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理血药方
- 格式:ppt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76
『医方集解』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方名: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总结:升阳补中组成:白朮、黄耆、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主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外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减:(1)如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
(3)肺热欬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
(10)腹胀,加枳实、厚朴、木香、砂仁。
(11)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朮。
(17)阴火,加黄蘗、知母。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朮、益智。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义:(1)肺者气之本,黄耆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朮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4)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5)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6)生姜辛温,大枣甘寒,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7)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本方除当归、白朮,加木香、苍朮,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本方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本方加苍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朮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本方去白朮,加草蔻、神曲、半夏、黄蘗,名升阳顺气汤,治饮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理气活血滴丸1、药品简介【功能主治】温阳宽胸、理气活血,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I、II级心阳不足,心血瘀阻症(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形寒,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沉细)。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领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0丸,一日3次。
疗程4周。
【药理作用】扩展冠脉血管,升高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范围,和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减低全血粘度、减低血浆粘度、减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集聚。
【组方】大果木姜子大果木姜子油作为贵州苗族特色药材收载于2003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中,其性味辛、温,归肝、胃经;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胃痛、腹痛、胸闷等症。
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是从樟科植物米槁的干燥果实经水蒸气蒸馏而得,在贵州为苗族、布依族的传统习用药材,民间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炎、胸闷、呕吐等病症。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
《金匮要略》记载,薤白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艾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艾片是左旋龙脑,左旋龙脑比右旋龙脑纯度更高,用量更少,几乎无毒副作用。
且左旋龙脑和其他药物原料搭配时,能防潮防湿,提高保质期,且能杀菌。
【用药优点】苗药成份,长久改善心绞痛症状,快速改善心绞痛,用药安全无胃部不适。
2、剂型优势滴丸制剂属于固态分子分散体系,药物呈分子状态分散,其能达到最快地溶出速率,克服了传统中药起效速度慢的不足。
名医方论——历代名家对常用方证的论述:9、理血剂(一)2007-04-17 22:10一、活血祛瘀(1)【桃核承气汤方论】明·许宏:太阳者,膀胱也。
本经邪热不解,随经入腑,结于膀胱,热不得散,故作蓄血之症,其人如狂。
经日:血在上喜忘,血在下如狂,是也。
若其久症不解,或脉带浮,或恶寒,或身痛等症,尚未可攻,且与葛根汤以解其外。
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以桃仁为君,能破血结,而缓其急;以桂枝为臣,辛热之气,而温散下焦蓄血;以调胃承气汤中品味为佐为使,以缓其下者也。
此方乃调胃承气汤中加桃仁、桂枝二味,以散其结血也。
(《金镜内台方议》)明·吴昆:伤寒外证已解,小腹急,大便黑,小便利,其人如狂者,有蓄血也,此方主之。
无头痛发热恶寒者,为外证已解;小腹急者,邪在下焦也;大便黑者,瘀血渍之也;小便利者,血病而气不病也。
上焦主阳,下焦主阴,阳邪居上焦者,名日重阳,重阳则狂。
今瘀热客于下焦,下焦不行,则干上部清阳之分,而天君弗宁矣,故其证如狂。
桃仁,润物也,能泽肠而滑血;大黄,行药也,能推陈而致新;芒硝,咸物也,能软坚而润燥;甘草,平剂也,能调胃而和中;桂枝,辛物也,能利血行滞。
又日:血寒则止,血热则行。
桂枝之辛热,君以桃仁、硝、黄,则入血而助下行之性矣。
斯其制方之意乎!(《医方考》)清·柯琴:若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乃太阳随经之阳热瘀于里,致气留不行,是气先病也。
气者血之用,气行则血濡,气结则血畜,气壅不濡,是血亦病矣。
小腹者,膀胱所居也,外邻冲脉,内邻于肝。
阳气结而不化,则阴血蓄而不行,故少腹急结;气血交并,则魂魄不藏,故其人如狂。
治病必求其本。
气留不行,故君大黄之走而不守者以行其逆气,甘草之甘平者以调和其正气。
血结而不行,故用芒硝之咸以软之,桂枝之辛以散之,桃仁之苦以泄气。
气行血濡,则小腹自舒,神气自安矣。
上又承气之变剂也。
此方治女子月事不调,先期作痛与经闭不行者最佳。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清·钱潢:此方自成氏以来即改桂为桂枝,其何故也?揣其臆见,是必因热结膀胱,迫血妄行,畏桂之辛热而不敢用,故易之以桂枝耳。
怎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当下天气一天天的暖和起来,身上也难免会出汗,在这段时候一些人的肠胃难免会出现不适的现象,往往都是肝火旺盛的症状,那么怎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呢?
一
药方:炒柴胡、白芍、香附、当归、防己、苍耳草各15克,川芎20克,刺蒺藜45克,炙何首乌、黄、自然铜各30克,红花、补骨脂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发于头面部加升麻、白芷;发于胸腹部加瓜蒌皮、郁金;发于下肢加牛膝;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黑芝麻;血瘀明显者加水蛭、丹参。
每剂药煎服4次,每日2次,留少许药汁用纱布浸之外搽,每日4~5次。
疏肝理气的中药方有哪些?三大药方教你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二,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一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专利名称:理气活血安神汤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姗姗
申请号:CN201610531273.8申请日:20160707
公开号:CN105902893A
公开日:
201608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理气活血安神汤,由下列中药制成:川芎12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地肤子12克、炒桃仁10克、薏苡仁15克、川牛膝12克、北柴胡10克、醋香附10克、炙甘草6克、麸炒枳壳6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当归12克、白术10克、红花10克、茯苓12克、石膏15克、生地黄12克、酸枣仁15克、合欢花10克。
制取方法:取上述中药,加温水1500ml,浸泡60分钟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渣后制成汤剂。
本发明上述诸药配伍,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於、调经止痛、养心安神之功效,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申请人:李姗姗
地址: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皋东街2号市复退军人医院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药治疗老中医的有效处方中药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和相对较少的副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
老中医作为中医界的精英群体,他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因此,中药在治疗老中医自身患病时的应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中药治疗老中医的有效处方针对老中医经常遇到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节气血、益气健脾、滋阴养肾、健脾化痰、舒肝理气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部分处方。
1. 调节气血老中医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常常会出现气血不调的情况。
气血不调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问题,如心悸、头晕、乏力等。
针对此类情况,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处方:【处方一】杞菊地黄丸(方剂)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茯苓等。
功能:补肺益肾、明目退翳、滋补肝肾、调理气血。
用法用量:一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 益气健脾老中医因长期奔波和工作压力,脾气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脾气虚弱。
脾气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以下是一种适用于益气健脾的中药处方:【处方二】四君子丸(方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益胃止呕。
用法用量:一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 滋阴养肾老中医由于长期从事中医工作,容易导致肾阴不足的情况,肾阴不足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腰膝酸痛、失眠等。
以下是一种滋阴养肾的中药处方:【处方三】六味地黄丸(方剂)组成:熟地、益智、山药、茯苓、牛膝、泽泻等。
功能:滋阴补肾、固涩安神、健脾养胃。
用法用量:一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4. 健脾化痰老中医长期从事医疗工作,面对各种病症,往往肺脾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痰湿症状加重。
痰湿症状的加重会引发咳嗽、胸闷等问题。
以下是一种适用于健脾化痰的中药处方:【处方四】陈皮牛膝散(方剂)组成:陈皮、牛膝、茵陈等。
功能:健脾燥湿、理气止痛、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一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5. 舒肝理气老中医在医疗实践中,常常会面对情绪波动等问题,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疏肝理气疏肝理气,即疏肝,疏散肝气郁结的治法。
按五行而论,肝属木而性喜条达,主疏泄,为藏血之脏。
设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郁结,呈现种种病变。
疏肝理气具有疏理肝脏气机,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
肝气郁结表现为两胁胀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肠鸣腹痛;妇女可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痛经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元胡、陈皮等。
临床注意事项:使用疏肝理气应注意掌握郁结之主证。
疏散之品久用易伤气阴,故临床兼见血亏气虚者,须与养血益气药合用。
能够疏肝健脾理气的6种食物:肝是“将军之官”,它喜条达,主疏泄。
因此,如果肝脏失于条达,很多人就会出现两肋胀痛、胸闷不舒服、看见东西就恶心、吃油腻的东西就想吐、平时吃饭也不香,还经常感觉肚子里有阵痛等症状。
疏肝理气的方法有很多,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疏肝理气的食物。
1 、莲藕:藕能通气,能健脾胃顺气。
2、萝卜:可顺气健胃、祛寒消痰。
以青萝卜疗效最好,红皮萝卜次之,如胃寒的女性,可用排骨或牛肉炖萝卜汤吃3、山楂:善于顺气活血、化食消积。
但胃酸多的女性慎用。
如果是血瘀体质,可用山楂煮红糖水喝,可补血解郁。
4、玫瑰花:玫瑰花有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的功能,可用玫瑰花泡茶饮。
5、金银花、菊花、炒决明子:将三者泡绿茶可降火,亦有轻微的疏肝理气之功。
6、乌梅:乌梅冰糖煮水可滋阴,夏日可常喝,效果很好月季花泡水可活血化淤,但效果一般,若是化淤日常用品鲜有效果。
季节中,肝对应春天,春天是养肝最好的季节。
一位台湾中医主张多吃绿芯的黑豆,说是补肝。
五色中,肝对应青色,所以多吃绿色蔬菜,对肝脏也是有好处的。
叹息法方法:全身放松,先深呼吸后,再尽量呼气,在呼气时发出“嘘”(xū)音,并尽力瞪目,重复10次。
作用:可调和脏腑,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
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