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过量施用也有害
- 格式:pdf
- 大小:7.34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
由于生物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它能够改善土壤的蓬松度和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
这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增加土壤呼吸作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生物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营养,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可以绑定土壤颗粒,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强度,从而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具有正向的影响。
有机肥中的营养元素可以提供玉米的生长所需的养分。
生物有机肥富含有机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及丰富的有机质,这些有益于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
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生物有机肥的种类和施用量需要根据土壤类型、作物要求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过量施用生物有机肥可能导致营养元素的累积和排泄,增加环境污染的风险。
生物有机肥的质量和稳定性也是影响施肥效果的重要因素。
低质量的生物有机肥可能含有过高的盐分、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土壤健康和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选择质量好的生物有机肥和合理控制施肥量十分重要。
化肥施用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的原因化肥是一种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但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的问题。
本文将从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是什么?化肥中的化学元素能够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但是,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组分,它是由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等有机物质形成的。
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作物吸收养分量过多,减少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
其次,化肥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活性,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另外,长期施用化肥会影响土壤质地和结构,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固定和保持能力。
因此,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的降低。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首先,是化肥的过量施用。
由于无科学指导和管理,一些农民常常会盲目使用化肥,导致农田土壤养分失衡,土壤肥力下降。
其次,单一化肥使用的盲目化。
一些农民只注重使用氮、磷、钾等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而忽视了有机肥的补充,导致土壤有机质长期处于缺乏状态。
此外,农业生产系统的单一化也是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的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系统的单一化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保持。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土壤有机质降低的问题呢?首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合理施用化肥是防止土壤有机质降低的首要措施。
农户应该根据土壤类型和农作物需要,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注重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蔬菜种植技巧如何进行有机肥施用蔬菜种植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机肥的正确施用是确保蔬菜生长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蔬菜种植中有机肥的选择与使用技巧,以帮助农民和种植者更好地进行有机肥的施用。
1. 了解有机肥的种类有机肥是指以动植物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或者微生物、腐殖质等有机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肥料。
常见的有机肥种类包括牛粪、鸡粪、猪粪、树叶堆肥、腐殖质等。
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成分和养分含量有所差异,种植者应根据蔬菜的需求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合的有机肥。
2. 了解蔬菜的肥料需求不同种类的蔬菜对养分的需求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叶菜类如菠菜、油麦菜等对氮的需求较高,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白萝卜等对磷的需求较高。
种植者应根据蔬菜的需求,在施肥时选择相应含量的有机肥,并确保有机肥中的养分与蔬菜的需求相匹配。
3. 合理施肥时间和方法有机肥的施用时间和方法很关键,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或者损失。
一般来说,最佳的施肥时间是在种植前几天进行,这样有机肥能够充分分解和溶解,为蔬菜提供必要的养分。
施肥的方法可以使用整体施肥、行间施肥或者穴施肥等方式,具体根据蔬菜的生长习惯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
4. 适度施用有机肥虽然有机肥对蔬菜的生长非常有益,但过量施用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过量施用有机肥会导致蔬菜生长过快,植株过于茂盛,而且容易感染病虫害。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注意适度用肥,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周期和肥料的养分含量进行合理的施肥量控制。
5. 注意有机肥的存储和保鲜有机肥一般含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容易受潮变质。
种植者在购买有机肥后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泡。
同时,在使用有机肥的过程中,需要将包装密封好,避免肥料受潮和变质。
保持有机肥的新鲜和养分含量对于蔬菜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蔬菜种植技巧中有机肥的施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有机肥的种类、蔬菜的肥料需求,合理选择施肥时间和方法,适度施用有机肥以及注意有机肥的存储和保鲜是确保蔬菜健康生长的关键所在。
蔬菜过度施用有机肥有什么危害?蔬菜过度施用有机肥有一定的危害,那么蔬菜过度施用有机肥有什么危害?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保肥性能,提高持续供肥能力,但过量地施用有机肥也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严重时会造成土壤盐分累积,影响作物生长。
而且过量投入有机肥也会使硝酸盐在蔬菜体内累积,更严重的是,过量施用被重金属污染的城市垃圾等有机肥料还会造成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
蔬菜过度施用有机肥有什么危害:一、选择优质有机肥:优质的有机肥是蔬菜优质高产的基础,而现在菜农施用的有机肥,大都是买来的商品肥,质量普遍较低,有些甚至掺杂了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等,根本就达不到有机质含量的标准。
即使是一些买来的鸡粪,也有不少掺杂了泥土,或被一些不法商贩掺入了火碱(用于增加体积),这些劣质有机肥施入土壤后,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生产中一定要选用优质的有机肥,选用商品有机肥时最好选用正规大厂家生产的。
二、严格控制有机肥施用量:既然有机肥多施有害无益,在以后的生产中我们就应该控制其用量,那么,每亩菜地到底施用多大的量才能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呢?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每亩菜地以施入纯鸡粪15~20方,稻壳粪35~40方为宜,茄果粪蔬菜需肥量较大,可取其上限。
叶菜类需肥量稍小一些,可取其下限。
三、配合生物肥进行施用:有机肥无论基施和冲施,最好配合生物肥使用。
为什么要配合生物肥呢?因为有机肥在与生物肥配合冲施后,生物肥中的生物菌能加速有机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其更有利于作物吸收,同时能将有机肥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分解转化,避免其对蔬菜造成伤害。
因此,在基施有机肥时,可每亩地配合施入生物肥150~200公斤,冲施时,可每亩每次配合施入生物肥20mdash;25公斤,效果较好。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摘要】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过量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
化肥过量使用会对土壤、水质以及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土壤中化肥残留会改变土壤结构,减少土壤肥力,同时还会造成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
化肥过量使用还会释放大量氨气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影响空气质量,导致雾霾等问题。
为了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等。
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和应用也是减少化肥使用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合理施肥是减少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的关键,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也是重要的措施。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关键词】化肥过量使用、环境污染、防治、土壤影响、水质影响、空气质量影响、防治措施、生物有机肥、合理施肥、绿色农业、宣传教育。
1. 引言1.1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化肥中的氮、磷等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被冲刷到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导致水质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
化肥的施用也会释放大量氨气和氮氧化物到大气中,影响空气质量,加剧酸雨等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合理施肥,科学确定作物需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其次可以选择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避免对土壤和水质造成过大影响;加强土壤保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也是减少化肥过量使用的重要途径。
合理施肥是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农业,提倡循环农业,才能真正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家园。
2. 正文2.1 化肥过量使用对土壤的影响1. 土壤酸化:化肥中的硫酸、硝酸等物质会在土壤中积累,加剧土壤的酸性,导致土壤pH值下降,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农业化肥过度使用会造成什么后果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无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当化肥的使用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农业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化肥中的大量化学物质,如氮、磷、钾等,虽然能在短期内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但长期过量施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
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土壤变得板结,通气性和保水性变差。
这就如同让土壤失去了“呼吸”的能力,影响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进而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原本肥沃、疏松的土壤变得贫瘠和僵硬,农作物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根系难以伸展,吸收养分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
其次,化肥过度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会产生硝酸盐。
这些硝酸盐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而另一部分则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饮用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引发高铁血红蛋白症等疾病。
同时,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再者,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化肥中的化学物质在农作物中的残留,可能会超过安全标准。
人们长期食用这些含有过量化学残留的农产品,可能会引发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而且,过度依赖化肥会使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的安全风险。
此外,化肥过度使用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不断加大化肥的投入量,但随着土壤质量的下降和环境的污染,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化肥和治理环境问题。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另外,化肥的过度使用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土壤肥料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肥料过量施用。
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品质,一些农民往往会过量施用化肥,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肥料选择不当。
一些农民在选择肥料的时候,缺乏科学依据,盲目跟风,导致施用的肥料种类不合理,不能满足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影响了施肥效果。
3.肥料利用率低。
由于土壤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用的肥料利用率较低,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浪费了资源。
4.肥料的污染问题。
化肥和有机肥料中的部分营养成分难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长期施用可能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累积,污染土壤,给生态环境带来风险。
5.化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废水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对策1. 科学合理施肥。
在施肥前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量,科学制定施肥方案,适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 选择合适的肥料。
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有机肥和化肥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施肥效果。
3. 加强土壤养分管理。
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监测,合理调整施肥方案,避免养分浪费,提高土壤的肥力。
4. 加强有机肥和绿色肥料的研发和推广。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化肥的依赖性,对环境影响也较小。
5. 加强化肥生产的环保措施。
化肥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废气和废水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倡农作物秸秆还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降低对外部肥料的依赖。
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历史比较悠久,近年来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农田有机肥料施用量逐渐减少,但在蔬菜生产中,有机肥料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肥源,而且起着化肥和生物肥料所起不到的作用。
这与有机肥料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随着有机农业和有机栽培的逐渐普及,有机肥料将越来越受重视。
第一节有机肥料施用方法一、作基肥施用1.概念有机肥料养分释放慢、肥效长、最适宜作基肥施用。
在播种前翻地时施入土壤,一般叫底肥,有的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也叫种肥。
2.施用方法(1)全层施用在翻地时,将有机肥料撒到地表,随着翻地将肥料全面施人土壤表层,然后耕入土中。
这种施肥方法简单、省力,肥料施用均匀。
这种方法同时也存在很多缺陷。
第一,肥料利用率低。
由于采取在整个田间进行全面撒施,所以一般施用量都较多,但根系能吸收利用的只是根系周围的肥料,而施在根系不能到达的部位的肥料则白白流失掉;第二,容易产生土壤障碍。
有机肥中磷、钾养分丰富,而且在土壤中不易流失,大量施肥容易造成磷、钾养分的富集,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平衡;第三,在肥料流动性小的温室,大量施肥还会造成土壤盐浓度的增高。
该施肥方法适宜于:①种植密度较大的作物。
②用量大、养分含量低的粗有机肥料。
(2)集中施用除了量大的粗杂有机肥料外,养分含量高的商品有机肥料一般采取在定植穴内施用或挖沟施用的方法,将其集中施在根系伸展部位,可充分发挥其肥效。
集中施用并不是离定植穴越近越好,最好是根据有机肥料的质量情况和作物根系生长情况,采取离定植穴一定距离施肥,作为待效肥随着作物根系的生长而发挥作用。
在施用有机肥料的位置,土壤通气性变好,根系伸展良好,还能使根系有效地吸收养分。
从肥效上看,集中施用特别对发挥磷酸盐养分的肥效最为有效。
如果直接把磷酸盐养分施入土壤,有机肥料中速效态磷成分易被土壤固定,因而其肥效降低。
在腐熟好的有机肥料中含有很多速效性磷酸盐成分,为了提髙其肥效,有机肥料应集中施用,减少土壤对速效态磷的固定。
有机肥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环保且富含营养的肥料,其应用广泛且受到农民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有机肥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农民正确高效地利用有机肥。
一、有机肥的使用方法1. 配置有机肥堆使用有机肥之前,首先需要配置适当的有机肥堆。
有机肥堆通常由农废物、畜禽粪便、秸秆等材料组成。
为了获得优质的有机肥,堆肥的主要原则是以原料的碳氮比适中、湿度适宜为基础,定期翻堆、通风。
如果没有条件配置堆肥,也可以选择购买市场上的有机肥产品。
2. 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肥有机肥的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每亩土地施用2-3吨有机肥即可。
对于一些短生周期的蔬菜作物,可适当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
此外,有机肥的施肥时间也是关键,在作物种植季节,特别是在播种前和栽培旺期施肥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 有机肥的施肥方式有机肥的施肥方式主要包括根部施肥、基肥施肥和追肥施肥三种方式。
根部施肥是将有机肥埋在植物的根部附近,使其能够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基肥施肥是将有机肥均匀撒在整个田地上,然后与土壤混合,使有机肥在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持续供给营养的作用。
追肥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要,适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
二、有机肥使用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品种市场上有机肥的品种繁多,农民在购买有机肥时应选择适合本地土壤和作物的有机肥产品。
在购买时要注意产品的质量认证,避免购买劣质有机肥。
2. 留意有机肥的有效期限有机肥是有一定有效期限的,过期的有机肥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使用有机肥前应仔细查看其有效期限,并确保使用新鲜的有机肥。
3. 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频度虽然有机肥是天然的肥料,但过量施肥同样会对作物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有机肥时应根据作物的需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频度。
4. 保持适当的湿度有机肥施用后,为了促进有机肥中的营养成分的释放和吸收,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非常重要。
施肥过量的危害及对应措施探讨关键词:施肥过量危害措施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有效而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民对化肥主要的是凭借经验与简单的常识,而近些年化肥的品种不断有更新,数量也增加很多,因此农民在化肥的使用上也就更加盲目,导致施肥过量已成为普遍现象,不仅不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相反还会影响到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品质与口感的降低,就目前来说,农民施肥过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导致施肥过量形成的原因①相应的地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站的工作不到位。
现实中地方相应的农业技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和实际的服务指导,导致对农民技术的指导相对片面;另外,农业技术推广站一些技术人员的知识信息更新速度较慢,还有一些农业技术推广者兼任农资产品的销售任务,利益的驱使下,无形中促使化肥的施用过量。
②农民在化肥使用以及农业知识上都有限,更多的凭借经验。
传统的农业生产使农民一直深信“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思想观念,传统守旧的生产观念深度影响到农民施肥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
这是由于农民对农药用量、土壤土质特点、施肥时间等缺乏足够认识而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用肥施肥;而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地方的土壤普查工作数据只为科研需要却很少反馈给当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对相关技术人员陈旧知识技术进行指导,从而导致农民对土壤肥力特质不了解而致施肥过量问题的出现。
③氮磷钾肥的使用全国都较为普遍,且施用量比重居于高位。
受到国家政策性的影响和指导,化肥企业长期依赖于政府的补贴性支持,化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这不仅带来了化肥市场产量过剩、化肥的质量也有差别,小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低,耗能大,还给环境和大气带来严重的污染,财政补贴以及价格相对低廉,也对农民过量施肥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施肥过量带来的危害2.1 过量施肥导致农民收入的降低。
从调查来看,我国农民的施肥多数凭借的是经验,对环境、时间、土壤墒情等缺乏思考,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这不仅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毒物质加大,土质盐碱化,还会使农产品的品质降低和收入减少。
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及对策作者:于日新张文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13期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
尽管耕地面积还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
但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多,使用量居全球第四。
但过量使用化肥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就这一现状,为了使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笔者提出一些对策。
一、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的危害1、粮食和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过量使用化肥极易使庄稼倒伏,而一旦出现倒伏,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过量使用化肥还容易发生病虫害。
使用过量的氮肥,会使庄稼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易遭病虫的侵染,继而会增加防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食品的安全性。
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引发中毒及诱发其他病症就会对人类身体造成严重威胁。
2、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
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使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失调,部分地块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和有害病菌量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作物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使农产品品质降低。
超量使用化肥使果蔬生长性状低劣,并且容易腐烂。
不宜存放。
3、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收入损失不考虑各种肥料特性,盲目采用“以水冲肥”、“一炮轰”等简单的施肥方法,导致农民种地投入不断增加,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有的地方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使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降低其收入。
4、加剧环境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当肥料量超过土壤保持能力时,就会迁移至周围的土壤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使河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出现部分河流、湖泊的鱼虾发生死亡的现象。
过量的化肥还会渗入20 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
若长期饮用此类水源就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t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
过量施肥对环境的污染机理-----农化大全自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在北京、山东、陕西等地的20个县600多个点位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北方集约化的高肥用量地区,20%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每升硝酸盐含量8 9毫克),45%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主要发达国家饮用水相关限量指标。
除此之外,因化肥中含有重金属、酸根等物质,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重要的环境影响如下:1)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
其中以磷肥为主。
中国施用的化肥中,磷肥约占20%,磷肥的生产原料为磷矿石,它含有大量有害元素F和As,同时磷矿石的加工过程还会带进其它重金属Cd、Cr、Hg、As、F,特别是Cd。
另外,利用废酸生产的磷肥中还会带有三氯乙醛,对作物造成毒害。
研究表明,无论是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还是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比如,长期施用硝酸铵、磷酸铵、复合肥,可使土壤中As的含量达50~60 mg/kg。
同时,随着进入土壤Cd的增加,土壤中有效Cd含量也会增加,作物吸收的Cd量也增加。
2 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是个体小而能量大的活体,它们既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执行者,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具有转化有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试验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大小的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单施无机肥。
中国施用的化肥中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低,这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3)养分失调与硝酸盐累积中国施用的化肥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较少,长期施用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加剧土壤P、K的耗竭,导致NO3-N累积。
NO3-N本身无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NO2-,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
肥害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状况作者:葛华勇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10期一、产生肥害的主要原因(一)施肥不当1.过多、过量或过于集中施肥,会导致烧苗、枝叶徒长、倒伏、病虫害加重、萎蔫,重者整棵植株死亡。
肥害过程中可能只出现其中一种症状,也可能同时出现几种症状。
如过量施用尿素、硝酸钾、硫酸铵、碳酸氢铵等速效化肥,造成灼烧根系部;施用大量有机肥,若有机肥施用过于集中或未经腐熟,因其分解发热并释放甲烷等有害气体,造成对作物种子或根系的毒害,易造成烧根;施用化肥过量,或土壤过旱,施肥后引起土壤局部浓度过高,导致作物失水并呈萎蔫状态;追施肥量过大,根外追肥肥液浓度过高,使叶片焦灼、干枯,作追肥距根系太近易使作物产生肥害;一次性施用化肥或人畜粪尿过多,或施肥时水分不足,易引起烧苗或萎蔫。
2.长期大量施用某种肥料导致作物营养失衡。
如氮肥施用过多,会造成植物硝酸积累,叶片变黄。
硝态氮肥施用过多,易引起作物失绿缺钼。
长期施肥品种不当,加深了土壤的酸化或碱化,因土壤溶液过高的酸、碱性而伤害作物根系。
(二)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出作物的忍受能力这类肥料分两种情况,一是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出产品标准要求,属于不合格肥料或假肥料;二是肥料虽然符合产品标准,但其中含有的已知或未知有毒有害物质已超出农作物的忍受能力。
目前已知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1. 氯离子。
对忌氯的烟叶、茶叶、柑橘、葡萄、西瓜、马铃薯、甘薯、番茄等农作物使用了这类肥料,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在酸性土壤中,施用含氯化肥会使土壤酸性增强,增大土壤中活性铝、活性铁的溶解度,加重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2. 缩二脲。
复合肥生产工艺中如高塔熔融喷漿造粒工艺,高温时间持续过长,可能会产生缩二脲,而缩二脲则会导致农作物烧苗、烧根,造成肥害。
3. 游离酸。
游离酸超标的产品可以伤害植物种子和幼苗,游离酸质量分数高、腐蚀性强,易导致土壤板结。
若质量分数高于5%,施入土壤后容易引起作物的根系中毒腐烂。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阐述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施用化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会积累,使得土壤逐渐失去自然的肥力。
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松散,水分渗透能力降低,氮磷等化肥残留超标,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2. 水体污染:农业生产中,施肥过量和不当施肥会导致化肥流失至地下水和河流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氮、磷等化肥含有的营养盐进入水体,导致水中水华滋生,水质恶化,甚至造成水体富氧和藻类过度繁殖,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3. 生物多样性损失:施用化肥过量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动物等微生物群落受到影响,降低了土壤的自身调节能力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导致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避免施肥过量和不当施肥。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确保作物得到足够的养分供应,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
2. 推广有机肥的使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生物降解的肥料,它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通过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可以降低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减少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应用微生物肥料:选择适用的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壤的调节能力。
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对施肥过程的科学管理,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加强对农田的水源、水质管理,控制农田径流和渗漏,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污染。
施用化肥在促进农业生产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化肥施用“十忌”现在农村使用化肥的农户很多,有的农户在使用化肥时存在着很多误区,造成了化肥使用不当,这里给大家介绍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忌氨肥浅施因为如铵肥施用在浅层,受太阳光照射后,其中的氨素很容易分解挥发,其中碳酸氢铵的挥发性尤为突出。
故而要改变表层撒施的习惯,采取开沟深埋的方式,以防氮素的挥发。
二、忌单施一种化肥单施一种化肥就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质地变硬.引起土壤变酸或变碱严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
而且单施一种化肥还会影响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活动,所以要合理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混合施用。
三、忌大棚或温室内施用氨水和碳铵因为大棚生态环境处在高温状态和封闭生长环境下,这两种肥料在高温封闭田间下十分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氨” 挥发越快,挥发量越多,这样就会使氨气熏坏植株影响正常生长。
四、忌一次过多施用高浓度肥料不论是氮肥还是有机肥都不要一次施用过量过浓,如尿素含氮量高达46%,若一次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就会使作物根系出现“倒吸”现象,致使根部受到伤害,出现烂根死亡。
要掌握“少量多餐”稳施巧施的施肥原则。
五、忌不按肥料性质任意混配两种肥料施用如对一些“铵态氮”类肥料,就且忌与草木灰、石灰、磷肥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碳酸氢铵也切忌与人粪混合施用,二者如若混用,将势必加速氮素的挥发,肥效损失更厉害。
六、忌将过量氮素化肥施于豆类科作物向豆科中的大豆、花生、绿豆等根部均附生着根瘤菌,如若氮肥施用过量,一次过猛,就会直接影响根瘤菌的固氮活性能力,使固氮活性能力降低。
如果要施也只能在配合磷钾肥的同时极少量增施一些,起到平衡施肥效果的作用即可。
七、忌含氮化肥过多施于敏感作物如对一些含绿化肥敏感的作物一烟草、薯类、葡萄等,切忌一次施过量的含氯化肥。
否则将使得其反,反而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影响减产、影响烟草及含糖含淀粉类作物的品质。
八、忌撒施和面施磷素化肥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浅施(撒、面)就特别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定而大大降低磷素的肥效。
有机肥施用中的问题分析作者:王永江,李永臣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6期王永江1,李永臣2(1.河北省永清县农业局,河北永清 065600;2.河北省永清县曹家务乡技术站,河北永清 065600)摘要:有机肥的施用,是土壤培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立地条件的重要方法。
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畜禽粪便抗生素的残留的污染,使得不合格畜禽有机肥施用成为增加土传病害的一条途径。
只有合理选择合格的有机肥,畜禽粪便科学充分发酵充分腐熟,才能有效地培肥地力,改善作物立地条件。
关键词:有机肥;抗生素;秸秆;发酵;畜禽粪便1 抗生素的残留抗生素的残留,是基于抗生素的滥用的基础之上。
不仅表现为人类抗生素的滥用,还表现在畜禽养殖行业大量、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在人、动物体内不能完全消化分解,大部被排出体外流入外界环境中,使得畜禽粪肥的抗生素残留超标,施用土壤中会污染土壤,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1.1 畜禽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迅速发展,基于养殖密度大,容易造成畜禽疾病、优其是流行性畜禽病害如禽霍乱的爆发。
因此兽用抗生素的应用量不断增加。
从相关数据反应,2006年国内抗生素总产量为21万t,国内消费量为18万t,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达9.7万t。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饲料用抗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三类。
畜禽养殖行业使用抗生素的方式有两种。
其中一种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主要采用注射、口服、饮水、灌服、喷洒等方式,使用的目的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
第二种使用方式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
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及预防疾病,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1.2 抗生素的降解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方式主要有水解、光降解、生物降解等方式。
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都具有热敏性。
据相关试验显示:内酰胺类(大部分青霉素类衍生物抗生素)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高温下容易失去活性;四环素经加热后可降低残留80%以上,喹诺酮类抗生素受热后也容易分解。
湖南科技报/2007年/11月/6日/第007版
农资在线
有机肥过量施用也有害
王迪轩
赫山区兰溪镇兰洲村的汤放军,前不久在豇豆上施用了很浓的人畜粪水,结果使豇豆韵嫩叶出现卷曲、失水症状,后来碰上几天大雨,豇豆才缓过劲来。
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对作物生长影响不明显,不像化肥容易烧苗,而且土壤中积聚的有机物有明显改良土壤作用,有些人就错误地认为有机肥料施用越多越好。
实际上,过量施用有机肥料也会产生危害。
过量施用有机肥会影响作物根系吸水,引起烧根,僵苗不发,叶片畸形,严重时作物逐渐萎蔫而枯死。
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有机肥料施用过量产生危害:
推广平衡施肥从控制肥料总用量着手,以减轻或避免肥害。
在蔬菜科学施肥手段尚未完善之前,控制肥料用量要以中档水平为宜,不要片面追求高产而盲目施肥。
革新施肥法菜田在施用有机肥料时,必须采用分层施用、全层深施的方法,以达到土肥融合,使肥料均匀分布于整个耕作层。
同时注意施肥要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溶液浓度,不致引发肥害。
有机肥须经腐熟后方可施用发酵法是把各种肥料混拌均匀,再加水湿润,用黄泥封住或用塑料覆盖,使其温度达30℃左右。
一般经1个月即可发酵完毕。
高温法是将粪肥在60~70℃条件下经1小时左右就能消灭病菌和虫卵,在粪肥内加五氯硝基苯、托布津、多菌灵、福美双等杀菌剂及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效果更好。
化学调控一旦出现有机肥害,在作物发生肥害较轻时,可用敌克松、多菌灵等杀菌剂混配爱多收、生根剂等灌根处理一二次,可控制病情。
此外,用清洁水冲施,稀释肥料浓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