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及并发症的研究作者:龚清峰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研究纳入我院从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33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即研究分组,根据患者医院进行分组,对照组71例患者于发病后48h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则在48h内采取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时机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及对并发症的控制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效果组间差异较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并发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
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1]。
肠梗阻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根据发病情况的急缓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痛、吐、胀和闭,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
值得注意的是,对患者生命的威胁不完全在于肠梗阻本身,而是由于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2]。
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减少肠腔膨胀。
手术治疗应在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纠正后再进行。
为探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笔者以发病后48h作为临界点实施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纳入我院从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33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即研究分组,根据患者医院进行分组,对照组71例患者于发病后48h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则在48h内采取手术治疗。
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30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8.6±3.7)岁;观察组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8.7±3.5)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72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治疗瞿彩兴; 许志云【期刊名称】《《大家健康》》【年(卷),期】2009(000)009【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172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结果病因中肿瘤68例,占40.1%,肠粘连29例,占16.9%,嵌顿疝19例,占11%,粪石性梗阻18例,占10.4%,炎症性粘连17例,占9.8%,肠系膜血管栓塞10例,占5.8%,肠扭转11例,占6.3%。
手术治疗的120例中,肠肿瘤和肠粘连所致的急性肠梗阻为主要原因。
术后并发症25例,占21%,死亡5例,占4.1%。
结论(1)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少见原因如粪石性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腹腔内急性炎症性粘连及肠扭转等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
(2)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术后死亡率。
(3)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保证治疗成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总页数】2页(P230-231)【作者】瞿彩兴; 许志云【作者单位】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1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2【相关文献】1.浅谈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案 [J], 周智;陈健;2.老年人和成年人急性肠梗阻病因及诊治分析 [J], 杨子军;李伟忠;李显魁;张兰广;尹家鹏;李红3.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探讨 [J], 施煜军;李华锋4.我区老年人和成年人急性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J], 阿不都外力·吾守尔;王云海;张亮;刘成5.172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治疗 [J], 瞿彩兴;许志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巢江玲;郑小平;贺旭东;朱卫国;周兴华;杨伟聪【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以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8 h后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发病48 h内给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以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与48 h后手术比较,48 h内手术的效果更佳,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09【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效果【作者】巢江玲;郑小平;贺旭东;朱卫国;周兴华;杨伟聪【作者单位】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肠梗阻指肠内容物从肠道通过时发生阻塞现象, 通常是因肠管中肠内容物的运动受到肠腔、肠外以及肠壁的血液运输障碍、机械因素、肠道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作用, 使肠管解剖功能受到影响, 病情严重患者还会表现出全身性生理紊乱,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现阶段, 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 但在手术时机选择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作用[6]。
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中木香、砂仁、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具有健脾益气和胃作用,炙甘草缓急止痛;海螵蛸、桑螵蛸含弱碱性磷酸钙,能中和胃酸而促进溃疡愈合。
方中木香、白术,党参为主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陈皮、木香等既能抑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如解除痉挛性绞痛,降低蠕动亢进,又能兴奋胃肠道的运动,如促进肠管收缩[6],并对HP感染的细胞有保护和促进细胞新生的作用。
而兰索拉唑胶囊为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大大地减少胃液中的胃酸量[7]。
本中药方能根据病情表现,抓住主症,辨证论治,精心选药,合理组方,并配合西药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的三联合疗法,不仅能起到行气消导、健脾和胃作用,还能更好地抑制HP 和胃酸分泌,从而达到减少胃酸对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功能的负影响及减少胃酸对纤维蛋白的破坏,改变黏膜血液循环和抗组织损伤等作用,达到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减轻胃黏膜局部炎症,加速胃粘膜上皮细胞新生和胃粘膜固有腺体的再生的目的,更有利于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康复。
本研究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胃痛、胃胀、泛酸等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人慢性胃炎,不仅很好地发挥出了西医三联合疗法在制酸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还显示出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的整体调节和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使之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1]邹剑平,潘希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人慢性胃炎48例[J].光明中医.2009,24(9):1759 1760.[2]朱慧渊.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心得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28 129.[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 128.[4]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 175.[5]付培权.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选择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1,7(3):42 43.[6]戚团结,危北海,陈治水.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5):444 445.[7]张南强.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2,19(13):84 87.(收稿日期:2013-07-05)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刘其龙钟秀婵黄延年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老年人肠梗阻病因诊断与处理(附38例报告)目的:对我院38例老年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病例38例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间门诊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梗阻。
术中分析急性肠梗阻发生原因,并对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记录和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患者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
结果:38例患者入院后,48 h内即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有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未见死亡病例;48 h以上才行手术治疗病例1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死亡率18.8%;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尽早明确患者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和给予对症的治疗处理,对于提高预后、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标签:老年人,肠梗阻,病因诊断,处理方法肠梗阻是临床比较常见与多发的一类外科急腹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尤其在我国老龄化现状下,肠梗阻的临床发病率更呈增长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1]。
另外,老年人多伴发有各类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肠梗阻的病情进展又较快,临床致死率较高,已经成为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2]。
现对我院38例老年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38例为我院2010年1月至至2014年6月间门诊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梗阻。
患者男性23例(60.5%),女性15例(39.5%);年龄最低60岁,最高78岁,平均(71.3±5.2)岁;发病时间表最短2 d,最长10 d,平均(4.3±3.2)d;病例中发生肠绞窄9例(23.7%),肠梗阻伴发穿孔3例(7.9%)。
合并症:高血压8例,冠心病4例,心律失常1例,糖尿病8例,肺部疾病8例。
患者临床不良体征包括进行性腹胀、腹痛、肛门无排气,部分病例出现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腹部高调肠鸣音、包块等临床表现。
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分析*导读:肠梗阻起病急,恶化快,需要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处理,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均可能使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常危及患者生命。
笔者在总结经治456例肠梗阻患者后感到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果断的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时机的确定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防止肠绞窄的发生,在总结如上病例后认为出现下例情况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肠梗阻起病急,恶化快,需要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处理,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均可能使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常危及患者生命。
笔者在总结经治456例肠梗阻患者后感到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果断的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时机的确定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防止肠绞窄的发生,在总结如上病例后认为出现下例情况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1 疑有肠绞窄时在临床上根据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加以简单的辅助检査。
机械性胎梗阻的诊断并不困难,基层临床医生大部分均能做出诊断,面对这类病人临床上关键是判断病人是否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关系到治疗方案的确定,目前对单纯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标准,临床上只能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来诊断肠梗阻的存在,作者认为出现下列情况后髙度显现肠梗阻的可能:①症状明显,腹痛出现急骤,无明显缓解。
部分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②病史进展快,早期可出现休克症状,经抢救休克治疗效果不佳:③查体:全腹压痛。
及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④腹部体征出现不对称肿块为孤立扩张的肠管;⑤呕吐频繁,呕吐物及排泄物可为血性,或腹穿液为血性;⑥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象白细胞增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更据临床价值。
⑦腹片除典型“阶梯状”液平外,可出现团块状阴影,肠间歇增宽腹腔积液征象;⑧经胃肠解压,禁饮食等保守治疗无好转,肠梗阻病情变化快,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到肠绞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出现上述情况后果断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排除再手术、再粘连、再梗阻的观念。
如何判定肠梗阻手术时机廖鹏飞(三台县中医院;四川绵阳 621100)在急性腹部疾病的常见病因中,肠梗阻是发病率前三,并且在临床方面需要及时进行手术的急性病症。
在典型临床表现和腹部的x线平片的检查之中,可以很明确地进行成根组的判断和推断其发作部位。
但是就目前实际临床情况来看,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由于诊断和手术时间的延误所造成肠梗阻,是肠梗阻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所以说在病情的判断和时机的选择方面,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肠梗阻手术选择时机进行的重要性在进行肠梗阻手术之前,如果无法明确病因那么将会使得整个治疗无法争取而有效的进行,因此就很难决断是继续保守治疗还是康复检查,作为一种发病较快的病症,仓促的决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很难对患者的抑郁后进行明确。
如果单纯采取保守治疗,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疗效,然而长时间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腹膜炎,最终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脏器功能不全的出现,使得手术的基本条件变得更差,最终也就使得对肠梗阻的治疗较为两难。
目前来说,不必要的手术会加大患者在身心上和经济方面的负担,而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并且在进行手术的准备方面,一定是通过仔细检查和严密的数据考证进行,也就是在是否进行手术方面,不可以通过一味的肠胃减压来治疗拖延手术,并且也不能完全强调手术指针的表达,这也就急需要临床医师的经验和知识基础。
尤其要避免长期和反复的保守治疗对患者身心所造成的影响,长期对患者抑制的消磨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等多种不良心理状态,所以要根据具体状况及时进行手术。
而目前来说,在医院条件和患者意愿的允许方面,通过腹腔镜检查来进行诊断方面的明确是较为安全合理并且减少手术盲目性的。
二、对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严重情况程度进行认知和判断目前在临床上85%以上都是机械性的梗阻情况,其中主要是由于粘连性和肿瘤性两种发病率最高,都在30%以上。
而在认知判断时一定要首先对其分类进行明显的认知,已在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上更为清晰。
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作者:赵正谦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3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情况,分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22例)、中期组(发病后24~48 h手术60例)、延期组(发病48 h后手术20例)。
结果早期组无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 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19.6%,平均住院时间10.5 d;延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住院期间复发再手术2例占9.5%,平均住院时间13 d,早期手术组治愈率100%,死亡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死亡率为3.33%,延期组治愈率90%,死亡率为10%。
结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最好发病后24 h内手术。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在明确诊断后,首要问题是判断是否有肠缺血或肠绞窄的存在。
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因此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治疗需重视手术时机的掌握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2例。
男58例,女44例,年龄13~67岁,平均48岁。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58例,占56.86%;肿瘤性梗阻22例,占21.57%;腹外疝嵌顿10例,占9.80%;肠套叠5例,占4.90%;食物性梗阻2例,占1.96%;直肠粪便堵塞5例,占4.90%。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腹痛腹胀102例(100.0%),呕吐91例(89.2%),停止排气排便87 例(85.3%),发热25例(24.5%),腹部压痛73(71.6%),血便8例(7.8%),肠型69例(67.6%),腹肌紧张39例(38.2%),腹部包块15例(14.7%),腹部平片有液气平面86例(84.0%),白细胞总数>1.(66.7%),术前诊断为肠梗阻102例。
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及并发症的研究何俊;钱晨;陈国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10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2组.48 h内进行急诊手术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结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愈情况和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总死亡率为2.78%,其主要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等.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05【总页数】4页(P57-59,63)【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效果【作者】何俊;钱晨;陈国庆【作者单位】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200052;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200052;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2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2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肠内容物在肠内运行的时候受到机械因素或是肠管内脏神经失血运障碍而导致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
急性肠梗阻会引起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目前,急性肠梗阻病死率高达5%~10%,由于其发病突然,病症复杂,对患者生理影响较大,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对急性肠梗阻进行手术的时机判断较为困难,因此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的过程中尤为关键[2]。
本研究探讨急性肠梗阻患者在手术时机上的最佳选择,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8例,其中108例均伴有腹痛,87例伴有腹胀,26例伴有腹肌紧张,34例伴有肠鸣音亢进减弱或消失,22例伴有腹部包块等体征,立位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可见液平有9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确诊,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试论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摘要】肠梗阻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这个疾病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发病比较急,而且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因此,进行手术的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相关内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进行论述。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时间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间就是生命。
有其对于肠梗阻的患者来说,时间更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肠梗阻通常情况下发病比较急,而且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就必须争取足够的时间做出争取的决策,并且及时对患者进行手术,如果贻误了最佳的手术时间,会对患者的救治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医生,在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就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正确判断,并且正确择定手术的时间,以确保患者可以在最佳的时间进行手术,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下面,笔者将结合专业知识与自身实践的经验,对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进行论述。
一、患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要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肠梗阻其实难度并不大,只要根据患者的痛、吐、胀、闭等症状,再结合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就可以确定患者是否真正患有肠梗阻。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除了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肠梗阻之外,还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绞窄性肠梗阻的状况。
如果检查发现患者确实有绞窄性肠梗阻的状况或者是存在这种趋势,那么就要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救治。
虽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目前还是没有比较权威科学的手段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绞窄性肠梗阻的状况,只能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或者体征与其他的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
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第一,检查患者的腹痛发作是否比较急骤,而且这种疼痛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持续而剧烈的,或者是在阵法性加重之间保持有疼痛,肠鸣音不可亢进,有些还会出现腰背痛的状况。
如果患者出现了这些情况,那么有可能就是存在绞窄性肠梗阻的现象了。
之阿布丰王创作肠梗阻的手术指征肠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年夜大都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应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年夜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纯真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观察24——48小时,如梗阻不能解除应手术治疗,观察期间如呈现绞窄性肠梗阻暗示应及时手术.2.绞窄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观察不宜超越4——6小时,随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观察期间如病情有好转则可继续观察,否则应立即手术治疗.3.病程超越6小时,就诊时已有绞窄性肠梗阻暗示者急诊手术.4.幼儿、年老体弱者、孕妇亦应采用积极的办法.5.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按绞窄性肠梗阻的处置原则治疗.6.麻痹性肠梗阻病因解除后按纯真性肠梗阻处置原则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肠梗阻是外科罕见病,因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诊断上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而且病程进展快,短时间内可以发生严重病理变动,临床上延误诊治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招致病人死亡的事其实很多,主要就是对是否呈现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失误所致.一.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暗示:1.存在肠梗阻的四个主要症状:痛、呕、胀、闭.2.发病急剧,腹痛趋于继续加剧及部位固定,可陪伴腰背部疼痛.3.腹膜安慰征较早呈现或腹部可触及压痛包块.4.全身中毒症状重,脉搏加快,体温上升及白细胞升高.5.早期呈现休克症状.6.同时陪伴消化道出血体征:呕吐及自肛门排除血性液体,肛门指诊有帮手.7.腹穿抽出血性液体(显著肠膨胀者慎行).8.有绞窄性疝的存在.二.腹透、腹平片的特征性暗示:1.孤立的充气肠袢屈曲呈“咖啡豆”形.2.绞窄的肠袢内布满液体暗示为软组织阴影的“假肿瘤”征.3.小肠全扭转时可见充气的小肠排列异常.4.局限性肠袢突出,较其他肠袢为年夜,呈巨年夜液平面.5.乙状结肠扭转时巨年夜胀气的肠袢从盆腔向上延伸到肝脏.三.化验检查可了解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但对判断有否绞窄性肠梗阻帮手不年夜.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临床观察一定要细致,在判断不很明确时宁可采用积极的手术办法.。
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
方法对本院外科收治的32例肠梗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中,采用保守治愈26例,无死亡病例;中转手术治愈6例,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
结论单纯性及病因不明的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治疗无缓解或不能排除肠绞窄者,应在肠绞窄发生前立即手术探查。
【关键词】肠梗阻保守治疗手术时机选择【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24-02肠梗阻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肠道通过障碍的临床症候群。
其临床病象相互交织、复杂多变,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因此,对于肠梗阻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手术时间的选择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肠梗阻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治疗理念也有所变化。
本文对本院从2002—2011年以来收治的肠梗阻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其中儿童5例,平均年龄(40.83±19.3)岁;发病时间最长15天。
病因不明确的有7例;病因明确的有25例,包括粘连性19例、蛔虫性4例和腹内疝2例。
1.2诊断依据肠梗阻诊断依据有:(1)既往有无腹部手术、炎症、外伤及心血管病史等;(2)有肠梗阻一般症状中二项以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等;(3)X线:立位腹平片可见扩张的肠曲或液气平;(4)超声:梗阻以上肠管扩张,肠腔内液体充盈,伴有液体高速流动、逆向流动及“气过水征”等表现;(5)腹部CT:肠管扩张,管径增大,可见气液平面,肠壁变薄,梗阻远端肠管塌等征象。
1.3保守治疗方法本院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3.1常规治疗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插管深度至少55-60cm,保持胃管通畅及有效负压),润肠通便:温热水500ml加开塞露40ml低压灌肠。
1.3.2抑酸包括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老年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最适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11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34例。
行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中,将手术时间≤3 d的记为实验组,>3 d的记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 110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共有7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治愈72例,治愈率为94.74%,死亡病例为4例,死亡率为5.26%;未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中,治愈病例14例,治愈率为50%,死亡病例为14例,死亡率为50%。
此外行手术治疗的7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实验组病死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应尽可能早行手术治疗,以降低其死亡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更是临床疑难重症,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复杂性,并且老年患者常并存较多合并症,导致老年患者肠梗阻病情加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1]。
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最适时期,为临床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110例,男性69例,女性41例。
其中因肠肿瘤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为43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有33例,出现肠扭转的患者有7例,出现肠套叠的患者有3例,出现腹外疝嵌顿的患者14例,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的患者4例。
所有患者采取以下两种治疗方法。
1.1.1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的方式主要有肠粘连松解、肠减压法、肠造瘘术等,出现肠坏死及肿瘤患者采取肠坏死段切除,肠肿瘤根治术切,手术的时间选择在发病后的5 h~20 d之间。
1.1.2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式主要适用于肠道血运行良好或者未见出现肠绞窄以及坏死的患者,其主要方法如下: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调节患者的酸碱平衡失衡;抗感染,加强营养及对症等治疗。
1.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结直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需要医生给予迅速的诊断和处理。
据报道,有15%~20%的结直肠癌以急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传统的治疗观念是急诊手术,剖腹探查解除梗阻和结肠造瘘[2]。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越来越多老年肠梗阻患者受到重视。
目前,急性肠梗阻的
病死率可高达5%到10%[3],老年患者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充分了解老年人肠梗阻的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
重视病情评论:
在急性肠梗阻早期(<12h)肠管由于吸收功能降低,水与电解质积存在肠腔内,24h后不但吸收减少而且分泌增加,肠管壁充血、水肿明显、通透性增加,体液丢失更加明显,肠管血流灌注障碍,缺血、甚至坏死,研究表明,单纯性肠梗阻的患者4 h后可发现流血,甚至有细菌位移的发生在机体的其他器官[4],正确、准确评估患者肠管血运非常必要。
术前评判是否存在肠绞窄,肠坏死比较困难。
有以下情况时提示有肠绞窄可能:①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腹痛剧烈,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②呕吐出现早而剧烈;③出现休克,或经抗休克治疗休克改善不显著;④有腹膜刺激征;⑤腹部不对称性隆起或触及孤立胀大肠襻;⑥全身出现中毒症状;⑦呕吐物、肛门排出物、胃肠减压抽出液为血性或短期内出现多量腹腔积液或腹腔穿刺液为血性液体⑧腹部x线可见孤立胀大的肠襻且位置固定或有假肿瘤状阴影等其他绞窄征象者;⑨血清淀粉酶、无机磷、肌酸激酶增高者[5]。
有学者认为保守治疗症状尤显著改善时: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或一度稍减轻又再度加重,胃肠减压等非手术治疗不能去除梗阻因素,主张在短期(24~48 h)最迟72h采用手术治疗[6]。
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未见特异而又敏感的指
标,研究表明,理想的手术时机是在绞窄发生之前,通过手术来防止绞窄的发生,尽早发现肠梗阻绞窄的发生,并通过手术来解除,减少严重并发症[7]。
研究表明,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发病前有较重的伴随疾病者可达65%[8],其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疾病,对以上伴发疾病的治疗严重影响急性肠梗阻的预后,有无伴随病的病死率分别为16%及7%。
老年肠梗阻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伴有呼吸系统并发症,其死亡率比年轻人高44倍。
手术前病情估计必须了解有无伴发病存在、伴发病的严重程度,做好伴发病的术前治疗、控制伴发病的发作,估计手术是否必需,估计什么术式既可解决问题,患者又能耐受,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途径及保证[9]。
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以挽救生命为前提,最大限度地保全器官组织的功能。
对外科急性肠梗阻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从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大小考虑,掌握手术时机,处理好伴发病同样重要,与择期手术比较,急诊手术术前估计病情困难,应考虑简单、适用的手术方式,避免手术成功,患者死亡的不良结果。
综上所述,决定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预后的关键是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的把握。
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发病特点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情重、进展迅速、常合并内科疾病,重视病情评估,同时做好伴发病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肠梗阻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探查。
为减少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保守治疗时间尽
量不超过72小时。
参考文献
[1] 杨会明,李琴.老年人急腹症手术时机、方式及安全性探讨. 中国民康医学,2008,22(20):26282630.
[2] 姚礼庆,钟芸诗.急性结直肠梗阻的内镜诊疗进展.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43-345.
[3] 王兰辉,田彦玲,吕晓燕,等.109例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诊治与治疗.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2):108109.
[4] 鲁德,秦宪斌,宋彩霞.糖尿病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13例.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5(15):29432943.
[5] 吴孟超,吴在得.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 周兵.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抉择.当代医学,2011,17(7):104105.
[7] 陈军,何晓东.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中国医刊,2007,37(6):20.
[8] 曲义坤,杨婷,徐剑.老年人肠梗阻病因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3(9):104106.
[9] 王贺洪.5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治疗及手术时机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