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常见造岩矿物
- 格式:ppt
- 大小:5.74 MB
- 文档页数:65
1.橄榄石:短柱状、粒状,单偏光下无色,正高突起,糙面显著。
正交偏光镜下平行消光,最高干涉色为三级绿,解理不完全,发育不规则裂理。
常见被蛇纹石沿解理交代。
铁橄榄石:单斜晶系正高突起,单偏光镜下无色,正交镜下最高干涉色为Ⅰ级橙~Ⅲ级蓝,消光类型平行消光,延性可正可负,形态多为等轴粒状。
特点:常见不规则裂纹,扭折带状结构。
镁橄榄石:单斜晶系,正极高突起,单偏光镜下单色色调,正交镜下最高干涉色Ⅲ级绿~Ⅲ级橙红,消光类型平行消光,延性可正可负,形态多为短柱状特点:有多色性。
2. 辉石:紫苏辉石、普通辉石干涉色较低,一般不超过二级紫红,角闪石横断面两组解理夹角56°辉石横端面两组解理夹角87°一88°辉石具辉石式解理横断面两组近于正交的解理。
紫苏辉石:单斜晶系,正高突起,单偏光镜下浅绿,正交镜下最高干涉色低于Ⅰ级紫红,消光类型斜消光,正延性,形态横切面{101}完全解理,纵切面有平行C轴的柱状解理。
普通辉石:单斜晶系,正高突起,单偏光镜下淡褐色、淡绿色色调,正交镜下Ⅰ级顶部到Ⅱ级,最高干涉色Ⅱ级蓝~Ⅱ级绿,消光类型斜消光,正延性,形态多为短柱状。
3.普通角闪石:单斜晶系,正高~正中突起,单偏光镜下褐色、绿色调,正交镜下最高干涉色级Ⅰ橙红~Ⅱ级蓝,消光类型斜消光,负延性,形态多为长柱状、杆状、针状特点:常见简单双晶、聚片双晶。
透闪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无色及消光角C∧Ng 较小。
4、黑云母薄片中为褐、黄褐色,黑云母的突出特征是多色性及吸收性极强:突起:中正突起,折射率随含铁量增多而增高,一组极完全解理,并有{010},{110}裂理。
5.白云母:单斜晶系,正低~正中突起,单偏光镜下浅褐色、浅绿色,正交镜下最高干涉色Ⅱ级顶部~Ⅱ级底部,消光类型接近平行消光, 延性可正可负 ,形态多为菱形板状、柱状。
6. 正长石单斜晶系负低突起单偏光镜下无色正交镜下最高干涉色Ⅰ级灰~Ⅰ级灰白消光类型垂直{010}为平行消光、其余为平行消光负延性形态多为自形、半自形、厚板状特点:两组正交解理的解理纹清晰可见,发育简单双晶7.斜长石:通常为半自形晶以至不规则粒状的他形晶,具有完全解理,除钠长石以外为低正突起,钠长石为低负突起,一级灰白干涉色,最高一级黄,二轴晶,斜消光,可见环带构造。
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鉴定特征1. 橄榄石[(Mg,Fe)2SiO4]:斜方晶系。
晶形呈厚板状,晶形完好者少见,一般为他形粒状集合体。
浅黄、黄绿色至黑绿色,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
硬度6.5~7,比重3.3~3.5。
2. 普通辉石Ca(Mg,Fe,Al,Ti)[(Al,Si)2O6] :单斜晶系。
晶形常呈短柱状,横断面近于正八边形(或假正方形),集合体常为粒状。
暗绿--—绿黑色,少数为褐黑色,玻璃光泽。
硬度5~6,比重3.22~3.38。
两组完全解理,夹角87°(93°)鉴定特征:根据短柱状晶形,颜色和解理,可与普通角闪石等相似矿物相区别。
3. 普通角闪石Ca2Na (Mg,Fe2+)4(Al,Fe3+) [(Si,Al)4O11]2(OH)2:晶体常呈长柱状或针状,单体的横截面为近菱形的六边形。
常呈粒状或放射状集合体。
暗绿——绿黑色,玻璃光泽。
硬度5.5~6,比重3.0~3.4。
两组完全解理,交角为124°(56°)鉴定特征:根椐晶形、横截面形状、颜色、解理及其夹角,可与普通辉石相区别。
4. 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K[AlSi3O8]:厚板状,单晶为短柱状或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常见卡氏双晶,集合体为块状。
常为肉红色、浅黄红色及白色、灰白色,玻璃光泽。
硬度6,比重2.56~2.58。
两组完全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晶形、双晶(卡氏双晶)、颜色、硬度、解理,可与石英、方解石相区别。
5. 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三斜晶系。
晶体呈板状或柱状。
在岩石中常呈板状或不规则粒状。
具聚片双晶。
白色至灰白色,玻璃光泽。
硬度6~6.5,比重2.55~2.76。
两组完全解理。
鉴定特征:用肉眼区别斜长石与钾长石(正长石)的可靠依据是斜长石具聚片双晶。
在岩石中的斜长石,根据双晶,有无解理及透明度,可与石英区别。
6. 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F)2:单斜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