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优秀教案
- 格式:pptx
- 大小:8.91 MB
- 文档页数:29
高一语文《宝玉挨打》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宝玉挨打》一课,内容包括第二十五章的全部内容。
该章节详细描绘了贾宝玉因受到贾母责骂而心情沮丧,后被贾政误打一顿的故事,通过事件展示了贾府的人物关系和宝玉的个性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成语、典故及修辞手法。
2. 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反叛性格的形成原因。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领会作者曹雪芹通过事件反映封建家族矛盾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宝玉挨打事件背后的人物关系和封建家族矛盾。
教学重点:宝玉挨打情节的理解,以及贾宝玉、贾母、贾政等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宝玉挨打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成语、典故等,理解宝玉挨打的过程。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典故进行解析。
b. 分析贾宝玉、贾母、贾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宝玉挨打事件背后的人物关系和家族矛盾。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宝玉挨打情节的一道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分析并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贾府家族矛盾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事件经过。
2. 重要人物性格特点:贾宝玉、贾母、贾政。
3. 小说的情节结构及创作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宝玉挨打事件背后的人物关系和封建家族矛盾。
答案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对贾府家族矛盾进行深入分析,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宝玉挨打事件的讲解,学生对贾府家族矛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了解贾宝玉的成长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描述贾宝玉因犯错而遭受父亲贾政的责打,以及此次事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作者意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性格,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宝玉挨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宝玉、贾政等人物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一段精彩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并讨论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人物关系图:展示宝玉、贾政等人物之间的关系。
3. 重点词语:挨打、性格、人生观念、创作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谈谈你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分析宝玉性格的优缺点,以及挨打事件对其人生观念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了解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变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故事情节的讲解;2. 人物性格分析;3. 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故事情节的讲解1. 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过错,以及贾政为何如此生气。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宝玉挨打》教案教案: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宝玉挨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一章。
本章节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因为在贾府中与贾政的矛盾而遭受毒打的事件。
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贾宝玉与贾政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宝玉挨打》一章的内容,把握贾宝玉与贾政的矛盾冲突,理解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2.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个性解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宝玉挨打》一章的内容,分析贾宝玉与贾政的矛盾冲突,理解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宝玉挨打》一章,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内容讲解:讲解贾宝玉与贾政的矛盾冲突,分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4. 情节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5. 隐喻与象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如宝玉被打的象征意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宝玉挨打》贾宝玉与贾政的矛盾冲突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概括《宝玉挨打》一章的情节。
(2)分析贾宝玉与贾政的矛盾冲突,说明其原因。
(3)谈谈你对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理解。
(4)解释课文中的一个隐喻或象征,并阐述其意义。
2. 作业答案:(1)贾宝玉因为在贾府中与贾政的矛盾而遭受毒打。
《宝玉挨打》教案教案:《宝玉挨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的第三十回“贾宝玉挨打”。
本章节详细描绘了贾宝玉因误会而遭受贾母和众人责打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封建家庭的伦理关系和宝玉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经典文学语言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礼教对个人命运的束缚,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掌握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经典文学语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红楼梦》原著、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宝玉被打的插图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掌握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过程,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经典文学语言。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有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玉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礼教对个人命运的束缚。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宝玉挨打原因:误会、封建礼教、宝玉与封建礼教的矛盾。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红楼梦》原著,深入了解宝玉挨打的全过程。
2. 分析宝玉、贾母、王夫人等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封建礼教的认识和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深入了解贾宝玉的命运坎坷,分析贾宝玉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宝玉挨打》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是教学的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和品味经典文学语言是教学的难点。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
本文详细描绘了贾宝玉在贾府受到的惩罚和遭遇,反映了封建家庭对子女的严苛教育以及宝玉的反抗精神。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宝玉因违反家规而受到惩罚,第三部分是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认识到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勇敢与无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难点: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以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过程,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以及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2. 宝玉挨打的原因3. 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4. 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七、作业设计2. 结合课文,评价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3. 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宝玉挨打》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思想;学习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技巧;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贾宝玉、贾母等人物形象,了解《红楼梦》中的家族矛盾和封建礼教。
2. 学习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难点:掌握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阅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的贾府图片,引发学生对贾府故事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宝玉挨打》。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
3.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贾宝玉、贾母等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对课文进行改写,提高写作能力。
7. 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纯真、叛逆贾母:严厉、关爱……2. 写作技巧:对比、讽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贾府家族矛盾的认识。
答案示例:在《宝玉挨打》中,贾宝玉与贾母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个体的束缚。
贾宝玉的纯真与叛逆,贾母的严厉与关爱,共同揭示了贾府家族矛盾的本质。
通过这一矛盾,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 拓展作业: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了解贾府人物关系,分析家族矛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使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章节,内容包括宝玉误踢袭人、贾母责打宝玉、宝钗黛玉探望宝玉等情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宝玉挨打》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在情节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宝玉挨打》阅读笔记、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宝玉挨打》情节相似的实践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宝玉挨打》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宝玉误踢袭人的情节,讲解人物性格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贾母责打宝玉的情节,讨论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钗黛玉探望宝玉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及性格特点。
7. 课堂拓展: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宝玉挨打》2. 板书内容:a. 人物:宝玉、袭人、贾母、宝钗、黛玉b. 情节:宝玉误踢袭人、贾母责打宝玉、宝钗黛玉探望宝玉c. 社会背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性格,谈谈你对宝玉误踢袭人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宝玉挨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章节,了解贾宝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小说的社会背景和创作意图。
《宝玉挨打》教案篇一:《宝玉挨打》宝玉挨打》教案3 [定位 ] 宝玉挨打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小说从第二回宝玉之奇和政老爷便不喜欢写起,逐渐写足宝玉不喜读书,不喜仕途经济而贾政将家族中兴的希望寄予其身望其从事仕途经济,逐渐写足宝玉弃经济仕途而只专注“情”,至此,宝玉的反叛与贾政的正统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终由“不喜欢”“惧怕”“骂”“ ”演化为武力冲突“打”,矛盾激化。
而宝玉挨打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宝玉要坚定走自己的路,更明白自己的爱从而走出“人人都爱”的迷局,而“识分定情悟”,通过写各种人物在宝玉挨打之后的表现写足人物的感情思想。
通过学习本文,要联系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宝玉的性格,更深的认清宝玉的叛逆性格,更要通过分析挨打的原因来深入领会《红楼梦》的内容,还要认真领会作家营造高潮的高超技巧指导自己的创作。
通过品读本文,希望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阅读这一高潮来解读《红楼梦》,理解“一把辛酸泪!” [突破口] 1、课题:挨打 2、课后练习四:挨打的原因? 3、第二回《西江月》二词 [切入] 1、联系《林黛玉进贾府》,回忆宝玉的个性、行为、周围人们对他的看法 2、西江月(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师生共同研讨此词透露的信息:宝玉是愁、恨、傻、狂、不通庶务、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学生自行回忆,归纳宝玉的个性、行为,及人们对宝玉的看法) 2、本文为小说的高潮,(学生课前预习)划分小说结构:挨打原因、挨打场面、众人探望。
3、《红楼梦》卷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把辛酸泪,你理解了吗?[探究] 1、走近曹雪芹,走进《红楼梦》阅读《〈红楼梦〉导读》[高中第五册(必修)P85]初步了解《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