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后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23.35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的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张治杰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10期摘要:本文结合太和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麦茬夏大豆生产实际,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可操作性,并进行了示范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的夏大豆减产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的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措施。
关键词:小麦秸秆;还田;麦茬夏大豆;高产技术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0-0067-02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A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太和县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的种植面积,麦茬夏大豆常年种植面积为9.3万hm2左右。
小麦秸秆75万t左右,秸秆可回收量56.0万t左右,综合利用量50万t,综合利用率90%左右。
其中,以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约占总秸秆利用的90%左右,其余约10%左右。
小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对土壤肥力的提高,土壤结构的改善有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秸秆禁烧“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是秸秆禁烧目与还田要达到的目的。
但是,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由于秸秆粉碎的长短、抛撒的均匀度、耕作层深浅等处理方式的不合理,形成了秸秆的雍堵、堆积等现象,造成一些副面效应,种植麦茬夏大豆困难,农民意见大:地塇、秸秆与土掺混不匀、土壤架空、漏风跑墒、夏播大豆堵塞耧腿、播种深浅不一等,使夏大豆大幅度减产,与其习惯性板茬播种夏大豆特别不适应,易造成缺苗、断垄、苗不齐、弱苗、感染病虫害、吊死苗等现象。
如加大夏大豆种植行距,则种植密度达不到夏大豆新品种的种植密度要求等。
总之,秸秆全量还田后,对夏大豆的产量影响很大,如果技术处理不好,易造成大幅度减产。
针对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夏大豆高产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与政府保持一致,并大力支持政府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同时,积极探讨应对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几年研究实验,摸索了一套应对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效果明显,2015年~2017年,三年间,在全县累计示范与推广面积为3.47万hm2,平均单产186.6kg/667m2,最高单产达336.5kg/667m2,已得到广大农民与种粮大户的认可。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
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
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
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
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2.培育壮苗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
夏播大豆多为麦收后抢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播种,墒情不足时要进行灌溉播种。
推广机械条播,利于苗全、苗匀。
播深以5 cm为宜,播量45~75 kg/hm2。
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
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
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
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
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
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22.5万~27.0万株/hm2;晚熟品种留苗18.0万~19.5万株/hm2。
3施肥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大豆一般是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和大豆是常见的农作物,它们可以通过套作来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
以下是一些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技术:
1. 合理选取套作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周期相对短且产量较高的小麦、玉米和大豆品种进行套作,以实现最佳的产量效益。
2. 轮作方案设计:在田块中设定合理的轮作方案,通常采用小麦-玉米-大豆的轮作顺序。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小麦-大豆-玉米的套作方式。
3. 优化种植密度和行距:根据具体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
通过合理控制植株数量和间距,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4. 管理和合理施肥:在整个套作过程中,要加强农田管理,包括定期翻耕、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根据具体作物需求,合理施肥,确保养分的供应和平衡。
5. 种植后期的收获和储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收获阶段需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同时,在收割后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确保作物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通过采取以上套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效益,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3期麦后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宋建浩(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莱阳 265200)摘要: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经济价值较高,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大豆栽培技术体系愈发丰富,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麦后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基于此,从山东莱阳市地形、环境等出发,探讨复播大豆优势,深入分析、梳理麦后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总结选种、保苗、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实现技术推广,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复播0 引言复播大豆被称为夏大豆、回茬豆,在山东省多个县均有种植,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
目前,常用的复播大豆栽培技术以麦后复播,小麦套种玉米复播为主,围绕麦后复播大豆栽培技术,分析高产技术要点,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率,实现增产增收等种 植目标。
1 概述莱阳市位于山东省,南北分别毗邻青岛市、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
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存在较多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群,海拔为315.3~374.6 m,气候为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风速分别为655.6 mm、11.6℃、70%、2 609.5 h、2.7 m/s,年平均无霜期183天。
当地河流多为季风源性河流,具有涨落急剧、源短流急特点,春秋经常断流,夏季易患水灾。
2 复播大豆优势大豆兼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更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扩大豆,提产能”成为振兴我国大豆产业重要举措[1]。
大豆营养丰富,可加工成豆瓣酱、豆腐等产品,家家户户都有大豆制品的身影。
相较于普通生产模式,复播大豆生育期相对较短,且不占耕地,具有肥田养地、节省肥料、减少人工成本等优势,故复播大豆种植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大豆品种更新换代,高产优质是其主要研发方向,同时,复播大豆栽培技术也处于不断完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