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在医学上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8.04 KB
- 文档页数:2
微波在医学上的应用
微波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使用微波能量来治疗疾病以及促进某些机体功能的恢复,它可以作为深部组织刺激和治疗的一种新方式。
1、微波热疗:微波热疗是将微波能量转化为热量,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易于施行,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常见的微波热疗应用于炎性及关节疾病,如肩周炎、腰肌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病变等。
2、微波消肿:微波消肿是利用微波能量的热效应,使淋巴系统的活性增加,促进消肿,其特点是消肿时间短,疗效快,并且可以消除水肿及脂肪瘤,是一种非手术消肿方式。
3、微波治疗肌肉拉伤:利用微波热疗可以起到有效的拉伤治疗作用,它可以促进肌肉萎缩导致的痉挛缓解,同时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柔韧性,有助于疼痛的缓解。
4、微波抗衰老:微波抗衰老主要是利用微波能量的热效应,使皮肤深层的组织得以刺激和活化,从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肤色暗沉,细纹,皱纹等现象,使肌肤看起来更加紧致水润光泽。
微波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应用。
微波技术是指在一定频率下产生电磁波并将其传输到目标物体中以实现特定的目的。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诊断和检验。
一、微波技术在治疗中的应用微波技术在医学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治疗中。
微波治疗主要是使用高频微波将组织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被摧毁。
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消除肿瘤、疤痕和其他皮肤病变。
微波治疗不仅可以通过加热来消除组织,还可以通过凝固和蒸发来消除组织,这看起来更像是微波烤箱的工作原理。
不过,微波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组织,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微波的频率和强度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治疗。
二、微波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微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另一个应用是在诊断中。
微波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微波信号对生物组织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等特性进行成像。
微波成像技术将发射器和接收器组合在一起,将微波信号发送到人体内部。
微波信号不同于其他成像技术,它可以通过体积,而不是通过设备内的平面图像,来生成图像。
因此,在肿瘤成像和其他医学成像方面,微波成像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有广泛的用途。
三、微波技术在检验中的应用微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还可以用于检验。
微波检验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手段,用于检测组织中的许多重要物质,如水分、糖、脂肪等。
在微波检验技术中,组织被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然后通过检测微波的反射和透射,可以得出有关组织构成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检测组织中的任何异常或不平衡,从而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四、微波技术的未来展望微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加,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应用程序成为可能。
在未来,随着人们对微波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它也将在医学领域中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优势。
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开拓新的医学领域。
总之,微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治疗、诊断还是检验,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趋势。
这种技术以其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和对生物组织的良好穿透性等特点,为医学诊断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并在医学影像领域迅速发展壮大。
本文将就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原理与技术特点微波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对生物组织进行成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向被检测物体发射微波信号,并记录微波信号在物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情况,从而获取物体内部结构信息。
与传统的X射线、CT等成像技术相比,微波成像技术具有辐射低、无损伤、成像速度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乳腺、肺部等组织成像。
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1. 乳腺癌早期诊断微波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使得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乳腺癌的微小病变,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2. 皮肤病变检测微波成像技术在皮肤病变检测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通过对皮肤病变组织的微波反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区分良性和恶性皮肤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3. 脑部疾病诊断微波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应用。
由于微波对生物组织的穿透性,可以通过头骨成像技术实现对脑部疾病的高分辨率成像,为脑部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定位和导航。
三、技术发展趋势1. 多模态成像融合未来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与其他成像技术进行融合,如MRI、CT等,实现多模态成像,从而更全面地获取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信息。
2. 智能化与人工智能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微波成像技术也将更多地与智能化算法相结合,实现自动化诊断和影像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3. 便携式设备和远程医疗未来微波成像技术还将朝着便携式设备和远程医疗的方向发展,使得医生可以在实时监控下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为偏远地区和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及时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微波技术的医学应用微波治疗在国内外已应用多年,其疗效已得到医务界的肯定,当微波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振荡。
当微波能量低时,产热低、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增强局部的免疫能力,能有效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当微波能量大时,产热高,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此时微波具有烧灼,切割的作用。
在手术中微波治疗是以其优异的止血效果,先进的作用原理,微小的组织损伤(无碳化)被喻为取代电灼冷冻,激光的新技术。
其特点为:1.操作简便,一般医务人员均可掌握;2.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几秒钟;3.术中病人无痛苦及无出血情况;4.对医务人员无溅射,无组织烧焦的臭味及雾气;5.治疗效果好,愈合所需要的时间短,无疤痕;下面,就我们近几年来在此领域开展的一些工作向各界进行初步介绍。
一、基本原理:当微波能进入人体组织被吸收后,其能量转变为热能,使人体组织的温度升高。
这一效应我们称之为微波热效应。
组织吸收的能量多少影响其温度的变化,而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多少除了与微波能量强弱有关外,还与生物组织的电性能参数有关,如生物组织的复介电常数ε,损耗角正切tgδ,微波频率f,生物组织中电场强度的幅值E等。
微波能作用于人体时的热效应与其他加热方法比较有以下特点:(1)具有透入加热作用。
随着微波波长的增加其透入深度亦增加。
加热深度范围内同时加热,具有升温快的特点。
(2)控制方便。
热源不存在热惯性,随着调节其热源强度迅速变化,当热源电源被切断,瞬时热源即不存在。
(3)能量较集中。
通过设计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幅射器,可以对不同区域进行局部加热,减少对不需加热区的损伤。
考虑实际需要设有体外型及体腔型两大类幅射器。
由于以上的特点,利用微波能治疗的病种愈来愈多,而且通过临床实验,其用途及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将成为物理疗法中新一代疗法。
许多特殊的疗效引起医学界人士的关注。
二、涉及领域:1.微波热效应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癌症在目前已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较高。
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微波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它可以通过向人体发射微波,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从而实现对人体的诊断和治疗。
这门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前景。
一、微波成像技术的原理微波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磁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人体中发射一定频率的微波,然后利用接收机接收回波,通过对回波进行分析和信号重建,最终生成人体内部的图像。
与传统的医学成像技术相比,微波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成像分辨率。
由于微波处于电磁波频率中较低的部分,因此可以穿透人体组织,从而可以看到人体的内部结构。
同时,微波成像技术的成像分辨率非常高,在检测和诊断上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二、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乳腺癌检测、脑损伤检测、糖尿病检测、肺癌检测等等,这里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应用。
1、乳腺癌检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非常普遍。
传统的乳腺癌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X光等,但这些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如缺乏准确性、较低的分辨率等。
而微波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组织的穿透,发现和识别肿瘤组织并对其进行定位和量化。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非常高,可以帮助医生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2、脑损伤检测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需要通过核磁共振等成像技术来检测。
然而,这些技术耗时长、费用高,不适合快速进行大规模筛查。
而微波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向大脑发射微波,并通过接收返回的信号,生成一幅图像,进而检测患者脑部是否存在损伤。
相比于其他成像技术,微波成像技术具有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对于采取治疗措施具有很大的价值。
3、糖尿病检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代谢异常是其主要表现。
在糖尿病的早期和中期,血液参数等常规检测结果可能正常,难以及时检测和诊断。
而微波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的穿透,检测病人内部组织的电磁特性,识别组织中的代谢异常,从而实现对糖尿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微波与射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微波和射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微波和射频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波和射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它们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一、微波技术微波是指波长介于1mm至1m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通信、探测、加热、杀菌等。
在医疗领域中,微波技术主要应用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
1、医学诊断中的微波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微波技术主要用于医学影像学。
微波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不伤害病人的情况下直接观察体内的器官和组织结构。
微波成像技术最初是用于军事领域的,用来寻找隐藏在地下和建筑物中的物体。
后来,微波成像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医学领域。
医学微波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检测恶性肿瘤和血管内的病变,还可以用于定位靶标、检测神经功能、测量生理性参数等。
例如,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微波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乳腺癌。
美国MIT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波成像技术的乳腺癌筛查系统,它可以在不使用放射线的情况下,比传统的X光检查更准确地检测到乳腺癌。
2、医学治疗中的微波技术与医学诊断相比,微波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微波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
微波消融和微波治疗技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缩小或消灭肿瘤。
例如,对于一些难以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微波消融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消除肿瘤细胞。
微波治疗技术可以在肿瘤细胞周围产生高温,从而破坏肿瘤细胞,并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自我防御力。
二、射频技术射频技术是指从3kHz到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传输、通信和能量传输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中,射频技术主要用于医学成像和治疗。
1、医学成像中的射频技术在医学成像中,射频技术主要应用于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获得人体内部不同区域的精细图像。
微波技术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成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对病患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精确的诊断,从而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基础。
而其中,微波技术在医学成像方面中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微波技术简述微波技术是指利用高频电磁波的物理现象进行无线通信、广播、雷达测距等传输和检测技术。
微波技术利用电磁波在媒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发射器、传输媒介和接收器来实现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而在医学领域中,微波技术则被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
微波技术的应用微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在医学成像方面,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微波辐射成像微波辐射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不同区域的微波吸收情况,从而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到肿瘤、血管、淋巴结等部分,它对于肿瘤的检测和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2. 微波介电成像微波介电成像是指通过检测微波在人体内部的传输强度和相位变化,来确定组织的电性和介电性,并呈现出组织的影像。
该技术对于乳腺癌和其他肿瘤的检测和治疗,以及器官表面变化的观测都有不错的应用价值。
3.微波超声成像微波超声成像技术是指在微波信号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波信号,从而同时得出高分辨率与深度的影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帮助诊断一些疾病。
4.微波成像导航微波成像导航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时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手术部位。
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依靠接收器来接收返回的信号,医生可以更精确地定位要进行操作的部位。
微波技术的优点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微波技术具有很多优点:1. 非侵入性微波成像技术不需要对人体产生任何损伤,因此可以避免传统成像技术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2. 对人体组织损害的程度很小因为在微波成像过程中所使用的微波辐射能量很小,所以对人体组织的损害程度极小。
3. 具有高分解能率和灵敏度微波成像技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准确捕捉到人体组织的微小变化。
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微波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它利用微波信号穿透物体并被接收器捕捉,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物体内部的结构,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异常。
近年来,人们对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具有无辐射、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对早期病变进行有效监测和诊断。
本文将探讨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技术原理、优势和限制、应用前景等方面。
一、技术原理微波成像技术利用高频微波信号穿透物体,并产生被物体组织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反演波。
这些反演波经过接收器的接收和处理,形成以物体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图像。
微波成像技术可以利用极低功率的微波光束在短时间内扫描每一个特定区域,之后再将采集到的微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得断层图像和组织结构图像。
二、优势和限制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和伤害,因为其能量极小,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其次,在检测速度方面,它比其他成像技术更快速和高效,可以在几秒钟内捕捉到物体的不同信息。
此外,微波技术可以很好地穿透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乳腺纤维瘤、肝癌、肺癌、甲状腺结节等,并利用微波信号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特性,获得更加准确和清晰的图像信息。
然而,微波成像技术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它需要相对较高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地进行信号处理和图像分析。
因此,对于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实践,才能熟练地运用该技术。
其次,微波成像技术的分辨率较低,不同区域的组织密度和构成可能相似,导致图像分析和诊断的困难。
因此,进一步提高其分辨率和灵敏性,是未来微波成像技术发展的关键。
三、应用前景微波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该技术已经被用于肝癌和乳腺癌等主要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同时,微波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手术前后的组织结构检测,帮助医生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评估手术效果。
此外,微波技术还可以用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检测和监测。
微波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成像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微波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像技术。
本文将会对微波成像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二、微波成像技术简介微波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成像技术,它可以利用微波信号对物体进行成像。
利用微波成像技术,可以获取物体内部的信息,获得物体的几何形状以及物体内部的介电常数分布。
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微波成像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成本低、对材料的限制少等优势。
因此,在许多领域中,微波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微波成像技术的应用1、医学领域医学领域是微波成像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利用微波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进行检测和诊断。
例如,在肿瘤诊断方面,利用微波成像技术可以对肿瘤进行成像,发现肿瘤所在的位置以及肿瘤的大小。
此外,微波成像技术还可以检测人体内部的水分含量,检测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情况等。
2、材料检测微波成像技术在材料检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金属零件检测方面,利用微波成像技术可以检测金属零件内部的缺陷,如气泡、夹杂等,并且可以对缺陷进行成像。
此外,在建筑材料检测方面,微波成像技术可以检测混凝土、砖块、木材等建筑材料的内部缺陷和裂纹。
3、植物检测微波成像技术在农业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植物检测方面,微波成像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的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生长状态等。
此外,微波成像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植物内部的病害,如树干内部的腐朽病、果实内部的腐烂等。
四、微波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1、活体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微波成像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人类体内的肿瘤等病变进行成像,但是现有的微波成像技术只能对病变进行静态成像,不能进行动态成像。
因此,微波成像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实现对人体内动态物体的成像,如心脏的跳动、血流量的变化等。
2、微波声纳成像技术微波声纳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
微波在医学上的应用
微波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也属于微波的加热作用。
利用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选择局部加热,是一种有效地热疗方法,临床上可用来探测和治疗人体的各种疾病。
微波的医学应用主要包括微波诊断、微波治疗、微波解冻(外科手术中,可用微波来解冻冷藏的血液或器官)、微波解毒和微波杀菌等。
一、微波诊断
目前已经得到了人体组织的介电特性及各种组织器官在不同频率下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
当组织病变时,其形态或结构发生变化,用微波技术测量这些介电特性的变化可用作诊断疾病的基础。
据文献报道的有:微波诊断肺气肿、肺水肿;用微波热象法诊断肿瘤,用相关式辐射计诊断肿瘤并确定其位置;用微波共振吸收诊断肿瘤;用微波核磁共振、顺磁共振诊断肿瘤或其他疾病,尤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MR)正在逐步取代X射线、CT等。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诊断的病症将越来越多。
二、微波治疗
利用微波治疗疾病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波治疗疾病的原理比较复杂,仍在对其进行研究。
根据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的。
1、微波热效应
人体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随微波频率改变其极性。
改变其极性的频率与微波频率相同,其振幅与微波的强度成正比。
由于极性分子存在磁阻,从而消耗微波能量而生热,利用这些热量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微波治疗的热效应。
(1)、微波治疗炎症。
炎症往往是由于人体某一部分受伤,受感染或血液循环不良而产生的病变。
当微波照射到病
变部位时,病变组织迅速升温,人体有一种自身保护功能,当某一局部温度升高时,就会加
快血液循环,增加患部血压,从而打通患部被堵塞和变窄的血管,同时增加患部的营养,改
善血液循环条件,使炎症逐渐消失。
患部发热可以杀死致病细菌和病毒,这也是取得高疗效
的原因之一。
(2)、微波治疗外伤出血上时。
当微波照射到留在伤口外的血液上时,血液吸收微波能生热。
血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血液
立时变粘稠并凝固,从而堵塞伤口,达到止血效果。
在微波的热效应和使极性分子高速转换
极性的作用下,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霉菌等)会被杀死,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作
用,使伤口不至于受感染,尤其对破伤风的预防最为有效。
微波照射人体不但有热效应,同
时产生的生物效用还能够给伤口提供足够的养分,从而加快伤口愈合。
(3)、微波治疗内伤淤血。
当人体内部形成淤血时,血管就会被堵塞。
当微波照射上后,淤血吸收能量形成局部升温,
因体内水分不易蒸发,血块被稀释,同时由于人体自身的保护作用,对病变位置大量供血,
从而打通被淤血堵塞的血管,因为供血变流畅,淤血被组织吸收。
(4)、微波热疗法治疗体腔内疾病。
将微波辐射器送到腔内病变位置,治疗原理同(2)、(3),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处
于对患者安全的考虑,在进行腔内治疗术时,一定要有严格而精确的测控温度装置和保障安
全的技术措施。
(5)、微波热疗还可用于纯物理性治疗。
微波热疗可打通因食道肿瘤而堵塞的食管,还可切除肠道、子宫息肉等。
治疗原理是将双
极辐射器送到患部,进行瞬时放电,把病变组织固化。
这个治疗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微波的
趋肤效应,把病变组织从表面逐步像内烧死,从而达到目的。
(6)、微波加热治疗肿瘤。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不但在42.5~45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下就会萎缩以致死亡,
而且肿瘤组织内的血液循环不畅,这对于用微波治疗非常有利。
因为微波有选择加热性,
也就是从体外用微波辐射器照射体内肿瘤时,被照射的健康组织因血液循环正常不会快速
升温,而肿瘤部分的温度则很快地升到治疗温度,再用微波辐射计测量出患部的温度,用
它自动控制微波源的输出功率,从而就可使患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温度保持在42.5~45摄
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这样不仅能够治疗肿瘤,而且也能够抱枕过正常细胞不被破坏。
2、非热效应
所谓非热治疗,就是用强度微弱的电磁波照射人体的有关部位,通过由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大量生活现实和实验证明微波会引起人体生物效应。
例如,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5mW/cm 的微波照射人体穴位时,被照欧穴位处就会酸沉似针灸的感觉,用这一强度的微波照射涌泉穴时,就会有全身舒适的感觉,但无燥热感。
用频率为35GHz、70mW的毫米波照射有关穴位时就会增加白血球等,可见微波的非热效应是存在的。
国外有些专家认为,微波照射人体之所以会产生微波生物效应,是因为人体各种组织都有固有频率,当微波频率与某组织的固有频率相同时,该组织产生谐振,从而吸收能量。
当该组织吸收的能量超过某一阈值时,就会引起生物效应。
非热效应多用于人体内分泌失调和某一系统失调疾病的治疗,它的治疗原理与我国的针灸治疗原理相似,但用微波非热治疗时病人没有任何痛苦,更无任何副作用。
三、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
微波照射人体时,被组织吸收而发热,人体吸收的微波功率越大,温度升得也越高,当温度超过某一门限时则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动物试验表明,在高频强功率的微波作用下,不但会灼伤皮肤,而且会引起中枢神经的机能障碍,以及交感神经紧张或失调。
此外,微波容易灼伤眼睛,因为眼睛玻璃体上没有血管,热量不易散发。
微波对男性睾丸的影响也很明显,微波照射生热后会把精子杀死。
虽然微波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但是只要注意以下几点也没必要对微波治疗产生惧怕心理。
1、只要不是长期处在低强度微波场中,或出于强微波场中,就不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微波治疗是局部照射,被局部照射的正常组织生的热,通过血液循环会很快散发到体外,不会对人
体造成任何损害。
3、对人体微波损害敏感部位(眼睛、睾丸)附近病变部位治疗时,都应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微波防
护眼罩,防挡罩等。
4、从技术上保证微波治疗安全。
针对这一方面,国家卫生局制订了《微波照射卫生安全标准》和对微
波治疗仪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