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考前复习资料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各位学生: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医古文Z》辅导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在“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中,“其”的意义是:(A)A.或许B.一定C.如果D.难道E.莫非2.在“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中,“少”的意义是:(D)A.减少B.变小C.低贱D.轻视E.不多3.在“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中,“则”的意义是:(B)A.效法B.法则C.条文D.遵循E.依从4.在“载归家,中宿死”中,“中宿”之义为:(C)A.隔夜B.次夜C.半夜D.睡着E.三日5.在“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中,“物”的意义是:(D)A.器物B.外物C.万物D.众人E.物质6.在“降志屈节,钦望巫祝”中,“钦”之义为:(B)A.虔诚B.恭敬C.皇命D.谦逊E.屈尊7.在“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之义为:(D)A.钱财B.凭借C.根据D.持E.得到8.“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这表示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的:(C)A.目的B.动机C.原因D.决心E.后果9.在“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中,“遘”之义为:(E)A .遇到 B. 碰上 C. 看待 D. 遭受 E.造成10.在“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中,“钟”之义为:(A)A. 正当B. 钟鼓 C .时钟 D. 钟情 E.刚刚11.在“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土宇”之义为:(E)A.土地和天空B.领地的上空C.领土和领空D. 领地上的人民E.领地12.在“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之义为:(D)A.恶劣B.瘦弱C.贫民D. 体弱多病者E.顽劣13.“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D)A.自谦 B.自卑 C.佩服 D.敬意 E.赞赏14.在“游食江湖,货药吮舐”中,“货”之义为:(B)A.钱财B.卖C.买D.货物E.制作15.在“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中,“妍蚩”之义为:(A)A.美丑B.善恶C.男女D.好坏E.老少16.在“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中,“止”的意义是:(D)A.停止B.完了C.来到D.语气助词E.同“之”,动词17.在“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中,“举”的意义是:(A)A.救治B.举起C.翘起D.抬起E.推崇18.在“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中,“左右”的意义是:(D)A.左边右边B.前边后边C.辅助D.身边的人E.亲人19.在“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闻气味C. 询问病情D. 脉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的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答案:E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中的“四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养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意义。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综合分析病因、病性、病位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论述中医“整体观念”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观念有助于医生全面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整体健康。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古医籍试题答案清初三大家指明末清初三位医学大家:吴谦、张璐、喻嘉言(喻昌)错简重订派认为世传本《伤寒论》有错简,主张考订重辑,明末方有执首先提出,清初喻昌大力倡导,而后张璐、吴谦等从者甚众,形成错简重订一派。
辨证论治派明清时期部份医家着眼于对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和发挥。
他们对错简重订和维护旧论的观点均持反对意见,认为不必在哪些是原著条文上争论不休,而应当在发扬仲景心法上下功夫。
代表人物有柯韵伯、徐灵胎、尤在泾等。
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期四位著名医家,分别是寒凉派的刘完素,攻下派的张从正,补土派的李东垣和滋阴派的朱丹溪。
重点医家、著作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孙思邈《千金要方》——药王淳于意《诊籍》——即医案钱乙:创六味地黄丸张仲景——医圣陈实功《外科正宗》张景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王清任《医林改错》:重视活血化瘀吴师机——推崇外治法重点医家、著作尤在泾(尤怡)《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徐灵胎(徐大椿)《伤寒论类方》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薛雪)《湿热病篇》宋代最盛行的方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近代“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伤寒论》形成的背景时代背景:正值“三国”战乱时期,民不聊生,天灾频发,疫病流行,仲景家族亦大部分死于伤寒病,因而发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文化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学术氛围活跃。
医家划入“方技”一类,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派。
已经出现了《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等著作,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有了理论源头。
阳和汤阳和汤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姜炭)、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原方主治阴疽证、痰核、流注、鹤膝风等外科疾病,现代发展应用治疗多种内、外科疾病,如脉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吴有性:《温疫论》戴天章:《广温疫论》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条辨》(或《湿热病篇》)余师愚:《疫疹一得》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士雄:《温热经纬》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雷丰:《时病论》柳宝诒:《温热逢原》外科三家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全生派”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心得派”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晋朝王叔和唐代孙思邈宋代韩祗和、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郭雍金代成无己。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A 高贵B 尊重C 尊贵D 富贵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D )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A 回避B 要求C 征召D 宠爱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A 研磨B 锋利C 厉害D 针灸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C )A 谥号B 年号C 庙号D 别号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A 稍微B 逐渐C 很快D 一点儿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B )A 轻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A 纪念B 通“记”C 回忆D 纲纪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D )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D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B )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B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C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D )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 B )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 A )A.主宰B.治疗C.治理D.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 B )A.见识浅陋B.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D.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 “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C )A.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D.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鄙人B.苍生C.平民D.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 A )A.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 “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 A )A “向隅而泣”的缩写B面向窗口 C 面向大家 D 面向医生28 “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原谅 B 确实C诚实D正直29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 A )A 仰面B戴面具 C 戴方巾 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 A )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 )A “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 “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 “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 “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 )A 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学古文作为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下面是一些医学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题一:阅读下面这段医学古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十二经脉者,盖诸精气之枢。
”请简要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其中描绘了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精气运行的关键部位。
经脉是人体内部的网络系统,精气通过经脉的运行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十二经脉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精气通过这些经脉来调节身体的机能。
考试题二:请根据下面的古文,简要概括其内容。
《伤寒论》曰:“寒热熟而烦躁者,是阳明也。
”请简要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伤寒论》,它提到了一种“寒热熟而烦躁”的症状,指出这是阳明经出现问题的表现。
阳明经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当这条经脉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们出现寒热交替以及情绪烦躁的症状。
考试题三:请根据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身有十二节,脾为之使。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并简要说明脾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它描述了人体身体的结构由十二个节构成,其中脾脏起到调节这些节的作用。
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脾脏的作用包括转化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调节体液的代谢,以及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等。
考试题四: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分别是什么?答案: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如下:1. 心对应火元素;2. 肺对应金元素;3. 肝对应木元素;4. 脾对应土元素;5. 肾对应水元素。
考试题五:请简要说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中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无论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还是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归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者仁心”最早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其中“望”指的是什么?A. 听诊B. 问诊C. 观察D. 切脉答案:C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古代名医的主张?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本草纲目》D.《千金方》答案:B5. “五味入五脏”中的“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甘、咸C. 酸、甜、苦、辛、咸D. 酸、甜、苦、辛、辣答案:C6. “心主血脉”这一说法出自哪部古籍?A.《难经》B.《素问》C.《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B7. “肾藏精”这一理论在中医中有何意义?A.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B. 肾是人体储存精气的地方C. 肾是人体排泄废物的器官D. 肾是人体调节水液的器官答案:B8.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肝脏负责排除体内毒素B. 肝脏负责调节情绪C. 肝脏负责调节血液D. 肝脏负责消化食物答案:B9.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脾脏负责消化食物B. 脾脏负责调节情绪C. 脾脏负责调节血液D. 脾脏负责排泄废物答案:A10. “肺主皮毛”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肺脏负责皮肤和毛发的生长B. 肺脏负责调节呼吸C. 肺脏负责调节情绪D. 肺脏负责调节血液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治病原则?A. 调和阴阳B. 治病求本C. 预防为主D. 对症下药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养生方法?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调摄D. 劳逸结合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甘草D. 茯苓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草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医古文B》辅导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在“使妓戏狎,或引其衣”中,“狎”的意义是:EA.戏弄 B.引诱 C.挑逗 D.猥亵地开玩笑 E.亲昵而不庄重2.在“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的意义是:A.一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E.十五日3.在“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中,“泥”的意义是:DA.束缚 B.软化 C.拘泥 D.凝滞 E.污染4.在“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中,“翌日”的意义是:DA.前日B.昨日C.今日D.次日E.过了几日5.在“王注固非,《校正》谓是殃字,义亦未安”中,“安”的意义是:DA.安定B.安全C.安分D.妥贴E.安生6.在“此说甚戾”中,“戾”的意义是:DA.暴戾B.罪过C.安定D.违背E.扭转7.在“据此,则凭脉决症,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比喻:CA.徒有虚名B.偶然成功C.应验迅速D.反应迟钝E.声音相应8.在“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的意义是:BA.担忧B.恐惧C.警惕D.郁结E.凄怆9.在“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中,“勒”的意义是:DA.统勒B.合并C.刊登D.编写E.补充10.在“挟技劫病,贪利恣睢”中,“恣睢”的意义是:DA.自由自在B.骄傲自大C.斤斤计较D.胡作妄为E.暴露无遗11.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BA. 因此B.通“已”,已经C.因而D.而且E.以至于12.在“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的意义是:DA.商量B.谋划C.探讨D.合E.联系13.在“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的意义是:AA.浓厚B.深沉C.浸润D.沉没E.澄清14.在“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的意义是:AA.固定的寿限B.一定的比例C.限定的分量D.固定的年分E.确定的比分15.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CA.持论B.偏执之言C.固执之言D. 提出的意见E.所说的话16.在“航千仞之渊”中,“仞”的意义是:EA.通“韧”B.通“刃”C.险恶D.周制七尺E.古长度单位,周制八尺17.在“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EA.尽B.负担C.禁止D.战胜E.经受得住18.在“时惟伯嘉纳公持部使者节来蒞浙东,慎简群材”中,“简”的意义是:BA.取用B.选择C.简朴D.简易E.简化19.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C A.不全 B.不正 C.独 D.仅 E.止2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哪个词义与“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的意义接近:CA.厥身已斃,神明消灭B.精神不能止邪气C.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D.意多忧者,慰安云伪E.性好吉者,危言见非21.在“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的意义是:CA.一日B.五日C.七日D.十日E.十五日22.在“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中,“泥”的意义是:DA.束缚B.软化C.拘泥D.凝滞E.污染23.在“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中,“比”的意义是:EA.比较B.比拟C.并列D.同等E.类24.在“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以深,噬脐无及”中,“噬脐”比喻:EA.痛恨不已B.忧郁不快C.怒气冲天D.惶恐不安E.后悔不及25.在“其家咸以为怪,然以为系铃解铃,姑听之”中,“系铃解铃”比喻:EA.自找麻烦B.自作主张C.自以为是D.自讨苦吃E.谁做的事有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26.“跋前踬后”比喻:DA.顾此失彼B.前后矛盾C.本末倒置D.进退两难E.反复思考27.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式”之义为:BA .试 B.用 C .尝 D 方 E.当28.在“夫喜于遂,畏于难,惧于祸”中,“遂”的意义是:BA.通畅B.顺心C.成就D.于是E.随便29.在“六气斯沴,易愆寒燠之宜”中,“沴”之义为:CA.不流B.通“诊”C.不和D.通“利” E.泛滥30.在“生民之祸亟矣”中,“亟”之义为:BA.急B.频繁C.极D.多次E.反复31.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DA.已B.起C.閒D.甦 E.差32.在“呻吟无赖”中,“无赖”之义为:AA.无奈 B.不好C.无靠 D.无聊 E.无知33.在“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中,“考”之义为:AA.长寿B. 考问 C .寿命 D.一生 E.羸弱34.在“忘躯徇物,危若冰谷”中,“冰谷”喻义为:CA.喻寒冷B.喻深渊C.喻险境D. 喻困苦E.喻艰难35.在“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中,“稔”之义为:DA.谷熟 B. 谷物名称 C.黏 D.年 E.月36.在“驹隙百年,谁保无恙”中,“驹隙百年”之喻为:DA. 喻时光迅快B. 喻时光缓慢C.喻人生漫长D. 喻人生短暂E.喻路途遥远37.在“疾之中人,变态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中,“二竖”之义为:CA. 两个小儿B. 病名C.病魔D. 鬼怪E.两个童仆38.在“好学之士,咸知向方”中,“向方”之义为:CA.方向正确B.趋向某方C.趋向正道D.有了方向E.趋之若骛39.在“嗜学不厌,研理务精”中,“厌”之义为:AA.满足B.厌弃C.讨嫌D.通“魇E.通“压”40.在“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中,“梓”的修辞手法是:CA.比喻B.委婉C.借代D.互文E.割裂41.在“挟技劫病,贪利恣睢”中,“恣睢”的意义是:DA. 自由自在B.骄傲自大C.斤斤计较D.胡作非为E.暴露无遗42.在“剽窃医绪,倡为诡异”中,“绪”的意义是:EA.心绪B.开端C.事业D.头绪E.残余43.在“人之所病,病病多”中,“病病多”译为:CA.疾病多B.患病多C.担忧疾病多D.担忧患病多E.重病多44.在“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中,“已”的意义是:DA.已经B.说尽C.通“以”D.通“矣”E.停止45.在“藏诸笥者久之”中,“诸”的意义是:CA.之B.之乎C.之于D.许多E.于46.在“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中,“钟”之义为:AA. 正当B. 钟鼓 C .时钟 D. 钟情 E.刚刚47.在“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土宇”之义为:EA.土地和天空B.领地的上空C.领土和领空D. 领地上的人民E.领地48.在“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之义为:DA.恶劣B.瘦弱C.贫民D. 体弱多病者E.顽劣49.“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DA.自谦B.自卑C.佩服D.敬意 E.赞赏50.在“游食江湖,货药吮舐”中,“货”之义为:BA.钱财B.卖C.买D.货物E.制作51.在“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中,“妍蚩”之义为:AA.美丑B.善恶C.男女D.好坏E.老少52.在“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中,“亭育”之义为:AA .养育 B. 立貌 C .停止 D. 享受 E.生育53.在“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中,“忒”之义为:CA. 特别B. 虚假C. 差错D. 过分E.模糊54.在“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EA.尽B.负担C.禁止D.战胜E.经受得住55.在“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中,“亡如”之义为:AA.无奈B.不如C.不像D.不要E.徒然56.在“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尚”之义为:EA.崇尚B.高尚C.重视D.宝贵E.久远57.在“处判针药,无得参差”中,“参差”之义为:BA .不齐 B.差错 C .交互 D.混乱 E.错综58.在“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中,“措”之义为:DA. 措施B. 错C. 借D. 搁置E.混乱59.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DA.常规和变化B. 义偏于“经”,常法C.经常和权变D. 义偏于“权”,变化E. 义偏于“权”,谋略60.“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典出:AA.《周易》B. 《论语》C.《孟子》D.《史记》E.《老子》61.在“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中,“闵”的意义是:BA.忧伤B.忧虑C.悲痛D.怜惜E.昏昧62.在“据此,则凭脉决症,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比喻:CA.徒有虚名B.偶然成功C.应验迅速D.反应迟钝E.声音相应63.在“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中,“生生”的正确译法是:EA.世世代代B.保养生命C.孳息不绝D.安于自然E.使生命长生64.在“梁陶弘景雅好摄生,研精药术”中,“雅”的意义是:EA.雅正B.高尚C.非常D.时常E.平素65.在“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中,“悬”的意义是:BA.牵挂B.传布C.保存D.相隔E.公开66.以下哪个不含有“百姓”义:AA.二竖 B.蒸人 C.含灵 D.苍生 E.黔首67.以下哪一个不能表示“时间长久”义:CA.尚 B.淹C.曾 D.久 E.邈68.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BA. 因此B. 通“已”,已经C. 而且D. 因而E. 以至于69.在“是以君子知形恃神而立,神须形以存”中,“须”的意义是:DA. 需要B. 必须C. 等待D. 依靠E. 应当70.在“今执途之人而问之”中,“今”的意义是:DA. 今天B. 现在C. 马上D. 如果E. 发语词71.在“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中,“多”的意义是:EA. 多少B. 顶多C. 最多D. 过多E. 只是72.在“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中,“传”的意义是:EA. 传扬B. 记载C. 流传D. 传诵E. 为……作传73.在“闻子敬时愦闷动作”中,“动作”的意义是:EA. 活动 B .行为 C. 发生 D. 发现 E. 发作74.在“徐之粪壤,皆可以封大社”中,“封”的意义是:BA. 泥塑B. 建筑C. 同“邦”D. 坚固E. 分地75.在“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中,“殷”的意义是:AA.深B.大C.富D.强E.极76.在“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中,“诬”的意义是:AA.轻视B.虚假C.荒诞D.欺骗E.诬蔑77.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的意义是:B A.具备 B. 陈述 C. 排列 D. 写作 E. 全部78.在“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中,“当”的意义是:CA.在B.挡C. 担当D. 应当E. 当然79.在“然新秋之凉,方以却暑也”中,“却”的意义是:CA.再B.转C. 退D. 反E. 又在“不肖体素丰,多火善渴”中,“善”的意义是:DA. 好B. 爱C. 易D. 多E. 耐81.“子之所慎,斋战疾”中,“子”指的是:A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E.荀子82.“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略同”中,“而”的意义是:BA.尚且B.如果C.然而D.而且E.并且83.“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略同”中,“是”的意义是:DA.这样B.这些C.是这样D.正确E.认为正确84.“其于医也则不可,谓人己气血之难符”中,“谓”的意义是:EA.认为B.所说的C.叫做D.以为E.通“为”,因为85.在“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中,“顾”意为:AA.回视B. 顾惜C. 斜视D.左右看E. 只是86在“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而勿谖者亦以言”中,“矢”的意义是:CA. 箭B. 逝C. 誓D. 屎E.失87.在“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中,“可”的意义是:AA. 大约B. 可以C. 可能D. 可要E. 或许88.在“摭陶氏之乖违,辨俗用之纰紊”中,“摭”的意义是:BA. 通“庶”B. 摘取C. 批判D. 遮掩E.指责89.在“徽音累属”中,“累属”属于:EA.叠音词B.重言C. 联绵词 D .偏义复词 E.同义复词90.在“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通”中,“王”的意义是:CA.兴旺B.成为帝王C. 成就王业D. 做大王 E .霸主91.在“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此乎”中,“加”的意义是:BA .增加B .超过 C. 覆盖 D.强加 E.变大92.在“而下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中,“下士”的意义是:DA.穷人B.地位低的人 C .愚蠢的人 D.水平差的人 E .不讲道理的人93.在“徐之粪壤,皆可以封大社”中,“封”的意义是:BA.泥塑B.建筑C. 同“邦”D.坚固E.分封94.在“未信宿辄谢去”中,“信宿”的意义是:BA.投宿 B. 两个晚上 C .可靠 D. 确信 E.任意住宿95.在“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一切”的意义是:CA. 所有B.全部C.普通 D .寻常 E.正常96.在“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中,“丝竹”属于:BA .比喻B .借代 C. 割裂 D .委婉 E .互备97.在“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而其中又有辨焉”中,“辨”的意义是:BA.辨别 B.分别 C.办法 D.议论 E .差误98.在“天下之人,皆可以无死,斯言妄也。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古文”是指: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2.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3. “医古文”中“医”的含义是:A. 医学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4. “医古文”中“古文”的含义是:A. 古代文献B. 古代文体C. 古代语言D. 古代文化答案:B5. “医古文”的研究对象是: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6.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医古文”的研究目的不包括:A.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B.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C. 创新现代医学理论D. 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C8. “医古文”中“医”字的本义是:A. 治病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9.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指的是: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10.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现代医学文献的翻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医古文”的研究意义包括:A.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B.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C. 促进现代医学发展D. 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答案:ABCD12.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古代医学文献的翻译技巧答案:ABC13.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数学建模答案:D14. “医古文”中“医”字的引申义包括:A. 医生B. 医术C. 医药D. 医疗答案:ABCD15.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的含义包括: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医古文》复习资料单项选择1、“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中的“厉”是“砺”的(D)。
A、通借字B、异体字C、简体字D、古字2.“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A)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3、“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中的“输”是“腧”的(A )。
A、通借字B、简体字C、异体字D、古字4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A)A 仰面B戴面具 C 戴方巾 D 戴帽子5、“蒙蒙昧昧,惷若游魂”中的“惷”是“蠢”的(B)。
A、通借字B、异体字C、简体字D、古字6 “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B)A原谅 B 确实C诚实D正直7、“经络府俞,阴阳会通”中的“俞”是“腧”的( A )。
A、通借字B、古字C、异体字D、简体字8、“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中的“瞚”是“瞬”的( A )A、通借字B、繁体字C、异体字D、古字9.“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A 高贵B 尊重C 尊贵D 富贵10 “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 A )A “向隅而泣”的缩写B面向窗口 C 面向大家 D 面向医生11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B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12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13.“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A 纪念B 通“记”C 回忆D 纲纪14“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15“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16“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D)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17“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D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8“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B)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19“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B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20“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D)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 认为……奇异21“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鄙人B.苍生C.平民D.布衣22“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 A )A.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A 回避B 要求C 征召D 宠爱24“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 B )A.见识浅陋B.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D.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5“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C )A.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D.发现26“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A 研磨B 锋利C 厉害D 针灸27“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B)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28“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 A )A.主宰B.治疗C.治理D.正常29“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C)A 谥号B 年号C 庙号D 别号30“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31“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D)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32“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A 稍微B 逐渐C 很快D 一点儿33“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34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35“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A 轻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严重的病三、判断题1“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中的“滞下”是痢疾。
(√)2“流涕长潸”的意思是眼泪鼻涕长流不止。
(×)3“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中“吾子”意思是我。
(×)4“鸡鸣至今”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名。
(√)5“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中的“不刊”义为“无须修改”。
6.“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的“带下医”指妇科医生。
(√)7.“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两个“余”词义不同,在古书中用的是一个字。
(×)8.“国中治穰过于众事”和“沛国谯人也”中的两个“国”意思相同。
(×)9.“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中两个“卒”意思相同。
(×)10.“翁穷昼夜是习”中的宾语是“是”。
(√)四、填空题(类型说明:每小题1分,共10分)1. 古今词义演变的三种形式是词义范围扩大、缩小、转移。
2、“武”、“信”是“六书”中的字。
3. “齐”是“剂”的___古___字4、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
5. 汉字的形体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及简化字几个阶段。
5 从“页”的字,多与____人头_____有关。
6、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
7、“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中的“请”意为。
8、“亦仅仅晨星耳”中的“晨星”比喻。
9 《说文解字》云:“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10. 形符“歹”,音è,从“歹”的字,多与死亡危险有关。
11、“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的“明堂”指鼻子。
12“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中的“共”是“供”的同借字。
13. 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个方面。
14、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15.我国最早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我国最早的词典是《尔雅》。
16、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17“当晋昭公时,诸大夫疆而公族弱”中的“疆”是“强”的字。
18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企踵:19. 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医类书是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五、解词题1、为医或在齐或:有时2 六气斯沴,易愆寒燠之宜。
燠:温热3、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遇:接待4.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殆:大概5. 公不以为无似,俾摄录世判官。
无似:不贤6.小儿戏门前,逆见。
逆:迎面7.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经:明白8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自非:假如9、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婴:被10、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赍:持,拿11、降志屈节,钦望巫祝钦:恭敬地12. 疾之中人,变态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
二竖:病魔13、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觇:看见14、予开卷细玩玩:研究15、阙者缉之,讹者绳之绳:加上16、解其装,无长物长物:多余17.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自用:自以为是18. 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瞋恚:愤怒19. 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皎:傲慢20、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稔:21.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
救济:救世济民22. 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治:整理23. 驹隙百年,谁保无恙?驹隙百年:人生短暂六、翻译题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
答: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2.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答:若想解除疾病之束缚,脱离危险的境地,保全天真之精,导引气机流行,使人民达到长寿,帮助病患之人获得安康,离开了三圣(伏羲、神农、黄帝)之道,恐怕很难达到吧!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4、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
答: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边,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问道。
5 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答:左丘明说过:“仁德之人的说话,它的益处很广大呀!”的确是这样的。
像丹溪翁,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实可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为是医师而轻视他呢?6、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答:我能使他活过来7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到徐州一带求师学习,能同时通晓几种经书。
沛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就任。
通晓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纪将近百岁了,却有壮年人的容貌。
8、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答: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客人招待。
9.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10、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七、给下面文字断句(加上标点符号)1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
时珍生,白鹿入室,紫芝产庭,幼以神仙自命。
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
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
善医,即以自居。
富顺王嬖(bì)庶孽,欲废适子。
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
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
世子暴厥,立活之。
荐于朝,授太医院判。
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2、医岂易言乎?药岂易用乎?其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
病不能自言,授药而死者,无所控诉。
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谚有之曰:“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藏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此言用药之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