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升温方法2012
- 格式:ppt
- 大小:8.73 MB
- 文档页数:35
程序升温的操作方法有几种1.优化算法优化算法是程序升温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对算法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一些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分治法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可以降低程序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从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2.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一种通过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来提高程序性能的方法。
通过任务划分、数据分割、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可以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并行执行。
并行计算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计算速度,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时效果更为显著。
3.内存管理合理的内存管理也是提升程序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优化内存分配和释放策略,可以减少内存碎片和内存泄漏等问题,提高程序的内存使用效率。
使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如哈希表、栈、队列等,可以减少内存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4.I/O优化I/O操作往往是程序中的瓶颈之一,通过对I/O操作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性能。
一些常见的I/O优化方法包括减少磁盘访问次数、使用缓存、异步I/O等。
通过合理的I/O优化,可以减少程序中磁盘访问时间、网络延迟等,从而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
5.编译器优化编译器优化是一种通过对源代码进行优化来提高程序性能的方法。
编译器可以根据代码的特性和运行环境进行优化,如循环展开、代码内联、常量传播等。
通过编译器优化,可以生成更高效的机器码,从而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6.平台选择在进行程序升温时,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根据程序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处理器、存储器、操作系统等硬件和软件平台,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7.多线程技术多线程技术是一种通过同时执行多个线程来提高程序性能的方法。
通过合理划分任务和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和多线程环境的优势,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计算能力。
多线程技术可以加速CPU密集型任务的处理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39-2012的方法验证报告1. 目的通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和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精密度、准确度、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来判断本实验室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方法标准依据及适用范围方法依据:HJ 639-2012。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若通过验证,本标准也可适用于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当样品量为5 ml时,用全扫描方式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6~5.0 µg/L,测定下限为2.4~20.0 µg/L;用选择离子方式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2~2.3 µg/L,测定下限为0.8~8.2 µg/L。
详见HJ 639-2012附录A。
3.方法原理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经高纯氦气(或氮气)吹扫后吸附于捕集管中,将捕集管加热并以高纯氦气反吹,被热脱附出来的组分经气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仪进行检测。
通过与待测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和标准质谱图或特征离子相比较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4. 仪器4.1 气相色谱/质谱仪:色谱部分具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可程序升温。
质谱部分具70 eV的电子轰击(EI)电离源,每个色谱峰至少有6次扫描,推荐为7-10次扫描;产生的4-溴氟苯的质谱图必须满足表1的要求。
具NIST质谱图库、手动/自动调谐、数据采集、定量分析及谱库检索等功能。
4.2 吹扫捕集装置吹扫装置能直接连接到色谱部分,并能自动启动色谱,应带有5 ml的吹扫管。
捕集管使用1/3 Tenax、1/3硅胶、1/3活性炭混合吸附剂或其他等效吸附剂,但必须满足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
4.3 毛细管柱:30 m × 0.25 mm,1.4 µm膜厚(6%腈丙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固定液),或使用其他等效毛细管柱。
4.4 气密性注射器:5 ml。
程序升温还原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表征全Pd催化剂赵彬【摘要】研制的新型储氧材料具有高的储氧量和大的比表面积,显示出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将新型的储氧材料作为载体添加到Pd/Al2O3催化剂中,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和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对催化剂Pd/Al2O3、Pd/OSZ及Pd/Al2O3+OSZ性能进行表征,表明储氧材料的添加,影响了Pd的氧化还原性能和氧脱附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The novel oxygen storage components were prepared and studied. It was proved that the new material has large surface area, high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and good performance of high -temperature - resistant. The active component - support interactions of Pd/AI203, Pd/OSZ and Pd/Al203 + OSZ catalysts were studied via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novel oxygen storage components to the Pd/Al2O3 improv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d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catalyst.【期刊名称】《贵金属》【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物理化学;储氧材料;钯三效催化剂;程序升温还原法(TPR);程序升温脱附法(TPD)【作者】赵彬【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6程序升温还原法(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TPR)和程序升温脱附法(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是表征金属催化剂表面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们可以提供载体型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活性组分之间或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也可以提供样品催化剂的还原动力学信息,为建立还原动力学方程提供参考。
气相色谱法分析-程序升温操作技术(二)程序升温条件下,表示柱效的理论塔板数按下式计算:式中,tTR为溶质在保留温度TR的恒温条件下测得的保留时光(它不是在程序升温过程达到保留温度时所需的保留时光tR) ;Wb(p)为溶质在程序升温运行中,在保留温度洗脱精彩谱峰的峰底宽度。
式(8-38)中不能用tR 代替tTR的缘由,是由于在程序升温过程中存在初期冻结。
惟独当柱温升高临近TR时,溶质蒸气才快速通过色谱柱,此时影响色谱峰形加宽的各种因素才发挥作用,因此若用tR来计算,n不能表示真正的柱效。
2.真正分别度在PTGC分析中两个相邻组分的分别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R(2)和tR(1)分离为保留温度TR2和TR1对应的两个组分的保留时光;Wbl(p)和Wb2(p)分离为与TR1和TR2对应的两个组分色谱峰的基线宽度。
PTGC分析中的真正分别度Ri的表达式为式中,TR2和TR1为两个相邻组分的保留温度;tTR1和tTR2分离为柱温在TR1和TR2的恒温条件下,测得组分(1)和(2)的保留时光;r为升温速率。
分别度和真正分别度的关系为式中,n为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理论塔板数。
3.操作条件的挑选 PTGC中的操作条件为升温方式、初始温度、终止温度、升温速率、载气流速、柱长等。
影响分别的主要因素是升温速率和载气流速。
(1)升温方式对沸点范围宽的同系物多采纳单阶线性升温。
如样品中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可用法多阶程序升温。
现在性能完备的气相色谱仪可实现3~8阶程序升温。
(2)初始温度通常以样品中最易挥发组分的沸点附近来确定初始温度。
若选得太低会延伸分析时光,若选得太高会降低低沸点组分的分别度。
普通通用仪器,最低的T0就是室温,也可通入液氮降至更低温度的T0。
此外还应按照样品中低沸点组分的含量来打算初始温度保持时光的长短,以保证它们的彻低分别。
(3)终止温度它是由样品中高沸点组分的保留温度和固定液的最高用法温度打算的。
程序升温(1)在等温色谱分析(isothermal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中,对化学组成相似的化合物来说,保留时间与溶质沸点成指数关系。
即使对沸点范围不宽的样品,保留时间与峰宽也会随着组分沸点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结果是早流出的峰挤在一起,分离很差;晚流出的峰矮胖,因而可检出度很差。
这个问题可以用程序升温的方法来解决。
即使柱温按一定的规律升高。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程序升温是使温度沿着一根线性的温度一时间曲线上升,即单位时间内使温度上升一定度数。
也可以在程序的开始和结束部分使温度在一定时间中保持一定值。
这种等温阶段也可以是在程序的中间。
当样品的沸点范围较大时,只有程序升温法才能使我们在适当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分离。
程序升温法趋向于消除保留时间与组分沸点之间的对数关系,在有些最佳条件下这个关系成了近似线性的。
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各组分的峰宽只是缓慢地增加。
在气相色谱中程序升温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在程序升温中温度可用机械的方法或微处理机来控制升高。
在选择一个程序时,各参数要通过反复试验方法(trial and error)确定。
普遍的原则是:在选择起始和终了温度时,应考虑色谱图中最初流出的峰的分离(起始温度不太高),同时避免使分析时间不必要地延长(终了温度不太低)。
升温速率(dT/dt)应兼顾最大分离度(这要求dT/dt小)和最短分离时间(这要求dT/dt大)。
应调节终了温度丁,使最后一个峰恰在柱温在T时流出。
程序升温结束后柱温维持为丁时继续流出的峰宽度迅速增加,但分离度可能比程序升温时好些。
在程序升温中,对温度上升范围的唯一实际的限制是固定相的热稳定性和载气流量的变化。
利用耐高温的或交联键合的固定相,最高使用温度范围可大大改善。
对于恒压控制的仪器,当温度上升时载气流速将下降,这会影响流量敏感性检测器的响应。
为了这个原因对于程序升温操作用恒流量控制的仪器较好。
利用两根一样的柱子同时用不同的方式检测,在对组分敏感的检测器的响应中扣除对组分不敏感的检测器的响应。
【气相色谱特辑6】程序升温对于沸点分布范围宽的多组分混合物,使用恒柱温气相色谱法分析,其低沸点组分会很快流出,峰形窄且易重叠,而高沸点组分则流出很慢,且峰形扁平且拖尾,因此分析结果既不利于定量测定,又拖延了分析时间。
程序升温若使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使色谱柱温度从低温(如50℃)开始,按一定升温速率(如5~10℃/min)升温,柱温呈线性增加,直至终止温度(如200℃),就会使混合物中的每个组分都在最佳柱温(保留温度)下流出。
此时低沸物和高沸物都可在较佳分离度下流出,它们的峰形宽窄相近(即有相接近的柱效),并缩短了总分析时间。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特别适用于气固色谱、痕量组分分析和制备色谱。
图1 表示程序升温常用的两种方式,即单阶或多阶线性程序升温操作。
表1 为恒温和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比较。
图1 程序升温的方式表1 恒温和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方法的比较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保留温度、初期冻结、有效柱温及选择操作条件的依据。
保留温度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分析中,每种溶质从色谱柱流出时的柱温,称该组分的保留温度T R,对线性程序升温可按下式计算:T R=T o+rt R式中:T0为初始温度;r为升温速率,℃/min; t R为组分的保留时间。
在PTGC中组分达保留温度时的保留体积V p为式中:F为载气流速,mL/min。
在线性PTGC中,T R和 t R的关系如图2 所示。
在线性程序升温中的Kovats保留指数I PT为式中:n为碳数,T R(x)、T R(n)、T R(n 1)为被测组分x和碳数分别为n 和n 1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温度。
图2 线性程序升温中温度-时间图初期冻结在PTGC分析中,进样后因柱的起始温度很低,仅可对低沸物进行分离,其余大多数组分因在低柱温蒸气压低,大都溶解在固定相中,其蒸气带在柱中移动得非常慢,几乎停留在柱入口处不移动,即凝聚在柱头,此为PTGC所特有的现象,被称作初期冻结。
程序升温开始后,样品中不同沸点的组分随柱温升高而迅速气化,样品的蒸气带在柱中迅速移动,柱温愈接近组分的保留温度,其在柱中移动得愈快,当达到保留温度TR时即从柱中逸出。
程序升温具体操作方法要升温一台计算机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操作方法:1. 清理系统垃圾文件:在计算机运行时,会产生很多临时文件和垃圾文件,这些文件占用硬盘空间并降低计算机性能。
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清理”工具或第三方的优化软件进行清理,将这些无用文件删除,从而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
2. 关闭不必要的自启动程序:在计算机启动时,会自动加载一些程序,这些程序可能是一些自动更新的软件、广告弹窗等,它们会消耗计算机的资源并降低计算机的性能。
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任务管理器”或第三方的软件管理工具关闭不必要的自启动程序,减少资源的占用。
3. 检查并解决硬件问题:硬件故障也是导致计算机升温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检查硬件是否正常工作,如风扇是否转动正常、散热器是否有积灰等。
如果发现硬件故障,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以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4. 安装系统更新和驱动程序:系统的更新和驱动程序的安装可以修复一些漏洞和问题,并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我们可以定期检查系统是否有可用的更新,安装这些更新可以保证系统的最新性。
同时,还可以更新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以确保硬件的正常运行和兼容性。
5. 优化系统设置:通过优化一些系统设置,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例如,可以关闭视觉效果、设置适当的虚拟内存大小、优化电源管理模式等。
这些操作可以减少资源的占用,从而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6. 检查并清理病毒和恶意软件:计算机上感染病毒和恶意软件也会导致计算机升温,甚至会造成系统崩溃。
我们可以使用杀毒软件或安全工具对计算机进行全盘扫描,清理病毒和恶意软件,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和稳定。
7. 内存升级:如果计算机的内存较小,计算机运行时频繁进行硬盘读写操作,会加重计算机的负担,导致升温。
我们可以考虑升级计算机的内存,增加内存的容量,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8. 温度监控和散热措施:可以安装温度监控软件,及时掌握计算机的温度变化,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及时采取散热措施。
气相程序升温引言在化学和物理研究中,气相程序升温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气相程序升温的原理、设备和方法,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一、气相程序升温的原理气相程序升温是通过控制加热速率和温度变化,将气体样品升温至特定温度范围,并持续维持在该温度下进行分析和实验。
其原理基于气体分子在热能作用下的反应和运动规律。
1.1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气体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热运动性质。
高温下,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低温下,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变得相对缓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
1.2 程序升温的控制通过控制加热速率和温度变化曲线,可以实现对气体样品的升温过程的精确控制。
程序升温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加热速率和温度变化曲线,以实现对气体样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的反应和行为的研究。
二、气相程序升温的设备实现气相程序升温的设备主要包括加热装置、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2.1 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是实现气相程序升温的关键设备。
常用的加热装置包括电炉、加热板等。
电炉通过电流加热导体产生热量,加热板则通过电流加热平面电阻产生热量。
2.2 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可以精确控制加热装置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控制器有PID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控制器。
PID控制器通过调节加热装置的供电电流,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微处理器控制器则通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逻辑控制算法,实现对加热装置温度的控制。
2.3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加热装置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红外线传感器等。
热电偶和热敏电阻可以通过测量电阻或电压的变化来间接测量温度,而红外线传感器则可以直接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
三、气相程序升温的方法气相程序升温的方法主要包括预热、升温和保持三个步骤。
3.1 预热预热是指在开始升温之前,将加热装置和样品达到稳定的温度。
预热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温度梯度和热惯性,确保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