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上学期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226.59 KB
- 文档页数:8
《语文园地三》知识全解【相关链接】1.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儿童文学辞典》)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
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
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2.口字旁字的三种类型第一类表示嘴巴的动作,如“咬、吞”等;第二类表示用嘴说话、出声,如“叫、喊”等;第三类是象声词,如“吱、呜”等。
3.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改正符号:表示将原来不正确、不妥当的字、词、句圈起来,改成正确的、妥当的文字。
增添符号:表示增补字、词、句或标点。
删除符号:表示删掉字、词、句或标点。
4.谚语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
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导语:《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该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论述,并分享一份优秀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语文园地三》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汉字书写和语文表达的水平;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3. 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单元:《白蝴蝶和其他小动物》,通过对白蝴蝶和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2. 第二单元:《春天的小雁》,通过讲述小雁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3. 第三单元:《小兔过桥》,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学生思考与判断能力的培养;4. 第四单元:《白兔奶奶的花园》,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5. 第五单元:《狐假虎威》,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6. 第六单元:《聪明的鱼》,通过对聪明的鱼的故事讲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优秀教案以下是一份优秀的《语文园地三》教案,供参考: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于句子中;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的使用。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园地三》第四单元故事《白兔奶奶的花园》;2. 课件、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白兔奶奶的花园》;2. 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Step 2 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情节和问题答案;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解答和答案讨论。
1.交流和了解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口字旁的字,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通过、诵读,体会人生格言,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格言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2020-2021
部编版语文
练习题 教案试卷 教学设
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又理解了字义;“请”,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
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2)
左形右声,如:清(青)、松(公)、城(成)、渔(鱼) 左声右形,如:功(工)、领(令)、战(占)、郊(交) 上形下声,如:露(路)、花(化)、岗(冈)、芳(方) 上声下形,如:烈(列)、忘(亡)、警(敬)、堡(保) 内形外声,如:闻(门)、闷(门)、问(门)
外形内声,如:圆(员)、阁(各)、病(丙)、赶(干)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1. (课件出示13)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1)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4)这些字都带有“口”字,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可分为三类:(板书:口字旁)
①跟口有关的行为:咬 叼 嚼 咽 啃 吞 含 ②拟声词:啪 哗 吱 嗡 嘟 鸣 嘀
【设计意图:口字旁
的几组字,相同的偏旁,不同的意义。
在分类中鉴别,学生增
2020-2021
部编版语文
练习题 教案
试卷 教学设
抛 扭 拟 抡 抠 抗 批
心:忌 忍 忐 忑 忘 志 忽 念 怂 态 忠 急 怒 思 怨 怎 总 怱 恶 恩 恳
水:汉 汇 汁 池 汗 汲 江 汤 沟 沪 沥 没 汪 浅 沮 泪 泠 沫 泥 泞 泼
2.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课件出示15)
(2)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修改病句。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
改符号。
(板书:修改符号)
认识三种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观察一下,这三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 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是对句子中有错别字、词的改正, 是增补符号,对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补, 是删除符号,对多余部分的删除。
(4)练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课件出示16)
鲁爷爷今年八十多岁。
他身穿一件黑棉袄,戴一顶旧棉帽,仍旧保持着艰苦朴素。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推起小车为前线运送小米、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城
【设计意图:三个病句,三种最常见的修改符号,学生从中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比一比,组词语。
伸—申(申请)招—()()棕—()()忆—()()教—()()界—()()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完全湿透了。
(2)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3)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不正确的毛病。
(4)通过同学们的亲热帮助,王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3.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灯不拨不亮,。
(2)有理走遍天下,。
(3)一时强弱在于力,。
参考答案
1.召召开宗祖宗乙乙方孝孝顺介介绍
2.(1)改法:去掉“完全”。
(2)改法:关联词“如果……就”改为“不但……而且”。
(3)改法:去掉“不正确”或者“毛病”。
(4)改法:“亲热”改为“热心”。
3.(1)理不辩不明
(2)无理寸步难行
(3)千古胜负在于理
形声字声旁表音口字旁
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辨理格言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学习通过所学课文的具体片段,帮助理解童话,交流童话,更具有说服力。
2.修改病句的练习,先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符号,最后练习修改一个片段,层层推进,减低难度,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练习,变得好玩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