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管道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23
城镇燃气安全事故案例(一)城镇燃气安全事故案例城镇燃气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能源之一,它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饮食、供暖等多个方面。
但是城镇燃气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本文就对一些城镇燃气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城镇燃气安全的重视。
1、浙江永嘉燃气爆炸事故时间:2018年7月13日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城事故经过:上午11:25,永嘉县城某市场内,一厨师操作燃气瓶时,燃气引起爆炸。
事故造成24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无人死亡。
原因分析:据调查,该场所的燃气瓶均为私拉乱接,阀门及管道陈旧,如此不规范操作才导致了事故。
教训启示:城镇燃气使用者应当明确责任,加强管制,确保设施规范,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于违规行为,应及时追责,严格查处。
2、南京扬子江路燃气泄漏事故时间:2017年11月22日地点:南京市玄武区扬子江路事故经过:当地居民报料称,在小区内燃气泄漏,气味很大。
随后,多名消防队员、气象专家赶赴现场协查。
根据专家探测物探仪的数据,发现第一、二幢楼正门口区域,瓦斯浓度超标,紧急疏散居民。
事后确认为市政下水道破裂污染燃气管道所致。
原因分析:城镇燃气管道和市政下水道交叉和共线造成事故。
一些市政设施的维护不当,地下管线老化等原因也会导致燃气泄漏。
教训启示:所有市政工作人员应当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安全。
居民应当注意日常使用中发现有燃气泄漏的迹象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湖北省安陆市燃气爆炸事故时间:2016年9月29日地点:湖北省安陆市事故经过:当地一燃气站发生爆炸,导致2人死亡、2人受伤。
据工作人员描述,爆炸时燃气站内仅存一人正在操作,已经撤离。
原因分析:排查发现,该燃气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主要体现为燃气站内部管理不严格,工作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教训启示:户外燃气站是城市燃气配送及储存的重要节点,其管理要严格把关,确保设备不漏气,工作人员要及时巡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3篇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3篇篇一: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2006年1月20日12时17分,某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仁寿运销部富加输气站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47人轻伤。
一、基本情况富加站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马鞍村4组,是集过滤分离、调压、计量、配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输气站场。
输气管理处两条干线威青线和威成线通过富加站,设计日输气量950X104m3/d,设计压力4. OMPa,其中威青线建成投产于1976年,威成线建成投产于1967年。
事故前威青线的日输气量为50X104m3,运行压力为1. 5, 2. 5MPao 事故发生时,该管段的日输气量为26X101m3>压力1. 07Mpa,气流方向为文宫至汪洋。
威青、威成线建成投产30多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建设发展,该地区已由一、二类地区上升为三、四类地区,管道两侧5米范围内形成了大量违章建筑物等安全隐患。
2003年该油气田分公司组织实施威成线三、四类地区安全隐患整改和威青、威成线场站适应性大修改造。
工程由某工程公司设计、某输气分公司承建、某监理公司负责监理。
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动工,原计划12月13日主体工程结束。
因从意大利进口的球阀推迟到货,变更计划为2006年1月19日进行威青线的碰口作业。
二、事故经过1月19 0 7时30分,开始施工,18时30分施工完毕;1月20日8时30分,组织从富加至文官方向置换空气;1月20日10时30分,完成置换空气作业,开始缓慢升压:1月20日10时40分、11时40分,作业人员两次巡检无异常。
压力缓慢升至1.07MP&,恢复正常流程。
12时17分,富加站至文宫站方向距工艺装置区约60米处,因①720输气管线泄漏的天然气携带硫化亚铁粉末从裂缝中喷射出来遇空气氧化自燃,引发泄漏天然气管外爆炸,因第一次爆炸后的猛烈燃烧,使管内天然气产生相对负压,造成部分高热空气迅速回流管内与天然气混合,引发第二次爆炸。
燃气安全身边案例事故猛如虎。
这里,我们为您辑取了几起燃气安全事故案例,涉及用户用气、室内装修、其它施工对燃气管道破坏、植树、地质塌方等,希望您能从中吸取教训,共同保护燃气设施安全,给家庭、给城市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一、室内燃气安全事故案例1.1案例一灶前软管损坏导致燃气泄漏事故情况:用户在使用燃气灶准备做饭时发生爆燃事故,将正在厨房的户主烧伤,经调查发现该用户家中连接燃气灶具的胶管被老鼠咬破,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点火时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部分用户由于安全意识淡薄,燃气胶管超期使用或疏于检查,尤其对隐蔽敷设的燃气胶管发生老化、龟裂、虫子咬破等情况不能察觉导致燃气泄漏存积于房间且多数在密闭的厨柜内,在该类事故中,有管道气用户,也有使用瓶装气用户。
1.2案例二橱柜安装存在隐患导致燃气积聚发生爆炸事故情况:一住宅厨房内发生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造成一人被炸伤。
事故原因是嵌入式下进风灶下方的橱柜密闭,空气不流通,灶具点火系统有故障,需要连续多次打火才能点着导致液化石油气从火嘴喷出,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沉积在橱柜内,引起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用户在厨房装修时,灶具下方的橱柜没有通风口,未考虑嵌入式下进风灶的特性及对使用环境的特定要求,该类型灶点火及燃烧过程中所需的空气是从灶具下方供应,燃烧不完全等原因造成泄漏的燃气沉积在封闭的橱柜内,不能散去,易达到爆炸极限,用户在这种环境下,使用燃具,很容易引爆,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1.3案例三使用燃气时无人看管导致燃气火灾事故情况:某住宅用户在炒菜时到客厅接电话,锅内的热油因温度过高发生自燃引燃抽油烟机和厨房吊顶造成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用户在烹调时,操作人中途离开厨房,容易因汤水沸溢浇灭火焰或被风吹灭火焰造成漏气或非正常燃烧引起火灾事故。
2.1案例一燃气设施旁堆放易燃品导致火灾事故情况:一工商用户燃气设施处发生火灾,当日该处烧烤摊工人早上七点收摊,把烧烤炉等杂物堆放于管道燃气设施旁,由于烤炉内明火未熄灭,导致计量表下放着的一张塑料凳子起火燃烧,因而引起事故,造成该用户直接经济损失6000元。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的典型案例分析引言城市燃气管道事故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
作为一名工程专家和国家专业建造师,我通过多年的经验和专业性角度,对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案例,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案例一:燃气泄漏引发爆炸案例描述:在某城市的住宅区,一栋多层住宅楼发生了燃气泄漏事故,导致一起严重的爆炸。
事故发生后,建筑结构严重损坏,导致楼房部分倒塌,多名住户被困,数人受伤。
案例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道老化和燃气泄漏。
在城市燃气管道长期使用后,管道内部容易出现腐蚀和破损,从而导致燃气泄漏。
当泄漏的燃气遇到火源时,极易发生爆炸。
此外,住户和物业公司的不当使用燃气设备以及事故前未能及时发现泄漏也是该事故的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以下措施应得到重视:1. 管道定期检测和维护: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工作,包括密封性、防腐蚀措施等。
老化严重的管道应及时更换。
2. 燃气漏气报警系统:安装燃气泄漏报警系统,一旦检测到泄漏,应能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停气措施:在发现燃气泄漏后,应及时采取停气措施,并及时修复管道问题。
案例二:燃气泄漏引发火灾案例描述:在某城市的商业区,一家餐馆发生了火灾事故,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经调查发现,火灾是由燃气泄漏引起的,然后由明火引燃。
案例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餐馆燃气设备的管道老化和使用不当。
由于长期使用,管道发生了腐蚀和破损,导致燃气泄漏。
在一次燃气泄漏和积聚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明火源,即可引发火灾。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包括燃气灶具、燃烧器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和修复老化管道。
2. 质量检验:新安装或改造燃气管道设备时,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近年来典型城市燃气爆炸事故案例1.上海市青浦区“2·1”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2021年2月1日20时40分许,上海久宸燃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4名抢修人员在民惠佳苑二区400号102室室外抢修燃气管道时,102室室内突然发生闪爆,造成5名抢修人员受伤,1名居民受伤。
事故原因4名抢修人员在小区内抢修室外燃气管道时,在开挖施工时间较长、泄漏点位于混凝土路面下方、不得直接破拆的情况下,未及时做好泄漏管道的封堵切断保护工作,导致燃气在102室内集聚并逐步积累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突然发生闪爆。
主要教训一是未严格落实燃气管道抢修施工方案,未及时做好泄漏管道的封堵切断保护工作;二是未有效辨识现场安全风险,未明确告知住户做好室内安全防护措施;三是燃气公司未督促抢修作业施工单位严格落实燃气管道抢修标准化施工方案。
2.吉林省松原市“7·4”燃气管道泄漏爆炸较大事故2017年7月4日13时23分许,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繁华路发生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85人受伤。
事故原因施工企业在实施道路改造工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钻漏地下中压燃气管道,导致燃气大量泄漏,扩散到附近建筑物空间内,积累达到爆炸极限,遇随机不明点火源引发爆炸。
主要教训一是施工企业不具备施工能力,以欺骗手段承揽工程,并存在转包、非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分包工程管理缺失;二是燃气企业未与施工单位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未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和监护;三是应急处置混乱,未及时关闭泄漏点周边阀门阻断气源,未对现场及周围建筑物的燃气浓度进行检测,未有效组织人员疏散;四是地方有关部门未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3.浙江省杭州市桐庐野鱼馆“7·21”燃气爆燃较大事故2017年7月21日上午8时32分,杭州市西湖区桐庐野鱼馆因液化石油气泄漏发生爆燃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44人受伤。
事故原因餐馆内一只液化石油气钢瓶瓶阀处于开启状态,橡胶软管老化且连接不牢固致软管脱落,气体持续泄漏,达到爆炸极限后遇冰箱压缩机启动时产生电火花而引发爆炸,爆炸导致现场醇基燃料及其他可燃物质发生剧烈燃烧引发临近的另一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受高温烘烤而超压爆裂,发生第二次爆炸。
【案例分析】10起高压燃气管道事故,告诉你预防第三方破坏的对策1概述为了高效、经济地输送大量天然气,必须建设更多的天然气网络,输气管道和城镇高压燃气管道是天然气网络的重要构成。
自西气东输一线建设和投产以来,上游“三桶油”都加大了输气管道的投资建设,以中国石油为例,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投资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里程增长明显,详见表1。
各省级天然气公司投资建设了省内主要长输支干线,部分燃气公司也投资建设了跨省域长输管道和长输支干线。
燃气公司在经营区域内也根据当地的供应需求建设了大量的城镇高压燃气管道,以上海市为例。
据《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沪府发〔2017〕14号),截止2017年3月,上海燃气已建设了75Okm天然气主干管网(高压天然气管道)。
为便于表述,如没有特别说明,输气管道、城市城镇高压燃气管道和城市城镇次高压燃气管道在本文中均统一为高压燃气管道;压力值均为表压。
表1中国石油运行的天然气管道长度变化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鉴(2(X)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历年年报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安委〔2014〕7号)和《全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中国应急管理,2014(12):6-10»,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全国共排查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29436处,其中管道占压11972处、安全距离不足9171处、不满足安全要求交叉穿越8293处。
和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类似,随着城市城镇建成区扩大或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存在不少高压燃气管道“被进城”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占压圈占、安全间距不足等事故隐患也日益突出。
各地都开展了高压燃气管道隐患治理工作,以上海市为例。
据《三个市级督办事故隐患,去年治理目标均告完成》(解放日报,2016-02-25),上海市安监局组织的"2015年市级督办的3个事故隐患治理项目”之一“高压燃气管道占压事故隐患治理项目",上海燃气的高压主干管网被途经9个区的沿线民房、厂房、简易房、围墙等各类建筑共122处占压,存在较高风险事故隐患。
一、案例背景某城市燃气公司于2022年3月8日发生一起燃气泄漏事故,事故原因系燃气管道老化导致。
事故发生后,燃气泄漏量较大,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妥善处理此次事故,该公司立即启动了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事故应急处置1. 启动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燃气公司立即启动燃气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指挥协调事故救援工作。
2. 抢险救援(1)疏散周边居民:事故发生后,燃气公司迅速组织人员对周边居民进行疏散,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2)关闭燃气阀门:燃气公司技术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关闭泄漏管道的燃气阀门,防止燃气继续泄漏。
(3)检测燃气浓度:救援人员使用专业设备对泄漏区域进行燃气浓度检测,确保燃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4)修复泄漏管道:技术人员对泄漏管道进行修复,确保燃气供应恢复正常。
3. 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事故信息:燃气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事故信息,让广大居民了解事故情况。
(2)加强与政府、媒体的沟通:燃气公司与政府、媒体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他们报告事故进展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4. 后续处理(1)事故调查:燃气公司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找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整改措施:根据事故调查结果,燃气公司制定整改措施,对燃气管道进行全面检查,加强设备维护,提高安全水平。
(3)赔偿工作:燃气公司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三、经验总结1. 事前准备充分:燃气公司制定完善的燃气事故应急预案,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事发时反应迅速:事故发生后,燃气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3. 事故信息发布及时:燃气公司及时发布事故信息,让广大居民了解事故情况,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4. 事故处理到位:燃气公司对事故进行调查,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