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护肺有氧中药方二陈汤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小青龙汤配方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三子养亲汤配方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用法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
每剂不过9g,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
现代用法: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五苓散配方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用法散剂,每服6-l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百合固金汤配方生地黄6g、熟地黄、当归身各9g、芍药炒甘草各3g、百合、贝母、麦冬各4.5g、桔梗玄参各10。
用法水煎服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灼伤肺络:痰中带血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真武汤配方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日三服。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治全身经络不通的中药方子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子,可以促进全身经络的通畅:
主药材:
1. 当归:补血活血,调理经络;
2. 川芎:活血化瘀,舒缓经络;
3. 黄芪:益气补血,增强体质;
4. 白芍:补血养肝,调和经络;
5. 红枣:养血益气,调理气血;
6. 桂枝:活血通络,温经散寒;
7. 丹参:活血化瘀,舒经通络;
8. 枸杞子:补益肝肾,养血明目。
配伍方法:
将上述主药材按照适当比例配伍,可以饮用或煮服,每日2次。
注意事项:
1. 咨询医师:在使用中药方子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中医师,以确保方子的适用性和正确用法。
2. 个体化调配: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中药使用应个体化,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药材剂量。
3. 连续服用:为了使中药方子发挥作用,需连续服用一段时间,通常建议至少服用一个疗程(约一个月)。
请注意,以上方子仅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对于经络不通的问题,最好向中医师咨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治疗方案。
中
药疗效因人而异,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调配,同时慎重选择中药材和用药方法。
家家都需要中药⽅方⼦子1、⽓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
2、腰疼⾲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痊愈。
3、阳痿阳起⽯石、枸杞⼦子三钱,加红糖⽔水煎服,效果奇佳。
4、肥胖症硫苦5克,红糖20克为⼀一服,冲服7天,特效。
5、千杯不醉法:(验⽅方)樟⽊木、葛根各半两泡茶喝,饮酒前喝下防醉,醉后喝下解酒。
6、戒烟、戒酒法⽤用南⽠瓜秧焙干研⾯面冲⽔水当茶喝,⾄至不想吸为⽌止(戒烟)。
⻢马在出汗时,刮下25克⻢马汗,⽤用500克开⽔水搅拌均喝下(戒酒)。
7、糖尿病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8、失眠⽤用花⽣生叶煎⽔水晚上喝,三⽇日除根。
9、感冒(特效验⽅方)⽣生姜10⽚片,⽩白萝⼘卜10⽚片,加红糖煎服,服后发汗。
⼀一次即愈。
10、咳嗽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1、哮喘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2、⾼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13、关节炎⽤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14、红⽩白痢疾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15、胃病⼈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16、⾷食道炎、喉哑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17、肺炎⻥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8、治⻛风湿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9、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20、头晕头疼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40味中药⽅⼦(值得收藏)1.清理⾎管壁的好⽅⼦:丹参、天⿇、三七、⼭楂、西洋参、⽠娄壳、何⾸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起打成粉,每天早晚⼀⼩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
2.调节虚寒体质⽅⼦:⼲姜,⾁桂,蜀椒。
1:1:1的⽐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两层(袜⼦,⼿套,帽⼦)之间,盖发凉发冷的部位就⾏了。
3.各种⾻刺:⽤⼲皂⾓捣碎加最好的⼭西⽼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
每次可⽤半⼩勺多,后固定好,上⾯⽤热宝加热。
4.预防⾎脂的升⾼和缓解轻度⾎脂⾼代茶饮⽅⼦;养⽣堂⼁⼭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15克,开⽔冲泡,代茶饮。
5.⼩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葱。
碎粉⽤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胶布固定,贴2-3⼩时,每⽇2次。
6.治⼼肌缺⾎⽅:同仁堂⼁五味⼦,桂圆⾁,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阴虚失眠,⼿⾜热:天王补⼼丹,六味地黄丸合⽤很好的。
8.⼩⽶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碗⼩⽶粥,要煮的⼲⼀点,⾥⾯放点核桃仁,枸杞⼦,⼜补脑,⼜补肾,⼜不升糖。
9.强筋壮⾻茶:枸杞10克,⼤枣(炙烤)3枚,菊花5朵。
开⽔冲泡代茶饮。
10.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猪蹄2-4个煮烂,沾⽩胡椒⾯(⼏岁就⽤⼏粒,研成⾯,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次,⼤约7天。
11.肾⽓不⾜阴虚⼿⾜热、盗汗:⼥贞⼦,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12.⼗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滴⽔滴在肚脐⾥,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封盖,12个⼩时以后取下。
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既能祛寒,⼜能祛⽕,⼀滴⼊脐,正好对付暑天之⽕和⾷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13.疼痛不舒服:最好⾃⼰有⼀张⼈体⽳位图。
当觉得⾝体那⾥疼痛不舒服的时候。
就⽤红花,栀⼦,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
敷在最痛的⽳位上。
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减弱或者消失。
很是神奇。
因为出现疼痛,都是因为这⼀条经络不通的缘故。
中药方子概念
中药方子是指中药学中所使用的加工处理好的药物配伍组成的中药方剂。
这些方剂是
根据中医理论建立的,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能够治疗各种疾病。
同时,中药方子也是中
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方子由多种中草药混合而成,每种中草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这些草药配伍、组成了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中药方剂,能够攻补调和内外,治疗疾病。
中药方子根据
中医学中的“四气五味、归经药性”的原则,选用不同种类的中草药,配伍成为具有一定
功效的药方。
同时,中药方子还具有不同的制法和用法,例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不同
的制法和用法也会影响中药方子的药效及其应用场景。
中药方子是由古代中医学家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其中包含了中医学的理论、法则、经验和技能。
各种中草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及其所产生的药效,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
经验总结。
因此,中药方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药物科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
中药方子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严格遵循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规范化的制作操作,以确保
其安全有效。
同时,中药方子的应用也需要结合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用药方和剂型。
此外,在使用中药方子时也需要注意药与食物或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
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总之,中药方子是中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临床应用,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正确认识中药方子的概念,对于学习中医学理论知识和
应用中药方剂具有重要意义。
补脾胃虚的中药方子补脾胃虚是指脾胃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常伴随乏力、口干口苦、肠鸣便秘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调理,则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中药方子是调理脾胃虚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针对补脾胃虚的中药方子、食谱及偏方进行详细说明。
一、中药方子1.四君子汤: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具有健脾益胃、调和营卫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2.六君子汤: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具有健脾和胃、益气生津、止呕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口干口苦、腹泻等症状。
3.香砂养胃汤:主要成分为香砂、陈皮、甘草、干姜、大枣、白术、茯苓。
具有健脾胃、化痰止咳、宽中通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胃寒食滞等症状。
以上中药方子的用量及制作方法:每次取中药材各适量放入瓦罐或不锈钢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调至文火30~40分钟,过滤药渣,得药汤1碗,分2次口服。
如需煮多次,可以将药渣再次加水煮沸,得药汤1碗后分2次口服。
注意事项:中药材的选用要确保是正规渠道购入的优质中药材,避免使用劣质的中药材。
同时要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指示使用,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法用量。
对于孕妇、小孩及体质虚弱的患者,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后再使用。
二、食谱1.山药粥山药20克,粳米50克。
将山药切成丝,加入粳米中,加水适量,炖煮成粥,可加入适量蜂蜜或红糖调味。
山药粥具有补脾胃、益气健身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2.薏米五谷饭薏米30克,糯米30克,大米30克,小米30克,绿豆30克。
将五种谷物浸泡1个小时后,加适量水煮成饭。
五谷饭具有健脾胃、益气滋补、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以上食谱的用量及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电饭煲或锅中煮熟即可。
饭煮熟后可以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如葱姜末、盐、鸡精等,以增加口感。
注意事项:食谱中的材料要注意新鲜、干净、卫生。
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子大全作为一位高级养生师,我以自己多年的经验与研究,整理了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子大全,以及配合食谱或偏方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制作步骤,并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希望能给需要调理脾胃的朋友们带来帮助。
中药方子大全:1、四君子汤:生姜3片、枣10枚、白术3克、人参3克。
将所有药物捣碎,放进砂锅中煮成汤,加适量水即可。
每日一剂,温热饮用。
2、六君子汤:白术3克、炙甘草3克、干姜1.5克、人参1.5克、大枣10枚、茯苓3克。
所有药物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后分成两次温热饮用。
3、旋复花汤:旋复花5克、麦芽30克、炙草3克、陈皮3克。
将上述药物加水煮沸后,煮20分钟左右即可。
每日饮用一次,早晚各一次。
4、四逆散:人参3克、干姜3克、芍药3克、炙甘草3克、大枣10枚。
所有药物捣碎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去渣后温热饮用。
5、香砂养胃汤:白术、砂仁各3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乌药、生姜各2克,茴香子1.5克,川芎1.5克。
将上述药物放进砂锅中煮成汤,加适量水即可。
每日一剂,分上下午饮用。
以上方子均以中药制成,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添加或减少剂量。
同时,也需要配合食谱或偏方进行调理和食用。
配合食谱或偏方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制作步骤:1、半夏泥:将适量的半夏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用纱布包起来,放进碗中用棒子稍微捣碎后,加入适量的冷开水,用手搅拌均匀即可。
早、晚各食用一次,每次食用5克左右。
适合于消化不良、脾虚食少的人群食用。
2、芝麻糖浆:黑芝麻250克,红糖150克,清水适量。
将芝麻炒香后磨成细粉,将红糖加入适量的清水中煮沸,放进芝麻粉,搅拌均匀后倒进小碗中,摆在餐桌上食用。
每日一次,食量适中。
3、芡实粥:芡实50克、白粥150克。
将芡实洗净后煮熟,用木棒将其捣成泥状,加入刚刚煮好的热白粥中,搅拌均匀即可。
早、晚各食用一次,每次适量即可。
适合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
4、山药排骨汤:山药500克,猪骨500克,干姜10克,陈皮10克,盐适量。
补肾气肾精的中药方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子:
1.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等症状。
2.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频数等症状。
3. 左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真阴不足引起的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自汗盗汗等症状。
4.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命门火衰、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补肾气肾精的中药方子,但具体的用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子孩子补脾胃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与脾胃有着直接相关性。
中药方子是从中医角度出发,结合孩子体质、症状、病因等来制定的,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一、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子1. 茯苓杏仁白术汤【方剂组成】:茯苓10克,杏仁10克,白术15克,桂枝6克,炙甘草5克。
【用法用量】:将上述药物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喝药汁,每天一次。
2. 六君子汤【方剂组成】:炙甘草5克,人参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
【用法用量】:将上述药物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喝药汁,每天一次。
二、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1. 偏方:鲫鱼汤做法:鲫鱼去内脏和鳞片,加入葱、姜、盐,清蒸熟后,取出鱼肉,再加入鲜的山楂、陈皮、草果,一起煮汤,等到汤汁有味道后加入鱼肉,煮至鱼肉入味即可。
用量:建议每周食用一次。
2. 食谱:鸡汤做法:将鸡肉、当归、川芎、白术、枸杞、黄芪、枣子、党参等放入锅中,加水煮,煮至鸡汤入味,即可食用。
用量:每周食用一至两次。
三、注意事项1. 孩子服用中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腹泻、纳呆等,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2. 食谱和偏方中的食材应该品质优良,新鲜度高,烹饪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3.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孩子的食材和偏方,不宜盲目服用。
四、养生建议针对孩子补脾胃的问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孩子的饮食结构和作息时间。
合理搭配营养餐,天天荐不少于五种蔬菜,荤素搭配搭配合理,避免过度油腻和垃圾食品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注意孩子的生活规律,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集补脾胃气血是中药养生中的重要方面,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提升人体气血合成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子,同时也会提供相关的食谱和偏方。
中药方子大全集:1、四君子汤:黄芪15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人参9克。
四味药煎服即可。
2、香砂养胃汤:陈皮6克,砂仁3克,苏叶3克,枳壳3-6克,大枣5枚。
将以上五味煎汤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3、乌鸡白芍汤:乌鸡1只(去毛和内脏),白芍6克,黄芪9克,大枣5枚,松子仁适量。
将以上四味与适量水一起煲,再放入松子仁即可。
4、六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半夏6克。
以上药煎水服。
5、四神汤:人参9克,制附片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以上四味放入锅中,加入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即可。
6、小建中汤:黄芪、炙甘草、白术、粳米各9克,枸杞子6克,大枣5枚。
以上六味药煮成粥即可。
7、健脾益肾丸:山药30克,桂圆肉30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黄精15克,杏仁15克,枸杞子15克。
以上药物以适量蜂蜜混合成丸。
8、八珍益气丸: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党参、川芎、枸杞子、龙眼肉各等分,按比例混合炼成丸剂即可。
以上为常用的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子,以下为饮食和偏方:饮食:1、八宝粥:米20克,红枣5个,花生米20克,桂圆肉20克,莲子20克,百合20克,枸杞子20克,山药20克。
先将山药煮软,再将其他材料煮成粥,最后加入山药拌匀即可。
早晚各服一次。
2、山药炖牛肉:牛肉适量,山药一根(去皮切块),生姜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
将牛肉、山药、姜以及适量水一起放入炖锅中,加入料酒和盐后小火炖煮1-2小时即可。
3、养胃面条:荞麦面100克,土豆、胡萝卜、大葱、大蒜适量,盐适量,鸡蛋2个。
将土豆和胡萝卜切成丁,大葱和大蒜切碎,将鸡蛋打成鸡蛋液备用。
将荞麦面煮熟后捞出备用,再将土豆和胡萝卜煮熟后捞出备用。
中药方子简介中药方子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选择和搭配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来治疗疾病。
中草药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治疗疾病、调节人体平衡、提高免疫力等。
中药方子的制作过程复杂而严谨,需要考虑每种中草药的药性和作用。
中药方子的要素中药方子通常由多种中草药组成,每种中草药都具有特定的药性和功效。
以下是中药方子的几个重要要素:•主药:主药是方子中起主要疗效的药物,通常选用1-2种。
•副药:副药在方子中起辅助疗效的作用,通常选用2-3种。
•佐药:佐药在方子中起到强化主药和副药作用的作用,通常选用2-3种。
•使药:使药在方子中起到调整方子药性的作用,通常选用1-2种。
制作中药方子的步骤中药方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以下是一般的制作流程:1. 确定病症中药方子的制作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病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症,医生会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子进行治疗。
2. 选择中草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症,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医生需要考虑每种中草药的药性、功效和相互作用,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3. 配置中药在确定了中草药的种类和数量后,医生会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将各种中草药混合在一起。
这个步骤需要医生对中草药的特性有很好的了解,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煎煮中药配置好的中药需要通过煎煮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医生会将中药与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煎锅中,然后进行煎煮操作。
煎煮的时间、温度和方法等都需要掌握得当,以充分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5. 筛滤和分装经过煎煮后,中药会变成浓汤状。
这时,医生需要通过筛滤来去除杂质,确保中药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之后,医生会将中药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以便患者服用。
中药方子的常见应用中药方子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感冒和咳嗽:中药方子可以缓解感冒和咳嗽的症状,并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消化问题:中药方子对消化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补脾胃阴虚的中草药方子大全补脾胃阴虚是指脾胃功能失调,肝肾亏损,导致口干、口渴、舌燥、便秘等一系列症状。
中草药的养生方法可以很好地治疗这种病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方子,以及相关的食谱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补脾胃阴虚养生方法。
一、补脾益气汤补脾益气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补脾胃阴虚的中草药方子。
它由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炙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制作步骤:1. 将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洗净。
2. 将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一起放入煲中。
3. 加入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煲90分钟。
4. 然后加入甘草和炙甘草,再煮30分钟。
食用方法:每天煲1~2次,每次200~300毫升,连续饮用20天即可。
如果感觉有改善,可以再继续喝一段时间。
注意事项:1. 本方虽然较为柔和,但使用过量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2. 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二、生姜枸杞煎生姜枸杞煎由姜、枸杞、冰糖组成,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中草药方子。
制作步骤:1. 将姜去皮切碎,枸杞洗净备用。
2. 将姜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
3. 然后加入枸杞和适量的冰糖,再煮5分钟就可以了。
食用方法:每次食用5~10克,每天餐前饮用,连续服用2周即可。
注意事项:1. 煮的时间过长会烹掉其中的营养成分。
2. 结合其他药物使用,需咨询医生。
三、山药粥山药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也是一种好的中草药方子。
山药有补脾胃、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补脾胃阴虚的症状。
制作步骤:1. 将山药洗净切成小块,将米洗净。
2. 将山药和米放入煲中,加水煮沸。
3. 然后转小火煮40~50分钟,加适量的糖调味。
食用方法:每天食用1~2次,每次100~200克,连续食用2周即可。
注意事项:1. 食用前请确保山药皮及腐霉部分都已经去除干净。
2. 患有口腔溃疡、遗传性病、消化系统的患者,应该适量食用。
四、党参黄精枸杞花生糖水党参、黄精、枸杞、花生都是比较常用的中草药材料,这款中草药方子可以很好地提高体力和补充营养。
治风寒感冒的中药方子
风寒感冒的中药方子有很多种,下面为您推荐一个常用的方子: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由羌活、独活、柴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甘草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败毒祛邪的功效。
具体用药如下:
1. 羌活 10克
2. 独活 10克
3. 柴胡 10克
4. 枳壳 10克
5. 茯苓 15克
6. 桔梗 10克
7. 川芎 10克
8. 甘草 6克
以上药材可以煎汤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在服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此外,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和用量。
总之,风寒感冒的中药方子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中药方子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若症状持续未改善,请及时就医。
虚汗通常是指在非正常情况下出汗过多,常见的原因包括气虚、阴虚等。
以下是一些补虚汗的中药方子,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
1. 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表虚自汗。
2. 牡蛎散:由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组成,有敛阴止汗、益气固表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自汗、盗汗。
3. 当归六黄汤: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组成,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
4. 归脾汤:由白术、当归、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药方子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乱用。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患者服用的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
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
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1、苹果蜂蜜水:取5个苹果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到40℃左右,加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
2、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趁热喝下。
3、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趁热服下。
4、白菜葱根汤:大白菜心3个洗净切碎,大葱根6个,煎汤1碗,加红糖适量,趁热服下。
5、鸡汤:嫩鸡1只,洗剖干净,加水煮,食时在鸡汤内加进调味品(胡椒、生姜、葱花),或用来下面条吃。
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症状,并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6、萝卜汤:白萝卜150克洗净切片,加水900毫升,煎至600毫升,加白糖5克,趁热服一杯,半小时后再服一杯。
7、米醋萝卜菜:萝卜250克,米醋适量,萝卜洗净切片,用醋浸一小时,当菜下饭。
8、橘皮姜片茶:橘皮生姜各10克,加水煎,饮时加红塘10-20克。
9、姜蒜茶: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饮时加红塘10~20克。
10、姜糖饮:生姜片15克,3厘米长的葱白3段,加水50克煮沸后加红塘。
11、葱豉汤: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加水500克煮沸,再加黄酒30克,热服,盖被取汗。
12、橘皮水:鲜橘皮30克(干橘皮15克)加水3杯,煎成2杯,加白糖,趁热饮。
13、香菜黄豆汤:香菜30克,黄豆5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食盐调味。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有哪些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养生方法,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肠胃功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减轻湿气对身体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方子,并对其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中药方子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子,由四种中草药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以及甘草。
它可以调理肠胃功能,消除湿气。
在制作时,将4种中草药洗净,然后煮沸30分钟,去渣后食用即可。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2. 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由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等药材组成,它主要适用于中湿下气、腹胀、泄泻等病症。
在制作时,将药材洗净后煮沸1小时,去渣后饮用。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3.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一种滋补养生的中药方子,主要由黄芪、当归、人参、白术、枸杞、熟地、巴戟等多种药材组合而成。
它可以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功能、去湿化痰。
在制作时,将药材洗净后煮沸1小时,去渣后饮用。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二、食谱和偏方1. 桂圆红枣粥桂圆红枣粥是一种常见的食谱,它可以帮助补益脾胃,增强体力,同时还可以消除湿气。
在制作时,将50克糯米、20克红枣、10克桂圆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
2. 红枣山药汤红枣山药汤是一种中药食谱,它可以补脾胃、去湿气、缓解疲劳。
在制作时,将100克山药切块,20克红枣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锅中煮沸,小火炖煮20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
三、相关注意事项1. 建议在服用中药方子或者采用中药食谱时,一定要注意药材的质量和来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在制作中药方子时,注意煮药的时间和温度,避免药材过度煮沸引起药性变质。
3. 中药方子或者中药食谱只是辅助养生方法,如有严重疾病还需就医治疗。
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方剂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为一种反复发生于唇、舌、颊粘膜、舌系带、软腭和咽部侧壁的溃疡性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与心、脾的气血失调有关。
常常由于过食辛辣食物,或饮酒吸烟,引致脾胃火盛;亦可因为过于激怒,并且睡眠不足,肝气郁结,造成心火亢盛,最终引发口腔溃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疏肝解郁。
提供的参考药方如下:
知母10、苍术18、杭白菊12、白术18、川连10、丹皮10、云苓18、生地15、怀牛膝15、大青叶10、淮山15、党参15、天花粉10、甘草5、柴胡9、白芍12.
六种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
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
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
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一、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
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
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
细数。
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六、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口腔溃疡中医疗法
2011-10-26 15:48【大中小】【我要纠错】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
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可以用于口腔溃疡的中药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内服药两大类。
局部用药以散剂为主,例如锡类散、珠黄散、三七粉、青吹口散、西瓜霜、珍珠粉、青黛散等等。
全身内服用药根据主治功能不同又分若干种类。
1、清热解毒类:一清胶囊,清身饮冲剂,金银花露、银翘片,桑菊感冒片等。
常用的中草药有藿香、佩兰、蒲公英、白芷、大青叶、板兰根等。
主治实火型口腔溃疡;
2、活血化瘀类:丹参片、三七片、小金丹、灯盏花素片等。
常用中草药有:丹参、三七、川芎、红花、桃仁、泽兰、当归、首乌等。
主治气滞血瘀型口腔溃疡;
3、滋阴类: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石斛夜光丸,生脉饮等。
常用中草药有生地、玄产、麦冬、玉竹、石斛等。
主治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
4、健脾补肾类: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健脾丸,保和片等。
常用中草药有山药、白术、扁豆、山查等。
主治脾虚湿困型口腔溃疡;
5、补气补血类:参芪丸,十全大补丸,安神补心丸、凝血糖浆、枣仁丸,云芝糖肽、玉屏风冲剂等。
常用中草药有当归、熟地、黄花、党参等。
主治气血两虚型口腔溃疡;
6、疏肝理气类: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等等。
常用中草药有龙腥草、柴胡、枳壳、延胡索、香附、郁金等。
主治肝气郁结型口腔溃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