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路线图
- 格式:pptx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28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3课时_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内容是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和路线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描述复杂的路线图时,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升其描述路线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升描述路线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升描述复杂的路线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发现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法: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复杂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这张路线图。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路线图的概念和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发现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路线图,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描述路线图。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复杂的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描述路线图的任务。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描述并绘制路线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路线图]【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探过新知】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描述并绘制路线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路线图]【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探过新知】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教学笔记第3课时位置与方向(二)(3)▶教学内容教科书P22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26~27“练习五”中第8~11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在绘制路线图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让学生通过绘制路线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习题,学生自主完成。
师:欢迎来到状元成材路慕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认识路线图。
在开始今天的新课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谁能说一说上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出示知识点)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一、定中心;二、定方向;三、定距离接着,我们通过一道练习题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课件出示)现在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静心思考一下哦。
我们来校对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那如果请你描述从你家到学校的具体路线,怎样才能说清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运用前面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描述路线图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3)]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根据路线图描述路线。
(1)师: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现在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静心思考一下哦。
谁能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科书P22例3)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台风的生成地所在的位置、A市、B市的位置、以及路线图上的方向标等信息。
师:是的,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现在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静心思考一下哦。
(2)分段交流路线图。
①生:台风生成后,先沿着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教师:瑰丽艳*班级:恐龙队参班*第3课时认识路线图1.讨论并描述各段两个端点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段:方向正西,距离540 km。
第二段:方向西偏北30°,距离600 km。
第三段:方向北偏西30°,距离200 km。
第四段:方向正西,距离100 km。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尝试描述,然后汇报,如台风生成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540 km ……3.各组选代表描述运动路线:台风生成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540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最后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离开B市。
4.根据描述,总结方法:按照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5.学生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并与同桌说一说。
6.学生展示所画路线图,说明注意事项:起点、方向、长度。
)根据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回程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答:回程时从终点站向东偏北30°方向行驶4 km,最后向东偏南40°方向行驶四、课堂总结。
(4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关于应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以及根据路线说明方向和距离的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新知。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特别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描述并绘制路线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路线图]【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探过新知】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描述并绘制路线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路线图]【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探过新知】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描述并绘制路线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路线图]【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探过新知】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