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4.62 KB
- 文档页数: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
材料一:“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
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
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
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材料二: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二项)①传统课堂+线上教学2 ②传统课堂③线上教学2(互动多样型)④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 ⑤线上教学1(听讲为主型)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 (答题人数 451人)(来源:衢州新闻网)材料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
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
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
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
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云教育”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它将教学、管理和研究等方面集成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在线平台,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协同合作,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
近年来,“云教育”备受国内外教育界人士关注,疫情的爆发使得“云教育”在中国得以大规模推广。
但是,“云教育”在新技术应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育质量保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它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育,因为传统课堂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将不会停滞。
调查显示,学生们喜欢的上课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和线上教学2.其中,传统课堂和线上教学2的组合最受欢迎。
此外,451名受访者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主要包括便捷、灵活、节约时间和资源、可随时回看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目前已经运行平稳顺畅,覆盖全国各省份,截至5月11日,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
此外,___的空中课堂收视率也大幅跃升,进入了___关注度排名前10名。
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___司长___表示,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
教育部与工信、___等部门在政策和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
线上教育在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和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___也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如何确保在线研究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___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___指出,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研究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
【中考真题】四川省眉山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纤.维(qiān)祷.告(dǎo)庇.护(pì)风雪载.途(zài)B.狭隘.(ài)炽.热(zhì)由衷.(zōng)鲜.为人知(xiǎn)C.贮.蓄(zhù)欺侮.(rŭ)碾.压(niǎn)彬.彬有礼(bīng)D.追溯.(sù)徘徊.(huái)绚.丽(xuàn)浮光掠.影(lüè)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报歉犀利巧妙绝伦天崖海角B.硬朗喧腾金戈铁马茅塞顿开C.气概侦辑如座针毡因地制宜D.幅射闲暇天衣无缝轻歌漫舞3.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新时代为劳动者提供了海阔天空....的人生舞台,如今普通的劳动者也能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甚至可以身披国旗锋芒毕露....地问鼎世界技工最高奖项。
广大劳动者脚踏实地....走创新引领、科技报国之路,他们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匠心匠魂焕发光芒,为强国建设汇聚坚实的人才力量。
A.海阔天空B.锋芒毕露C.脚踏实地D.任劳任怨4.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一环,①6月2日6点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②在降落后的48小时内,它将完成样品采集和封装任务。
③随后,嫦娥六号的上升器将从月面起飞,完成历时五十余天的地月往返之旅。
④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执行的样品采集。
A.①B.②C.③D.④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在今天,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比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沙砾还多。
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森林和湖泊、草原和河流、冻原和高山。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一)议论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①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
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
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
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
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
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棕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
材料一:“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
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
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
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材料二: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二项)①传统课堂+线上教学2 ②传统课堂③线上教学2(互动多样型)④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 ⑤线上教学1(听讲为主型)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 (答题人数 451人)(来源:衢州新闻网)材料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
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
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
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
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中考字音、排序、病句及答案
(2020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8分)
历史文化的zī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lài,“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活起
来”。
,
,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这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青lài zī养打卡
(2)在文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有趣但不失厚重②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③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④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3)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答案:
2、(1)睐滋kǎ(2)D(3)删去后一个“活起来”。
最新精编四川眉山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A卷和B卷,A卷共100分,B卷共20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位置。
3.A卷的第Ⅰ卷答题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答题无效。
A卷(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顷.刻(qǐnɡ)挑衅.(xìn)秫秸.杆(jié)断壁残垣.(huán)B.剽.悍(biāo)躯壳.(ké)一霎.时(shà)忧心忡.忡(chōnɡ)C.铁锹.(qiū)坍.塌(tān)文绉.绉(zōu)广袤.无垠(mào)D.惬.意(qiè)陨.落(yǔn)中轴.线(zhóu)日薄.西山(bó)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嗔视蛛丝马迹重峦叠嶂B.取谛孱弱变换多姿万恶不赦C.恣睢啜泣哑雀无声义愤填鹰D.暮然旁骛锋芒必露不容置疑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请大家抓紧时间,积极投稿。
A.校《蓓蕾》诗刊征稿日期5月31日截至..,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B.他们俩在“汤尤杯”赛场上心有灵犀,配合默契..、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C.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久而久之,大家不再相信他了。
D.有的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言行相顾....语病的一项是4.下列句子没有..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2020年四川省眉山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0年___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特别要注意所涂答案与题号一致;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的地方答题无效。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羁绊(jī bàn)称职(chèn zhí)瞬息(shùn xī)戛然止(jiá rán)B.着落(zhuó luò)藻饰(zǎo shì)劫掠(jié lüè)虐不折不挠(nüè bù zhé bù náo)C.遏制(è zhì)稽首(jī shǒu)琐屑(suǒ xiè)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D.欺侮(qī wǔ)亘古(gèn gǔ)掺杂(cān nian)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恪守狡黠走投无路轻歌慢舞B.濒临要决如雷灌耳仙露琼浆C.烦躁纯粹言不及义无动于衷D.___鸠占___无精打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和迷信。
B.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四川省各市州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了一批脱贫项目。
C.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果敢应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特别要注意所涂答案与题号一致;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的地方答题无效。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3分)A.洗涤.(dí)贸.然(mào)顷.刻(qīn)不省.人事(shěnɡ)B.譬.如(bì)粗糙.(cāo)确凿.(zháo)参差.不齐(cī)C.要塞.(sè)羡.慕(xiàn)寂寥.(liáo)挑拨离间.(jiān)D.匿.笑(nì)蒙昧.(mèi)茸.毛(rónɡ)深恶.痛绝(wù)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酝酿契约翻来复去味同嚼腊B.云宵天骄哗众取宠眼花潦乱C.荧光笼罩长途跋涉与日俱增D.秘决彷徨郑重其事穿流不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只有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才能赋予..自身文化新的意义。
B.熊浩在《我是演说家》上的演讲神采奕奕....,声情并茂,征服了众多的观众。
C.歌舞《神州门神》附庸风雅....,将传统美、力量感与新潮流演绎得淋漓尽致。
D.北京冬奥会上健儿们敢打敢拼,一气呵成....,展现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截至2021年,国家贫困生资助金项目资助的学生已经超过2亿多人次。
B.各地丰富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共筑安全屏障的浓厚氛围。
C.经过对三星堆遗址的研学考查,让同学们感受到巴蜀文化就“活”在身边。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论证思路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的论证思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定义文化遗产: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建筑、遗址等。
这些遗产代表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
2.分析当前问题:目前,文化遗产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保护不足、滥用、破坏等。
一些文化遗产被商业化过度,失去了其原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另一些文化遗产则被遗忘或遗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因此,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是非常必要的。
3.论证必要性: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的必要性在于,它可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积极影响。
通过让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可以增强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文化自信。
4.提出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a.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的知识和价值,提高人们对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认识和意识。
b. 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将文化遗产融入当地旅游发展中,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 建立合作机制: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d. 创新利用方式:采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方式,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和接触到文化遗产。
5. 总结观点:最后,需要总结论证观点,强调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建立合作机制和创新利用方式等措施,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1.(2022·眉山)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洗涤.(dí)贸.然(mào)顷.刻(qīn)不省.人事(shěng)B.譬.如(bì)粗糙.(cāo)确凿.(zháo)参差.不齐(cī)C.要塞.(sè)羡.慕(xiàn)寂寥.(liáo)挑拨离间.(jiān)D.匿.笑(nì)蒙昧.(mèi)茸.毛(róng)深恶.痛绝(wù)【答案】D【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解析】【分析】A.有误,“顷刻”的“顷”应读作“qǐng”,“不省人事”的“省”应读作“xǐng”。
B.有误,“譬如”的“譬”应读作“pì”,“确凿”的“凿”应读作“záo”。
C.有误,“要塞”的“塞”应读作“sài”,“挑拨离间”的“间”应读作“jiàn”。
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2022·眉山)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契约翻来复去味同嚼腊B.云宵天骄哗众取宠眼花潦乱C.荧光笼罩长途跋涉与日俱增D.秘决彷徨郑重其事穿流不息【答案】C【知识点】音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有误,“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味同嚼腊”的“腊”应为“蜡”。
B.有误,“云宵”的“宵”应为“霄”,“眼花潦乱”的“潦”应为“缭”。
C.正确。
D.有误,“秘决”的“决”应为“诀”,“穿流不息”的“穿”应为“川”。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川省眉山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一)近日,川省眉山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持续热议,同时也出现了附带的答案和解析,备受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就这份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一、试卷概述本次中考语文试卷共有三个部分,包括选择题、阅读题与作文题。
其中,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两大题型,涉及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察与阅读能力的测试;阅读题分为篇章阅读和诗歌分析两个板块,旨在考察学生对文章和诗歌的理解能力;作文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提示完成一篇文言文古文阅读及写作。
二、试卷难度评价1.选择题从试卷难度上来说,选择题难度较为适中。
其中,单项选择题部分基本都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题目,例如成语用法、词语辨析、句子结构等;完形填空则主要考察学生对篇章逻辑的理解及语感。
总体分析,选择题所涉及的难度系数普遍在中等水平之上。
2.阅读题阅读题部分难度稍高,篇章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情感进行深入的解析,对语文素养、阅读技能和文化内涵都有一定的考查,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而诗歌分析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作品进行综合解析,考查了学生文化素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3.作文题作文题要求学生完成文言文古文阅读及写作,难度高且要求严格。
不仅要学生对古文有较深入的理解,也要求他们能够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将当下社会热点与古文相结合,进行创作。
考虑到各个题型的考查要点,整份试卷在难度上较为均衡,但整体难度仍属于中上水平。
三、试卷设计分析本次中考语文试卷考查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语感、鉴赏能力、文化素养和文言文写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在题型设计上,试卷布局较为合理,从基础知识考查到语文素养的升华考核,考查了考生的语文能力的全面性。
同时,试卷还有不少注重学生综合思考和应用语文能力的题目,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试卷题目设置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
四、答案及解析试卷附带的答案和解析相比之前的中考试卷,解析程度和细致度都得到了提升,涉及了语法、选词、阅读理解等多方面知识点,对于需要提高语文知识点的考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一份材料。
眉山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特别要注意所涂答案与题号一致;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的地方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纤维(qiān)祷告(dǎo)庇护(pì)风雪载途(zài)B. 狭隘(ài)炽热(zhì)由衷(zōng)鲜为人知(xiǎn)C. 贮蓄(zhù)欺侮(rŭ)碾压(niǎn)彬彬有礼(bīng)D. 追溯(sù)徘徊(huái)绚丽(xuàn)浮光掠影(lü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纤维(qiān)——xiān,庇护(pì)——bì;B.炽热(zhì)——chì,由衷(zōng)——zhōng;C.欺侮(rŭ)——wǔ,彬彬有礼(bīng)——bīn;故选D。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报歉犀利巧妙绝伦天崖海角B. 硬朗喧腾金戈铁马茅塞顿开C. 气概侦辑如座针毡因地制宜D. 幅射闲暇天衣无缝轻歌漫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报歉——抱歉,天崖海角——天涯海角;C.侦辑——侦缉,如座针毡——如坐针毡;D.幅射——辐射,轻歌漫舞——轻歌曼舞;故选B。
3. 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新时代为劳动者提供了海阔天空的人生舞台,如今普通的劳动者也能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甚至可以身披国旗锋芒毕露地问鼎世界技工最高奖项。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一)议论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①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
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
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
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
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
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棕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⑥在6月13日世界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
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
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编自陈凌《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14.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B.人文胜迹满载民族历史,我们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C.文化遗产是历史生活片段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基因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D.激发文化遗产的内在生命力,使其融入当代生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法。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④段中“成功尝试”的一项是(3分)A.《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的热播B.某网络传播平台设计并创作的“文物戏精大会”视频的刷屏C.贵州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D.眉山三苏博物馆开发宋词折扇、东坡诗笺等文创产品的热卖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脉、民族记忆和精神基因,是民族历史丰碑。
B.如果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距离,就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让它亲民有趣而不失厚重,这是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D.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
答案:
(一)议论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4.D(3分)[解析]中心论点应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生活”两个关键词。
15.C(3分)[解析]“贵州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是为了保护文物,而不是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的尝试。
16.B(3分)[解析]推论不成立。
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并不一定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