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赤峰宁城旅游景点攻略你对赤峰宁城旅游景点了解有多少呢?有哪些必去的景点呢,下面一起跟小编我一去看看吧!宁城县简介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最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
在内蒙古,宁城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革命老区,它的自然特点和基本县情有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化优势三个方面的长处。
夏商以来,先后有匈奴、鲜卑、女真、蒙古、汉等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史称“紫蒙之野”,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
自清至民国末年,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治。
1933年建宁城县,宁城县位于赤峰市西南部,北连喀喇沁旗,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县为邻,西南两面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平泉县接壤。
宁城县以种植业经济为主,主要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甜菜、向日葵、薯类,是自治区商品粮和甜菜生产基地。
工业以食品,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为主,著名的“宁城老窖”白酒便酿造于此,1998年,宁城集团宁城老窖股票发行,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宁城县地上、地下资源较为丰富。
不仅有原始植被,还有许多珍贵的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地下热水含有钾、钙、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对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著名的热水温泉,迷人的打虎石水库库区,秀丽的福峰山,浩翰的黑里河林海,是旅游的绝佳去处;著名的现代黑城遗址,辽上京遗址;雄伟的辽大明塔,古色古香的民俗风情和辽文化吸引着各地的专家与游客。
不愧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疗养渡假,狩猎探险,文化考古为一体的综合游览区。
赤峰宁城必游景点TOP6大明塔大明塔在内蒙古宁城县辽中京城遗址内。
塔筑于高约6米的夯土台基上,八角十三层砖砌密檐式,高为74米。
塔座为须弥座,上部砌出仰莲瓣,经改筑,成为每边宽14米、高17米的直壁。
塔身第一层每面嵌镶浮雕造像,正中镶成起券佛龛,龛内莲座上趺坐佛像,姿势各不相同,佛像两侧为菩萨、力土像,塑像之上砌出华盖,两侧上方各有飞天一对。
赤峰宁城旅游景点
赤峰宁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1. 赤峰宁城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鹅栖息地之一,每年冬季都会有数万只天鹅飞来栖息。
游客可以在湖边观赏到美丽的天鹅,还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湖景。
2. 宁城古城:这座城池始建于明朝,历经多次修缮,现在保存完好。
游客可以在城内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还能够观赏到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3. 小兴安岭雪乡:这是一个冬季的瑰丽景象,覆盖着厚厚的雪层,呈现出银装素裹的美景。
游客可以进行滑雪、雪地越野等体验,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4. 赤峰宁城草原:这里是一个极具草原特色的旅游景点,沿途可以欣赏到大片的牧场和奔跑的牛羊。
游客还可以在这里进行狩猎体验、草原露营等活动。
5. 天然温泉:宁城市区内有多个天然温泉,水质清澈,温度适宜,可以让游客享受到舒适的温泉浸泡体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历史文化,赤峰宁城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游客前来探访。
- 1 -。
第1篇一、引言宁城位于我国北方,地处内蒙古东部,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宁城气象观测数据日益丰富,为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宁城气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包括宁城气象站1961年至2020年的月、季、年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降水、蒸发、日照等要素。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转换:将气温、降水等要素转换为无量纲数据,便于分析。
(3)数据插补: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三、气温分析1. 气温变化趋势从1961年至2020年,宁城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1961-1970年气温变化较为平稳,1971-1980年气温逐渐上升,1981-1990年气温上升速度加快,1991-2000年气温持续上升,2001-2020年气温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
2. 气温季节变化宁城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为23.6℃,冬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2.4℃。
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气温适中,分别为8.5℃和9.2℃。
3. 气温日变化宁城气温日变化较大,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较低。
白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夜间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2:00左右。
四、降水分析1. 降水变化趋势从1961年至2020年,宁城降水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其中,1961-1970年降水量波动较大,1971-1980年降水量逐渐增加,1981-1990年降水量波动上升,1991-2000年降水量持续增加,2001-2020年降水量波动上升。
2. 降水季节变化宁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夏季(6-8月)降水量为365.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6.5%。
赤峰市自然概况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
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
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
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
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
代码:150400。
区号:0476。
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
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
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
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
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8年设赤峰市。
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19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3个公社划归赤峰县,全县共22个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地级),实行市管县体制。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赤峰宁城天气赤峰宁城天气是指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区县宁城县的天气状况。
作为内蒙古北部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宁城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
赤峰宁城的夏季多风,平均气温在20℃至25℃左右,且日夜温差较大。
夏天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经常有大风,平均风速在3至4级,有时候甚至可达到5至6级。
由于气温较高,夏季的天气晴朗,阳光强烈,但也常常伴随有雷电和短暂的降雨。
夏季降水量较少,总体来说,天气炎热干燥。
宁城的冬季寒冷而干燥,平均气温在-15℃至-20℃之间。
冬季平均风速较夏季稍低,为2至3级。
冷空气南下,经常带来寒潮天气,气温骤降,把寒冷送到了赤峰宁城地区。
冬季持续时间较长,常常出现大范围的积雪,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
春季和秋季是宁城较为温暖和宜人的季节。
春天气候渐暖,但依然较干燥,气温在0℃至15℃之间。
秋天气候转凉,气温在10℃至15℃之间,但较为干燥。
总体来说,赤峰宁城的天气状况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季节性明显。
冬暖夏凉的温度变化较大,且年降水量较少,具有典型的干旱寒冷气候特点。
这就需要宁城地区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和防晒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赤峰宁城的天气状况对农牧业生产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宁城的天气变化规律,对于农民、牧民、市民等来说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天气预报,才能更好地制定生产、生活和出行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赤峰宁城的天气状况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以冬寒夏热为主。
夏季多风,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暖宜人。
了解并合理利用当地的天气信息,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科学的天气观测和预报,能够帮助居民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当地的天气条件,为宁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暑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当地居民、查阅资料等方式,我们对宁城县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宁城县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
宁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辽代古都辽上京遗址所在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宁城县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节庆等。
三、民俗文化探究1. 民间艺术(1)剪纸艺术宁城县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遐迩。
剪纸作品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动物、花鸟等,题材广泛,寓意吉祥。
在宁城县,剪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2)泥塑艺术宁城县泥塑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泥塑作品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宁城县,泥塑艺术与剪纸艺术相互交融,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间信仰(1)萨满教信仰宁城县的萨满教信仰源远流长,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满教信仰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神灵,人类可以通过萨满巫师与神灵沟通,祈求平安和幸福。
(2)佛教信仰宁城县佛教信仰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佛教文化在宁城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寺庙、佛像、佛教文物等随处可见,成为宁城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民间节庆(1)春节春节是宁城县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佳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拜年、放鞭炮、贴春联、舞龙舞狮等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2)端午节端午节是宁城县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关于宁城的家乡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宁城。
宁城位于[宁城所在省份]的[宁城所在方位],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宁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秀丽的山脉、清澈的河流和广袤的田野。
这里的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
春天,宁城的大地被鲜花覆盖,各种各样的花卉争奇斗艳,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夏天,宁城的山脉成为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当你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微风拂面的凉爽。
秋天,宁城的田野一片金黄,稻谷成熟,农民们忙碌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宁城的河流结冰,山上覆盖着白雪,银装素裹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宁城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
宁城的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保留着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注重家庭、友情和社区的纽带。
总之,宁城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我真诚地邀请大家来宁城做客,亲自感受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热情。
谢谢大家!。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赤峰宁城道须沟风景区介绍赤峰宁城道须沟风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境内,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道须沟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道须沟风景区地处山西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势起伏,山峦连绵。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草原、湖泊和瀑布等。
这些自然景观形成了道须沟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道须沟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道须沟湖、石门瀑布和飞来石等。
道须沟湖位于风景区的中心地带,湖面面积广阔,碧波荡漾,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十分优美。
在湖边散步,欣赏湖光山色,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石门瀑布是道须沟风景区最著名的瀑布之一,它位于道须沟湖的西南部,水势汹涌,声势浩大。
站在瀑布旁边,感受到水流的气势,仿佛能洗涤身心。
瀑布旁边还有一座石门,形状独特,增添了瀑布的神秘感。
飞来石是道须沟风景区的一大奇观。
它位于道须沟湖的东北部,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形状像飞来的鸟儿。
据说这块岩石是从远方飞来的,因此得名飞来石。
站在飞来石旁边,可以俯瞰整个风景区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伟力。
除了以上景点外,道须沟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碧水潭、仙女岛和观音洞等。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观赏体验。
在道须沟风景区,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比如,在道须沟湖畔举行的划船比赛,吸引了众多的选手和观众。
此外,还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露营和钓鱼等活动,充分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道须沟风景区的交通十分便利,旅游设施完善。
游客可以乘坐汽车或者旅游班车前往,也可以选择自驾游。
在风景区内,还有酒店、餐厅和购物中心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赤峰宁城道须沟风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了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欣赏湖泊和瀑布的美景,还是参与各种户外活动,都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来到道须沟风景区,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宁静与美丽。
宁城的八大景观
宁城 (Ningcheng) 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一个县级市,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宁城的八大景观:
1. 天山圣泉:位于宁城县天山镇,是一处以清泉为主题的景观。
天山上的圣泉自古就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天山水甲天下”。
2. 契丹祖陵:位于宁城县大明镇,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
的陵墓,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帝王陵墓之一。
3. 龙潭峡谷:位于宁城县黑里河镇,是一条著名的大峡谷,被
誉为“塞外三峡”。
4. 草原风光:宁城县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位于宁城县西洼乡
的草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的草原之一”。
5. 大阁寺庙群:位于宁城县天城镇,是一处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建筑群,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6. 滴水洞:位于宁城县滴水洞乡,是一处以洞穴为主题的景观,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7. 鼓楼广场:位于宁城县中心,是宁城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鼓楼广场占地面积广阔,是宁城县最大的广场之一。
8. 天宝物华:位于宁城县天宝物华乡,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
题的景观,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的自然景观之一”。
内蒙古宁城县:活水引出富民路
李建国;窦林茵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4(000)021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位于赤峰市南部,地处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自治区)交界处,地貌特征为“五山四丘一分川”。
全县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7%,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山丘区严重缺水,经济
发展也相对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饮水困难人口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为解决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逐步加大了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步伐。
截至目前,宁城县已累计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227处,解决了8万人以及8.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尤其是国家实施饮水解困
工程以来,完成了饮水解困工程73处,是饮水解困工程实施前的47%,完成总
投资1235万元。
其中国家补助743万元,地方群众自筹492万元,使3.1万人、2.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得到彻底解决。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李建国;窦林茵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
【相关文献】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由一节公开课引出的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J], 许传明
2.激发习作潜能引出作文"活水" [J], 齐飞
3.日记教学,引出生活的源头活水 [J], 沈敏
4.找准“源头”,引出“活水”——运用类比思维破解椭圆切线问题 [J], 刘艳清;陶涛;
5.激发习作潜能引出作文“活水” [J], 齐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比较优势一、区位优势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
北靠大草原,南面环渤海,东临东三省,西接京津冀,是东北、华北经济区和环勃海经济区重要节点。
距北京市380公里、沈阳市450公里、秦皇岛港300公里、锦州港23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出海港口最近的地区。
二、政策优势在经济区域划分中,宁城县既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范畴,又属于环渤海经济圈范畴。
既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又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属于享受“东西双重优惠”地区。
除了国家、自治区和赤峰市扶持发展的政策外,我县还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
近期,国务院将出台《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给予内蒙古发展以国家特殊政策的扶持。
三、交通优势公路方面:境内有国道306线和省道207线通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距长深高速公路建平站仅30公里。
同时,306国道赤峰—凌源段一级路工程开工建设。
铁路方面:叶赤铁路从境内通过,可直达辽宁省沈阳、大连、锦州和秦皇岛等城市。
锡赤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赤峰—凌源高速铁路项目列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2013年将在2小时内直达北京、沈阳等地。
四、水资源优势境内是西辽河两大支流老哈河和坤都伦河发源地,流域面积234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境内有容量近1.2亿立方米国家大Ⅱ型水库一座。
全县地表水资源量3.49亿立方米,目前仅使用6.8%;地下水可开采量1.82亿立方米,目前开采57.7%。
地下、地表水量充沛,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五、电力供应和价格优势全县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36.6万千伏安,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拥有两个一次变的旗县。
目前正在对宁一变进行增容改造,2011年一次变电容量达到42.3万千伏安,2012年将达到48万千伏安。
现有66千伏变电站22个,变电容量44.2万千伏安,重点工业园区基本实现专用变电站供电。
宁城天气预报宁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地处北纬42°至44°,东经119°至121°之间。
它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寒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区,宁城的气候多变,四季分明,雨量较少,温差较大。
在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每年的气候条件变化多端。
春季是宁城的转折季节,冷暖气流交汇引发的天气变化多端。
春季的气温逐渐回升,白天的最高气温可以达到10℃至20℃,但早晚的温度仍然较低,最低气温在-5℃至5℃之间。
此时,宁城的天气主要以晴朗天气为主,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是出游的好时节。
夏季是宁城的短暂季节,气温偏低,平均最高气温在20℃至25℃之间。
尽管宁城的夏季相对较凉爽,但也会出现间歇性的高温天气。
雨量较少,由于地处内陆地区,湿度较低,夏季降水稀少。
在这个季节里,天空多云为主,偶尔会有阵雨。
秋季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早晚的气温骤冷。
最高气温在10℃至20℃之间,最低气温在-5℃至5℃之间。
宁城的秋天属于干燥季节,气候晴朗而干燥,少雨。
此时,一片金黄的麦浪覆盖了田野,阳光透过枫叶的缝隙,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进入冬季,宁城的气温急剧下降,这里的冬天漫长而严寒。
最高气温很少超过0℃,最低气温常常在-20℃至-10℃之间。
极端寒冷的气温使得宁城成为了冬季运动的天堂,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滑雪、溜冰等户外运动。
此外,冬季的宁城还有雪景如画的美丽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总的来说,宁城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温差大,风大,干燥。
无论是夏天的凉爽舒适、秋天的阳光明媚、春天的百花齐放,还是冬天的冷酷惊人,宁城的气侯让人体验到了四季各自的魅力。
无论是什么时候来宁城,都将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我的家乡——内蒙古宁城县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内蒙、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介于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属于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度地带。
北与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耕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45.6%。
地貌为西高东低,特征为“五山四丘一分川”。
全县辖11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筹备处、1个旅游度假区,305个村,12个社区居委会,61万人,为全区第一人口大县。
宁城县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
史称“紫蒙之野”,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
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南山根、小黑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法轮寺以及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辽中京遗址内的大明塔为全国现存古塔中体积最大、高度第二的实心砖塔。
闻名遐迩的热水温泉水温高达96度,有显著的防病、治病功效,是休闲、度假疗养、旅游的胜地。
宁城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距北京、天津、沈阳均不足400公里,距秦皇岛港口300公里,距锦州港23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通往环渤海经济圈的最近点。
叶赤铁路宁城段,大连至赤峰、沈阳至赤峰、锦州到赤峰客货列车从该线通过,国道306线和省道平双公路穿越宁城境内,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500公里。
宁城县自然资源丰富、景观秀美。
境内有老哈河、坤都仑河两大河流,七老图、努鲁尔虎两大山脉和打虎石、钓鱼台两大水库,黑里河林区天然次生林面积82万亩,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金雕,已发现植物达777种,并于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县内地下矿藏探明有金属、非金属矿三十多种,储量较大的有煤、铁、钼、黄金、萤石、膨润土等。
宁城地理概况宁城县位于赤峰市南部,介于东经118°15′42″~119°25′09″、北纬41°17′10″~41°53′05″之间,北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两县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素称“三省通衢”。
宁城县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东西最长94公里,南北最宽64公里,境内两条主要河流老哈河与坤都伦河横贯东西。
全县共辖13镇、2乡、3个街道,302个行政村,总人口61.5万人,在全区80个旗县中位居第一,有汉、蒙、回等民族25个。
宁城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
夏商以来,先后有匈奴、鲜卑、女真、蒙古、汉等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史称“紫蒙之野”,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
西汉属右北平郡,唐代设饶乐都督府,辽代设陪都中京大定府,金代将中京大定府改为北京,元代改北京为大宁,明代设大宁卫。
自清至民国末年,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治。
1933年建宁城县。
现存春秋战国时期南山根遗址、小黑石沟墓群,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汉长城遗址、辽中京遗址、清代法轮寺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00年皇家陪嫁牡丹、辽代宗教圣地福峰山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
辽中京遗址内的辽中京大塔(俗称大明塔)高80.23米,为全国现存体积最大的实心砖塔。
宁城县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革命老区,晋察冀抗战前沿——承平宁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有抗日英雄高桥烈士陵园、承平宁抗日纪念馆等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资源概述宁城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行政区域面积4305平方公里。
全县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4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资源为1.68亿立方米。
热水镇地下储有热水资源,水中含有钾、钙、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对于很多疾病有显著疗效。
本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有特有的自然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当时宁城县与喀喇沁中旗旗县并存。
民国28年(1939)旗县合并,称喀喇沁中旗。
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平泉县,包含宁城地区。
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建喀喇沁中旗,仍实行蒙汉分制。
5月,热河省将平泉县分为平泉县和宁城县。
1947年11月,旗县合并称宁城县。
1956年热河省撤消,宁城县划归内蒙古昭乌达盟辖。
1969年宁城县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
1979年又随昭乌达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昭乌达盟撤盟建赤峰市,宁城县属赤峰市辖至今。
【地形地貌】宁城县地处燕山北麓,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交错,丘陵起伏。
西部、西北部七老图环绕,山体海拔高度1000—1700米。
最高峰龙潭梁1890.9米,为中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38.51%,基岩多为花岗岩、玄武岩等。
主脉西南东北走向,支脉西北东南延伸,花木多、植被好。
南部努鲁尔虎山脉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成为老哈河与大凌河流域的自然分水岭。
山体海拔高度800—1000米,属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93%。
岩石多为片麻岩、砂砾岩等,山体破碎,切割剧烈,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老哈河、坤头河分别贯穿我县中东部及北部,沿河两岸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我县主要农业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1.23%。
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0.33%。
海拔600—800米。
地形起伏平缓,坡向多变,丘顶浑圆,沟壑纵横,切割破碎,植被不良,十年九旱,对农牧业生产发展障碍很大,是全县农业的低产区。
【气候资源】光能资源宁城县属于温和大陆性气候,春季(3—5月):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较快;夏季(6~8月):短促炎热,雨热同季;秋季(9~10月):雨水较少,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冬季(11~2月):漫长寒冷,雨雪稀少。
光能正常年日照时数2800~2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66%,4至9月份日照时数为1500~1550小时,可满足主栽作物谷子、玉米、高粱等生长需要。
年太阳总辐射量131.29千卡/厘米²,其中春季50.01千卡/厘米²,夏季41.62千卡/厘米²,秋季19.83千卡/厘米²,农作物生育期的4~9月为88.54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67.4%。
光合作用有效辐射64.33千卡/厘米²,日平均温度≥0℃活动积温问光合作用有效辐射49.16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76.4%;日均温度≥1O℃活动积温间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为37.14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58%。
光能利用率仅为0.2%,利用潜力很大。
热能资源热量资源基本满足-熟制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地区差异明显。
从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中东部平均气温6~7℃,南部7~8℃,西部山区4~5℃;中东部和南部≥10℃活动积温3000~3200℃,西部山区则在2000℃以下。
全县各地无霜期在100~140天之间,西部短,东部和南部较长。
降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增趋势,东部420~460毫米,西部和南部500~700毫米,同热量资源分布呈相反方向。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雨量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雨量72%左右)。
降水分配与热量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但季风又带来降水的不稳定性,使降水年内分配不匀、年际变化大。
总之,我县气候条件复杂,光能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利于农林牧业生产发展,但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在布局上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水资源】多年平均全县降水总量21.22亿米³,主要是由老哈河、坤都伦河两个水系构成。
老哈河发源河北省平泉县境内,沿七老田山山脉脚下由西南流向东北,从宁城甸子乡入境,汇合黑里河、八里罕河等大小十几条河流,斜穿境内8个乡入境,境内流长85公里。
坤都伦河发源于境内存金沟乡龙潭梁,东西流经5个乡镇,泣长45公里,于汐子镇北山嘴汇老哈河一起流出境外。
境内有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5条,在老哈河支流一黑里河上游建有库容1.1亿立方米的打虎石水库,用于灌溉、发电和养鱼,并建有万米灌渠8处。
其中分布在老哈河水系19.21亿米³,大凌河水系2.Ol亿米³。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49亿米³,其中老哈河流域3.13亿米³。
(包括坤头河流域O.97亿米³);大凌河流域036亿米³。
来自县外地表客水1.77亿米³,可开采的陋下水1.68亿米³,其中较丰富的老哈河流域占77.7%,坤头河流域占18.8%,大凌河流域占5.35。
共修水库24座,塘坝121座,配套机电井3 094眼。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17亿米³,其中地表水占67.5%,地下水占32.5%。
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老哈河流域的水资源占全县的85.8%,沿河平川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均较丰富,丘陵区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深,开发利用难度大,给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只有通过修建调节蓄水工程结合植树造林生物工程,才可作到闲水忙用,改变缺水状况。
全县可利用水量为2.75亿米³,已被利用的水量只占可供利用的水量的52%,尚有I.32亿米³有待开发利用。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61万千瓦,目前可开发量为3230千瓦,已建成水力发电站三座,装机2275千瓦,如果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搞得好,将来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潜力较大。
【土壤资源】全县土壤分为棕壤、褐土、草旬土及风砂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1个土属、58个土种。
棕壤面积在西部和南部山区呈垂直分布,分为粗骨性棕壤、生草棕壤、典型棕壤和潮棕壤4个亚类。
褐土面积多分布在中部丘陵区,分为粗骨性褐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及潮褐土4个亚类。
草甸土面积沿老哈河、坤头河两岸一级阶地狭长地带呈带状分布,分为典型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
风砂土面积主要分布在老哈河、坤头河两岸,属于冲积风砂土亚类。
土壤养分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荒地高耕地低,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54%,全氯0.091%,碱解氮123ppm,速效磷6.2ppm,速效钾11lppm,pH值7.4。
土地全氮含量在0.05~0.075%之间。
为少氮区;土地全氮含量小于0.05%,为缺氮区;土地速效磷含量在10ppm以下,为缺磷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6.80%。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3%,全氮0.087%,碱解氮104ppm,速效磷5.3ppm,速效钾107ppm,pH值7.8。
大部分土壤分为轻到中壤,容重在1.22~1.50克/厘米³之问。
耕地中低产土壤,占耕地55.20%,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区,由于缺水少肥。
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荒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63%,全氮0.103%,碱解氮134ppm,速效磷5.8ppm,速效钾112ppm,pH值7.7。
总之,我县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农林牧业综合发展,但土壤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不高,低产土壤比重较大。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栽培作物中谷子品种有昭谷一号、昭谷二号等十几种;玉米有吉丹101、铁丹四、丹玉六等十多个品种;高粱杂交品种有赤杂731、赤育八、北杂一等;大豆品种主要为群英和吉林12。
谷子、玉米、高粱多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西部山区以谷子、大豆、薯类和糜黍为主。
近几年甜菜、烟叶等经济作物有很大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
宁城县的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在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最具有代表性。
现已查明的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6科377属777种,苔鲜类植物42科88属176种,蕨类植物36种,裸子植物1科3属3种。
此外还有众多的地衣和菌类资源。
保护区还有珍稀濒危苔藓植物13种。
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7种,有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种,此外,保护区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野生动物资源哺乳动物6目14科33种;昆虫7目51科168种;两栖动物1目3科5种;爬行动物2目4科12种;鱼类1目2科10种;保护区有国际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种。
其中,世界受胁鸟类有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金雕1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有18种。
西部山区栖居有野生动物有属于国家保护的二类野生动物豹和熊,有害鼠的天敌狐狸、黄鼬;有啄木鸟、蝙蝠、猫头鹰等,尚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狼、鹿、獾子、野狸、刺猬、。
野鸭等,年获猎产值在万元以上。
【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2005年耕地面积83581公顷,农作物播种总面积9394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4733公顷;林地面积223万亩,草原面积10.94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9.59万公顷。
林业资源主要树种为油松和落叶松,占森林面积的36.1%山杨、桦、柞、刺槐、速生杨、榆、柳等阔叶树种面积,占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