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2肉制品安全事件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9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
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事件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的曝光,河南孟州等地使用瘦肉精喂猪,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当地的动物检疫机构形同虚设。
“毒肉”不仅进了南京的菜场,还被顺利地卖到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
而双汇所宣称的“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检测。
双汇,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上了黑名单,不啻一场行业地震。
“瘦肉精”“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如果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瘦肉精”9年前已被禁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规定表明,只要生产或者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即使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后果,也可要求10倍赔偿。
之前的“瘦肉精”事件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九个省市的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
涉案饲料公司经理林清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
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存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层出不穷,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力度不可谓不大,投入精力不可谓不大,可为什么还总是有那么多耸人听闻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我想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原因:(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缺乏,有违规使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现象;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存在无知消费、模糊消费、便宜消费三种消费理念;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部分执法部门存在“有利”就管,“无利”不管的倾向;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浓,对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或侵权事件,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2、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3、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4、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本文来自:菜网(/),详细出处参考:/article.php?id=31。
盘点2012年食品安全大事件你中招了吗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2013年01月07日13:54红牛添加门2012年初,哈尔滨食品药品Array监督管理部门在对功能饮料红牛查证的过程中发现,其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和有关文件的批文不相符,并怀疑没有出现在国家药监局备案配料表中的苯甲酸钠可能与配料中的咖啡因产生作用,生成国家一类精神药品安纳咖。
而从2006年泰国进口的红牛咖啡因含量普遍超过我国卫生标准要求,到2009年香港等地的红牛中查出含毒品可卡因,公众对红牛的质疑从未断过。
虽然2012年2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红牛饮料检验结果的通报》,称相关部门对红牛11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抽检,“符合规定,尚未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全国各地超市中红牛也重新上架,但红牛的“添加门”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2012年食品安全之争开了第一炮。
(据《法制周报》整理)3/15刚过,香港出售,原产地新西兰的雅培心美力一段(Similac)奶粉就被爆检测出酪蛋白超标,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并对肾脏功能造成很大压力。
据悉,根据中国标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腹有诗书气自华60%,而心美力一段的最终检测结果为41%。
对此,雅培公司在3月24日发表紧急声明宣称:“雅培婴幼儿奶粉均是根据产品销售所在国家和市场规定的产品标准而进行生产的。
产品质量都是符合或超越当地婴幼儿安全和健康生长标准的。
CER报告中提到的雅培产品并不是为中国内地市场生产的,也不在中国内地销售。
”并表示,在中国内地销售的每一批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检验检疫,符合行业及国家标准。
(据《半岛都市报》综合整理)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等六省市公安机关集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3200余吨。
2000-2012 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2012 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 、2011 年 4 月17 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 4 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 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 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 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 4 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 倍。
(沈阳“毒豆芽”)2、2011 年4 月15 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 公斤。
“毒生姜”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3、2011 年4月13 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 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4、2011 年 4 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事件)5 、2011 年 4 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历年中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全集2008-11-14 11:51:33 星期五中国经济时报网络版作者:唐沙砂实习生张冬齐2001年—2008年中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一次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国家相关部委也下了很大力气进行整治,但根本问题为何一直未能解决,需要我们反思。
事实上,强调加强监督、检验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能“治本”。
要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解决中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在落后的分散经营方式下,农民不能致富,质量也就无从保证。
2008年日本毒饺子事件。
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引发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
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人造“新鲜红枣”主要经过两道工序,着色和着味。
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自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7年4月12日,“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
台湾“卫生署” 表示,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大闸蟹验出含禁用致癌物质硝基喃代谢物。
已经检验出3000多公斤“含有禁药”的大闸蟹。
4月,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公布,在化验的15个白饭鱼样本中,9个含有甲醛,分量为每公斤含160毫克至620毫克。
菲律宾宣布,抽查市面多款中国食品样本后,发现其中四款食品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其中包括上海冠生园公司生产的大白兔牛奶糖。
5月23,香港消委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在样本检测中发现,“肯德基家乡鸡脆薯格”、“麦当劳中薯条”中均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11月,台湾著名食品企业味全食品一批婴儿配方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2006年2月6日,麦当劳承认在美国企业出售的麦当劳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食品污染案例及原因分析姓名:宋健薛琳邢立群宋健专业班级:酒店管理114班污染案例:2001瘦肉精事件及双汇瘦肉精事件2001年广东出现大范围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中毒事件,全国因为瘦肉精中毒已不下千人。
中毒者不同程度地出现手颤、头晕、呕吐等症状,甚至诱发恶性肿瘤和畸形。
追溯瘦肉精的来源可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公司意外地发现添加瘦肉精的饲料可加快动物生长,并增加瘦肉率。
这一发现马上应用于养殖业,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
3月15日上午9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按照该公司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原因:1、我国养殖业暂不规范,农-业主-管部门未尽职尽责,使得大量瘦肉精的生猪存在。
从源上产生了瘦肉精事件的发生。
2、我国生猪屠宰标准有漏洞,按照农-业-部的规定,瘦肉精是抽检,批次量不同,比例不同,平均约2.5%,漏洞极大,如果一批生猪有80%的问题钎,都有可以未检测出来。
3、双汇按国家标准执行,但还是出现了以上瘦肉精事件,之所以未受到任何处理,就是因为双汇没有违规、违法行为,其实也应当说是受害者。
肉制品方面安全案例瘦肉精事件2011年据3·15特别行动报道,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不但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销售,并且流入了知名肉制品企业。
其实早在2001年,广东就出现大范围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中毒事件。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摄入后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可引起心率加速,特别是原有心律失常的病例更易发生心脏反应,可见心室早搏、ST段与T波幅压低,还会发出肌肉震颤,引发四肢、面颈部骨骼肌震颤,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病例更易发生。
此外,还可引起代谢紊乱、血钾降低。
“瘦肉精”中毒的症状表现比较特别,主要是心慌、肌肉震颤、头痛以及脸部潮红、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2000年至2011年部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毒瓜子” 事件
2001年:广东“瘦肉精”事件、吉化学生豆奶中毒事件
2002年:长春假“鸭血”事件、金华有毒“白砂糖” 事件
2003年:“敌敌畏火腿”事件、杭州“毒海带”事件
2004年:“陈化粮”事件、“大头娃娃”事件、广州“剧毒散装白酒”事件
2005年:上海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雀巢奶出碘含量超标事件
2006年:北京福寿螺事件、“人造蜂蜜”事件、浙江有毒猪油事件、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苏丹红咸鸭蛋事件
2007年:“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事件、台湾味全奶粉事件
2008年:新疆人造红枣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2009:,“咯咯哒”问题鸡蛋事件、砒霜果汁饮品事件
2010年:“紫砂门”事件、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
2011年:“毒血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牛肉膏”事件、毒生姜事件、沈阳“毒豆芽”。
2007-2012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7-2012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2年4月,“毒胶囊”事件,毒胶囊是用皮革废料熬成的工业明胶制成的药物胶囊。
2、2012年1月,“水晶虾仁”事件,水晶虾仁使用三种染料泡出。
3、2012年1月,“假羊排”事件,假羊排是鸭肉用化肥染色剂制成。
4、2011年11月,“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事件,立顿铁观音中稀土超标3倍多。
5、2011年11月,“可口可乐中毒”事件。
6、2011年10月,“速冻食品病菌门”,“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的速冻食品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7、2011年9月,俏江南“回锅油”事件。
8、2011年9月,“香精包子”事件,原因是假“蒸功夫”店非法使用香精。
9、2011年8月,“问题血燕”事件,血燕中亚硝酸盐严重超标350倍。
10、2011年8月,爆出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11、2011年8月,“醋精”事件,山西陈醋95%为醋精勾兑而成的。
12、2011年8月,味千“猪骨汤精”事件。
13、2011年6月,“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事件。
14、2011年5月,“台湾塑化剂”事件,主要原因是“起云剂”含有邻苯二甲酸二酯。
15、2011年5月,“雨润问题肉”事件,雨润烤鸭中菌落总数超标13倍。
15、2011年4月,“回炉面包”事件,原因是过期面包回炉后继续销售。
17、2011年4月,“毒红薯粉”事件,毒红薯粉为墨汁石蜡红薯粉。
18、2011年4月,沈阳“黑豆芽“事件,主要原因是添加了四种以上的违法添加剂。
19、2011年4月,湖北宜昌“毒生姜”事件,主要原因是使用硫磺熏制生姜。
20、2011年4月,雀巢奶粉“砷”超标事件,主要原因是奶粉中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
21、2011年4月,“牛肉膏”事件,主要原因是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22、2011年4月,“染色馒头”事件,染色馒头由回收馒头加着色剂制作而成。
23、2011年3月,“毒血旺”事件,毒血旺是福尔马林浸泡过的血旺。
我国瘦肉精事件总结我国瘦肉精事件指的是2011年至2012年,中国发生了多起猪肉中检出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以下是对该事件的总结分析。
瘦肉精是一种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一般不被许可在动物饲料中使用。
瘦肉精会从动物体内残留在其肉类中,如果人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心脏病、癌症等多种疾病。
因此,国际上绝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都禁止使用瘦肉精。
但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利益驱使和监管漏洞,瘦肉精被不法商家广泛使用。
2011年,湖南衡阳一家餐馆就因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制作食物,导致10名食客突发心梗而死亡,引起全国关注。
此后,在湖南、辽宁、北京等多个食品市场和餐饮场所,又接连发生了检出瘦肉精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在这一事件中,公众对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商家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监管部门未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监管措施不力、不透明,导致不法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
食品生产企业也未能严格控制猪肉的来源,以及对生产流程的合规性进行有效管理。
针对瘦肉精事件,国家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出了多份通知和文件,规范了有关的市场和生产管理,加强了对瘦肉精的检测和监管。
同时,各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商家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增强了监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体来看,瘦肉精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起重大事件,揭示了监管制度和管理的漏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通过该事件的教训,社会各方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
2000年——2012年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汇总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从2000年到2012年的这段时期,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损失。
本文将对这段时间内出现的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汇总。
一、肉类制品安全问题2001年,广东省深圳市发生了著名的“瘦肉精事件”。
大量暴露在瘦肉精中的生猪肉流入市场,导致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前的1999年,安徽省阜阳市也曾发生肉制品中添加瘦肉精的事件。
二、奶制品安全问题2008年,三聚氰胺添加到奶制品中的丑闻被曝光,让全国人民震惊。
这一事件造成了大批婴幼儿感染尿毒症,甚至有婴儿因此而死亡。
此次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对中国奶制品行业造成了重创,导致了人们对奶制品的安全问题普遍怀疑。
三、鱼虾类食品安全问题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多个地方曝出了鱼虾类海产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物的事件。
这些非法添加物的使用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对渔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豆制品安全问题2011年,我国河南省信阳市8020豆制品中检出亚硝酸盐超标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亚硝酸盐超标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容易形成亚硝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危害人体。
五、油脂制品安全问题2000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多次曝出油脂制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事件。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2004年发生在山东省的“地沟油事件”,大量地沟油流入市场,严重危害了人民的食品安全。
六、水产品安全问题此期间,我国多个地方曝出水产品被过度使用抗生素的事件。
这种滥用抗生素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对水产品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
七、果蔬类食品安全问题2002年,我国广东省广州市曝出了大量果蔬类食品含有有害农药残留物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种有害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特别危害儿童和孕妇。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爆发时间:2011年3月15日爆发源:瘦肉精具体事件: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
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爆发时间:2011年4月初爆发源:香精,色素具体事件:2011年4月初,有媒体爆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馒头都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3.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爆发时间:2011年4月爆发源:添加剂超量具体事件:2011年4月,合肥、南京等多地的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安全剂量内食用,并无危害,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4. 问题胶囊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据了解,铬对人体骨骼系统毒性极大,尤其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
蓝矾皮胶中的六价铬离子若被人体长期吸收,会引起黏膜发炎、溃疡、皮肤过敏、皮肤湿疹、鼻中隔溃疡、喘息性气管炎等,六价铬盐有致癌作用。
5.老酸奶果冻4月9日,赵普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而且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哪天你扔了一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的肚子了。
”所谓老酸奶,就是更加浓稠,其实是大量添加工业明胶,就是用垃圾里面回收的破烂皮革之类做出来的,果冻更是如此。
6.松香鸭月初时,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以《白净的“黑”鸭子》为题,对湖南长沙杨家山禽畜批发市场用工业松香煺鸭毛现象进行曝光,令人触目惊心,再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恐慌。
2001-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速览回顾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家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旧账”很多,包括卷土重来的“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地沟油”,而毒豆芽、牛肉膏、染色馒头等事件,也折射食品领域问题花样不断翻新。
站在2011年岁末回望,期待随着法制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食品安全这个复杂的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1、“毒粉条”--2011年4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加上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
据该公司法人罗某交代,该作坊从今年2月开始生产,两个月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位于中山沙朗金叶广场的批发市场。
2、“毒豆芽”--2011年4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发布消息说,该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豆芽25吨多,1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3、“牛肉膏”--2011年4月15日,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牛肉膏”添加剂,可以将猪肉加工成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4、“染色馒头”--2011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5、“瘦肉精”--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其中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
肉类食品安全事件09食品质量与安全一班1985“疯牛病”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最早于1985年在英国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欧(主要是英国)已出现了18万多个病例,受累国家超过100个。
人食用被疯牛病因子污染的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新型克雅氏病。
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
目前全世界发现病人约100例,有科学家推测处于潜伏期的病人约50万人。
人类疯牛病“克——雅二氏病”多年来,英国的专家宣称,有10例新发现的克——雅二氏病患者,据说是吃了患疯牛病的牛肉引起的,由此引起了全球对疯牛病的恐慌。
克——雅二氏病简称CJ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海绵状脑病,据专家们统计,每年在100万人中只有一个会得CJD。
食用被疯牛病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的人,有可能染上致命的克罗伊茨费尔德—雅各布氏症(简称克-雅氏症),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痴呆或神经错乱,视觉模糊,平衡障碍,肌肉收缩等。
病人最终因精神错乱而死亡。
医学界对克-雅氏症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定论,也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病首发于某岛土著人食用死者内脏后,由于该岛土著人有食用死者遗体内脏的习俗,故该病高发。
后由于欧美各国纷纷用“牛肉骨粉”饲养菜牛,牛发生相同症状并导致大面积播散,故克-雅氏症便以“疯牛病”为人群所知。
其致病原称“朊毒体”、“朊病毒”,朊病毒是小团的蛋白质。
利用正常细胞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进行复制,其过程尚不十分清楚。
它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形式,没有(不利用)DNA或RNA进行复制,目前并无针对性治疗。
由于其结构简单之特性,朊毒体的复制传播都较细菌、病毒更快。
因疯牛病死亡的人数将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最终每年可造成成千上万人丧生。
科学家们认为,人们可通过食用感染克-雅(Creutzfeldt-Jakob)式病毒的牛肉而受感染,但这一致命疾病只有在受害者死后通过对大脑的检查才可能确证。
“ O-157事件”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而发现元凶为“O-157”大肠杆菌以来,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
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
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
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脑炎,危及生命。
“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以及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也发生过。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O-157”在美国每年可造成2万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
禽流感目前亚洲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最早于1997年在中国香港出现。
2003年12月,禽流感迅速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蔓延。
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禽传染给人,人一旦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非常高,约占患病者的72%。
全世界已有123人感染禽流感,63人死亡。
禽流感疫情2004年1月在我国广西隆安发生,到2005年,我国先后发生53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2011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爆发时间:2011年3月15日爆发源:瘦肉精具体事件: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
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2.“毒血旺”曝光时间:2011.3.18罪魁祸首:福尔马林听说牛血比猪血和鸭血量大成本更低,往里面加福尔马林后,血旺更嫩更有卖相,他就昧着良心进行牛血旺加工,每天4000斤毒血旺就这样到了市民的口中。
重庆晚报记者从九龙坡区检察院获悉,从事“毒血旺”的两名涉案人员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4月14日被九龙坡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重庆工商执法人员在该市一个黑作坊内现场查获近万斤含有“福尔马林”的“毒血旺”。
这是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查获“毒血旺”之后的又一例大宗“毒血旺”案。
据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昨天上午介绍,从前天深夜开始,工商局执法人员就已对该黑作坊进行严密监视。
工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进行了前期调查,从而锁定这个黑作坊。
昨天凌晨2点左右,执法队员现场执法,将正在生产制作“毒血旺”的两人抓获3、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曝光时间:2011.4.13罪魁祸首:牛肉膏近期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
其实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用量应有限制,吃多了则可能致癌。
4、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曝光时间“2011.4.15罪魁祸首: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
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
青岛最近检查了一批使用福尔马林和工业烧碱浸泡小银鱼,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易腐烂。
但是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休克。
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缺失,甚至是白血病5.腊肉:用腐烂猪肉拌剧毒农药腌制2011年4月27日...广州腐烂猪肉拌剧毒农药腌制腊肉曝光,暗访过程中,腊肉的生产者一语道破:“死猪做腊肉是行内公开秘密。
像使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已经是早几年前的小把戏了,现在都不用了。
”根据现场推断,该窝点使用的盐可以推断是工业用盐,同时使用剧毒农药敌百虫。
据知情人称,这一包括食品加工许可证在内的所有证件都缺失的腊肉作坊已开设了数年。
一作坊员工称,最近广州风声很紧,大部分的货都从湖南长沙运过来。
该员工称,二楼的湖南一家人从事腊肉加工这行已有近十年时间了,去年又有两名湖北人来到这里制作腊肉。
这些摆放着的成品腊肉将在各大超市出售。
据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初步统计,在这两个非法窝点内,查获腊鸭腿半成品150公斤、腊猪肉半成品500公斤、猪肉原料2000公斤、猪排骨原料300公斤、50公斤一包的盐共75 包,其中一些添加剂还不包括在硫化物对人体危害性6. 双氧水浸泡白凤爪曝光时间:2011年4月28日罪魁祸首:双氧水流动摊贩销售的凤爪、牛百叶、牛肚、鹅肠、鱼皮等产品,加工时都使用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甲醛和过氧化氢。
业者称,添加化学物质能使产品浸泡后发泡体积变大、外观饱满好看、保鲜、增重。
7.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爆发时间:2011年5月17日爆发源:血脖肉具体事件:一些市民喜欢在路边的小摊上买包子当早餐吃,可谁会想到这种肉包子的馅料有可能是未剔淋巴的“血脖肉”呢?近日,有读者向本报报料,西安不少生肉市场上,“血脖肉”正在热销8.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肉爆发时间:2011年5月19日爆发源:病变淋巴和脓包具体事件:2011年5月19日,合肥雨润火腿被疑掺过期肉;7月2日,渭南市政府公布调查结果,“问题肉”中确有病变淋巴和脓包;8月3日,雨润“老北京烤鸭”被检出菌落总数实测值达到标准值的13倍。
9.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爆发时间:2011年7月18日爆发源:“无证驴肉”具体事件:2011年7月18日,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曝光上半年14家违法企业名单,其中,全聚德、亿客隆、华联超市、东兴楼等知名企业上榜。
方庄全聚德店因“无证驴肉”被处罚款1000元。
10.“黑作坊”用硫化物加工牛耳牛蹄8月31日晚10时半,广州市质监局、药监局、工商局,番禺区质监局连同当地警察,一举端掉了位于番禺东环的一家无良“黑作坊”,该作坊涉嫌使用硫化物加工牛蹄和牛耳。
一间低矮的民房,潮湿阴暗。
一打开门,里面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地上堆了几十个蓝色的塑料桶,一桶桶发黑发臭的牛蹄和牛耳浸在水里,水面上还浮现着一些寄生虫,其状令人作呕。
执法人员很快地勘察了现场,并在作坊处发现了一袋硫酸铵,一锅水还冒着热气。
记者在现场清点了一下,发现这间小屋一共存放有20桶的加工品,其中5只桶的加工品已经发霉发黑,8只桶的加工品半黑半白,剩下7桶的牛蹄和牛耳早已漂洗干净。
过了半个小时,执法人员又在隔壁一家小屋发现了另外一处加工场。
这间小屋也是“暗藏玄机”,乍一看和普通的民房没有任何区别。
走进屋子,只见一些衣物杂乱地堆在床上,屋子里一台冰箱里还存放着一些加工品。
执法人员很快搜查到,这间小屋里除了存放着7桶发黑发霉的牛蹄和牛耳,还有两袋100斤的硫化钠和两袋100斤的硫酸铵。
硫化钠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口服后能引起硫化氢中毒。
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
硫化钠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碱性,与皮肤和黏膜接触时有极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硫酸铵是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低毒,无气味,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内。
”11.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爆发时间:2011年10月17日爆发源:火碱、双氧水具体事件:10月17日,通州工商分局联合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查扣八里桥市场肉类交易厅部分在售猪蹄,并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据了解,八里桥市场有部分商户使用火碱、双氧水等化工原料泡制猪蹄。
12.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爆发时间:2011年10月19日爆发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体事件: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大冷冻食品品牌陷“细菌门”。
13.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爆发时间:2011年12月爆发源:膨大剂具体事件:12月,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在南京六合大厂丁家山路上,藏匿着一处黑作坊非法生产鸭血。
仅三四斤原料,加入添加剂后即可生产多达20斤的鸭血,“膨大”近5倍。
具体事件:把煮好的猪血放入盛水的水池内,加入几瓶盖子甲醛,泡两三个小时,取出即成为“鸭血”进行销售。
安徽省利辛县工商局联合公安部门破获一起制售“甲醛鸭血”案件,涉案“甲醛鸭血”10余吨,被检出甲醛超标400多倍。
这种用猪血为原料的甲醛鸭血制造流程非常简单,但因含毒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20101.建南靖制售含瘦肉精猪肉案2010年12月7日,福建省南靖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根据线索,破获一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经查,2010年11月6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生猪贩运户)通过黄某某(漳州市南靖县中介人)介绍,以每斤7元的价格向漳州的黄某某(生猪养殖户)等人收购63头生猪。
当运输车辆行至福建龙岩时,司机在陈某某的授意下,故意不向卫生监督部门申报生猪检疫,谎称该批生猪是从本地收购的,骗取了动物检疫合格证,直接将这批生猪运往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