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解析江畔独步寻花,近,眉间心事纵横。
不觉花前失笑,日暮江边一片红。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名篇,以其简约而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苦闷。
该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江畔独自行走,寻花过程中的心情起伏,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痛苦感受。
首句“江畔独步寻花”,揭示了诗人独身一人行走在江边,寻找美景中的孤寂和迷茫。
江水与花朵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反差,使读者对诗中的情景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第二句“近,眉间心事纵横”,诗人借助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郁闷。
眉间心事的描述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纠结和烦闷,丰富了文字的层次感。
接着诗人写道“不觉花前失笑”,表达了诗人在美景面前心情的反转。
面对美丽的花朵,诗人内心的忧愁烦忧被瞬间抛诸脑后,展现出了一丝轻松和释然。
这种情感的转换,使诗人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引发了读者对矛盾情感的思考。
最后的一句“日暮江边一片红”,通过对夕阳余晖的描绘,呈现出诗人回望时的景象。
红暖的色彩不仅跳动着自然界的生机,也给人以希望,给予了读者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和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痛苦感受。
通过对江边景色中的花朵和红暖余晖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传达出对生活的矛盾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使《江畔独步寻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对《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解析,从诗歌结构、文学特点以及蕴含的情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入的描写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及注释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名篇。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江畔独自散步寻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全诗内容凄凉而富有哲理,注释内容更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领略到其中的内涵。
江畔独步寻花,这是诗的开头。
江畔指的是江边,杜甫用"独步"的方式来强调自己孤单的状态。
而寻花则是他行走的目的,显示了他内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黄花公子,绿叶行春,这是杜甫在第二句中描述的景象。
黄花公子指的是春天里绽放的黄花,而绿叶行春则表达了花和叶子一同春风吹拂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将读者带入到了春天浓烈的氛围中。
百花争艳,露重飞红,这是第三句的描述。
百花争艳,形容了大自然春天的美丽景象,露重飞红则表达了花瓣上的露水使得花朵更加娇艳。
这样的描写扩大了读者对诗中花的印象,让人们感受到了和谐的自然之美。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四句的描写。
杜甫将自己的心境转移到了高楼之上,凭借高度俯瞰四周的景色。
天涯路指的是人生的旅途,杜甫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诗末的两句。
衣带渐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使得人们逐渐变老;终不悔则表示杜甫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任何的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理解为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了很多,导致自己疲惫不堪。
通过这样的表述,杜甫传达了对爱情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注释:1. 江畔:指江边的景色。
2. 独步:表示孤独一人行走。
3. 寻花:指散步时寻找花朵。
4. 黄花公子:指春天里盛开的黄花。
5. 绿叶行春:春天时叶子和花一起被春风吹拂。
6. 百花争艳:形容春天百花齐放的盛况。
7. 露重飞红:花朵上的露水使得花更加鲜艳。
8. 独上高楼:登上高楼,独自俯瞰景色。
9. 望尽天涯路:眺望远处的天涯边际。
10. 衣带渐宽:比喻时间的流逝使得人衰老。
11. 终不悔:指对人生道路没有任何后悔。
12. 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了很多,导致自己疲惫不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带拼音、注释、译文)
《江jiāng 畔pàn 独dú 步bù 寻xún 花huā
》
作zuò 者zhě:杜dù 甫fǔ
黄huáng 四sì 娘niáng 家jia 花huā 满mǎn 蹊qī
,
千qiān 朵duǒ
万wàn 朵duǒ 压yā 枝zhī 低dī。
留liú 连lián
戏xì 蝶dié 时shí 时shí 舞wǔ, 自zì 在zài 娇jiāo 莺yīng 恰qià 恰qià 啼tí。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译文:
黄四娘家的鲜花遮住了庭前小路,花儿千朵万朵,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压低了。
流连不舍的蝴蝶在百花丛中时时游戏飞舞,安闲自得的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导语】《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个春光明媚的⽇⼦,诗⼈独⾃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景象。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江畔:江边。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
黄四娘:杜甫写这⾸诗时的村邻。
蹊:⼩路。
压枝低:花开得多,分量重,把花枝都压弯了。
流连:因为喜欢⽽不愿离去。
娇莺:可爱的黄莺。
译⽂: 黄四娘家花⼉茂盛把⼩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由⾃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教学⽬标: 1、引导学⽣展开想象,了解古诗内容,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理解“蹊”、“留连”、“戏”、“娇”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诗。
3、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三、教学准备:录⾳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成语? 2、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五彩动⼈的季节,它的优美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师就要和⼤家⼀起去欣赏春⾊,学习我们伟⼤的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同学们,有兴趣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3、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呢? 4、请学⽣解题。
(在江边独⾃⼀⼈⼀边散步,⼀边赏花。
) 5、师⽣交流有关诗⼈的资料。
杜甫,字⼦美。
他是我国古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和李⽩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峰。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4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诗作,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其中一首的原文和译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先来说说原文里的意思哈。
“黄四娘家花满蹊”,这一句一上来就给咱们描绘了一个特别美的画面,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想象一下,那花多得都把小路给占满了,这得是多壮观的场景呀!“千朵万朵压枝低”,这花可不是一般的多,成千上万朵呀,把树枝都压得低低的。
那沉甸甸的花枝,仿佛在跟咱们诉说着花朵们的热闹和繁盛。
“留连戏蝶时时舞”,那些蝴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不停地飞舞着。
我想起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群蝴蝶在花丛间穿梭,它们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五彩的光,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就跟诗里说的一样,真是美极了!“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黄莺欢快地啼叫着。
那清脆的啼叫声,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美妙乐章。
咱们再来说说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听。
这首诗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满蹊的鲜花、飞舞的蝴蝶和啼叫的黄莺。
我还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去郊外踏青。
那漫山遍野的花,就跟杜甫诗里写的似的,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粉的、黄的、紫的,一片连着一片。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我当时就被那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之中。
杜甫通过这首诗,把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绚丽多彩。
怎么样,通过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是不是也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诗鉴赏【原文】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白话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赏析】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
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
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
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
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
“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
《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及解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组诗作品,共有七首。
这组诗展现了诗人在江畔漫步寻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这首诗开篇就写出诗人被江畔繁花所“恼”,心中的烦闷无处诉说,只能有些癫狂之态。
他想去寻找南边爱喝酒的邻居一同畅饮,结果去了才发现,邻居已经外出饮酒多日,床榻空留。
诗中通过“恼”字和“颠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面对繁花时那种复杂的心情,既有被美景触动的欣喜,又有无人共赏的孤独。
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边的繁花密集,花蕊纷乱,诗人行走在其间,脚步歪斜,心中竟生出了对春天的惧怕。
然而,好在还能作诗饮酒,暂且不必去为白发苍苍的自己忧愁。
这里的“畏春”并非真的畏惧春天,而是对时光流逝、年华渐老的感慨。
但诗人又以诗酒自我宽慰,体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
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在深深的江畔,幽静的竹林旁,稀稀落落的住着两三户人家。
那些盛开的红花与白花交相辉映,热闹非凡。
诗人觉得要报答这美好的春光,应当以美酒相伴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此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畔春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和享受。
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向东遥望少城,那里繁花如烟,百花簇拥的高楼更是让人怜爱。
诗人不禁想到,谁能带着美酒,摆开金杯,唤来佳人在华美的筵席上起舞呢?这里充满了对美好场景的想象和向往,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繁华生活的憧憬。
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春光让人慵懒困倦,在微风中轻轻倚靠。
一簇无主的桃花盛开着,让人不知是喜爱深红的还是浅红的。
诗人在春风中欣赏着这无人照管却依然灿烂的桃花,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纯粹喜爱。
江畔独步寻花【诗词原文】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注释】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娇:可爱的。
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江畔:江边。
时时:时常。
啼:(某些鸟兽)叫。
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
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文解释】1、黄四娘家的花儿拥满了小径,一团团一簇簇压弯了枝条。
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在的黄莺不时发出婉转的鸣叫。
2、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彩蝶在花间恋恋不舍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发出恰恰的啼叫声。
【词语解释】蹊:小路。
恰恰:频频,不断。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娇:可爱的。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名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①黄四娘:唐代尊称妇女为娘子。
②蹊:小路。
这两句是说,去黄四娘家的路上,满是鲜花;花色秾丽,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景色历历在目,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诗文赏析】春意盎然,风光无限,流连在花丛中的诗人被眼前的繁花与彩蝶深深陶醉了。
诗人在饱受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又恰逢这春光美景,怎能不为之心旷神怡呢?全诗色彩绚丽,描绘刻画细腻生动。
声韵及用字遣词不拘常法,尤其是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更为巧妙,充分表达了看花人陶醉于美景中的惊喜之情。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全文带拼音jiang4 pan4 du2 bu4 xun2 hua1 qi1 jue2江畔独步寻花,jiāng pàn dú bù xún huā半随风墨,bàn suí fēng mò半流水波,bàn liú shuǐ bō万里终须独寻花,wàn lǐ zhōng xū dú xún huā莫向人间问我何所夸。
mò xiàng rén jiān wèn wǒ hé suǒ kuā解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江畔独自走动,寻找花朵的情景。
首句"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江边漫步,寻找美丽的花朵。
"江"指的是江河,"畔"指的是江边。
"独步"表示独自行走,寻找花朵。
这句诗通过写景,展现了诗人寻求美的心境。
下一句“半随风墨”,"半"表示部分,"随"表示跟随,"风墨"指的是风和墨,表达了花朵的轻盈和墨色的深邃。
整句通过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方式,描绘了花的形态。
接下来一句"半流水波",同样使用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方式,描绘了花的形态。
"流水"形容花的柔软和细腻,"波"则形容花的起伏和曲线美。
诗的下半部分"万里终须独寻花,莫向人间问我何所夸"表达了杜甫追求独立自由之美的人生态度。
"万里"象征着辽阔的世界,"终须"表示最终必定,"独寻花"再次强调了杜甫寻求美的独立心态。
"莫向人间问我何所夸"表达了杜甫不愿被人评判的态度,表现了他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内容,诗意翻译及赏析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详见第五册“江南逢李龟年”)[注释]江畔:江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压枝低:因为花开得很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
戏蝶:蝴蝶飞舞,好像在游戏。
时时:常常。
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
娇莺:娇美的黄莺。
娇:可爱的。
恰恰:恰巧碰上。
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译诗]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4).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
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作品鉴赏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 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
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
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
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
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
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
突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解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江边独步--单独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没有。
〔4〕主:主人。
〔5)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的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鉴赏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此隐藏着悲的情调。
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勾画出一幅奇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淌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淌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衬托,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气氛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到达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善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
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孤独相随耳。
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
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
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
“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全文带拼音jiang4 pan4 du2 bu4 xun2 hua1 du4 fu3
云中谁寄锦书来
落日楼头,断肠人在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成春泥更护花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染草悠悠,云飞鸟散细雨中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解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古诗,以描绘江畔寻花的情景为主题。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态度。
诗中第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他在云中寻找着寄托心情的寄信人。
第二句“落日楼头,断肠人在天涯”形象地描述了作者的心情,他身处高楼,眺望远方的落日,感受到断肠之痛。
接着的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成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的理解。
红色的花朵虽然凋谢,却不是无情的,它们化作春泥,滋养
着新生的花朵。
第五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描绘了春风无法渡过玉门关的景象,意味
着作者身处困境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春染草悠悠,云飞鸟散细雨中”显现出了春天的景象,草木渐渐披上了绿装,云雾和细雨交织之间,鸟儿在其中自由自在地
飞翔。
最后一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表达了作者对财富的看法,他
认为只有一枝春天的赠送已经足够了。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和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此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
杜甫华州弃官之后,经过秦陇奔亡,终于在肃宗乾元二年(759)底,抵达成都,卜居在西门外浣花溪畔,修筑了一座草堂,开始了他一生飘泊中最安定的生活。
此诗就作于他安居草堂的上元二年(761)春天,是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中的第六首,表现了诗人春日独步寻花中爱花赏花的一个场景。
一、二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春天来到浣花溪畔,诗人踏春闲游,原想走访南邻,邀人酌饮,可是没有遇上,于是彳亍江畔,独步寻花,穿过静竹幽抱的两三家,拐过“桃花一簇开无主”的黄师塔前,谁料到竟转悠到了邻人黄四娘的家门前来了。
只见小蹊通幽,曲径环抱,黄四娘家蹊边繁花锦簇,万紫千红,争妍斗艳,那芳馨袭来,真沁人心脾,多么醉人酣畅的春光啊!黄四娘是人名,姓黄,排行是四,娘是唐人对妇女的尊称。
诗人以“满”描状蹊边花繁缤纷之景,用字形象精当。
下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正是上句“花满蹊”的特写镜头,“千朵万朵”恰是“满”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一个模糊性的量化形象,诱人联想。
“压枝低”与上句“花满蹊”照应,将春花怒放,苞蕾沉重的景象勾勒殆尽,描写得十分传神。
三、四句,“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人以工稳对仗之笔转而由花写蝶写莺,由静态画面转入动态描写,明是写蝶写莺,实则还是在写赏花。
那斑斓纷彩的蝴蝶,翩翩起舞在花繁锦簇中,“流连”以拟人之笔描状了蝴蝶恋花之情,“戏”字刻划出了蝴蝶在春光中尽情遨飞的情态,“时时”表现出了蝴蝶活泼流连不去的舞姿。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江畔独步寻花唐朝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译文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江畔独步寻花》译文二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桃花?《江畔独步寻花》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江畔独步寻花》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春。
上元**(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这是其中一首。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2江畔独步寻花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9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2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3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4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叶两厢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5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7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8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9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1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a)送青来。
4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4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ou蒿ha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5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6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7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8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0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1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3春日宋朱熹xi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4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5题临安邸di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bian州。
56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7乡村四月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8墨梅元朝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59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0竹石明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1已亥杂诗清朝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2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