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改善治具,提高检查效率
- 格式:pdf
- 大小:59.85 KB
- 文档页数:1
效率提高和质量改良计划签于公司现有的生产及质量状况,联合与生产有关部门的工作,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提出以下效率提高及质量改良方案:一、人员1、人员培训现有生产课人员流动率较大,作业老手相对较少,应增强对新进职工及老职工各方面的培训。
要推行生产制程中的自主性管理,人员素质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1)产品知识培训,公司新、老职工,包含管理层对公司产品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对公司产品的性能及产品构造均没有足够的认识。
1)公司产品知识教材的编写,把公司的产品分类,依据每个类其余产品特点编写教材(需要开发部门的支持),教材的编写依照是公司的技术文件,教材中要提到各样产品依照的行业标准以及有关的一些要求。
(责任部门:研发课、生技课)2)培训方式采纳部门内部教材培训(集中讲课)、邀请研发课(或生技课)工程师对职工做培训(集中讲课)、针对每一种类的产品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进行。
产品的知识培训要长久进行,最后达到部门职工对公司全部产品性能、作用熟习,而且由此知道可能影响产质量量的资料要素和操作要素,进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责任部门:研发部、生技部)2)公司与生产有关的作业流程的培训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和基层管理对生产各个环节或与有关部门的工作不知如何去进行展开和配合。
完美与生产有关的作业流程,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有益于各班组、各部门间的工作连接。
(责任部门:生产课)3)作业技术相对生产过程的各个工站(如制线班:剪线、剥线、焊插针、沾锡、成型、查验;装置线:壳料装置、按键装置、打螺丝、焊线、焊分立元件、焊贴片件、修理焊、外观查验、电气查验等等工站)均进行作业技术、作业标准、常有不良及剖析解决的培训,并成立文本及电子培训资料,以利于后期的职工培训及培训资料的增补完美。
(责任部门:生技课)4)质量培训提高生产及质量部职工的质量意识及质量剖析能力,增强生产现场操作员、查验员及基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治具房管理及改善报告目的:为对治具房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治具在设计、制作/加工、保管、维护和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产品加工质量要求,特撰写此报告。
范围:适用治具房所有物品的申请、使用和维护管理。
职责和权限:本报告经部门最高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发行实施;本报告的管理责任部门为工程部,执行责任部门为使用部门;工程部:1>:负责新开发产品所需要治具的评估、申请、设计与制作;2>:负责日常质量改进工作中所涉及到新增加的治具的评估评估、申请、设计与制作;3>:负责治具房精雕机、铣床等机器以及其他物品的申购、保养、维修及报废;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治具的保养维护,日常管理及治具需求的申请以及对新制作的治具的测量及验收作业。
定义:治具:非直接影响产品尺寸形状的用于定位,提高生产效率及加工精度的辅助装置.精雕机: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铣床: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表面的机床.治具管理:治具的制作信息接收:5.1.1治具制作时机:A:新开发产品评估需要新增治具的制作的.B:客户设计变更需要对治具进行改善或重新制作的;C:内外异常改进的完善需要对治治具进行增加,修改的.D:为提高制程能力及生产效率对工艺改进时,需要对治具进行增加或改进的。
E:为补救异常品需要制作治具的由返工部门向工程部门提出申请.F:因使用时间过长或经过使用部门及工程部鉴定评估确认需要重新制作及改善的。
5.1.2 对于”治具制作时机”中确定需要新增及改善的治具的由使用部门及工程部提出申请,由工程部担当确认是否有治具制作需要,确认后及时将制作信息和资料配布给工程部机加工完成;治具设计与制作:5.2.1使用部门根据新产品开发、工艺提出新治具需求,所有申请必须填写申请单,申请单上需注明治具名称、规格、用途和数量要求,工程部对需制作治具的产品在《夹治具周转表》上登记,并及时设计出治具的图纸,治具设计完成后,由工程部根据公司的治具制作能力决定该治具是自行制作还是委外制作。
治工具组改进完善方案一、制作治工具的改进方案1.制作修模加工棒:口径稍大在,比较凹或凸的模子修复时,不好抓,用不上劲,难修复,根据杠杆原理,增加动力臂,设计制作一根加力棒。
用加力棒修复时既省力,操作又方便,修复效率又高。
2.抛光模贴附用工具,胶贴式:目前是用丙酮逐个泡旧模,模子贴好后,没好的揉棒,易脱胶,又要到压力架上去压,工作没有效率。
根椐各种模子的尺寸大小,设计制用两根白钢揉棒和一个泡旧抛光模桶。
火贴式:有的凸模R值较小,又近半球,用胶贴式易胶胶,中间又易空心,贴附难度大在,根本无法满足现场需求,需改进采用火贴式。
3.钻石粒(丸片)敲成两瓣时,目前公司使用的方法是夹在台虎钳上用铁笔敲,这样易损伤丸片曲率面,而且容易敲坏造成废品,改进制作一个敲丸片工具。
二、明码标示、定位放置、防止混乱、改进完善。
1.标准模用有色漆标示,严格区分,并用涂改液注明对应机种名称。
2.钻修皿用有色漆标示正负,并用涂改液注明机种名称。
3.铸铁制作的各种模子需清晰打上R值,防止混乱,用铜材制作的模子还需用电刻笔刻上机种名称和什么模。
S表示精磨模、P表示抛光模。
4.为防止夹具台混乱,达到易识别的目的,需用电刻笔刻上机种型号和大面。
5.贷架摆放,现采用胶盘摆放较混乱,在更换时不能快速更换。
改进制作货架板中间用小木条隔开,标示规范定位放置,更换时方便快捷,一目了然,整体感观又美观整齐。
如图所示:三、各种模子、夹具台、托架、铁笔尖的改进完善1.模子口径:A.标准模口径偏小,与被修模口径相接近,在修模子时,由于摆弧不能过大在,难修复,花费时间又多,人又吃力,设计参考值,标准模口径=被修模口径的1.4倍或以上,R值较大在,接近平面需1.5-1.6倍或以上。
B.精磨模口径:贴上丸片后,丸片必须与模子有效径边缘平齐,不能超出,也不能低于模子口径边缘。
C.钻修皿口径:根据在不同机台使用和R值大小设定口径。
参考值,在机台上修是抛光模口径的0.8-0.85倍,共磨机上修,R值较小的是R值的1.8-1.9倍。
检查治具管理规范
标题:检查治具管理规范
引言概述:治具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规范的治具管理制度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治具管理的重要性、规范管理的好处、规范管理的关键要点、规范管理的实施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治具管理的重要性
1.1 提高生产效率
1.2 保证产品质量
1.3 减少生产成本
二、规范管理的好处
2.1 避免治具损坏和丢失
2.2 提高治具利用率
2.3 降低维护成本
三、规范管理的关键要点
3.1 制定明确的治具管理制度
3.2 建立完善的治具台账
3.3 定期进行治具检查和维护
四、规范管理的实施
4.1 建立治具管理团队
4.2 定期组织治具培训
4.3 制定治具使用规范
五、规范管理的监督
5.1 定期检查治具使用情况
5.2 建立治具使用记录
5.3 对治具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结语:建立规范的治具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做好治具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希望企业能够重视治具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流程:排版点锡图片:
说明:单PCS手工排列产品、无法定位
随意排版,无法正确定位。
需将治具反过来进行点锡,手
工点锡无法正确控制点锡位置
及锡膏量
流程:排版印刷图片:
说明:通过治具定位,提高定位效率通过自动印刷机或半自动印刷机进行印刷可提高生产效率及良率
插件中检终检此产品需正面点锡反面插件,
点锡完毕后需将产品反过来进
行插件
产品超出板边过炉时容易掉落或元件偏移。
因手工点锡锡量不宜控制导致
炉后良率较低,降低了终检检验效率
插件中检终检
此产品需正面点锡反面插件,
印刷好完毕后需将钢片反过来
锡膏避位槽内,避免碰擦到锡
膏,再进行插件钢片正好卡主元件避免元件晃动偏移,中检容易检查。
因印刷良率较高减轻终检工作压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良率
改善方案
改善前
备注备注。
如何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在现代制造业中,品检(品质检验)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企业能够有效降低不合格品数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和策略,帮助企业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
建立有效的品检流程是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制定明确的品检标准和流程,确保所有品检员都能理解和遵守。
合理划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并通过培训和辅导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同时,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可以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减少人为错误,并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
采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工具是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的设备和工具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时间,并确保准确度。
例如,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而自动化的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完成大量检测任务。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便携式和无线连接的设备也可以增加品检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建立有效的数据分析与反馈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品检问题,提高准确性。
通过收集、分析和汇总品检数据,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
借助现代化的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决策和规划,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
另一个关键点是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
通过不断地优化品检流程和标准,及时调整和改进品检方法和技术,企业能够逐步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
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
除了上述方法和策略,培养员工的品检意识和专业能力也是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品检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品检标准和流程。
同时,激励和奖励优秀的品检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以推动整个品质管理体系的不断提升。
总之,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是现代制造企业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有效的品检流程,采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建立数据分析与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以及培养员工的品检意识和专业能力,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品检效率与准确性,提升产品品质,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工装治具管理规定流程工装治具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夹持、定位、测量和检查产品的专用工具。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对工装治具进行管理。
以下是一份关于工装治具管理的规定流程,以确保工装治具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一、工装治具管理的目的和范围1.目的:规范工装治具的使用和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工装治具的生产线。
二、工装治具库存管理1.建立工装治具清单:建立一份工装治具清单,包括治具名称、编号、规格、状态等信息。
2.定期盘点:定期对工装治具进行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性。
三、工装治具使用流程1.工装治具申请:生产线负责人根据需要填写工装治具申请单,并提交给工装治具管理员。
2.审批工装治具申请:工装治具管理员对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领取工装治具。
3.领取工装治具:领取工装治具时,需要填写领用登记表,并由领用人员签字确认。
4.使用工装治具:严格按照工装治具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得私自改动或调整。
5.归还工装治具:生产完成后,及时归还工装治具,并填写归还登记表。
6.工装治具维护:使用中发现工装治具损坏或失效,需要及时报修或更换。
四、工装治具维护与保养1.日常保养:每日对工装治具进行检查和清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周期性维护:按照工装治具的使用频率和要求,制定维护计划,并进行周期性的维护和检修。
3.维修记录:对工装治具的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人员等信息。
五、工装治具报废处理1.报废判定:工装治具管理员对损坏或失效的工装治具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报废。
2.报废记录:将报废的工装治具进行登记,包括报废原因和报废日期等信息。
3.报废处理:对报废的工装治具进行处理,包括销毁、回收或重新加工等方式。
六、培训和考核1.培训:对使用工装治具的员工进行培训,包括工装治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等知识。
2.考核: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装治具使用的规范性和维护保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