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毕节误工费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13.20 KB
- 文档页数:3
误工费用赔偿标准误工费用是指因工伤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因此减少的收入,用于弥补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误工费用的赔偿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合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正确了解和适当执行误工费用赔偿标准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误工费用的计算方法。
误工费用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按照劳动者实际工资标准计算,即根据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确定误工费用的赔偿标准;二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即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确定误工费用的赔偿标准。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政策法规进行合理确定。
二、误工费用的赔偿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误工费用的赔偿标准为,在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期间,劳动者因工伤或者职业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减少的收入,按照劳动者在工伤发生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为,误工费用=劳动者在工伤发生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误工天数×80%。
三、误工费用的支付方式。
误工费用的支付方式一般包括两种,一是由企业直接支付给劳动者,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将误工费用支付给劳动者,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二是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给劳动者,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将误工费用申报给社会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给劳动者。
四、误工费用的调整。
误工费用的调整是指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和经济发展情况对误工费用的赔偿标准进行合理调整。
在进行误工费用的调整时,需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保误工费用的赔偿标准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五、误工费用的管理与监督。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误工费用管理制度,明确误工费用的计算方法、支付方式、调整程序等,加强对误工费用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误工费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误工费用的合理支付和使用。
结语。
误工费用赔偿标准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正确了解和适当执行误工费用赔偿标准对于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毕节轻伤害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毕节轻伤害赔偿标准2018年毕节轻伤害赔偿标准:1、医疗费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的单据或病历、处方认定。
必要时,可以委托法医予以鉴定。
所在地治疗医院,一般是指距离受害人住所或侵权行为发生地较近的医院。
受害人先后到数个距离基本相等的医院治疗的,一般应认定最先就诊医院的医疗费,但该医院治疗失误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除外。
应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未获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
受害人重复检查同一科目而结果相同的,原则上应仅认定首次的检查费用,但治疗医院确需再行检查的除外。
如检查结果不一致,确诊之前的检查费用均应认定。
受害人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不予赔偿。
受害人确需住院治疗或观察的,其费用应予赔偿。
但出院通知下达后故意拖延,或治疗与损害无关的疾病而延长住院时间的,其延长期间的住院费不予赔偿。
受害人进行与损害有关的必要的补救性治疗的费用,应予赔偿。
在诉讼过程中,治疗尚未结束的,除对已经治疗的费用赔偿外,对尚需继续治疗的费用,经有关医疗机构证明或者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可以一次性给付;也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告知受害人在治疗结束后另行起诉。
2、误工费受害人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法医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等认定。
受害人的实际误工日期少于休假证明的,应以其实际的误工日期认定;实际误工日期多于休假证明的,一般应当根据休假证明认定。
受害人确需休养但无休假证明的,可在征求法医或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情处理。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的赔偿应当按照其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
固定收入,包括工资、资金及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但不包括特殊工种的补助费。
奖金,以受害人上一年度本单位人均奖计算,超出奖金税计征起点的,以计征起点的,以计征起点为限。
受害人受害前由于自身原因无奖金收入的,其次奖金不予计算。
误工费赔偿标准
误工费是指因工伤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因治疗需要而暂时停工的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的费用。
误工费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停工期间的时间来确定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误工费的赔偿标准。
首先,误工费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误工费的计算公式为,误工费=劳动者的月工资/当月工作日数×实际误工天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工伤或者职业病发生前一个月的平均工资,实际误工天数是指劳动者因治疗需要而暂时停工的天数。
其次,误工费的支付期限是根据劳动者实际停工的时间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停工之日起的15日内支付误工费。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误工费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月支付误工费。
此外,误工费的支付方式是一次性支付的。
用人单位应当将误工费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分期支付。
如果用人单位分期支付误工费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
最后,误工费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误工费。
具体的赔偿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总的来说,误工费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停工期间的时间来确定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期限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执行的。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误工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希望各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能对误工费的赔偿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误工费的赔偿标准误工费是指因工伤或者职业病导致劳动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误工费的赔偿标准是由一系列因素来决定的。
本文将就误工费的赔偿标准做一详细介绍。
首先,误工费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伤病期间的工资收入。
具体而言,是指劳动者在伤病期间的平均月工资。
如果劳动者在过去12个月内有工资,那么就按照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误工费;如果劳动者在过去12个月内没有工资,那么就按照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计算。
这样的规定保证了误工费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其次,误工费的支付期限是劳动者因工伤或者职业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期间。
根据《劳动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之日起,按月支付误工费。
具体来说,是从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在15日内支付当月的误工费,以后每个月的误工费应当在月底前支付。
这样的规定保证了劳动者在伤病期间能够及时获得经济补偿,减轻了其经济压力。
此外,误工费的支付标准是劳动者在伤病期间的工资收入的70%。
根据《劳动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伤病期间的工资收入的70%支付误工费。
这样的规定既考虑了劳动者在伤病期间的生活需要,又兼顾了用人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是一种合理的赔偿标准。
最后,误工费的支付方式是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或者其指定的受托人。
根据《劳动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误工费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或者其指定的受托人。
这样的规定保证了误工费的支付能够直接到达劳动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可能风险。
综上所述,误工费的赔偿标准是由一系列因素来决定的,包括计算基数、支付期限、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等。
这些规定既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考虑了用人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是一种合理和公正的赔偿制度。
希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能够充分了解误工费的赔偿标准,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赔偿误工费的标准赔偿误工费是指因工伤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停工休息期间的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于因工伤或职业病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误工费给受害劳动者。
那么,赔偿误工费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呢?首先,误工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误工费=基本工资×误工期间的工资支付比例。
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工伤或者职业病发生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误工期间的工资支付比例一般为100%,即劳动者在误工期间可以获得其基本工资的100%作为误工费。
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在误工期间可以获得的误工费金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其次,误工期间是指劳动者因工伤或者职业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停工休息的期间。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误工期间包括从劳动者因工伤或者职业病需要停工休息之日起至其劳动能力恢复或者被认定为残疾之日止。
在这段期间内,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误工费给受害劳动者。
再次,赔偿误工费的标准受到地区、行业、用人单位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同,因此误工费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误工费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用人单位规模的大小也会影响误工费的标准,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用人单位会支付较高的误工费。
最后,对于赔偿误工费的标准,应当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合理确定,并且应当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应得的误工费,并且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支付。
综上所述,赔偿误工费的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基本工资、误工期间的工资支付比例以及地区、行业、用人单位规模等因素来确定的。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应得的误工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18年贵州误工费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2018年贵州误工费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引言误工费是指因意外事故导致工作人员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正常工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种常见的赔偿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8年贵州省关于误工费的赔偿标准、赔偿项目以及计算方式。
误工费赔偿标准2018年贵州省对误工费的赔偿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如下:1. 一般工作人员的误工费标准为每天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2. 高级工作人员的误工费标准为每天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3. 特殊工作人员(如高风险职业、重体力劳动等)的误工费标准为每天工资的百分之一百。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仅适用于2018年贵州省,其他省份的误工费赔偿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
赔偿项目误工费的赔偿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所有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伤病所致的经济损失。
2. 包括医疗费、住院费、药费、护理费等与伤病治疗有关的费用。
3. 因伤病导致的生活不能自理所需的护理费用。
4. 误工期间的工资损失。
5. 此外,还应考虑受害人的年龄、工作岗位、失去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时间等因素来确定赔偿金额。
赔偿项目应通过完整的医疗记录、工资证明和其他相关证据来证明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式误工费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受害人的工资和误工期间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误工费 = 工资 x 误工天数 x 误工费标准例如,某工作人员每天的工资为200元,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误工30天,根据贵州省的赔偿标准,误工费标准为每天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误工费 = 200元 x 30天 x 0.8 = 4800元这表示受害人应获得4800元的误工费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误工费的计算方式可能因特殊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伤病导致失去劳动能力,可能需要更加详细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计算时,应根据相关法规和专业意见进行计算。
结论2018年贵州省对误工费的赔偿标准、赔偿项目和计算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
了解正确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对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
误工费的计算标准误工费是指因工伤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因治疗或者康复需要而暂时停工的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计算。
下面将就误工费的计算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误工费的计算标准,一般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伤残程度来确定。
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工伤或职业病造成的劳动能力减损程度,确定误工费的比例,再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来计算误工费的具体数额。
因此,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和伤残程度来确定的。
其次,误工费的计算标准还应当考虑劳动者的实际情况。
在实际计算误工费时,需要考虑到劳动者的工资构成、工作时间、伤残程度等因素。
有些劳动者可能有加班费、绩效工资、福利待遇等,这些都需要在误工费的计算中进行合理的考虑。
另外,不同的工伤或职业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伤残,这也需要在误工费的计算中进行合理的区分。
最后,误工费的计算标准还应当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承担能力。
在确定误工费的具体数额时,需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经济实力,避免因误工费的支付而对用人单位造成过大的负担。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劳动者的实际生活需要,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承担能力。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够合理确定误工费的具体数额,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给用人单位造成过大的负担。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制度,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误工费的计算标准误工费是指因工伤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支付的经济补偿。
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是劳动者在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期间的经济损失,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及相关内容。
首先,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包括了基本误工费和就业前工资的计算。
基本误工费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期间的生活费用,通常按照劳动者的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来确定,但是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而就业前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者职业病前一年的平均月工资,根据就业前工资的计算标准来确定误工费的支付金额。
其次,误工费的支付期限是指误工费的支付时间范围。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误工费的支付期限为劳动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期间,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如果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丧失期间超过一年,那么误工费的支付期限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误工费的计算标准还包括了误工费的调整和支付方式。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误工费的支付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的物价水平和劳动者的生活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误工费的支付方式可以根据劳动者的意愿选择一次性支付或者分期支付,以满足劳动者的实际需求。
最后,误工费的计算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雇主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误工费,并且不能以任何方式限制或者拖延误工费的支付。
同时,政府也会对误工费的支付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的,包括了基本误工费和就业前工资的计算、支付期限、调整和支付方式等内容。
只有合理确定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才能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支付误工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误工费赔偿的计算及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因为他人的过错而遭受人身伤害,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产生经济损失时,就可能涉及到误工费的赔偿问题。
那么,误工费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又有着怎样的标准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误工费。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计算误工费的第一步是确定误工时间。
误工时间通常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来确定。
比如,医生开具的病假条上注明需要休息的天数,这就可以作为误工时间的依据。
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在确定了误工时间后,接下来就要计算受害人的收入状况。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这里的固定收入,是指受害人在发生事故前,有稳定的工作和工资收入。
比如,受害人每月工资为 5000 元,因受伤请假 2 个月,那么他的误工费就是 5000 元/月×2 个月= 10000 元。
但如果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呢?这时候就需要分情况来计算。
如果受害人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误工费。
比如,受害人过去三年的平均年收入是 60000元,那么他每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就是 60000 元÷365 天≈ 16438 元。
假设误工时间为 30 天,那么误工费就是 16438 元/天×30 天= 49314 元。
要是受害人无法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那就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比如说,受害人从事的是建筑行业,但无法证明自己的具体收入,那就可以参照当地建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计算误工费。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比如,受害人是兼职工作的,那么就要根据其兼职工作的实际收入减少情况来计算误工费。
再比如,受害人是退休人员,但仍在继续工作并有收入的,如果因为事故导致无法工作,也可以主张误工费。
2018年毕节工伤保险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毕节工伤保险赔偿标准2018年毕节工伤保险赔偿标准一、医疗费1、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2、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3、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4、受害人获得工伤事故医疗费赔偿有前提条件,即除紧急情况外,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且其各项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受害人可获得医疗费赔偿。
二、伙食补助费1、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由于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对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的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2、原则上伙食补助费的赔偿期间是住院期间,即根据受害人住院期间这段时间计算伙食补助费,有多少天,再乘以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每天的标准,就可以得出具体的伙食补助费。
三、交通费1、关于医生出诊的交通费。
由医生到受害人处出诊的,如果出诊的交通费已经纳入医疗费中,那么,受害人从医疗费中得到赔偿,无需再纳入交通费中。
如果并未计入出诊费中,而是由受害人另行支付,则该支出应按交通费予以赔偿。
2、关于受害人或其陪护人员使用私家车的费用。
在前往治疗或转院中使用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应赔偿其正常的实际支付的费用,如相应的、合理的燃料费、停车费、过路费等。
3、关于交通费的计算标准。
在实践中,一般认为,交通费应当参照侵权行为地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的车旅费标准支付交通费。
2018年毕节误工费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
毕节误工费赔偿标准
误工费包括两部分:
一是伤者本人治疗创伤造成误工发生的费用,包括受害者因精神损害导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发生的误工费用;
二是事故当事人及其亲属或委托代理人由于需要参与处理事故误工造成经济减少的费用,包括死者家属办理丧葬事宜期间的费用。
误工费赔偿标准
误工费是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的。
伤者本人的误工时间根据当事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
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最终评定伤残的前一日。
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实际减少的收入必须是实际丧失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课酬、合法的兼职收入等,但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作为受害者时所丧失的经营损失和特殊工种的补助费。
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误工费的计算公式
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元/月)×误工时间
(1)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正常情况下劳动工作收入-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
(2)无固定收入,但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最近三年收入总和÷3年÷12个月×误工时间
(3)无固定收入,且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的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相近行业上-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误工时间
误工费证据搜集
证明误工费数额的证据方面,一个是收入状况证据,一个是误工时间的证据。
收入状况证据内容可以包括:
1、具体的收入水平数据;
2、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
3、没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提供所从事行业的证明材料。
误工时间的证据内容包括:
1、正常情况下,根据医疗机构的医嘱。
即医疗机构应当签发医嘱,提出休息时间、需要营养和护理的时间建议;
2、工作单位可出具受伤人员误工时间的证明;
3、可申请司法鉴定机构对误工期长短进行鉴定,凭鉴定文书确定误工时间
毕节误工费赔偿项目
误工费赔偿项目:
工资
津贴
兼职收入
注:受害人为企业经营者时不包括其所丧失的企业经营利益损失
须以“实际减少”的收入赔偿依据(差额赔偿原则)
毕节误工费计算方式
计算数据
一、上一年度毕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667.07元/年;
二、上一年度毕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434.00元/年;
三、上一年度毕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702.87元/年;
四、上一年度毕节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4740.18元/年;
五、上一年度毕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7448元(丧葬费暂按3210.67元/月)计算;
六、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省内30元/天,特区50元/天。
七、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年/人)
1、全省平均 37448元
2、农林牧渔业 30850元
3、采矿业 43113元
4、制造业 36187元
5、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9344元
6、建筑业 36560元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7049元
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3384元
9、批发与零售业 40325元
10、住宿和餐饮业 25372元
11、金融业 81630元
12、房地产业 33617元
1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30121元
1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39087元
1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7779元
16、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28224元
17、教育 42432元
1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4298元
19、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35937元
2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0549元
计算公式
1、有固定收入的:
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注:对有固定收入的,应当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损失计算误工费损失赔偿。
至于受害人是否能够负担得起,则是执行的问题。
2、无固定收入的:
2.1受害人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
误工费=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