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介绍宣威火腿之乡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8
云南宣威的地方特产与美食推荐云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而宣威则是云南省内一个拥有丰富独特地方特产和美食的城市。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来自宣威的地方特产和美食,让你在游览宣威时能够品尝到独具风味的美食,并带回一些独特的宣威特产。
一、宣威地毯宣威地毯是云南的名片之一,也是宣威的传统工艺品。
宣威地毯以高质量的羊毛制成,从选料、织造到染色,都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技术。
宣威地毯以其色彩鲜艳、图案优美、手感舒适等特点而闻名,是宣威的骄傲。
游客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宣威地毯作为纪念品或送礼物给朋友和家人。
二、宣威火腿宣威火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也被誉为“瑞士舌尖上的明珠”。
宣威火腿选用当地优质猪肉,经过腌制、晾晒、风干等传统工艺制成。
宣威火腿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同时还具有多种营养成分。
来到宣威,品尝一下正宗的宣威火腿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体验。
三、宣威豆腐宣威豆腐是云南省传统特色食品,历史悠久。
宣威豆腐以扁豆浆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宣威豆腐的质地细腻,口感柔滑,营养丰富,非常受到当地人的喜爱。
你可以在宣威的街头巷尾找到许多小摊贩出售的宣威豆腐,不妨尝一尝当地人最爱的美食。
四、宣威米线宣威米线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也是宣威的传统小吃之一。
宣威米线选用优质的大米制作,经过特殊工艺煮熟,并配以独特的调料和配菜。
宣威米线以其细而软糯的口感、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在宣威游玩期间,不妨找一家当地的米线店,享受一碗正宗的宣威米线的美味。
五、宣威绿豆饼宣威绿豆饼是宣威地区的传统糕点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宣威绿豆饼选用上等绿豆粉为主料,搭配其他天然食材制成。
宣威绿豆饼有着香甜可口的味道和酥脆的口感,是人们在节庆和日常生活中喜爱的点心。
如果你喜欢甜食,一定要尝一尝宣威的绿豆饼,保证让你回味无穷。
六、宣威寨子鱼头宣威寨子鱼头是宣威地区的特色菜品之一,也是当地的招牌菜之一。
介绍宣威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宣威,它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山西山隔河相望,东西两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
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东山是石头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
松鹤寺公园深居其中,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这里寺庙错落有致,香火缭绕,常年不断,青翠松柏参天入云。
每年回家,我们都会带上爷爷,坐车上山,找个地方让爷爷休息,然后在大姑妈,二姑妈的带领下,一个庙门一个庙门的磕头作揖,祈祷一下家人的平安以及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同时意思一下香火钱。
两个姑妈都是性格开朗,快言快语,只要爸爸回来了,都变着花样为我们做吃的,家里就变得欢声笑语。
特别是大姑妈,表姐告诉我们:“只要大舅舅回来了,妈妈即使百病缠身,也会突然间百病全消,变得精神抖擞,充满斗志的上街大采购,好像自己的儿子回来了似的。
”在大姑妈的组织下,几家人在宣威市附近的景点到处玩耍。
宣威真的不缺旅游的好风景,只要你睁开眼睛,东山的雄伟和西山的灵秀就会映入你的眼帘。
写宣威的美景作文
我的家乡在宣威,这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
如果你想去宣
威游玩,那你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宣
威的美景吧!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属珠江源头。
古称“乌蒙”,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美的地方。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滇东明珠”的美誉。
“宣威火腿”是全国闻名的特产之一,它以色、香、味俱佳
而名扬天下,素有“美食之都”的美称。
宣威市有丰富的矿产资
源和旅游资源。
煤炭、铁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都很大。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居全省第一位。
在宣威境内有威远龙街
山和鸡足山两大火山群。
全市境内有著名的温泉10余处,水温
在40℃以上的有20多处,其中“老汤池”和“双河温泉”是省
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定点单位。
宣威历史悠久。
据《史记》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乌蒙山区就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彝族的发祥地之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越人语天姥”就是指乌蒙
山区及古滇国所在地的宣威。
—— 1 —1 —。
宣威:沸腾的中国火腿文化之乡作者:王人天来源:《中国西部》2016年第11期中国的火腿有三大名腿,分别为江西如皋火腿、浙江金华火腿和云南宣威火腿。
其中宣威火腿曾于民国时在法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又获国父孙中山题词“饮和食德”。
自此,宣威火腿享誉国际,成为举世闻名的美食,宣威也因此唱响中国。
2011年5月宣威火腿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宣威为“中国火腿文化之乡”。
旅游业向来离不开美食,宣威火腿文化带动了整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美奂广场赶一场宣火腿盛会今年秋天,首届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旅游文化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当我们到达美奂广场的时候,只见游客熙来攘往,摩肩接踵。
有年轻媳妇牵着婆婆来的,有儿子推着病中的高龄父亲来的,有父母牵着年幼孩子来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宣威火腿的盛会。
其间会举行丰盛的迎客火腿宴、乌蒙四季风民族歌舞、芙蓉彝寨天天火把节、普立乡博煜之声尼珠河艺术节等一系列的活动,当天正好是开幕的日子。
走进美奂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红色的牌坊,上书“中国-宣威(2016)火腿美食旅游文化周”几个大字。
其上还印有宣威火腿美食会徽,徽标上一双筷子正夹着美味的火腿肉,好似在招呼游客们吃火腿呢!牌坊两边的方柱上写着一副对联:“游乌蒙山水,品宣威火腿。
”一游一品,相得益彰,山水怡情,美食果腹,来到宣威就是一种好享受。
美奂广场向东略有坡度,我们顺坡而下,看到一排简易的围栏,那是为保护展品而临时搭建的。
看,那四排长长的展架挂满了宣威特产,有宣威培育的宣宏2号玉米,有吃起来香而不烈的本地红土辣椒,还有著名的云南十九怪——倘塘黄豆腐……说起这倘塘黄豆腐,当地有句谚语:“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串着卖。
”两寸见方的黄豆腐,用麻绳拴挂晾晒,远远看去,状似珠帘,富有诗意,甚为美观。
人们常说“马尾穿豆腐,提都不用提”,而这倘塘黄豆腐偏就是串着卖了。
拈一块入口,只觉肉质滋嫩、满口留香。
云南特产宣威火腿的作文
云南!我的家乡!那里有好多好吃的,我最爱的应该是云南火腿!
爸爸说,火腿是云南特产,在宣威,有一座山,山上有许多黑猪,它们啃着山上的草,喝着山泉水,自由自在,所以它们长出来的肉才格外香!
我第一次吃火腿的时候,才三岁!妈妈把火腿切成几乎透明的薄片,接着放进锅里,轻轻地煎一煎。
火腿香,煎出来的油也香,闻着就淌口水!
爷爷说,火腿要放好几年才能吃,等它变成深红色,并带有冷冽的酒香,那才是最美味的时候!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宣威玩。
我再一次看到了宣威火腿,它们挂着,像一个个红色的灯笼,阳光下闪着光,闻起来真香啊!
我不由得摸了一下,火腿表面有一层油,摸起来滑滑的,还有点儿黏黏的。
爸爸说,那是火腿的精华,越黏越好!
我想,如果我有一根宣威火腿,我要把它挂在家里,每天早上都闻一闻它的香味,这样我就能每天都吃到香香的火腿了!
我爱宣威火腿,更爱我的家乡云南!。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东北部,她的名字叫宣威,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口众多,风景优美。
我的家乡是宣威,宣威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南与富源县、沾益县相连,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至东北与贵州省威宁、水城县山水相依,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
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
为云南省曲靖所辖一县级市。
简介宣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贵昆铁路和326国道纵贯市境,是出省入滇的重要门户。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是云南旱粮、烤烟、商品猪、建材、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
宣威火腿驰名中外,被誉为“雲腿之乡”。
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老家。
历史沿革宣威市名源于宣威关。
据《宣威县志稿》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征南大将军付友德由曲来沾,指挥讨伐乌撒之兵,设宣威关于此,离为宣布朝庭的威德,以资镇慑。
一说,据《云南宣威县地志》:“自鄂尔泰命将平土司之乱,宣布威德于此,逐名其县曰:宣威。
”一说,县东有宣威岭。
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
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郁邬县(今宣威)。
以至东汉,唐代,元朝,明代,清朝都先后对其进行改革和管理。
清雍正四年(1726),其名为宣威州。
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1949年属滇东北地区,1950年后属曲靖专(地)区。
1954年6月30日,经内务部批准,改宣威县为榕峰县。
1958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宣威撤县设市,成立县级宣威市。
现为省辖县级市,由曲靖市代管。
行政区划宣威市面积6069.88平方千米。
即宛水街道、西宁街道、双龙街道、虹桥街道、来宾镇、倘塘镇、田坝镇、板桥镇、羊场镇、格宜镇、龙场镇、海岱镇、落水镇、务德镇、龙潭镇、宝山镇、东山镇、热水镇、得禄乡、普立乡、西泽乡、杨柳乡、双河乡、乐丰乡、文兴乡、阿都乡。
写宣威火腿的作文说起这宣威火腿,那可真是让我魂牵梦绕啊!记得有一次,我跟着朋友去了云南宣威的一个小山村。
那地方山清水秀,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特别的、让人放松的味道。
就在那个小村子里,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宣威火腿的魅力。
我们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家农户在腌制火腿。
那场景,至今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走进他们的小院,就能看到一个个巨大的木桶,里面装满了盐。
农户大哥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袖子挽得高高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
他站在一个大木盆旁边,木盆里放着一只刚刚处理好的猪后腿。
那腿,肌肉紧实,线条优美,一看就是一只“运动健将”猪身上的精华。
农户大哥先拿起一把大盐,就像不要钱似的往猪腿上撒,那架势,仿佛在给这猪腿进行一场“盐浴”。
他的手法很特别,从猪腿的最上面开始,一点点地往下,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一边撒盐,还一边跟我们念叨:“这盐可得撒匀了,要不然啊,这火腿就腌不好,容易坏。
”说完,他还特意用手在猪腿上用力地揉搓了几下,让盐更好地渗透进去。
接着,他把抹好盐的猪腿放进了一个大缸里。
这缸看着有些年头了,缸壁上都有了一层淡淡的盐渍。
放好猪腿后,他又在上面压了一块大石头。
我好奇地问:“大哥,为啥要压石头啊?”他笑着说:“这石头压着,能把猪腿里的血水都给压出来,这样腌出来的火腿才更紧实,味道更好。
”在那之后,我就一直盼着能尝尝这腌好的火腿。
终于,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我们在村子里的一家小饭馆里,看到了菜单上有宣威火腿。
我那叫一个兴奋,赶紧点了一份。
不一会儿,一盘切得薄如蝉翼的宣威火腿就端上了桌。
那火腿的颜色,红得透亮,白得纯净,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片放进嘴里,瞬间,一股浓郁的香味就在我的嘴里弥漫开来。
那味道,有盐的咸香,有肉的鲜美,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醇厚。
火腿的口感更是绝了,嚼起来既有韧性,又不会觉得太硬,每一口都充满了层次感。
我仔细地观察着这盘火腿,发现每一片的纹理都清晰可见,肥瘦比例恰到好处。
宣威邓小平夫妇宣威火腿的制作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
第二点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外形特点宣威火腿,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
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宣威火腿营养风味的形成,主要是在宣威特殊的地域气候环境条件下,经过风干,发酵成熟而形成的。
宣威火腿的理化指标,外官形状,营养风味决定了其质量特色。
宣威火腿腌制时只用食用盐,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其理化指标优于国标,第三点就是它的做法了它的做法多样,可煮食,可炒,可蒸。
这三种做法都有各自的特点。
其中第一种,煮。
火腿经过煮了之后咸味变淡,肉质变得更加Q 弹而且肥肉煮熟后变得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
至今还记得宣威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词:悠悠火腿香,浓浓家乡情。
第二种做法就是直接炒,其实食物自己的味道就是最美好的味道,所以在炒火腿时,我们的家常做法就是直接放入一些青椒或者晒干的辣椒。
炒出来的火腿相比煮出来会稍微咸一些,但它的香味也更加的浓郁一些。
它的第三种做法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做法——蒸,将火腿切成片,准备一些土豆削皮切块后放入碗底,再把切好的火腿放置在土豆上就可以开始蒸了,蒸出来的火腿有土豆的香味土豆也有火腿的香味。
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宣威火腿的历史以及做法,可能会有很多介绍不周全的地方,在我的眼里,饮食文化包含了很多的东西,它不仅仅只是吃的东西,更是一种情怀。
这学期选修了中国饮食文化这门课,更加地让我见识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最后呢谢谢老师教给我们这些知识!。
家乡宣威的名片作文800字初三My hometown Xuanwei is a beautiful and charming place in Yunnan Province.我的家乡宣威是云南省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cuisine, especially the Xuanwei ham, which is well-known all over China.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美食闻名,尤其是宣威火腿,在全国都很有名。
The ancient town of Xuanwei is full of historical sites and cultural heritage, attracting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宣威古镇充满了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The people in Xuanwei are warm and hospitable, always ready to welcome visitors with open arms.宣威的人民热情好客,随时欢迎游客的到来。
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landmarks in Xuanwei is the Baihua Mountain, which offers stunning views of the surrounding area.宣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标之一是白花山,从这里可以欣赏到周围地区的壮丽景色。
Every year, the Xuanwei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 is held, showcasing the city's culinary delights to visitors from near and far.每年都会举办宣威国际美食节,向来自远近的游客展示这座城市的美食佳肴。
宣威火腿作文
宣威是云南的一个小县城,但却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说
到这里,你就应该知道宣威火腿了吧?
宣威火腿可与金华的火腿相媲美,而且历史还很悠久。
据说
早在明朝初期,宣威人就开始制作火腿了,那时还不叫“宣威火腿”,而是叫“火腿”。
清朝的时候,宣威火腿就已经享誉全国了。
我最喜欢吃的是“龙池黑猪”,因为它的腿上肉很多。
而且
它的骨头也很小,几乎没有肉。
因为我觉得“龙池黑猪”的骨头
又香又脆,嚼起来很香。
宣威火腿不仅好吃,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
的氨基酸、维生素、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可
以说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
说了那么多关于宣威火腿的事,你们应该也知道了吧!那么
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宣威火腿的故事吧!
在清朝乾隆年间,云南宣威有一户人家特别会做火腿。
他们
家只有一头猪,而且这头猪只吃猪肉,不吃别的东西。
—— 1 —1 —。
火腿之乡——宣威宣威概况:(一)地理概况宣威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盘县毗邻,南同沾益、富源县接壤,西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水城、威宁县山水相连,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920米,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年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气温13.3℃,冬无严赛,夏无酷暑。
宣威汉代称宛温,明朝设沾益州,清朝设宣威州,民国置宣威县,1954年改名榕峰县,1958年恢复宣威县,1994年撤县改市。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块红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典型的高原岩溶地貌孕育出奇丽的风光。
尖角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可渡古驿道;明代摩崖石刻;雕梁画栋的松鹤寺;凝重古朴的浦在廷(邓小平的岳父)故居;险峻神奇的来宾龙洞;飞珠溅玉的“倒洒金钱”……(二)行政区划与人口宣威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盘县毗邻,南同沾益、富源县接壤,西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水城、威宁县山水相连,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920米,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342个行政村(办事处),居住着汉、彝、回、苗等26个民族,总人口128万。
年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气温13.3℃,冬无严赛,夏无酷暑。
(三)市政设施──“入滇第一关”的宣威,自秦时开通五尺道,写下了交通史上辉煌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宣威的公路已由101.3公里发展到2000多公里,全市24个乡(镇)、342个村公所(办事处)都已开通了公路。
如今,贵昆电气化铁路、326国道穿而过,以宣威市区为中心,形成了铁路贯通南北,公路连接城乡的交通网络。
市区内公共汽车、出租车穿梭其间,极大地方便了旅客。
──程控电话的开通和普及为宣威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介绍家乡宣威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宣威市,那儿有一个最美的地方,那就是--龙津沟。
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新装,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和同学小白相约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走进花海,一阵阵芳香扑鼻而来。
啊!原来是梨花和苹果花呀!我们走到梨树下,发现梨花的花瓣是平平的,一朵花由五个平平的花瓣组成。
它们团团的围坐在一起,像五个小伙伴在玩丢手绢呢!梨花的花蕊是细细的、长长的,像一根根豆芽儿,又像一个个音符正在演奏一曲欢乐的歌,因为它们开啦!开得是那样灿烂,是那样美丽。
远远看去好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停在枝头,又像一朵朵白云飘在蓝蓝的天空。
苹果花和梨花就不同了,苹果花的花骨朵儿是像玫瑰一样的颜色,在太阳的照射下,衬托着花骨朵儿的叶子反射着闪亮的光芒,叶子上还有细细的绒毛呢!苹果花的瓣是又圆又弯的,好像我们吃饭的碗。
一只小蜜蜂飞过来和花儿讲悄悄话过一会儿,它又飞走了。
我跑过去闻了闻那朵花,啊!是香的!原来是蜜蜂给花儿香甜的啊!
走着走着,就看见了一个人工湖,湖边有各种各样的石头,好像一个个卫兵在保护这些花。
我们还在一块乌龟似的石头上照了一张相呢!夕阳西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龙津沟。
我喜欢龙津沟,美丽的龙津沟,可爱的龙津沟。
龙津沟真是个好地方!。
宣威简介作文英文英文:Xuanwei is a county-level city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It is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Yunnan ham" and is famous for its delicious cuisine. Xuanwei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with many historic sites and scenic spots to visit.One of the most famous attractions in Xuanwei is the Xuanwei Ham Museum, which showcases the history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Yunnan ham. Visitors can learn about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used to make the ham and even try some for themselves.Another popular destination in Xuanwei is the Xuanwei Old Town, which dates back to the Ming Dynasty. The town is well-preserved and features many ancient buildings and temples. It is a great place to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region.In addition to its cultural attractions, Xuanwei isalso home to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The city i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 making it a great place for outdoor activities such as hiking and fishing.Overall, Xuanwei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visit forthose interested in history, culture, and delicious food.It offers a unique glimpse into the rich traditions and natural beauty of Yunnan Province.中文:宣威是中国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以“云南火腿之乡”而闻名,以其美食而著名。
火腿之乡——宣威宣威概况:(一)地理概况宣威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盘县毗邻,南同沾益、富源县接壤,西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水城、威宁县山水相连,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920米,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年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气温13.3℃,冬无严赛,夏无酷暑。
宣威汉代称宛温,明朝设沾益州,清朝设宣威州,民国置宣威县,1954年改名榕峰县,1958年恢复宣威县,1994年撤县改市。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块红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典型的高原岩溶地貌孕育出奇丽的风光。
尖角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可渡古驿道;明代摩崖石刻;雕梁画栋的松鹤寺;凝重古朴的浦在廷(邓小平的岳父)故居;险峻神奇的来宾龙洞;飞珠溅玉的“倒洒金钱”……(二)行政区划与人口宣威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盘县毗邻,南同沾益、富源县接壤,西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水城、威宁县山水相连,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920米,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342个行政村(办事处),居住着汉、彝、回、苗等26个民族,总人口128万。
年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气温13.3℃,冬无严赛,夏无酷暑。
(三)市政设施──“入滇第一关”的宣威,自秦时开通五尺道,写下了交通史上辉煌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宣威的公路已由101.3公里发展到2000多公里,全市24个乡(镇)、342个村公所(办事处)都已开通了公路。
如今,贵昆电气化铁路、326国道穿而过,以宣威市区为中心,形成了铁路贯通南北,公路连接城乡的交通网络。
市区内公共汽车、出租车穿梭其间,极大地方便了旅客。
──程控电话的开通和普及为宣威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信息的时代来临了,不仅市区、乡镇通了直拨国际国内的程控电话,就连村公所(办事处)都基本实现了电话直拨。
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正迅猛发展,现电话总数已达21569门,手机入网2756部,可视电话工程也已启动。
──宣威市城区总体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1平方公里;建成大小街道40余条,总长60多公里;建成街心花园3个,城区公园3个,苗圃2个,人均绿化面积达8.6平方米。
投资巨大的城北、城南过境公路和50米宽的东大街已建成使用。
加之近年来数家星级宾馆的建成,推动了宣威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向高质量、高档次、高水平方向发展。
──气势恢宏的宣威发电厂、龙口电站、月亮田水电站是闪现在宣威的一颗颗明珠,云贵两省共同投资的年发电量为6.3亿度的响水电站已快竣工。
宣威市内已形成了水电、火电相结合,大、小型相结合供电与配电相配套的电力网,富足的电力工业为宣威的工家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证。
──至1995年,宣威已全面完成了普六任务。
现全市办有小学1185所,初级中学52所,高级中学11所,职中3所。
宣威一中、五中等名牌中学享誉省内外。
教育质量逐步提高,高考连年辉煌,仅占云南人口三十八分之一的宣威人,每年升入各类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就占了云南的十四分之一,即云南每14名大学生中,就有一名宣威人。
宣威师范学校,为宣威及周边县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小学教师。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宣威市一职中已被国家教委确认为云南省唯一一所全国示范性重点职业中学。
(四)主要物产1、粮食。
宣威气候宜人,土肥水美,适宜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豆类等多种粮食作物生长,是云南重要的量粮生产基地。
尤其是马铃薯,年产量达十亿斤以上,而且品质优良,曾赢得国际马铃薯协会专家的高度赞誉。
随着科学种田的不断普及,优良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宣威的粮食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2、烤烟。
宣威的烤烟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全市的24个乡镇均大面积种植,年产烟叶达亿斤以上,中上等烟叶占80%以上,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十个烟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3、果品。
产量可观的梨、桃、苹果、板栗、核桃,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水果、干果加工提供了广阔前景。
4、经济林。
主要经济林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木等,享有声誉的宣威生漆,光泽度极好,附着力强,耐磨、抗腐,是家俱、建筑、机械上的优质涂料,远销全国各地,极受好评。
5、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是国优名特产品,因而,宣威成了著名的云腿之乡。
宣威火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清雍正五年就远涉重洋,销往海外,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1923年,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加工的宣威火腿曾获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饮和食德”,并赠优美奖章。
6、矿产。
除丰富的煤炭(21.8亿吨)资源外,水能蕴藏量98万千瓦,铁矿蕴藏量8000万吨,锰矿蕴藏量600万吨,依利石为云南省最大矿藏,高岭土、石英沙、瓷沙各具特色,极富开发价值,丰富的资源是宣威发展现代工业取之不尽的源泉。
(五)历史革命宣威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
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郁邬县(今宣威)。
东汉,并郁邬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郡(今曲靖)。
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含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营,同时废除州领三县。
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
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官合治。
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
后所军屯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
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
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
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
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亩。
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
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
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4年6月3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改宣威县为榕峰县。
1959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名。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六)自然概貌宣威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清水河与木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
横亘市境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
西部和中北部为乌蒙山的中列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
岭脊海拔一般在2300-2400米。
除黎山少数地段相对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具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属地形坡度小(15~25度),相对高差不大(200~300米)的浅切割山地。
这一岭脊构成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地分水岭。
东部为乌蒙山东列山系,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2868米,岭脊高程变化稍大,相对高差500~700米,多属中切割山地,山体大部分由碳酸盐岩构成,下部陡峭,坡度30~35度。
两列山岭之间是一块略向东南倾斜的高原面,其上形成了较多的小盆地,如榕城、板桥、落水、述迤、迤谷、格宜、宝山等坝子。
东山以东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受北盘江上游支流的切割。
西部高原面被牛栏江及支流分割下切,沿岸多高山峡谷,山体坡度大,而山顶较平缓,分布有一些断陷湖盆和溶蚀湖盆,较大的有关营、窑上、响宗、得海等海子。
宣威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高山深谷纵横交错,海拔高差大,夏秋和冬春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变率大;光照充足,积温偏低,区域差异大。
多年平均气温13.4℃,最高年平均温14.6℃,最低年平均温12.7℃,年际相差1.9℃。
多年平均日照201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
日照最多年为2369.1小时,最少1805.1小时,极差564小时;最多月是3月229.9小时,最少月是9月126.2小时。
宣威降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东南部到东北部年降水1200~1400毫米;冷凉山区在16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年降水850~1000毫米;西北部1000~1200毫米。
以宣威城为中心的坝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75.2毫米,其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全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每年11月~次年5月中旬,主要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温低、晴天多、光照足、蒸发大、降水少,其间降水为164.3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6.8%,为干季,故冬春多旱。
每年5月下旬~10月,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降水猛增,其间平均降水量81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3.2%,尤其集中在6~7月,平均降水405毫米,故6~7月多洪涝灾害。
年降水量最多的为1304.8毫米,最少的657.4毫米。
宣威多偏南风,年均风速3.9米/秒。
由于宣威海拔较高,且山脉多呈南北走向,故多大风。
宣威平均每年有霜日38.7天,最多年61天,最少年23天。
平均初霜期11月4日,终霜期3月30日。
平均每年降雪10.6天,最多年降雪27天,最少年1天。
(六)文化教育宣威市的教育在云南享受较高的声誉,2005年,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4所、完全高级中学11所、初级中学48所、体育中学1所、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033所(含教学点679个)、幼儿园2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计1125所。
此外,办学前班的小学533所,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353所。
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6356人、普高学生26170人、初中学生72670人、小学生149188人、幼儿学前班学生23199人、特教班学生35人,共计在校生2776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