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赣州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赣州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赣州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赣州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赣州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引用赣州市环境监测所的一些资料。

xx年2月9日至15日是春节法定节假日,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春节期间赣州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赣州市站改变往年春节期间停止对外公布数据的惯常做法,做到每天加班采集和分析各空气子站的数据,并及时在市环保局、省环保厅网站上向社会公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春节期间监测数据显示,赣州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二、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质标准。

三、声环境

项目所在地周围无重大噪声源,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xx)中2类标准。

第二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纲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纲

1.总则

1.1任务又来

某新建林业一体化浆纸业公司项目

1.2编制依据

1.3评价目的和原则

1.3.1评价目的

1.3.1评价原则

1.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1.4.1污染控制目标

1.4.2环境保护目标

1.5评价采用标准

1.5.1质量标准

1.5.2排放标准

1.5.3卫生标准

1.6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1.7评价工作重点

1.8评价因子

2.建设项目概况

2.1基本情况

2.2工程给水排水供电及供热

2.3辅助生产设施

2.4工程分析

2.5污染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2.6.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核算

2.7.厂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2.8.本项目产业政策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2社会环境概况

3.3环境质量现状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4.1污染物的排放量清单

4.2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3.1噪声污染源分析

4.3.1.1噪声境调查前期工作

4.3.1.1.2基础资料收集

4.3.1.1.2现场准备工作

4.3.2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3.2.1噪声环境现有监测资料分析4.3.2.2噪声环境现状监测

4.3.2.3噪声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4.4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5.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5.1一般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5.1.1评价地区地形、地质、地貌概况5.1.2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

5.1.3气象与气候

5.2社会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5.3评价区噪声环境质量现况调查及评价

5.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况调查评价

5.5地下水质现况调查评价

5.6土壤现状调查评价

5.7环境噪声现状调查评价

5.8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

5.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

6.环境影响预测

6.1水环境预测

6.2声环境预测

6.3大气环境预测

7.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内容

7.1评价工作成果清单

7.2提出的结论

7.3建议的内容

8.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8.1组织

8.2计划安排

9.评价工作经费概算

第三篇:1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

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反映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是根据人类的具体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性质及变化状态的结果进行评定。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主要包括:

1、生态安全评价;

2、生态风险评价;

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6、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2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总量控制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小于或等于允许排放总量。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规划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现状分析,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分

析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确定规划中环境敏感问题。

第三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对环境现状和规划的方案分析后,从空间战略、产业用地布局、功能定位、区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险、卫生防护距离等方面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四是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及改善措施。在前述基础上评估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确定需要进一步采取改进、调整和完善的领域,并对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述;尤其是对于一些环境敏感问题,需要给出适当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及其阶段性目标和指标。

第五是规划方案修改、再评价,直到最终方案确定,对规划方案本身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并需要确定影响生态环境的敏感点进行重点分析,提出环境建设的综合性措施和敏感区的管理措施。

规划环评的核心是规划方案比较和优化,通过建立在各子系统、各种方法的综合,对方案的反馈、规划调整、再分析。规划方案的比较核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规划目标的比较,将各个发展目标的分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方案比较。二是对用地方案的比较,主要包括各项用地之间,尤其是对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环境影响,以及不同的布局方式所产生的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方面,其结果也是复杂的。其结果可以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进行描述分析。

第四篇:环境质量评价论文题目: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学生姓名:叶杨学号:

专业班级:xx安全工程指导教师:赵东风

xx年12月1日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公众是环境影响评价主体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由环境价值与评价的性质决定的;参与环境管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公众参与是公众实现环境权的一种具体方式。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提高决策质量和项目的可接受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有效性,有利于将潜在的社会冲突显化并使之得到及时的识别和解决。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环境权

meaningandeffectofpublicparticipationand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

abstract

thepublicisanindispensableponentofthemainsystemofenvironmenta lassessment.thisisdeterminedbytheenvironmentalvalueandnatureofasses sment.toparticipateinenvironmentalcontrolisademocraticrightgiventhecit izenbytheconstitutionandlaw.thepublicparticipationisaconcreteformforth

epublictoexerciseenvironmentalright.itpossessesthefollowingirreplaceabl esignificantrolesin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31.[3]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4]环境科学大辞典[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xx.[5]hannigan,j.a.environmentalsociology:asocialcon2structionistperspective,routledge[z].londonandnewyork,xx.[6][美]坎特.环境影响评价[z].李兴基译.北京: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xx.[7]张长义.从组织控制途径探讨环境影响评估执行之有效性———台湾之个案研究[z].台湾大学地理学系所,xx.

[8][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xx.[9]canter,l.w.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econde2dition)[m].mcgraw-hill.inc,xx.[10]coser,l.,thefunctionofsocialconflict[m].newyork,1956.[11]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的理论[j].国外社会学,xx,(3).[12]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m].北京:三联书店,xx.

第五篇:环境质量评价(1)

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主体。

2.环境质量。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3.环境质量评价学。是关于环境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的科学。

4.决定论评价法。通过对环境因素与评价标准进行判断与比较的过程。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将各个因子依据各个判断标准,通过直接观察和互相比较对环境质量进行分等或按评分的多少排

序,从而判断环境质量的状态。

5.经济学评价法。从经济的角度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其立足点在于环境质量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6.环境状态。是环境结构的运动和变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是环境系统的外貌。

7.环境结构。环境整体中各独立组成部分间数量比例关系,空间位置的配置关系以及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8.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识别、预测某项人类活动对环境更产生的影响,解释和传播信息,制定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达到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9.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决策。

10.环境质量的发展价值: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1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一定区域内人类近期和当前的活动致使环境质量变化以及受此变化引起人类与环境质量间的价值关系的改变进行评价。

12..环境质量的生态价值:环境质量对维持生态良性循环需要的满足关系13.环境的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14.环境质量标准:各国政府对环境要素中各种污染物在一定时间

和空间范围内的允许含量所作的强制性的规定。

15.环境质量变异规律。环境质量的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二、填空题

1.从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环境的基本特性可归结为(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

2.环境质量价值的多维性体现为(人体健康生存的需要)(人类生活条件提高的需要)(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

3.环境质量的评价对象是(环境质量的价值),评价的目的是(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环境质量评价从评价要素上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质量评价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环境质量的识别),(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分析)。

6.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二个级别。

7.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均值型指数)(上海型大气质量指数)(美国橡树岭大气污染指数)(美国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加拿大大气质量指数)。

8.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常用的有(n.l内梅罗水污染指标方法)(有

(水质指数wqis.l.ross的水质指数)(频机污染综合评价值分级型指数)

率公式)(统计型水质评价

值)列举五个。

9.环境质量评价可用(决定论评价法),(经济论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方法。

10.特尔斐专家评价法的特点为(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判断)11.环境质量价值的估算模式有(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等。

12.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方法有(环境污染评价法)(生态学评价方法)(美学评价法)13.水质污染状况应从(污染强度)(污染范围)(污染历时)三个方面来评定。

14.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方法有(指示种群法)(优势种群法)(各种藻类的污染指数)(种的多样性指数)

15.土壤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农业化学物质)三个方面。

16.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有(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种。

17.公共政策的特点(权威性),(政治性),(环境性),(普遍性)。

18.环境风险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三个步骤

19.环境风险识别可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20监测方案的确定包括(确定监测项目),(确定监测范围),(确定监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四个方面的内容。

21.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制定政策者自我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政策之行人员的评价),(经济效益评价)。

22.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内容分为(各种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二类。

23.环境风险控制方式有(减轻环境风险)(转移环境风险)(替代环境风险)(避免环境风险)

三、简答题

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及依据。原则。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受到损害;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因地制宜,切实可行依据。以环境质量基准值为依据;以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以国家环境保作为法律依据

2.环境质量指数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以便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进行比较;

可为专家评价法提供比较客观的量化依据;可作为评价标准的替代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将大量的环境数据归纳为少数有规律的指数表达形式,提高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可比性

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筛选趋向与筛选结论。

筛选的可能趋向:应用上述判据分析建设项目开发各阶段的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①无影响,当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设肯定不会对环境的某一领域有不利影响时,课得出此结论②有影响,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不重大时,当潜在的不利影响程度不明时,都属有影响③严重影响,其严重性的判断是根据科学技术因子,或引起公众及专

业界的关心或争论的可能性

筛选的结论:根据筛选的可能趋向,归纳如下:①对环境部产生不利影响的工程项目,不需要对此进行环境评价②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而经环保工程,或其他非工程措施,如加强环境管理和培训的措施可以使不利影响减轻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③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不清楚时,需要进一步作环境初评,以确定其严重程度④对环境影响严重,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

4.专家评价法的特点。

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可以考虑在内;

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已形成一套组织专家、充分利用专家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依靠专家集体(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消除个别专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打分方式作出定量评价;

有代表性的是特尔菲法: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特性

四、综述题

现有一被污染的水域,欲对该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试用环境质量评价学的知识,谈谈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及如何进行治理及如何评价治理效果。

水质评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工作,因为水质污染物质很多,而且这些物质的浓度和影响都不相同。某一水域水质状况应从三个方面来评定:1污染强度,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它们的影响效应;2

污染范围,即在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影响的范围;3污染历时,即在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持续的时间。

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水生生物与它们生存的水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水体受到污染后,必然对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产生影响,生物也对此作出其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其反应和变化时水环境评价的良好指标——这是水环境质量生物评价的基本依据和原理。

评价时,一般要对水生生物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主要有。种类、种类总数、多度、初级和次级生产力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水质的变化,调查目的是要了解各类水生生物具有的不同生物特性,由此反映出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对水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不同生物类群在与评价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方法有。1示种类法,以某些种类的存在或消失来指示水体中某特定污染物的多寡与污染程度。2优势种群法,用整个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群的变化来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方法。3各种藻类的污染指数,从藻类的生态学特性来指示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需根据不同藻类的种数、频率、数量等计算污染指数。

4种的多样性指数:它是群落生态组织水平的独特的、可测定的生物学特性,是反映群落功能的组织特征。它有两个成分:群落中的种类数和总个体数;各种类个体数的分布。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