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21.61 KB
- 文档页数:3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8讲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基础知识梳理】农业的重要性2018年9月22日,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他谈到: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静态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动态因素)二、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2)地位: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3)区位因素: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主要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粮食。
(4)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国。
(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补充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①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②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⑴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
①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②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⑵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 南北方以800毫米年降水量线或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均以种植业为主。
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
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
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⑵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
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
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类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探讨。
一、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是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种植业发展类型。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独特,降水稀少,土地干燥,因此农作物主要依靠人工灌溉来满足水分需求。
在北方旱作农业地区,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是主要的种植品种,这些作物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可以在有限的水资源下生长。
另外,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还以果树种植为主要特色,包括苹果、葡萄、杏子等。
这些果树种植一方面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南方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南方水田农业地域类型是以湿润、多雨地区为主的种植业发展类型。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湿润,降水充沛,土地适合水稻等水生作物的栽种。
水稻是南方水田农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占据了种植业的重要地位。
在南方水田农业地区,还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如茶叶、桑葚等。
这些经济作物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域类型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域类型是以滨海地区的盐碱地为主的种植业发展类型。
盐碱地土壤盐分过高,对多数农作物生长不利,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改良土壤。
在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区,主要种植盐碱地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如海水稻、芦苇等。
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区还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海带养殖、海蜇养殖等。
这些特色农业不仅适应了当地的土壤条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结语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种植业在不同地域中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特色。
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以干旱地区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果树;南方水田农业地域类型以湿润地区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域类型以盐碱地为主,种植海水稻等特色作物。
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教案。
一、北方平原型农业区1.范围:主要包括中国北方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辽河冀东平原、黑龙江西部和内蒙古草原等区域。
2.特征:气候条件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大,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
水稻种植受限,但沿海地区可以种植。
此地区的农业特点是单一种植,大规模种植,机械化程度高。
3.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北方平原农业区的降水特征和农业生产模式,组织学生模拟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让学生亲自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
二、长江流域典型农业区1.范围: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特征: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高,多雨季,春季多旱,夏季多涝。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茶叶、柑桔、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其中水稻和茶叶是典型代表,产量居中国前列。
此地区的农业特点是双季作物,农业生产比较活跃,机械化程度较低。
3.课堂活动:利用图示、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典型农业区的高温多雨特征和农业生产模式,组织学生进行茶叶制作或种植常见蔬菜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长江流域的农业生活。
三、南方丘陵山地型农业区1.范围:主要包括长江中上游丘陵、南岭山区福建沿海山地区、川滇西部山区。
2.特征:气候条件分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分布不均,气候湿润、温暖。
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甘蔗、茶叶、水果、药材等。
由于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土壤贫瘠,日照时间短,种植农作物效率低。
此地区的农业特点是人工劳动力多,雨后物资紧缺,农村自给自足经营方式。
3.课堂活动:带领学生了解南方丘陵山地型农业区的复杂地形和气候特征,组织学生制作农村模型或进行山地野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南方山地的农业生活。
四、北方草原型农牧区1.范围:主要包括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草原等地区。
2.特征:气候条件寒冷干燥,冬长夏短,降水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农作物有麦类、豆类、土豆、小麦、玉米等。
十多种农业地域类型概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以农业为主导的区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农业地区的区域特征,更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农业政策和发展农业产业,本文将详细介绍十多种农业地域类型概况,以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业地域类型。
1.华北农业地域类型: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等农业生产基地,棉花、小麦、玉米是该地区主要的农产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形成小规模、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2.东北农业地域类型:东北地区寒冷干旱,冬季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稻谷、豆类以及特色产品产区,如黑木耳、萝卜干等。
近年来,东北地区除传统农业外,还涌现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电商,实现了产业的结构转型。
3.华东农业地域类型:华东地区气温湿润,土地肥沃,为我国优质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如鲜花、猪肉、水产品等,同时发展迅速的农业新技术和新方法,使得华东地区农业的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4.华南农业地域类型:位于我国南部的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是我国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农业地区,盛产烟草、茶叶、各种水果等,近几年,华南地区农业新型经营模式如黑猪养殖等逐渐发展,同时市场化程度较高。
5.西南农业地域类型:西南地区的气候复杂多样,山地、盆地、高原等自然条件独特,产业具有多样性,如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均成为该地区农业的主要产业,同时西南地区的农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形成了一系列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6.西北农业地域类型:位于我国西北的地区干旱、多风沙,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以小麦、高粱、油菜、棉花等为主,农牧业被看做是发展富民产业的重要支柱。
7.青藏高原农业地域类型: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寒冷、风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同时也是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地,如青稞、茶叶等,青藏高原的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牧业,高峰期可达70%。
8.中部农业地域类型:中部地区的气候多样,土地资源中等,是我国优质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区域,如河南是我国的花卉主产区,湖北是我国的水产品主产区,同时中部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成为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主要有四种:平原农业地域、山地农业地域、丘陵地农业地域和高原农业地域。
一、平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平坦地势: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农业生产。
2. 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种植水稻和其他灌溉农业。
3.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农产品产量。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销售。
二、山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山地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丰富的草原资源: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三、丘陵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中的坡度: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耕地资源充足: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四、高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高原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2. 适宜的气候条件:高原气候适宜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3.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中国农业地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农业地理因地域广阔和多样化的气候、土地和地形条件而变化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地理的特点和挑战。
中国的农业地理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南山地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
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从而决定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类型和规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作物。
此外,该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土壤质量,使得大规模养殖业得以发展,如养殖鱼类和虾类等。
中部平原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片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
农民在这里实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西南山地地区地势崎岖,气候多变。
这里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区内的河谷地带。
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等作物,同时养殖家禽和畜牧动物。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产品而闻名,如云南的普洱茶和四川的牛肉干。
西北高原地区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畜牧业的重要地区。
农民在这里以养殖动物为主,如绵羊和牛。
他们依靠草原和人工灌溉系统提供的饲料来维持养殖业。
尽管中国农业地理的多样性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理条件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例如,西北高原地区的干旱气候限制了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使其更多地依赖畜牧业。
此外,一些地区的气候不稳定,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然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田转为城市和工业用地,农民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
虽然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十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的特点和特色。
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发展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特点、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文将介绍十多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对其特点进行探讨。
1. 平原农业地域平原农业地域是指地势平坦、土地广阔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为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典型的平原农业地域包括美国中西部的大平原和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
这些地区以谷物种植为主,例如小麦、玉米和大豆。
2. 山地农业地域山地农业地域是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区。
这些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常常面临着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因此,在山地农业地域,人们通常采取梯田种植、林果种植、畜牧业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中国的云南、四川等地区以及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区都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地域。
3. 沿海农业地域沿海农业地域是指靠近海洋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沿海地区还可以依靠海洋资源进行渔业发展。
我国的福建、广东以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地都属于沿海农业地域。
在这些地区,人们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作物,并从事海产品养殖和捕捞。
4. 冷凉农业地域冷凉农业地域是指气温较低、夏季短、冬季长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适合种植具有耐寒性的作物,如小麦、马铃薯和苹果。
典型的冷凉农业地域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地区。
在这些地区,人们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延长生长季节,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 热带农业地域热带农业地域是指位于热带地区的农业地域。
这些地区气候炎热、湿润,有利于种植多种热带作物,如水稻、棕榈油和可可。
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和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都是典型的热带农业地域。
在这些地区,人们通过人工灌溉和天然降水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6. 内陆农业地域内陆农业地域是指远离海洋和大型水体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干旱的气候和有限的水资源,因此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一定限制。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通常可以根据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土壤类型和农
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1.谷地农业地域:位于河谷、平原等低洼地带,土壤肥沃,水资源
充足,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园艺农业。
2.丘陵农业地域:位于丘陵地区,土壤肥沃度较高,坡度适中,适
合种植农作物和果树。
3.山地农业地域:位于山区地带,土地崎岖,气温、降雨等条件变
化大,适合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如茶叶、中药材等。
4.沙漠绿洲农业地域:位于沙漠地区的绿洲,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
灌溉农业,适合发展棉花、水稻等作物。
5.盛行农业地域: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适合发展小麦、
玉米等耐寒作物。
6.养殖农业地域:适合养殖业发展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湖泊周边
地带等。
这些地域类型只是一种分类方式,实际上地域类型的划分还可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农业生产方式。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将全球的农业生产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情况,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它主要是围绕着农业的物质和能源基础,根据各种农业生产因素,对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进行分类。
它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判断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现状。
1.温带农业区:位于欧洲、北美洲、中亚和日本等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主要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等作物以及畜牧业。
2.地中海农业区:位于欧洲环地中海地区、北非和近东地区,气候适宜,湿润夏季和干燥冬季的气候特点,以葡萄、橄榄、小麦等作物为主要农产品。
3.热带农业区:位于赤道和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温暖,生长季长,有多雨季和少雨季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玉米、甘蔗、豆类、香蕉等。
常见于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4.亚热带农业区:位于世界各洲,包括洛杉矶、马德拉群岛和澳大利亚等地,气候适宜,温暖多雨,适合生长柑橘类、水果类作物和葡萄、稻米等作物。
5.寒温带和亚寒带农业区:位于世界各地、北欧、美洲北部和俄罗斯东部等地,气候寒冷极端,常年结冰,只能种植适应寒冷气候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同时还发展了林业和牧业。
6.草原农业区:位于世界各地的草原和肥沃的农业地区,如中亚、东欧、北美等地。
草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养殖和农业生产,特别是以畜牧业为生产经济。
以上是世界各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它们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不同农业地区间的差异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地的农业现状和资源状况,推动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时间2018-07-29 教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
2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属自给农业)③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④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⑤科技水平低。
(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区位条)①自然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灌溉水,肥沃的水稻土。
②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3商品谷物农业(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3)基本特征(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商品率高。
(4)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区位条)①自然条优越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②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阔④交通便利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及路、铁路。
⑤科技水平高。
⑥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
4、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以阿根廷为例)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3)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中国主要农业区域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农业产业在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域及其特点。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煤炭基地,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特点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尤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为主导。
由于寒冷的气候和肥沃的黑土地,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此外,该地区也适宜畜牧业发展。
东北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供应中国北方市场,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产区之一,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导,其中以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要作物。
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和气候条件的不稳定性,华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然而,该地区以其丰富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持,依然能够稳定地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油料生产区之一。
该地区以水稻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
由于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适宜于水稻的种植。
同时,该地区还以养殖业为主导,尤以猪肉和禽类的养殖为主。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产品以其丰富的产量和高质量而闻名,对中国的粮食和肉类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的热带农业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蔬菜和水果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特点是气候适宜、雨水充足,适合种植各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华南地区以果蔬种植业为主导,尤以柑橘、荔枝、芒果等水果和蔬菜的种植为主要产业。
华南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全国各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出口地区之一。
五、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和烟草产区,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该地区的农业特点是地形复杂,山地较多,因此主要农作物种植有限。
然而,西南地区适宜于茶叶的种植与养殖业的发展。
西南地区的农产品以茶叶、烟草和畜禽肉类为主要特色,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洁、不断迁移〕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盛。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洁,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夫通过砍伐、燃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夫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简洁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承受这种耕作方式的。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一样。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一样,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
迁移农业的耕作格外粗放。
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
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
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挡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攻击和冲刷。
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一样,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穿插,避开了储存粮食的困难。
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治理,任其自然生长。
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取,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燃烧植被留下的灰分养分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假设农夫们四周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根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假设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
十多种农业地域类型概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地域类型的多样性也日益明显。
世界各地的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农业类型和特色。
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本文将重点介绍十多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概况。
一、农业荒漠地域该地域位于世界主要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其中非洲撒哈拉草原是最有代表性的。
农业荒漠地域受到干旱和水源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这里的农业主要集中在耐旱、耐热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
此外,这里的农民还常利用传统方法稳定农作物种植和收割。
二、潮湿地域潮湿地域位于位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雨林和沼泽地带,其特点是潮湿的气候和高度的降雨,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类型之一。
潮湿地域经常遭受洪水和电暴的风险,种植作物受到挑战。
这个地域的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棕榈、水果和蔬菜等。
三、草原地域草原地域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地域之一,位于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其主要特点是大片的自然草原。
草原地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同时也有种植自然耐旱的作物和喜旱的植物。
目前,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类活动过度,草原地域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四、山地地域山地地域被认为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该地域位于全球大部分地区,包括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山地地域主要依靠小规模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包括种植稻谷、蔬菜和水果;开展牛、羊等畜牧业行业。
同时,由于山地地域收到的影响,其种植技术和方法也格外独特。
五、红土地区红土地区是指土质属于紫红色或其他红色土的地方,这个地域多分布在中国和巴西。
这里的红土对作物生长有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农作物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里的农业产出以茶叶、玉米、养殖和独特的零售市场为主。
六、贫瘠地区贫瘠地区包括沙漠、草原旱地、大小不一的火山峰和海拔高度过高的地区。
由于气候原因,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非常难以开展农业生产。
然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有些人选择发展高效率、节水技术和技术过硬的作物种植法来适应环境。
高三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1.(11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其中乙为丹麦。
在过去的25年中,因为风电发展,丹麦经济增长75%,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没有变化,成为当之无愧的“风电王国”。
(1)说出甲国小麦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2)据图表资料描述丹麦的气候特征,并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其原因。
(4分)(3)简述丹麦成为“风电王国”的原因。
(4分)【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南部,(1分)纬度较低,热量较丰富;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阴雨天较少,光照较充足。
(2分)(2)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
(2分)位于40°N—60°N(或者55°N—57°N)之间的大陆西岸,深受西风影响。
(2分)(3)自然原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内;地势低平,距海近(或位于大陆西岸),风能资源丰富。
(2分)社会经济原因: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且增长快,能源需求大;风机制造业发达(风电技术先进);政府扶持;全民参与。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甲国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甲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在东南部纬度较低,热量较丰富。
东南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阴雨天较少,光照较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成熟。
(2)读图,丹麦位于40°N—60°N之间的大陆西岸,深受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多。
(3)丹麦成为“风电王国”,从自然原因分析,丹麦位于盛行西风带内,风力稳定。
该国位于大陆西岸,距海近,地势低平,所以风能资源丰富。
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该国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但是经济发达且增长快,能源需求大。
该国风电技术先进,风机制造业发达。
再有政府扶持,全民参与等因素影响,最终发展成风电王国。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A、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B、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E、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A、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B、单产高,商品率低
C、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
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2、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三、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1)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A、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交通运输便利
C、市场广阔
D、地广人稀
E、机械化程度高
F、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四.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及生产对象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和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以养羊为主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A、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地价低
C、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五、乳畜业
(1)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2)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A、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B、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3)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六、立体农业
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
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
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分布较多,以江西泰和千烟洲立体农业为典型。
七、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八、时鲜业
分布:环地中海地区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
主要产品:水果、蔬菜、花卉等
特点:时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时鲜业产品不利于保鲜,应尽量靠近市场,但是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更加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