干瘪无味,如果在课堂上教学生多一点具体的描写,会让学生作文立即摆脱平庸呆滞,从而生动鲜活起来。
(一)引入课题“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
”——刘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文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
如果我们能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
有文采的作文理所当然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很多阅卷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
”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让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
教学设想: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步骤:一、导入:曾经在语文杂志看到一段话:现在高中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提问……)可以说,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不管你的立意多么深刻,离开生动、优美的语言作依托,是难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
二、高考满分作文展示:黄山松,我读懂了你!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
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让写作语言靓丽起来学习目标:锤炼学生写作语言,学习使语言亮丽起来的方法,使其语言具体生动。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大家的作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两段文字,一时分不出优劣,请大家看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90分,我非常快乐。
可有几个同学以为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
这些话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发奋学习的信心。
成绩公布了。
哈,92分,万岁!我想唱想叫,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理解或不理解的人分享我的喜悦。
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迎接他们的祝贺。
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值得炫耀!”“嘻嘻·······”“哈哈哈······”轰!我头皮一炸,眼前暖烘烘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
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9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一定要变成凤凰!很显然,第一段文字空洞,第二段文字生动靓丽。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的语言靓丽起来。
二、思考探究,掌握方法1、词语生动(1)下面几组句子,比较一下,那一句更贴切更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叶子和花上。
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稀落的灯光。
每个夜晚,山下亮起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灯光。
秋天刚到,一些黄叶落了下来。
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
(2)比较后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够使语言富于表现力?精心选用词语,注意使用一些富有张力的鲜活的雅词、动词,使用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语言具体可感、形象生动。
(3)调动体验,快乐写作:描写起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4)展示评价,欣赏鼓励:各小组推荐优秀文段展示例子:天哪,要迟到了。
《让作文语言生动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文中生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探究作文中生动语言的写作技法,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
3.通过训练,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生动语言的表达方法。
学习通过运用充满活力的词语、多样的修辞手法和灵活的句式使语言亮丽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使语言生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并进行表达训练。
教学难点:感悟生动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两张反差很大的周杰伦出道前后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此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明星入手,通过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调动学生的兴趣。
)2.教师顺势引入:为什么同一个人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原因只有两个字——包装。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写作文也是如此,尤其是作文的语言,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精心“包装”才会有无穷的魅力。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名作佳句来寻找“包装”语言的方法。
二、方法指引例题一1.投影,师诵读。
爱你爱你真爱你,恨你恨你真恨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睛上,把你画在砧板上,整天整眼都看你!刀刀剁你剁死你!2.师:这是一首流传于湖南的民歌,大家读了之后都忍俊不禁,现在你能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学生交流。
(1)这首民歌想象很奇特,“把你画在眼睛上”“画在砧板上”看似不合理,但却很合情,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主人公爱之切、恨之深的心理,主人公应该是女性。
(2)这首民歌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格,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先前爱得发疯、后来恨得要死的心理。
(3)这首民歌不仅在“爱你爱你真爱你”“恨你恨你真恨你”等局部地方采用了反复的辞格,它在章法上也好像借鉴了诗经那种重章叠唱的方式,虽然前后只改动了几个字,但感情各别,真挚而强烈。
(4)这首民歌前后两节还采用了对比的辞格,主人公先爱后恨的感情自然而又夸张,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鲜明。
4.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首民歌换成平常的口语,应该怎么说?这样换了之后谁的表达效果更好?师小结:通过这首民间歌谣,大家初步领会了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魅力。
5.佳句欣赏。
投影展示: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猾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枝出来玩耍,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溪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迷路的小红叶,推推挤挤地推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拟人)(2)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
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比喻、排比)6.思考:以上两段语句启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善用修辞手法)7.实战演练:使用比喻的修辞改写句子,把孩子的“又脏又瘦”与“又白又胖”具体地状描出来。
(师出示资料,生思考改写)原句: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就像大街上耍把戏的瘦猴,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就象刚出笼的馒头,又白又胖。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就像刚刚炭化过的电杆,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就像大雪天里堆出的雪娃娃,又白又胖。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胖又光鲜。
(原文)师:这句话选自一篇小说,比较投影出来的原文,我发现,作家的比喻固然新奇,但同学们的比喻丝毫也不逊色,真可谓想象丰富,比喻精美。
例题二1.投影展示: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描写更贴切更传神?(1)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2)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潜滋暗长,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2.比较后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精心选用词语)具有视角冲击力的动词、形容词和其它具有修饰性作用的词及四字格词语。
3.实战演练:描写起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
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例题三1.投影展示:朗读下列语段,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黄河;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引用)(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2.讨论,明确:引用、化用诗词名句。
3.实战演练以“生命”为话题,引用古诗,写一组句子。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例题四1.比较下面原稿和修改稿的效果。
(投影)[原稿] 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
现在不正流行这样吗?[修改稿] 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枯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的“叛逆版”的模样,也就是“强盗版”的。
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
公元1998年,满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然后做得蓬蓬松松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money又cool!你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犷自然呢?(引自《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9期)2.原稿和修改稿相比,后者明显优于前者,请大家看看修改稿与原稿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效果?评:凌乱的头发说成是“秀发”,(反语)比较幽默;把乱发说成“一堆枯茅草也不如”,(比喻)生动形象;引用李白的诗句“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很久未理的头发,自然而又诙谐;还使用了反复的手法,用“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蓬蓬松松”四个成语来修饰“乱发”,幽默而得体;同时,还巧妙地将“money”和“cool”这两个熟悉而时髦的英语单词镶嵌进句中,表现出人物鲜活的个性,诙谐而又富有生活气息。
3.师小结:借助诙谐幽默的语言使行文生动活泼、新颖别致,读起来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4.实战演练。
下面,请大家仿照这种方式,扮靓材料中的语段。
[语段]我骑上那辆破自行车,向四里外的理发店冲去。
理发小姐熟练地换着工具,梳剪着头发。
半小时后,发理完了,我非常满意,骑着车回家,一路上,我觉得什么东西都美都顺眼,什么声音都悦耳。
示例:我推出那辆历史悠久功勋卓著除了铃铛不响其它什么都响的“长征”牌坐骑,双脚一用力,它就心领神会地为我敲响了美妙的爵士鼓,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鼓声,我心率加快,两脚如风,电闪雷鸣般地向2000米外的理发店冲去。
刚待缓过气来,理发小姐那白若葱根的纤纤玉手就在我头上的原始草坡上垦荒。
推子、梳子,左右开弓;剪刀、吹风,轮番上阵;水洗热烘,倏然变换。
想当年,开发深圳特区也不过如此吧!30分钟后,“开发区”大放异彩,盯着镜子中那全新的模样,脑中不由自主地冒出毛主席的诗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我一百二十个满意地付了钱,飘飘然地走出理发店,跨上那辆伴我南征北战的“长征”牌专骑向家飞去。
一路上,天是那么蓝,草是那么绿,蝉唱是如此的顺耳,鸟鸣是如此的怡情,我不禁由衷地高歌:“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述,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四、小结作业。
1.愿同学们善用修辞;精选词语;巧用诗词;诙谐风趣打造靓丽的语言。
2.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虚构的有趣味的事,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运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富有新意。
开心一刻来到食堂,刚想一个箭步冲向打饭窗口,不料世事难料,忽然脚下一软,重心失衡,如同坐在太空舱中,左右东西全然分不清了,忽地又似躺在一张软得不能再软的床上,脚以上的部位快速下倾,刚想享受这神仙似的快感,然而接下来从臀部传来一阵剧痛,不好,摔跤了,背后一股凉气透过衣服钻进体内。
双手赶紧撑地身子前起,爬将起来,左看看右瞧瞧,我成了一个水人。
耳边传来不熟之容的笑声,而且笑的那么大声,甚至是可恶,我心头无名之火由然而生,于是破口便骂:“这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怎么把饭倒在这里……”谁知,我不骂倒好,骂了他们反而笑得更历害了,原来是我在骂时,用水擦了脸,此时,我可真是体无完肤了,刚刚全身上下还有一点洁净的地方,那就是脸,现在黑手摸了脸,白脸瞬间成了大花脸,难怪他们笑得这么厉害,竟有人把刚吃的一口饭喷出来。
可是,这时我再也不敢骂了,赶忙拾起饭盒,快快地跑到寝室,对我的容颜进行了大整顿,至于那早餐吗?只得等我整顿完毕再食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