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342.21 KB
- 文档页数:15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强调了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它旨在推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
景观格局指的是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连接性;景观过程指的是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对生态系统的支持和影响。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演替和景观生态保护等方面。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实地到理论的多个层次。
二、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 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最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观。
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包括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功能原则、演变原则和文化整合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促进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考虑景观的演替和演变过程;文化整合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模拟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动态、多尺度的景观信息;GIS可以对景观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景观模拟可以对景观演替和景观规划进行模拟和预测;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景观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协调。
2.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景观优化模型、景观评估方法和景观监测系统等。
《景观生态学》讲义绪论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综合学科。
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与参与。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和地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和前沿学科之一。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一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因此,对于景观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在同一学科中(如地理学)也长期存在着不同解释。
由于景观概念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它与“风景”、“土地”、“环境”等词意的混淆。
1.1景观定义理解: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如Forman 和Godron,1986;Forman,1995)。
而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region;见Forman,1995)。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则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图)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一、引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和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理解景观变化的原因和后果,并提供可持续土地管理和保护策略。
本文将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关注的重点是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可以了解景观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自然过程的响应。
2.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关键领域是生态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种间相互作用等。
了解这些过程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3.景观变化: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景观变化的原因和模式,揭示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和保护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 环境保护景观生态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和评估景观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
例如,通过保护和恢复关键的景观连接和栖息地,可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种群的稳定。
2. 土地规划景观生态学为土地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影响,可以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此外,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和预测基础设施建设对景观的影响。
3. 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可以指导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通过了解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恢复策略。
例如,通过恢复破碎的景观连接和栖息地,可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重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也有广泛应用。
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研究城市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组成,可以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弹性和可持续性。
四、总结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关注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机理。
景观生态学通过对地表区域空间格局和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揭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景观是指地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和结构。
而生态系统是一组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在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1. 空间尺度:景观生态学在地表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生物体和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从点尺度到面尺度,再到区域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2.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生态系统边缘与内部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能够影响生物体的分布、迁移和生态过程。
研究边缘效应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斑块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的斑块(即各种生境的区域)之间的尺度、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过程。
斑块的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景观生态学的几个应用方面:1. 生态恢复和修复: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计划。
通过改善斑块的连通性和提高边缘生境的质量,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适应。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和迁移,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指导。
保留和恢复物种的栖息地和移动通道,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可以评估和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如提供食物和水源、调节气候和洪水、提供休闲和文化价值等。
景观生态学讲义整个地球的生态完整性都将取决于我们对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理解和尊重——R.富尔曼1景观生态学定义无论是动物个体、生态系统或者经济系统都存在三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结构、功能和变化。
过去的功能产生现在的结构,现在的结构决定现在的功能,现在的功能产生未来的结构,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反馈环。
对景观的研究也必须从结构、功能和变化入手。
1.1 景观的定义景观一词最初来自德语Landschaft,在法语中是Paysage,英语中是landscape,有风景、景色的意思。
是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斑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由定义可知,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生态系统的载体。
生态系统是相对同质的系统,而景观是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着重研究景观的三个特征:(1)结构:具体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的空间关系,主要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构形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
(2)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
(3)动态:斑块镶嵌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2 景观结构景观由地面上各种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组成。
这些组成单元也叫景观元素(landscape element)。
景观元素中最同质的部分又称为镶嵌物(Tessera),如拼花石子地面上的石子,是景观空间范围中可见的最小的同质单元。
景观元素共包括三种类型,即斑块、廊道(Corridor)和模地(Matrix)。
2.1斑块2.1.1斑块定义与特征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与周围地区有不同的物种结构和成分。
斑块一般是物种的集聚地。
景观中的斑块一般都存在四个方面的特征(1)每种群落类型的斑块数目;(2)每一个斑块的产生机理;(3)每一个斑块的大小;(4)每一个斑块的形状。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规划愈发重要。
而景观生态学原理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景观生态学原理的了解和应用,对于城市景观规划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景观生态学概述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学科。
它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并探索人类活动在环境中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是一种综合、跨学科的方法,它涉及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并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景观生态学的目标是建立层次结构,保证景观生态系统的生命和健康。
它包括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如家庭、社区、城市和地区系统。
这种方法将景观视为完整的生态系统,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环境健康。
二、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景观规划是设计和保护公共空间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建筑设计到公共空间建设,以及自然地形和环境有关的因素。
城市景观规划将城市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城市景观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美观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它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工作机会。
建设和发展城市景观需要许多不同因素的整合。
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更好地考虑生态、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面列出了一些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实践。
1.生态系统-景观视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核心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景观视为自然、人类和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考虑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等等。
采用生态系统-景观观点,可以将城市景观规划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之中,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持续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石之一。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和人类景观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供了一种综合方法来保护和改善景观及其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对于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结构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景观结构包括景观元素、连接性、边界和空间分布等,而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迁移、营养循环等。
通过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景观的生态过程,并基于此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其次,景观变化和动态原理。
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景观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类因素导致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通过研究景观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以预测未来的景观变化趋势,并制定适当的管理策略来保护景观的生态功能。
再次,景观多尺度和多层次原理。
景观生态学认识到景观是在不同尺度和层次上发生的,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
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最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景观评估和规划。
景观生态学可以通过评估和规划来了解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通过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评估,可以确定潜在的生态问题和对策,并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进行规划。
二是景观恢复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可以提供恢复和保护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过程和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景观的生态功能,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三是景观管理和维护。
景观生态学可以用于制定更有效的景观管理策略。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措施,可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总而言之,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应用为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及增加人类福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1.景观生态学的原理:(1)景观结构原理: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不同景观元素、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和量化景观结构,可以了解各个元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和连通性,从而评估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
(2)功能与过程原理: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并探索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食物链和能量流动,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功能。
(3)行动与管理原理:景观生态学强调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并提供实用的管理策略来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
通过制定合适的保护区域和恢复计划,可以实现景观生态学的目标。
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方法。
例如,通过建立连通性生态廊道,可以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动植物迁徙通道,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
(2)水资源管理:景观生态学在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对降雨径流和水质的影响,可以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水资源优化利用策略。
(3)自然灾害管理:景观生态学可以帮助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景观的影响。
例如,通过研究土壤保持和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和洪水的抑制作用,可以制定防洪和防灾的策略。
(4)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提供景观生态学原则和方法,可以实现城市绿化、生态廊道和可持续交通网络等可持续发展目标。
(5)森林经营和保护:景观生态学对森林经营和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森林结构、物种组成和生态过程,可以制定合适的林业管理计划,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实际应用中,景观生态学通常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工具,以定量方法研究和评估景观的特征和功能。
通过与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可以形成全面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和管理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的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景观及其生态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以及人类与自然景观的相互关系。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的文档将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景观的概念和特征1.景观的定义:景观是指一定范围内由物理要素、生物要素和人文要素组成的独特空间单位。
2.景观的特征:景观具有多样性、连续性、变异性和异质性的特点。
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斑块理论:景观由多个斑块组成,斑块之间存在着物种的迁移和交换。
2.边缘效应:斑块的边缘比内部环境更适合某些特定物种的栖息和繁殖。
3.迁移走廊:通过建立连接斑块的生态走廊,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4.模糊边界效应:模糊的边界可以增加斑块间的物种交流,提高景观的连通性。
5.演替过程:景观会经历演替过程,由先驱物种向更复杂的物种组成转变。
三、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环境规划:景观生态学原理可以指导城市和区域的环境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和保护重要的生态斑块。
2.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可以帮助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并提供足够的迁移通道。
3.生态恢复: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恢复措施,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4.自然灾害管理:景观生态学可以帮助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5.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的原则可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策略,平衡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景观生态学的案例研究1.都市绿地规划: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原则,规划合理的都市绿地系统,提供城市居民的休闲和生态服务功能。
2.森林保护及恢复: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保护重要的森林斑块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的自然恢复。
3.农田生态保护:通过划分农田生态斑块、建立生态廊道,保护农田的生态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水体生态修复: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原则,进行水体湿地的修复和重塑,提升水体的生态质量和功能。
结论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运用了生态学、地理学、地貌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于人类活动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景观环境中自发生成和人类调控的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其之间的联系及其交互作用,从而分析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功能。
2.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空间格局是指景观中植物、动物和地表结构的空间关系,它可以看作景观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它可以通过诸如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地表空间格局的研究把握和加强对景观生态系统的理解。
3.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中植物、动物和地表结构的作用,它可以表示景观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体现,它可以用来衡量景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境质量和变化,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指景观中土地的变化情况,它可以用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景观功能的变化,从而促进城市规划的绿化建设和景观环境的改善。
5.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大气中水汽、云、降水及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它可以被用来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对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影响,使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植物分布及植物地上生物量等景观要素的变化趋势得到预测。
- 1 -。
《景观生态学》讲义完整版绪论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高度的综合性。
与自然保护、规划、景观设计、野生生物学、土地评价、地理学、环境科学、林学、农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尤其是目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与景观生态息息相关,有着广阔的前景。
每个人都处于景观中,其质量好坏息息相关。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在于:知识累积,思维方式的深化,一种能力,一种方法。
本课程的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历史。
2、景观构成要素——嵌块体,廊道,基底。
3、景观的总体结构。
4、景观发育的自然过程。
5、人类对景观的影响。
6、景观的功能。
7、想念邻景观要素间的流动。
8、景观的动态。
9、景观的异质性和类型学。
10、土地景观分类(属性,景观,能力)11、土地评价。
12、景观的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景观和景生态学第一节景观1、概念:英语中多含义,有美学的,文化的,地理,专业的,空间上:大尺度,小尺度(毛虫相片)1)美学的:景观大致均一的地区风景,直观景象,这个概念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风景园林学。
2)地理学:是地球表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所形成的综合体。
发生上是立的,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方面最一致的地域地段,具有自己的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并以此与其相邻景观区别。
此概念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的特点和天资的多样性,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
景观生态学是由1919德国(TROLL)特罗尔首提,我国80年代初方开始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是在一(将)个相对均质的空间内研究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壤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
是一个利用和改造的生态工程。
景观生态学: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环境与生物关系的科学。
若干个生态系统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内的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其优点在于:景观水平上,生态学研究的是整体观及许多本来缺乏联系的学科在解决景观问题上的综合。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改错,简答,论述,计算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景观的定义(肖笃宁)景观是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坚持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特征①间异质性②地域性③辨识性④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等⑤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⑥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3.景观要素的定义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匀质同一的单元。
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4.景观和景观要素的相对关系(什么情况下景观可以转变成景观要素,什么时候景观要素)景观河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同一的单元;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和时间空间度密切相关例:5.景观的分类Forman按照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强度,划分了三种类型(1)自然景观(原始景观,轻度人为活动干扰)(2)经营景观(人工自然景观,人工经营景观)(3)人工景观(城市景观,水利工程,铁路,交通,湿地)6.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占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也就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7.景观生态学国内外发展简史、流派(了解)一、国外发展史1.萌芽(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首先生态学的出现,19世纪中期Haeckel把研究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生态学。
其后,从个体生态学发展到群落生态学。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术语。
2.巩固(20世纪3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特罗尔,在利用航片中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了景观生态学一词。
3.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初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4.提高(20世纪90年代,学科的全面提高时期)二、国内发展史从80年代初开始,1989年10月初在沈阳召开首届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1998年在沈阳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会议”景观生态学的若干流派:①美国的空间格局和景观行为研究(Forman)②荷兰和德国的土地生态设计③东欧的景观综合研究与景观生态规划④加、澳的土地生态分类⑤前苏联的景观地球化学和地理系统说⑥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工程方向8.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主要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
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1)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
(2)景观结构和功能都必然地要随时间发生变化。
(3)景观功能的改变可导致其结构的变化。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动态,往往是像森林砍伐、农田开垦、过度放牧、城市扩展等,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植物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其他生态景观功能方面的破坏。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格局的概念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
广义地讲,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2.(上接第一章5)景观的分类Forman按结构特征划分出4种景观类型特点:1)斑块散布的景观:一一种生态系统或一种景观要素类型作为优势的本底,而以另一种或多种类型分散在其中。
例如有绿洲的荒地,热带稀树草原2)网状景观: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为优势。
例如牧场林间,高速公路网3)交错景观: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但共有一个边界。
例如山区农田与林地分布4)棋盘状结构:由相互交错的棋盘状格子组成。
例如人为管理的伐区3.尺度的概念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货时间单位。
4.尺度的描述指标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5.粒度粒度包括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
1) 空间粒度是指最小可辨识单位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2)时间粒度是指某一现象或时间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6.幅度幅度是指研究对象在空间货时间上的持续范围或长度。
所研究区域的总面积决定该研究的空间幅度,而研究项目的持续持续多久则确定其时间幅度。
尺度与研究范围成正比,所用的空间分辨率越来越低,最小空间的面积越来越大。
7.尺度与比例尺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定义显然不同于地理学或地图学中的比例尺。
在生态学中:1)大尺度(或粗尺度)是指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对应着小比例,低分辨率。
2)小尺度(或细尺度)是指小空间范围或短时间,对应于大比例尺,高分辨率。
8.尺度推绎尺度推绎是指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的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尺度推绎分为尺度上推(小→大,将小尺度上的信息推绎到大尺度上的过程),尺度下推(大→小将大尺度上的信息推绎到小尺度上的过程)9.生态学干扰的概念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10.干扰的类型(分类)(1)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2)按干扰的功能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3)按干扰的机制可分为无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4)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可分为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1.按来源自然干扰:指无人为活动介入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干扰。
如风暴、火山爆发、地壳运动、洪水泛滥、病虫害等;人为干扰:是人类在有目的的行为指导下,对自然进行的改造或生态建设。
如烧荒种田、森林砍伐、放牧、农田施肥、修建大坝、道路、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等。
2.按功能内部干扰:是在相对静止的长时间内发生的小规模干扰,可视为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
外部干扰:是短期内的大规模干扰,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
(火灾、风暴、砍伐等)3.按机制物理干扰:如森林退化引起的局部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减少引起的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等化学干扰:如土地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等。
生物干扰:病虫害爆发,外来种入侵等引起的生态平衡失调和破坏。
4.按传播特征局部干扰:仅在同一生态系统内部扩散。
(森林砍伐)跨边界干扰:指可以跨越生态系统边界扩散到其他类型的斑块。
小尺度上的扩散干扰区域在大尺度上可能表现为区别于周围的局部干扰。
11.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举例说明)1.干扰的生态影响主要反映在景观中各种自然因素的改变。
例如火灾、森林砍伐与干扰,导致景观中局部地区光、水、能量、土壤养分的改变,进而导致微生态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地表植物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这样在一定时段内将影响到土地覆被的变化。
2.干扰的结果还可以影响到土壤中的生物循环,水分循环,养分循环,进而促进景观格局的改变(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干扰的结果。
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元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渐形成。
Forman和Gordon认为,干扰增强,景观异质性将增加,但在极强干扰下,将会导致更高或更低的景观异质性。
而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
例如:山区的小规模森林火灾可以形成一些新的小斑块,增加了山地景观的异质性,弱森林火灾较大时,可能烧掉山林的森林,灌丛和草地,将大片山地变为均质的荒凉景观。
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在受到干扰时,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对干扰不敏感的景观结构,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干扰可能导致景观异质性的增加或降低,反过来,景观异质性的变化同样会增强或减弱干扰在空间上的扩散与传播。
徐化成等在研究中国大兴安岭的火干扰时,发现林地中一个微小的溪沟对火灾空间上的扩散均将起到显著地阻滞作用。
景观的异质性是否会促进或延缓干扰在空间的扩散,将决定于下列因素:①干扰的类型和尺度;②景观中各种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③各种景观元素的性质和对干扰的传播能力;④相邻斑块的相似程度。
(2)干扰与景观破碎化干扰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比较复杂,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其二,是大规模的干扰导致景观均质化。
山区森林火灾,强度较小时将在基质中形成小的斑块,导致景观结构的破碎化。
当火灾足够强大时,将导致景观的均质化而不是景观的进一步破碎化。
原因:在较大干扰条件下,景观中现存的各种异质性斑块将会遭到毁灭,整个区域形成一片荒芜,火灾过后的景观会成为一个较大的均匀基质。
(3)干扰与物种多样性干扰对物种的影响有利有弊,在研究干扰对物种多样性时,除了考虑干扰本身的性质外,还必须研究不同物种对各种干扰的反映,即物种对干扰的敏感性。
同样干扰条件下,反应敏感的物种在较小的干扰时,即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反应不敏感的物种可能受到较小影响,只有在较强的干扰下,反应不敏感的生物群落才会受到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
如草地上的人畜践踏,就存在这种特征。
第三章景观结构1.景观元素的三种类型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景观元素有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2.斑块的四种类型(依据斑块的起源)各斑块概念及举例说明相应斑块类型根据不同的起源和成因,Forman和Godron把常见的景观斑块分为4种:(1)残留斑块: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如:火烧后留下的小片植被。
火烧基地为基质,小片植被为残留斑块;还有严冬过后在背风区留下的一些草本群落;免遭蝗虫袭击的小片农田等等;动物群落也有残存斑块,如棉区未打农药的小块棉田里,就可能残存有大量蚜虫或其他害虫。
(2)干扰斑块:由于基质内的局部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
如:森林中发生火灾时,火灾较小时,出现一小片火烧基迹地,未烧的森林为基质,火烧迹地为干扰斑块。
(3)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土壤类型,水分,养分以及地形有关的各种因素)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斑块,这是一种相当稳定且与干扰无关的斑块。
如:①森林是本底,在本底的背景下,有不少沼泽地分布于其中。
沼泽地分布于河谷低地,那水分很多,温度很低,不适合森林植被生长。
②团状分布的樟子松林镶嵌于连续的兴安落叶松林中。
樟子松分布于山坡顶部,兴安落叶松分布于山坡中下部,兴安落叶松为基质,樟子松为环境资源斑块。
③河北坝上草原地区,在丘陵起伏的条件下,低洼背风处多分布着白桦片林,地形平坦和高起处的草原植被,形成明显对比。
白桦林为环境资源斑块,草原为基质。
④沙漠上分布着的农田绿洲。
(4)人为引入斑块: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生态系统(如植物园,高尔夫球场,居民区等)种植斑块主要是由人类收种植物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