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11“大基地”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李文生(1965—),男,高级农艺师,本科,北大荒农垦集团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
优化大豆产业“三大体系” 叫响“九三大豆”品牌李文生(北大荒农垦集团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摘要】 按照北大荒集团“1213”工程体系,根据九三分公司(管理局)党委提出的大豆“种植绿色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产业化、产业品牌化”的“六化”发展要求,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紧密结合实际,优化大豆产业“三大体系”,叫响“九三大豆”黄金名片。
【关键词】 大豆产业;“三大体系” ;“九三大豆”一、优化生产体系,建设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一) 推进“九三大豆”绿色化种植按照“九三大豆”绿色种植技术规程,实施大豆、玉米及经饲作物的科学合理轮作。
建立病虫害生物防治体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推行“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监督、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
2019年,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绿色大豆认证面积14.2万亩,有机大豆认证面积10.3万亩,实现了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保障了大豆食品安全。
(二) 推进“九三大豆”专用化生产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大豆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优势,实施统种、统收、统营,专品种、专品质、专地号、专队伍、专体系、专技术的“三统六专”管理措施,实现了大豆生产全面积专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获、专品种贮藏、专品种销售。
2019年,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食品原料对大豆的需求,种植适合制作豆浆、豆粉等豆制品的无腥味大豆399亩;种植适合制作豆腐、腐竹、酱油、大酱等用途的高蛋白大豆13万亩;种植适合制作豆芽、纳豆等豆制品的小粒黄豆315亩;种植有机饲料专用大豆4万亩。
全部与大型企业签约售出,按品质定价,每斤高于市场价0.05~0.07元,比普通大豆增收297万元。
(三) 推进“九三大豆”科技化服务以“九三大豆”的产、学、研、推深度融合为目标,不断强化大豆种植的科技化服务。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条件 (1)5 茬口 (1)6 播种 (2)7 种植密度 (3)8 施肥 (3)9 灌溉 (3)10 田间管理 (3)11 病虫草害防治 (3)12 收获贮存 (3)附录A(资料性)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 (5)附录B(资料性)大豆主要虫害及防治 (6)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生产在环境条件、茬口、播种、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贮存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春播大豆 spring soybean5月初至6月初播种的大豆。
3.2夏播大豆 summer soybean6月上旬至6月底播种的大豆。
4 环境条件4.1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相关要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相关要求。
4.2 选择生态环境、排灌条件良好,周围无污染源的地块,不宜选择易发生病虫草鼠害或施用农药过多的地块。
4.3 应注意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
5 茬口12大豆与非豆科作物至少以3年为一个轮作周期。
5.2 间作 5.1 轮作倒茬套种间作套种可选择以下方式:——以大豆为主间作玉米:可4~6行大豆间作1~2行玉米,大豆的密度接近单作;——以玉米为主间作大豆:可2行玉米间作2~3行大豆,玉米缩小行间的行距和株距或双株留苗,保证在玉米株数接近单作的前提下,在大行间种植大豆。
豆制品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目录一、前言概述 (2)二、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3)三、豆制品分类及主要产品 (5)四、豆制品市场需求概况 (7)五、豆制品生产技术革新 (9)六、豆制品定义与特性 (12)七、结语 (13)一、前言概述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豆制品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引入现代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研发新的豆制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豆制品因其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而备受青睐。
豆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加入,也导致了企业数量和分布的多样化。
随着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豆制品企业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农业资源丰富、豆类种植基础好的地区,豆制品企业的增长更为显著。
中老年消费者注重养生和保健。
他们对传统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具有保健功能的豆制品如豆粉、大豆异黄酮等产品也有较高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饮食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膳食平衡和营养健康,豆制品因其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豆制品在素食、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等饮食趋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豆制品市场的需求的增长。
二、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提升豆制品行业整体竞争力1、标准化建设有助于统一行业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可以规范豆制品行业的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等,确保行业内的竞争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2、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标准化建设能够推动豆制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制造等领域。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1200字以上。
一、大豆种子选择与预处理1.选择优质的种子,种子外观完整无病害,并具有强大的萌发力。
2.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采取浸种法浸泡24小时,然后晾干。
二、土壤准备1.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大豆种植。
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2.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添加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
3.用犁将土地松土,使土壤质地松散,便于大豆的生根和生长。
三、施肥1.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2.在种植前施用有机肥,如畜禽粪肥或绿肥。
有机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而定。
3.在播种前施用磷肥和钾肥。
磷肥的施用量较大,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与幼苗的发育。
钾肥则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性和干旱抗性。
4.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促进大豆茎叶生长过多,而影响花芽分化和结实。
四、播种1.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出苗最佳。
2.播种前,在田地上进行整地,使种植床整齐,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根系发育。
3.进行单行直播,行距一般为40厘米,并根据品种选择适宜的穴距和种植密度。
4.每穴播入2-3粒种子,覆土3-4厘米。
五、田间管理1. 种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大豆长时间处于水logged状态,以免引发秧苗腐烂和疫病的发生。
2.及时除草,保持田地清洁。
但要注意除草时不要伤到大豆的根系。
3.定期进行追肥,适量施用适宜比例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4.对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采取合理的药剂喷洒和轮作措施。
5.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适时修剪主茎,有利于侧枝的分枝和顶花序的分化。
六、收获与储存1.根据大豆的生长周期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大豆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一、无公害生产基地选择。
无公害鲜食大豆的生产基地必须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周围无工业的直接污染源"三废"的排放和间接污染源上风口和上游水域的污染。
具体标准为:远离高速公路、国道≥900米,地方主干道≥500米,医院、生活污染源≥2000米、工矿企业≥1000米,而且该地域的大气、土壤、灌溉水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土壤质地适合特用粮生长,有灌溉条件,有机肥料来源充足。
二、选用优质良种。
鲜食大豆必须具有易煮易酥,食之鲜糯,鲜荚外观翠绿,荚毛白色,荚大粒壮,多粒荚比例高等特性。
特早熟品种可选引豆9701;早熟型品种有合丰25、宁蔬60、早生白鸟等;中熟品种可选辽鲜1号、苏早1号、淮阴矮脚早等;迟熟品种有台湾75;鲜食秋大豆品种有gx2,优质高产。
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茬口和市场情况,实行多品种搭配种植。
三、分期播种或设施栽培。
鲜食大豆的价格和上市时间密切相关。
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提前或延迟播种时间,错开鲜食大豆成熟上市期,占领市场空档,以期获得较理想的价格。
露地栽培的4—7月都可播种。
采用秋大豆品种并相应延期播种最迟可延至8月初,则可使鲜荚市场供应期延长至11月份。
采用设施栽培并选用早熟品种,播种期在翌年2月上旬,鲜荚4月中下旬即可上市。
如大棚加小拱棚和地膜覆盖栽培的在2月中下旬播种,小棚加地膜覆盖栽培的在3月上中旬播种。
四、合理密植,保证足苗高产。
鲜食大豆要达到每亩鲜荚500公斤的产量水平,一般要求每亩种植6000—7000穴,每穴留苗3—4株,每亩成苗2万—2.2万株,保温栽培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可适当增加密度,每亩在2.4万株左右。
对一些株型高大的鲜食大豆品种需适当减少密度,如台湾75可以下降到每亩1.8万株左右。
五、科学运筹肥料,适当增施氮肥。
为了提高鲜食大豆的产量,必需增加肥料用量。
施肥必须氮、磷、钾配合,掌握施足基肥,早熟壮苗肥和增施花荚肥的原则。
绿色大豆规范化栽培技术绿色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健康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为保证绿色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规范化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绿色大豆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相关措施。
一、选种选好品种,可鉴别于株型极度匀称、叶柄短而肥厚、坐果性好、抗寒性强、或是与半早、中早或晚熟的地段相适应。
在气候适宜的季节,绿色大豆大部分品种在40天内即可进入花后期,冬季早熟品种可在60-70天后进入花后期。
二、施肥绿色大豆喜欢肥沃的土壤,且对氮肥的需求较高。
在土壤种植前,应当进行基础施肥,每1亩地应施用20-30kg有机肥,再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用N、P、K复合肥。
开花期间施用1-2次适量的氮肥和磷肥,提高花器质量和增加营养物质含量。
三、间距四、适时耕作绿色大豆的适宜耕作时间为萌芽后5-8天进行地大耕或机耕,随后每隔12--15天在地面上浇水,达到翻犁的作用。
在花期,要掌握适宜耕作时间,避免对花的影响。
五、浇水排灌在绿色大豆的生长过程中,要防止土壤干旱影响生长,也要避免供水过度,影响花器生长。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量浇水和适时排灌政策。
在花期需要大量浇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需经常注意地面湿度的变化。
六、病虫草害控制绿色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草害的威胁,应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有蚜虫、斑枯菌、芜菁菜蛴、豆夜蛾等。
可以采用有机农药、化学农药或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控制。
七、采收当绿色大豆从色泽变成黄色,部分叶片出现脱落现象时,说明绿色大豆已经成熟了,可以进行采收。
采摘时,应沿着整个植株的宽径方向摘下,用锐利割刀割下,在运输途中应将其保管干燥通风处,避免霉变和发芽。
综上所述,要实现绿色大豆的规范化种植,需要统筹考虑选种、施肥、间距、适时耕作、浇水排灌、病虫草害控制和采收等要素。
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和专业技能的保证下,才能够取得更优的生产效益。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土壤改良: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进行旋耕、基肥施用,并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质量。
2.种子选择:选用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和耐逆性。
3.耕作管理: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清除杂草、预防病虫害和及时灌溉。
二、播种与定植1.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湿度适中的时候进行。
2.行距与株距:根据地块情况确定行距与株距,一般行距为60-8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
4.推荐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给予定量的基肥和追肥,充分满足大豆茁壮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田间管理1.中耕松土:进行间套作物和旋耕,保持土壤良好透气性和肥力。
2.嫁接栽培:选择适宜的嫁接栽培技术,提高大豆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田间病虫害发生。
3.追肥管理:根据大豆生长期需求,进行及时的追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供应。
4.病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病害防治,选用合适的农药,注意合理施用,防止药害和农残。
5.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调整灌溉频率和灌溉水量,保证大豆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
6.种植密度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密度调整,保证大豆生长空间,减少病虫害发生。
四、收获与储存1.收获时机:根据大豆成熟程度确定收获时机,在大豆颗粒充实、外皮变黄的阶段进行收获。
2.收获方式: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包括手工收割和机械收割两种。
3.储存条件:将收获的大豆进行处理,除去杂质和激发熟、脱水,然后储存于通风、遮阳的仓库中。
5.质量检测:对储存的大豆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包括水分含量、杂质含量和发霉情况等。
总结: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种植大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旨在规范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效益。
但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地理、气候和土壤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适度改变。
优质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优质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种植模式的绿色和高效性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优质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研究。
优质大豆的绿色种植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土壤保护和改良。
优质大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因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是确保优质大豆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绿色种植模式要注重土壤有机质的添加和充分利用,通过有机肥、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要定期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检测和调整,保持土壤的适宜PH值,有利于大豆的吸收养分和生长发育。
优质大豆的绿色种植模式要注重合理的施肥和植株管理。
施肥是保证优质大豆高产高质的重要环节。
绿色种植模式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大豆的生长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可以利用有机肥、化肥等多种施肥方式,保证大豆的养分供应和吸收利用效率。
要精细化地管理大豆的生长过程,包括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保持土壤湿度的适宜范围,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要及时清除杂草,防止其对大豆的竞争和危害。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根据大豆的病虫害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
优质大豆的绿色种植模式还要注重发展绿色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
绿色农药是指对农作物有害物质的利用和使用要科学合理,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优质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绿色农药,生物防治技术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
通过引入天敌和益生菌等有益微生物,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优质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注重土壤保护和改良、合理施肥和植株管理、绿色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等措施,可以实现优质大豆的高产和高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对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绿色大豆栽培的意义绿色大豆是一种绿色食品,在当今社会中备受青睐。
其栽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大豆栽培的意义在于提高粮食质量,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绿色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优质农产品,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可以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绿色大豆栽培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污染,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推广绿色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 正文2.1 选择优质种子选择优质种子是绿色大豆优质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优质种子对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抗病虫害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种子,确保种子质量可靠。
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种子,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性质、湿度、温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品种。
要注意种子的外观质量,选择种子完整饱满、无虫害病害、色泽艳丽的种子。
在购买种子时,可以向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或种子经销商咨询,获取种子的生产资料、质量证明和种子的产地等信息,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的种子进行种植。
选择优质的种子是绿色大豆栽培成功的关键之一,只有选对了种子,才能为后续的栽培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目标。
2.2 科学施肥管理科学施肥管理是保障绿色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施肥管理中,首先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土壤酸碱度,从而合理确定施肥方案。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氮、磷、钾等基础肥料进行施用,并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期施肥。
还应注意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这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在施肥管理中要注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施肥过量导致土壤污染和作物吸收不良。
绿色食品小粒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粒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施肥及适时收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敦化市绿色食品小粒大豆标准化生产。
2产量因素2.1株数:公顷保苗18-22万株2.2荚数:每株55荚-60荚。
2.3粒数:每株130粒-150粒。
2.4百粒重:7.5克-11克。
3生育指标3.1出苗期:5月22-28日3.2分枝期:6月下旬3.3盛花期:7月中、下旬3.4成熟期:9月20-25日4要求4.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4.1.1选择蛋白质含量40%以上,脂肪含量18%以下,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不高于13%的优良品种。
4.1.2主推吉林小粒3号、吉林小粒4号、吉林小粒6号。
4.1.3种子处理:种子包衣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400毫升加辛硫磷200毫升包100公斤种子。
4.2整地、施肥4.2.1实行轮作,4月20日前结束顶浆打垄,做到细整地,拿净根茬,及时镇压保墒。
4.2.2每公顷施15-20吨优质农家肥。
4.2.3每公顷施禾丰有机无机肥150-2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00公斤。
4.3播种4.3.1播种时期:5月1日-5月10日4.3.2播种方法:机械精量播种或人工等距点播,每延长米12-13粒种子。
覆土要深浅一致,土厚3-4厘米,播后及时镇压。
每公顷用种20-25公斤。
4.3.3播种密度要因地制宜,其基本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公顷保苗18-22万株。
4.4化学除草配方,播后0-3天内用48%广灭灵1升加90%禾耐斯(乙草胺)1.2升/公顷,对水300-450公斤,均匀喷雾。
4.5田间管理4.5.1铲前趟一犁,在幼苗拱土,子叶尚未展开时进行,做到先发制草。
4.5.2间苗:非精量播种的地块,当幼苗两片叶展开时按计划密度进行间苗。
4.5.3铲趟:二铲三趟,细铲深趟,雨季前拿起大垄。
4.5.4防虫害4.5.4.1大豆蚜虫:如发现蚜虫,当卷叶株率达1-3%时应及时防治。
大豆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作者:于英宽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9期
大豆是绿色、低碳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对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黑土地肥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保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种子选择及种子处理技术
应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大豆品种。
主导品种:吉育203、吉育47、吉农38、吉育86。
种子处理:
1.晒种:要在播种之前选择晴好的天气将种子拿到室外进行晒种,保证种子含水量一致,激发种子活力,并有种子消毒作用。
2.选种:要用机械或人工进行选种,去除半粒和病粒。
3.种子包衣:在播种前可用35%多克福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然后阴干再进行播种。
二、科学施肥技术
1.大豆需肥规律:大豆的一生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主要是N、P、K,其次是Ca、Mg、S等,微量元素B、Mo、Cu、Zn、Mn等。
基肥:大豆在开花期,需肥量达到高峰,尽管此时根瘤固氮能力达到高峰,但仍感不足,因此应结合耕翻,施入基肥。
每公顷250-300公斤复合肥(N:P:K)作基肥。
如果用农家肥,一般每公顷施量30吨左右为宜,最好混合施入1500公斤过磷酸钙,以增加磷的成份。
种肥:生产上施种肥时,应以磷为主,配合施氮。
氮过量不仅抑制根瘤形成而且还会引起幼苗徒长。
一般每公顷可施磷酸二氨120~150公斤,N:P为1∶2~3。
追肥:追肥要根据大豆生育期间具体情况施用。
一般大豆结荚后,植株体内半数以上的氮素流向种子,因此,为维持叶片的光合能力,此期可酌情补足氮肥,追肥数量,一般公顷尿素30~75kg,硫氨60~150kg。
结合趟二遍地时使用,可增产5-10%。
根外追肥和促熟:在大豆盛花期至结荚初期(七月中旬至下旬),如发现脱肥时,公顷用15公斤尿素加1.5公斤磷酸二氢钾,对水7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
发现有徒长倒伏趋势的,公顷用45—75克2.3.5三碘苯甲酸与酒精充分溶解后,对水525—725公斤进行叶面喷洒,以
壮杆矮化植株,防止倒伏。
另外,也可选用增产灵、矮壮素。
也可配合微肥的使用,钼酸氨225g,硼砂1500g,硫酸锰750g,硫酸锌3000g。
水溶,喷施,可根据情况单独或混合施用。
三、垄上双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1.播种机械和方法:我区大豆最基本的种植方法是机械整地起垄、机械播种,垄距:60-65cm。
播种方法:机械播种,播种机和玉米通用。
采取等距精量、半精量垄上双行播种方法,把种子播在湿土上,及时覆土、镇压,以利提墒保墒,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
播种深度一般以4厘米为宜;垄上双行行距为10—12厘米。
目前,可选用2BJG-2型耕播通用机或2BT-2垂直圆盘式播种机。
2.播期确定: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10℃,我区大部分地区应是4月末至5月初。
3.播种量的确定:我区大豆的合理密度在20-30万株/公顷。
每公顷100-120斤种子。
四、除草技术
1.苗前土壤封闭
在播种后出苗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按常规用量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如:广灭灵500ml 2瓶 + 乙草胺500ml 4瓶 /公顷或90%乙草胺乳20ml+72%2.4D丁酯乳油
7ml+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克/100㎡。
2.苗后除草
在大豆出苗后:当阔叶杂草2-4叶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杂草灵或达可尔1.05-1.5kg/ha),进行第一次茎叶喷雾;禾本科杂草,在3-6叶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常规喷雾防治(稳杀得35%乳油0.45-0.75kg/ha)。
遇干旱应适当加大对水量,提高防治效果。
五、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病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大豆病虫草害比较严重,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灰斑病、食心虫、蚜虫等常年发生,对大豆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主,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逐渐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
1.综合运用农业措施创造利于大豆生长的环境条件
(1)选用抗病、虫品种。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虫的高产品种,通过选择抗病虫品种来减少用药种类和用药量,提高大豆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2)合理利用套作大豆、轮作大豆:实行合理耕作制度可以抑制土壤中有害病原物,减轻害虫种群数量,抑制草荒的发生。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改善大豆的营养条件,提高大豆的抗逆性,施肥时以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要做到因土施肥,因品种施肥,分期施肥。
(4)加强管理:要做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可以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在田间管理时通过中耕除草对病源和虫源进行机械破坏性杀伤.减少病虫源,达到防病虫目的。
要及时伏秋翻地,破坏害虫和病菌的生存场所,以减轻病虫的危害。
2.生物防治
(1)保护天敌。
施药时应控制施药种类和数量,不要随意加大药量和施药浓度,保证天敌昆虫的生存、繁殖,减轻害虫危害。
(2)应用生物农药治虫。
推广青虫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生物药剂防治害虫。
3.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等优点。
防治根腐病:用50%多福剂拌种,达到种子量的0.4%;防治灰斑病和食心虫:在7月末8月初喷施50%多菌灵50克+4.5%高效氯氟氰菊酯50克(或3克氯虫苯甲酰胺)/亩;蚜虫防治:当田间百株蚜虫量达到1500头时进行防治,防治时喷施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0克/亩。
六、适时开展收获
大豆的收获方式包括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两种。
适宜的人工收获时期在大豆黄熟末期或手摇动植株有响声的时期,机械收获时间可适当推迟 3~5 天,或籽粒含水量降至 18% 以下时收割。
对不裂荚、抗倒伏、底荚高度适中的大豆品种提倡采用机械收获,机械收获最好选用大豆专用收割机收获,调整好收割机的拨禾轮转速、滚筒转速、间距以及割台的高度,降低大豆籽粒的破损率,减轻拨禾轮对植株的击打力度,减少落荚、落粒损失。
机收时应避开露水,清除杂草,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