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波数据处理SurfSeis Manual
- 格式:pdf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89
主动源面波数据处理流程英文回答:1. Active Source Surface Wave Data Processing Workflow.Step 1: Data Acquisition.Deploy active source and receivers along the survey line.Generate seismic waves using a suitable source (e.g., hammer, vibrator).Record the seismic signals using geophones or accelerometers.Step 2: Preprocessing.Remove noise and artifacts (e.g., wind noise, instrument malfunction).Apply time-domain filters (e.g., bandpass, low-cut, high-cut).Resample data to a consistent sampling rate.Step 3: Wavefield Separation.Separate the surface waves from other seismic waves (e.g., body waves, refractions).Common methods include f-k filtering and time-frequency analysis.Step 4: Dispersion Analysis.Measure the dispersion of the surface waves (i.e., the variation of phase velocity with frequency).Use dispersion curves to estimate shear-wave velocity profiles.Step 5: Inversion.Invert the dispersion curves to obtain shear-wave velocity models.Common inversion methods include linear and nonlinear least-squares methods.Step 6: Interpretation.Analyze the shear-wave velocity models to infer subsurface properties (e.g., stratigraphy,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Validate the results using borehole data or other geophysical techniques.中文回答:1. 主动源面波数据处理流程。
面波处理的方法面波,作为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常见干扰波,常常会对有效信号的识别与处理带来不小的困扰。
因此,针对面波的特性,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处理的各种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面波的基本特性在深入探讨面波处理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面波的基本特性。
面波主要在地表附近传播,其能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面波具有低速、低频、高振幅的特点,且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
在地震记录上,面波通常表现为一种连续、规则的波动,与有效反射波在时频域上有所重叠,从而给地震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
二、面波处理的方法1. 滤波处理滤波处理是面波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面波与有效波在频率上的差异,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来压制面波。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带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等。
滤波处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滤波参数,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信号,同时压制面波。
2. F-K域滤波F-K域滤波是一种在频率-波数域内对面波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将地震数据从时间-空间域转换到频率-波数域,可以利用面波与有效波在波数上的差异进行滤波处理。
F-K域滤波可以有效地压制面波,但同时也会对有效信号造成一定的损失。
3. τ-p变换τ-p变换是一种将地震数据从时间-空间域转换到截距-斜率域的方法。
在τ-p域中,面波通常表现为高斜率的直线,而有效信号则表现为低斜率的直线或曲线。
因此,可以通过在τ-p域中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来压制面波。
τ-p变换对面波的处理效果较好,但计算量较大。
4. 小波变换小波变换是一种在时频域内对面波进行处理的方法。
小波变换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分离面波与有效信号。
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和分解层数,可以在压制面波的同时保留有效信号。
小波变换在面波处理中具有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 基于机器学习的面波压制方法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面波压制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45 1.1 (5)1.2 (6)1.3 (6) (6)1.41.5 (7)1.6 (7)8 2.1 (8)2.2 (8)2.3 (8) (9)2.42.5 (10)11 3.1 (11)3.2 F-K (12)3.3 (13)3.4 (14)15 4.1 (15)4.2 (16)4.3 (17)4.4 (18)4.5 (19)4.6 (19)20 (20)5.1 Surfer21 6.1 (21)6.2 (21)6.3 (21)22 7.1 (22) (22)7.27.3 (22)4面波数据处理系统S U R W A V E是浅层地震面波勘探处理软件,软件采用F-K 频散曲线提取和遗传算法反演技术,拥有人机交互便捷,可视化效果良好等特点,包括功能:●浏览记录波形;●提取频散曲线;●频散曲线的遗传算法反演;●频散曲线剖面数据集成Surfer文件出成果图。
另外,面波数据处理系统S U R W A V E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功能,数据读入采用模块设计,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包括SEG-2、S E G-Y等多种格式读入模块。
数据处理一般流程:在文件菜单项下,新建频散曲线、打开频散曲线和保存频散曲线文件,关闭当前文件及退出等,它包括[新建频散曲线]、[打开频散曲线]、[关闭当前文件]、[保存频散曲线文件]、[另存频散曲线文件为]和[退出]等命令。
1.1在这里输入原始地震数据,用于生成相应的面波频散曲线,数据格式包括SEG-2、S E G-Y等格式图1.1-1 创建频散曲线对话框点击[确定],则输入的地震数据显示在浏览数据窗口中,你可按以下章节介绍的步骤对数据进行操作。
打开文件后,波形即显示在如图所示浏览波形子窗口中。
图1.1-2 浏览波形子窗口1.2从原始面波地震数据到最终成果的输出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将处理得到的频散曲线文件保存后,又可以在这里将其打开,以便进一步反演、绘图输出。
1.3清除当前窗口内所有频散数据或地震数据,释放系统资源。
瑞雷面波勘探法的资料处理与解释徐元璋;高桥松【摘要】瑞雷波常称为面波.瑞雷面波勘探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浅层工程地球物理新方法.瑞雷面波勘探法最基本的理论是其频散特性.当介质为半无限弹性介质时,在自由空间和弹性介质分界面上将会出现一种波,这就是瑞雷波.面波勘探法主要有稳态法和瞬态法,两种勘探方法的区别在于震源不同,前者是以一单频率的瑞雷波来获取速度曲线,而后者需要分析叠加在一起的瑞雷波.两种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相同,但实现的技术路径截然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3(010)001【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瑞雷波;频散特性;稳态法【作者】徐元璋;高桥松【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 引言瑞雷波常称为面波,它的大部分能量集中在自由表面附近的小区域内并沿界面传播。
瑞雷波是介质中纵波和横波耦合的结果,具有传播速度低、水平方向衰减小、抗干扰强等特点[1~3]。
瑞雷波勘探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浅层工程地球物理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探测速度快、能够一次获得与深度有关的地层面波速度参数的特点,因而在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5]。
本文介绍了瞬态瑞雷波法的原理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
通过面波的频散曲线可对浅部地下岩层进行速度分层,并通过瑞雷波的速度转换为横波速度,分析岩土的性质及介质的变化,并且还可以调查地层中的软弱夹层、地下空洞等,与折射波相比,面波法反演地层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
2 瑞雷面波勘探法的原理在一个均匀弹性半空间内,假设表面是自由界面,设其下均匀弹性介质的密度为ρ、弹性常数λ、μ,以xoy面为自由界面的表面,z轴轴无关垂直向下,建立直角坐标系,瑞雷面波在zox平面内传播,使这些扰动与y无关,既而简化为二维问题[6,7]。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和评估领域。
它通过测量结构表面传播的横向面波,来获取结构的弹性参数和缺陷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
二、设备准备1. 面波发生器:选择合适的面波发生器,确保其频率范围和输出能量满足实际检测需求。
2. 面波接收器:使用高灵敏度的面波接收器,能够准确接收到结构表面传播的面波信号。
3. 数据采集系统:选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存储面波信号,并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三、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a. 对待测结构进行必要的清理,确保结构表面无杂物和污垢。
b.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布置方案,确保传感器与结构表面的贴合度。
c. 进行系统校准,包括面波发生器和接收器的校准,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
2. 面波发生与接收:a. 将面波发生器放置在结构表面的一个点上,通过激励源产生面波信号。
b. 使用面波接收器接收结构表面传播的面波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
3. 数据采集与处理:a. 在数据采集系统中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数据。
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
c. 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提取结构的弹性参数和缺陷信息。
4. 结果分析与评估:a. 根据实际需求,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和分析。
b. 结合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c.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方案。
四、注意事项1. 在实施面波法检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充分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保护设备,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和损坏。
3.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保持结构表面的稳定,避免因外力干扰导致数据不准确。
4.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分析和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结构的材料、几何形状和使用环境等。
面波勘探处理系统( Geogiga Surface 4.0 )使用手册目录概述--------------------------------------------------------------------------(3) 第一章文件-------------------------------------------------------------(7)§1.1 创建频散曲线----------------------------------------------------(7) §1.2 打开频散曲线文件-----------------------------------------------(8) §1.3 关闭当前数据---------------------------------------------------(9)§1.4 保存频散曲线----------------------------------------------------(9)§1.5 另存频散曲线----------------------------------------------------(10)§1.6打印----------------------------------------------------(10)§1.7 保存图形----------------------------------------------------(11) §1.8 频散曲线文件集成-------------------------------------------(12) §1.9 地震文件集成----------------------------------------------------(14) §1.10 退出系统----------------------------------------------------(15) 第二章地震道------------------------------------------------------(16) §2.1浏览----------------------------------------------------(16) §2.2 提取频散----------------------------------------------------(16) §2.3 下一记录----------------------------------------------------(17) §2.4 上一记录----------------------------------------------------(17) §2.5 排列几何参数----------------------------------------------------(17) §2.6 波形显示控制----------------------------------------------------(18)第三章频散提取------------------------------------------------------(22) §3.1 设置-----------------------------------------------------------------(22) §3.2 计算二维谱---------------------------------------------------------(23) §3.3 切除-----------------------------------------------------------------(24) §3.4 频散曲线显示-------------------------------------------------------(25) §3.5 二维谱增益控制----------------------------------------------------(26) §3.6 谱表面图------------------------------------------------------------(26) 第四章反演---------------------------------------------------------------(28) §4.1 选择频散曲线-------------------------------------------------------(28) §4.2 反演参数设置-------------------------------------------------------(29) §4.3 开始反演------------------------------------------------------------(31) §4.4 终止反演------------------------------------------------------------(32) §4.5 采用反演结果-------------------------------------------------------(33)§4.6 切换黑/白窗口背景------------------------------------------------(33) 第五章剖面图-----------------------------------------------------------(34) §5.1 显示曲线剖面----------------------------------------------------(34) §5.2 曲线剖面显示参数-----------------------------------------------(34) §5.3 曲线剖面设置----------------------------------------------------(36) §5.4 显示伪彩色剖面--------------------------------------------------(36) §5.5 网格化----------------------------------------------------(37) §5.6 伪彩色剖面分级----------------------------------------------------(38) §5.7 伪彩色剖面显示参数-------------------------------------------(41) §5.8 显示曲线和伪彩色剖面-----------------------------------------(42) 第六章曲线族--------------------------------------------------------(43) §6.1 显示曲线族---------------------------------------------------------(43) §6.2 曲线属性------------------------------------------------------------(44) §6.3 显示参数------------------------------------------------------------(45) §6.4 添加曲线------------------------------------------------------------(45) 第七章窗口-------------------------------------------------------------(46) §7.1 激活三维显示------------------------------------------------------(46) §7.2 全屏幕------------------------------------------------------(46) §7.3 工具条------------------------------------------------------(46) §7.4 状态条------------------------------------------------------(46) §7.5 隐藏菜单条------------------------------------------------------(46) 第八章帮助-------------------------------------------------------(47) §8.1内容-----------------------------------------------------(47) §8.2关于------------------------------------------------------(47) 附录一主要处理流程--------------------------------------------------(48) 附录二现场实测基本参数设置----------------------------------(50)概述概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地震学家们广泛地利用天然地震面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地下结构的质量和完整性。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使用面波法进行地下结构检测的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管道等。
三、术语和定义1. 面波法: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结构中传播的特性来评估结构质量和完整性的方法。
2. 面波速度:地下结构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
3. 面波频率:地震波在地下结构中传播的频率。
4. 面波幅值:地震波在地下结构中的振幅。
四、设备和材料1. 面波仪器:确保面波仪器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校准和测试。
2. 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地震波的传播。
3. 计算机和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和软件。
五、检测准备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工程项目需求,确定需要进行面波法检测的地下结构区域。
2. 准备工作:清理检测区域,确保表面平整、干燥,并清除任何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障碍物。
3. 安装传感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正确安装传感器,并确保其与仪器连接良好。
4. 仪器校准:根据仪器使用说明,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工作。
六、检测步骤1. 数据采集:打开面波仪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数据采集。
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数据量,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2. 数据处理:使用相应的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去噪和校正等步骤。
3. 面波速度计算: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出地下结构中的面波速度。
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方法进行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4. 面波频率计算:根据面波速度和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地下结构中的面波频率。
同样,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方法进行计算。
5. 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面波速度和频率,对地下结构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可以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或潜在风险。
七、数据报告1.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检测区域的位置、检测日期和时间、采集到的数据、处理结果、面波速度和频率计算结果、评估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一、实验目的1.熟悉面波法中面波数据窗口的圈定;2.掌握在F-K 域进行频谱分析,用频散数据进行深度解释。
二、实验内容1.对外业所采集的瞬态瑞雷面波原始波形记录进行整理和评价;2.对原始波形记录进行滤波处理,压制某些干扰波;3.圈定有效波(面波)数据窗口;4.在F—K 域进行频谱分析,做出频散曲线,进行深度解释。
三、实验步骤1.地震记录的整理和评价(1)地震记录的整理对外业实验班报记录进行检查和整理,严格检查记录的质量,班报记录的参数,校对剖面号、测点是否正确,复核记录与填写参数的一致性。
(2)地震记录的评价满足下列条件者,评为“合格”记录。
观测系统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各检波道工作良好,无不工作道;实验班报记录填写准确无误。
2.对原始记录进行滤波处理在原始记录中,除了面波是有效波外,其它都是干扰波。
由于面波的频率低,能量强,而干扰波(反射波、折射波和声波等)频率较高、能量较弱,因此对原始波形记录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可压制干扰波,增强有效波。
3.圈定面波数据窗口首先在处理地震数据窗口下装入具有SEG-2 数据格式的单边激发等道距地震记录文件,然后对波形记录进行监视显示。
监视显示可上下移动记录图像,并可增减垂直和水平比例尺,还可增减记录波形的振幅和改变波形的显示颜色或灰度,并可上、下移动光标至记录的任意位置读取横坐标距离和纵坐标时间,另外还可以读取记录参数(如采样率、道间距等)。
进行监视显示后,接着可圈定面波数据窗口。
在X-t 域(距离—时间域)及相应的速度域调整X1,X2,V1,V2 即可圈定面波数据窗口。
X1,X2 为调整道窗口,V1,V2 为相应的高阶及低阶面波窗口。
也就是说把形似扫帚状的面波区域圈定起来。
在调整面波窗口时,通过上下左右箭头键、翻页键等将光标转向,在X-V 窗口中自动显示X1,X2,V1,V2 的值。
4.瑞雷波速度的确定瞬态激振所产生的面波记录波形,是时间域信号,包含了多个单频瑞雷波。
高频面波方法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多道地震记录系统获取高频(≥2 Hz)瑞雷面波数据以求取近地表地球物理中剪切(S)波速度的方法开始被使用。
这篇综述文章讨论的是最近15年来堪萨斯地质调查所与中国地质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高频面波技术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面波的多道分析方法(MASW)是一种非入侵式的确定近地表剪切波速度的声波勘探方法。
MASW 与直接测井方法的结果只有不到15%的差异。
研究表明进行面波的高阶模式和基阶模式的同步反演能够提高模型分辨率和勘探深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地震参数,品质因子(Q),也能利用MASW方法通过反演瑞雷面波的衰减系数得到。
一个反演模型可以通过阻尼最小二乘法求得,反演模型解范围内的最佳阻尼因子由模型分辨率矩阵和模型协方差矩阵加权求和的迹构成的目标函数所确定。
目前的科技进展包括近地表介质中高频瑞雷面波建模,其为时间-偏移域中的浅层地震和瑞雷面波反演打下了基础。
以任意检波器排列方式获取数据做频率-速度域的频散能量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为3维面波勘探打开了窗口。
成功的面波模式分离为获取高水平分辨率剪切波速度剖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瑞雷面波,频散,高阶模式,模式分离,地震建模,模型验证前言面波具有导波和频散的性质。
瑞雷面波是沿着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例如大地-空气或者大地-水的交界面,并且往往以相对低的速度,低的频率,以及高振幅为特征。
瑞雷面波是纵波和Sv波干涉行成的。
在均匀介质中基阶模式瑞雷面波质点运动轨迹是从左到右沿着自由表面按照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
随着深度的增加,到了足够深度时质点运动轨迹变成了顺时针方向并且仍然是椭圆轨道。
质点的运动轨迹被约束到了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垂直面上。
由于固体的均匀半空间的原因,瑞雷面波不是频散的并且当泊松比等于0.25时以几乎0.9194Vs(剪切波速度)的速度传播,这里的Vs(剪切波速度)是半空间的横波速度(sheriff and Geldart,1983)。
主动源面波数据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主动源面波数据处理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研究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SWSview地震瑞雷面波测深数据处理使用说明书SWSview地震瑞雷面波测深数据处理Surface Wave Sounding China 2006. 内容索引:Array一、面波测深原理要点二、数据采集方法指导三、处理过程总体说明四、处理页面操作说明1.X-T Source时距域原始数据2.F-K Extract频率波数域提取3.X-F Stack距离频率域叠加4.Z-V Inversion深度速度域反演5.Help使用帮助五、存档文件格式SWSview地震瑞雷面波测深数据处理一、面波测深原理要点地震瑞雷面波是由 P 和 SV 型非均匀平面波叠加而成。
点状震源产生的球面波在地表自由面上传播时,就可能发生瑞雷面波,其振幅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减小。
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中形成的瑞雷波不具有频散特性,其相速度与频率无关。
在弹性分层的半空间中,瑞雷波表现出频散特征,包涵了各个分层界面弹性差异的影响。
其中除了地表自由面的瑞雷波外,还有各个分层的界面波(斯通利波)的作用,以及低速层中的导波和高速复盖层中的漏能式导波的影响。
由此,我们从地表采集的地震面波数据,是多个界面波、导波及其相互作用的合成,对应于同一频率的波形数据,可能存在几个不同相速度的组分,从而面波总体的频散数据谱,也可以区分出基阶和高阶的不同面波组分归属。
对于横向均匀的分层地层,瑞雷面波的频散特征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地表以下(在大约相当于半个波长的深度范围内)地层的弹性参数,特别是剪切波的速度。
基于层状介质中的面波理论,原则上是可以由面波的频散数据,反演出相应的地层模型的弹性参数,其中以地层的剪切波速和厚度参数对反演的确定性起主要作用。
我们目前的反演方法,还只能对面波基阶组分的频散数据作出合理的数值反演。
由此,对面波数据作数值反演,首先要提取面波数据的基阶组分。
对于地表高速复盖层中的漏能式导波,在恰当提取的频散数据中能明显地反映出来,但是从中如何取得高速层的波速和厚度参数,我们目前也还没有找到定量反演计算的方法,只能定性地加以估计。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Surface Wave Testing)是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或结构的弹性特性和地下介质的地质特征。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面波法检测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实施测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三、前期准备1. 确定测试目的和要求: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测试的目的和要求,例如评估土壤的密度、岩石的弹性模量等。
2. 选择适当的设备和仪器:根据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测试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性能和精度满足要求。
3. 确定测试位置和布点:根据需要测试的区域特点,在地面上选择合适的测试位置,并合理布置测试点,以获取全面的测试数据。
4. 检查测试设备和仪器:在实施测试前,对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5. 制定测试方案: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参数设置、测试路线规划等。
四、实施测试1. 测试操作流程:按照测试方案中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测试,包括设备设置、传感器安装、数据采集等。
2. 测试点选择:根据布点方案,在测试位置上选择合适的测试点,注意避开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障碍物或干扰源。
3. 测试参数设置: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合适的测试参数,包括激发频率、采样频率等。
4. 传感器安装:将传感器正确安装在测试点上,并确保其与地面接触良好,避免外界干扰。
5. 数据采集: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数据采集,确保采集到稳定和准确的信号。
6. 数据记录: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测试点位置、测试参数、数据采集时间等。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去噪等,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度。
2. 反演计算:根据面波法的原理和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得到地下介质的弹性参数等。
3. 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评估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特征,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设备和仪器1. 面波发生器:采用合适的面波发生器,确保其频率范围、功率输出等参数符合检测要求。
2. 接收器:使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能够准确接收并记录面波信号。
3. 数据采集系统:配备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面波信号。
4. 其他辅助设备:如放大器、滤波器、传感器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三、检测前准备工作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确定需要进行面波法检测的具体区域。
2. 清理表面:清除检测区域表面的杂物和污垢,确保检测信号的准确性。
3. 布置传感器:根据检测要求,在检测区域内合理布置传感器,确保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的紧密接触。
四、检测过程1. 面波信号发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面波发生方式,如敲击、振动源等,并记录相应参数。
2. 面波信号接收:使用接收器接收面波信号,并记录信号的振幅、频率等参数。
3. 数据采集:将接收到的面波信号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采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频谱分析、波速计算等,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5.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被测介质的性质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判定和建议。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1.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和建议。
3. 报告编制:根据检测要求和标准,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图表和数据。
4. 报告审核:由专业人员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报告提交:将审核通过的检测报告提交给委托方或相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
多道面波分析技术在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多道面波分析(MASW)技术相对于传统地震勘探而言是一种新方法新技术。
在国内外MASW 已经有了许多应用实例,但该方法在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较少。
本文介绍了在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使用多道面波分析技术探测地铁隧道位置,同时对比分析面波频散曲线在地铁隧道工区和该隧道掘进方向未开挖工区的特征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频散曲线的特征,验证了该方法技术在隧道工区可精确判断地铁隧道位置及埋深;在掘进方向未开挖工区可分析隧道开挖前该区域覆盖层、强风化层、中风化层等厚度,进而判断下伏地层存在土洞、空洞以及软弱疏松带等不良地质情况的可能性,可为下一步地铁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道面波分析技术地铁隧道频散曲线相速度横波速度1.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运行与发展必须实现立体化,地下空间作为资源必须开发。
目前我国有20个左右大城市在开展地铁建设。
地铁隧道施工主要有明挖法、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
明挖法严重干扰交通,破坏环境,大量建筑物与管线的拆迁已不可能。
即使拆迁,昂贵的拆迁费用也难以承受,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可解决这些难题。
然而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则要求在隧道施工前后,必须查清工区覆盖层、强风化层、中风化层等分布情况,从而判断下伏地层存在土洞、空洞以及软弱疏松带等不良地质情况的可能性,为下一步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可以采用有效、快速、无损的物探手段来满足上述技术需要。
面波勘探特别是瑞雷波勘探相对传统地震勘探而言还是一种新方法,它利用面波速度同剪切波速度及岩土力学参数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特性,在岩土工程和地基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面波勘探方法又有了新的进展,其特点是更趋向于定量化和实用化, 其主要代表是多道面波分析(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方法(简称MASW)[1],它是对一个共炮点排列进行分析, 得到该排列中点处的面波频散特性继而反演得到该点的一维随深度变化的地下横波速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