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 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5
德国领土变迁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
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
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
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
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
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
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
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
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
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拥有大片的海外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由魏玛共和国替代。
德国战败签署《凡尔赛条约》: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如德国忠实遵守本和约的条款,协约国军应逐步缩小占领区,5年期满后从德国科隆地区撤军,10年期满后从科布伦茨地区撤军,15年期满后从美因茨地区撤军;奥伊彭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德国与丹麦的边界由石勒苏益格北部边境地区居民举行公民投票确定(1920年2月石勒苏益格北部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获得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全部、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各一部分;但泽(今格但斯克)作为国际自由城市交国际联盟管理,但在经济上划入波兰关税区,成为波兰的出海口;波兰政府负责但泽自由市的所有对外关系,并对在国外的但泽人提供外交上的保护;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为国际河道,基尔运河应永久开放,“所有与德国和好各国之军舰、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
战后边界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领土变动与条约战后边界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领土变动与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变革。
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各国领导人们为了恢复和平与秩序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边界调整和签订了众多的条约。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领土变动以及通过条约进行的边界调整。
一、领土变动1. 战争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许多国家面临着领土失地的局面。
以德国为例,作为战争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德国在战争初期曾取得不少战略优势。
然而,在战争爆发后几年内,德国逐渐失去了与法国和俄罗斯的领土争夺战。
同时,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等也饱受领土失地之痛。
2. 新兴国家的涌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
例如,战争后,俄罗斯帝国解体,导致苏联的建立;奥匈帝国解体,新成立了奥地利、匈牙利以及一系列东欧国家;奥斯曼帝国解体,土耳其成为新兴国家,并重新定义了其领土边界。
3. 故土归还与索赔在战争胜利国中,一些国家获得了领土的扩张,同时还得到了一些殖民地的归还。
例如,法国从德国手中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意大利获得了原属奥匈帝国的特里斯特地带等。
此外,一些国家还获得了赔款和战争赔偿金以弥补战争中的损失。
二、条约与边界调整1. 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重要的条约之一。
根据该条约的规定,德国被迫承认对战争的责任,并承担了沉重的经济和领土赔偿责任。
此外,凡尔赛和约还规定了许多新的边界,导致了一系列领土的变动。
比如,丹麦重新获得了北斯莱斯威克州、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等。
2. 圣日耳曼和约圣日耳曼和约是与德国的另一项重要条约。
该条约继续限制了德国的领土扩张,并对日耳曼民族进行了联盟保护,确保其在其他国家的领土上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圣日耳曼和约进一步规定了一系列的边界调整,如平息法属天堂岛的争议和规定欧洲各国的边界等。
3. 土耳其的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的领土变动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现在德国地图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具体数字: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七张地图看一下德国一千多年来的领土变化,日耳曼战车多次
挑战世界
一,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
德国统一之前,欧洲人调侃神圣罗马帝国,它既不神圣,亦非罗马,更非帝国。
德意志分成几百个小国。
中世纪的德意志四分五裂
二,1870年,德国统一。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
德国从一个地理名词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三,1914年一战爆发前的德国。
四,一战后的德国。
五,二战后的德国被分区占领,分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六,1990年,两德重新统一。
(欢迎关注看一下我之前发的百篇精彩文章)。
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揭秘二战之后德国究竟有多惨?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最后以失败而结束。
德国战败后,他的势力范围被重新划分,曾经的德国地理范围一变再变。
那么二战之后德国的范围有多发大?二战后德国不只是势力范围变化,他们的生活也是十分悲惨。
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从中世纪看,三十年战争后,瑞士脱离德意志。
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法国抢占。
进入十九世纪,卢森堡脱离德意志,莱茵兰西部割给了比利时。
普奥战争后,奥地利及其领地脱离德意志,成立奥匈帝国。
二十世纪,一战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再次被法国抢占,西部部分领土划归比利时。
北石勒苏益格(不是石勒苏益格)被丹麦占有。
但泽及所谓波兰走廊并入新成立的波兰。
二战后,德国失去了奥德尼斯河以东全部领土(包括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等)以及什切青(不是切什青)地区。
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德国在一战后被割让了大量的土地,这是导致德国民族情绪上升,以至纳粹上台,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同盟国吸取了教训,没有再割让德国本土的土地,只是把德国自纳粹上台后掠夺的他国土地归还,还将德国分成四分,法、英、美管理区形成后来西德;苏管区为东德。
你看的地图不是二战爆发前夕的地图吧,那时德国已经掠夺了不少他国土地,都属于战后被剥夺的。
要不就是你只看到一其中的一个德国。
或者是被分管时期的德国。
二战之后德国究竟有多惨?“饥饿冬季”险些毁灭德国1946年开始的冬天导致10万人死亡,数百万伤病。
希特勒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他本人和整个德国都将陷入无尽的深渊。
纳粹“元首”这个预言在二战后迅速变成了现实。
遭到彻底破坏的德国在1946年底迎来上世纪最寒冷的冬天,数十万人因饥饿和寒冷死亡,甚至国家都陷入“毁灭”的境地。
近日,德国国家电视一台和《图片报》揭示了这场“饥饿冬季”的真相。
上千万德国人被东欧驱逐战后的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各大城乡居民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劫后余生的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
关于德国国土变化的九年级历史小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德国国土的变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德国的国土面积和现在可不一样呢。
比如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挑起了战争,到处侵略别的国家。
可是,正义最终会胜利,德国战败了,它的国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属于德国的一些地方被划分出去了。
就好像一个小朋友,因为做错了事,被拿走了一些心爱的玩具一样。
但是,德国后来努力发展,和其他国家友好相处。
虽然国土面积变小了,但是人们更加珍惜和平,努力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和平是最宝贵的!
作文二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来和你们说一说德国国土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德国的国土可不是一直都像现在这样的。
以前呀,德国很强大,也很贪心,想要占领更多的地方。
这就像一个贪心的孩子,想要把所有的糖果都据为己有。
可是这样是不对的,其他国家团结起来对抗德国。
战争结束后,德国受到了惩罚,它的国土变小了。
比如有个叫东普鲁士的地方,就不再属于德国啦。
不过,后来的德国认识到了错误,开始好好发展,和大家友好相处。
虽然国土变了,但德国依然在努力前进。
小朋友们,我们要从中学到,不能贪心,要友好对待别人哟!。
看看巅峰时期德国的疆域,才知道两次大战让德国伤了元气文/寂寞的红酒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工业和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上,德国曾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把欧洲乃至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当然,德国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德国人丢掉了大量的土地。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领土缩水幅度超过三分之一。
其实看看巅峰时期的德国疆域,才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真的让德国伤了元气。
我们先来看看巅峰时期的德国疆域。
巅峰时期的德国领土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三大国家,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奥匈帝国。
此外,德国还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面积高达25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国。
在太平洋地区,德国拥有德属萨摩亚、德属新几内亚、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
在非洲地区,德国拥有德属东非(包括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等地)、德属西非(包括喀麦隆、多哥等地)、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等殖民地。
此外,德国在中国还拥有胶州湾租借地(青岛及附近地区),整个山东都被德国纳入了势力范围。
可以说,当时的德国疆域达到了顶峰。
一战后,由于德国战败,德国丢失了1/8左右的领土,领土损失约为8.8万平方公里。
其中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法国,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等土地割让给了波兰,尤本及萨尔梅迪割让给比利时,东上西里西亚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克莱佩达地区割让给立陶宛;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城市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实质上由波兰控制。
德国的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同时,德国承认长期依附于自己的卢森堡独立,并承诺不和奥地利合并。
此外,德国丢失了海外所有的殖民地。
可以说,德国人在一战中损失巨大。
而一战中德国的领土损失并不是最严重的,因为德国在二战中的损失更大。
二战后,德国不仅丢失了东普鲁士、西里西亚等大片土地,而且被一分为二,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现在德国地图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 8平方公里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具体数字: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二战后的德国,为什么分裂为东、西德国,为什么建立柏林墙,它又是怎么倒塌,形成统一的德国?一、分裂1949年5月10日,德国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德国西部统治机构经西方占领国当局的同意,宣布将该地区成立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为首都,并于23日正式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8月中旬,举行了联邦议院的选举,9月又召开了联邦议院及联邦参议院联席会议,自由民主党人西奥多·休斯当选为联邦德国首任总统。
在这一过程前后,德国的苏占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早在1945年10月,苏联占领当局就己将其权力移交给德国东部各级地方政权机构。
1946年,德国共产党与德国东部的社会民主党合并,正式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
统一社会党在德国东部政权机构中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月,德国人民委员会举行第9次会议,通过由统一社会党制定的《民主德国全国阵线宣言》,提出德国人民争取祖国统一的纲领,要求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同日,人民委员会还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成立“临时人民议院”,并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决议委托奥托·格罗提渥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
几天之后,威廉·皮克出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德国东部全部行政权力正式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至此,德国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雅尔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
二、柏林墙的建立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
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行政区 2月23日
早期日尔曼八部落分布图
东法兰克王国843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1512
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
德国十一月革命图1918
一战后德国土地割让图1919
魏玛共和国时期1918-1933
纳粹德国鼎盛图1933-1945
纳粹德国扩张图 1938-1939
东西德分治对立时期1945-1990
1961-1989东西柏林分治图
联邦德国(原西德)工业分布图
民主德国(原东德)政区图
德国政区图(1990)
德国各州标志和特色
德国行政区域划分/从一战到现在,德国损失领土/纳粹德国如何成为灾难/德国农村。
一战后的领土变动一战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的领土变动,各国之间的疆界得到了重新划定。
这些领土变动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以地区为单位,介绍一战后的领土变动。
1. 欧洲地区在欧洲地区,一战后的领土变动最为剧烈。
战胜国与战败国签署了一系列和约,重塑了欧洲的版图。
其中最重要的和约是凡尔赛和约,它于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
根据该和约,德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包括阿尔萨斯-洛林、波兰走廊等地区。
此外,奥匈帝国、俄国、奥斯曼帝国也分崩离析,形成了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
2. 亚洲地区在亚洲,一战后的领土变动主要涉及到帝国主义列强在该地区的殖民地。
例如,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被日本占领,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另外,英国和法国还在中东地区划定了新的疆界,将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划分为各自的势力范围。
3. 美洲地区在美洲地区,一战后的领土变动相对较小。
然而,美国作为联盟国之一,在和平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通过巴黎和约,确保了其在太平洋上的势力,获得了一些太平洋岛屿的主权。
此外,巴拿马和哥伦比亚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在一战后获得了解决,巴拿马获得了独立并控制了巴拿马运河。
4. 非洲地区一战后的领土变动对非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列强在该地区的殖民地得到重新划分。
德国失去了其在非洲的殖民地,如东南非洲的坦噶尼喀、纳米比亚等地。
这些地区被英、法、葡等国分别接管,并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托管地。
5. 大洋洲地区大洋洲地区的领土变动主要涉及到德国在该地区的殖民地。
根据巴黎和约,德国的殖民地被分配给了英、法、澳等国。
其中,新几内亚岛和萨摩亚群岛归属于澳大利亚。
总结起来,一战后的领土变动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划定了国家的边界。
在欧洲地区,凡尔赛和约重塑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疆界;在亚洲地区,殖民地的归属产生了变化;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各国也通过和约或谈判解决了领土争端。
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领土越打越少,还不如不打,那么德国当时为什么还要打呢?不打一下,你怎么知道一定会少呢?1871年,普鲁士王国,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这3次立国之战的胜利,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当时的德国,坐拥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妥妥的西欧一哥。
1914年,一战爆发。
到了1918年,德国战败以后,国土面积锐减8万平方公里,只剩下了46万平方公里。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欧洲战场开打。
可到了1945年,德国再次战败。
国土面积,又缩水了11万平方公里,只剩下了35万平方公里。
这事儿怪奇怪的,战争把德国的领土越打越小,为啥德国还非要发动一二两次世界大战呢?难道真的好玩吗?一、德国的领土,是在战争中不断扩大的。
有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就有德意志第一帝国。
其实第一帝国,指的就是神圣罗马帝国。
那时候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地盘比第二帝国还要大。
只可惜在1806年,被拿破仑给灭了。
拿破仑灭了德意志第一帝国以后,德国境内成为了诸侯林立的状态。
不过其中有两大诸侯,实力强劲。
一个是奥地利,一个是普鲁士。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族,只可惜被拿破仑打怕了。
等到拿破仑战败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希望能够重振雄风,恢复德意志第一帝国的规模。
但从1806年到1871年,这几十年下来,北方的普鲁士,已经完全壮大了起来。
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是不服哈布斯堡家族的管理。
因此双方打了一仗,结果奥地利败给了普鲁士。
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也因此在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当然了,这一帝国,是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诸侯,逐渐成长为帝国领导者,霍亨索伦家族可谓是赚大发了。
而他们所依靠的就是战争!普鲁士的胜利,告诉了德国人,只有靠战争,才能使得地盘不断扩大。
过去普鲁士王国,只有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可通过3场立国之战以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了54万平方公里,这还不算获利吗?二、一战过程中,德国也获利颇丰。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德国的历史也不简单,其领土面积的变化也让人瞠目结舌。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德意志帝国的演变,一起来看看吧。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史前时期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
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
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
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
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德意志立国时期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
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
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资本主义发展和宗教改革德国统一魏玛共和国(1919–1933)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
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德国是一个由许多小国家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这些国家之间有着长期的历史纷争,直到19世纪奥地利帝国崩溃后,普鲁士逐渐成为德国领袖。
但是,直到二战后,德国仍然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东西德国分别由苏联和美国、英国、法国占领治理。
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才实现了统一。
本文将逐步探究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
一、二战后西德和东德的形成二战后,德国被分成苏联占领区和美英法占领区。
1949年两个占领区分别成立了东德和西德。
由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加深,两德之间的边境也逐渐加强,包括建立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
两德之间的分裂导致了德国文化和经济上的巨大差异,也推迟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二、德国民主共和国的崩溃由于东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多的东德居民开始要求政治和经济自由。
1989年9月4日,东德国内开始出现大规模抗议活动,到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东德的政治体系开始崩溃,由于国内外压力和经济问题,1989年10月,东德成立了第一个非共产党政府,随后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宣布加入联邦德国。
三、德国统一的实际步骤由于对于两个德国的统一意识,两德之间在统一的道路上存在不少分歧。
1990年5月,德国联邦总理黑尔穆特·科尔提出了统一方案,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赢得了强大的支持。
根据这个方案,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两德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接触和融合。
1990年7月1日起,两德货币联合推出德国马克,1990年8月31日签署了两德条约,东德和联邦德国正式互认坐标,并于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
虽然东德的经济开始转型,但是德国的统一过程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障碍。
四、德国统一的影响德国统一对于德国本身的影响深远。
由于统一,德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利用经济和物质资源,包括进行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展国家领土。
然而,德国统一的过程逐渐暴露出其短处,特别是在经济上。
东德的经济基础不足,无法适应西德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因此进行了长达15年的转型和重建过程。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领土被盟军分为东西两部分,这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德国的分裂。
在战后的岁月里,这两部分德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巨大差异。
本文将就二战后德国的分裂进行探讨。
1. 大陆分裂二战结束后,东西德的分裂格局开始初步显露。
东部成为苏联的占领区,西部则成为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占领区。
这两部分德国在巨大的意识形态压力下被迫在社会和政治制度上演变为完全不同的实体。
2. 政治制度的差异东德在苏联的支持下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党专政制度。
东德的政权集中在社会主义统一党(SED)手中,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所有权力。
而西德则在美国的领导下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实行多党制度,并在基本法中确立了民主、法治和自由原则。
3. 经济发展的差异自二战结束以来,东西德的经济在发展速度和路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德得到了盟军的大力支持,实行了市场经济制度,并且通过创新和投资争取到了大量外资,扎实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与此相反,东德则实行了中央计划经济制度,国家对经济进行了高度干预和控制,导致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和失衡。
4. 文化传承的差异在文化领域,东西德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东德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被加强了政治宣传的要求。
而西德则积极吸纳和发展国际潮流,逐渐从纳粹主义的阴影中走出,形成了更加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
5. 结束和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德的分裂局面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
东德经济的不发达和人民对西德生活的向往,使东德境内的社会情绪越来越不稳定。
最终,1989年的柏林墙倒塌标志着二战后德国的重新统一,宣告了德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总结起来,二战后德国的分裂是由于冷战导致的意识形态和联盟制度的差异所致。
东西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最终导致东德的社会压力不断积累,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世界以及德国自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
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
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
现在德国地图
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
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
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
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
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
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
具体数字:
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不包括德属殖民地。
1945年的Weimar Republik:468,787 km2面积,人口6241万。
后来被割让给波兰-捷克的上西里西亚地区也计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