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社会学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经济的嵌入性在社会学的传统中,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一直受到关注。
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部分,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在马克斯·韦伯那里,秩序分为经济的、社会的与政治的秩序,这三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
在帕森斯的框架中,经济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出现。
新经济社会学同样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它的出发点是嵌入性问题,它所追溯的既非韦伯,更不是帕森斯,而是经济人类学中的制度主义传统。
第一节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性问题一、“实体主义”的“嵌入性”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人类学界发生了实体经济学与形式经济学的争论。
争论是由波兰尼发起和领导的。
波兰尼把人们使用经济这个词的两种意义作了区分,一种是实体的意义(substantive mean- ing),一种是形式的意义(formal meaning),由此经济学被区分为实体经济学与形式经济学。
实体主义批评形式经济学假定所有的经济形式都具有共同的内核,忽略了对经济至关重要的因素的历史相对性,如果形式主义所关心的这些因素的存在与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条件相联系,那么显而易见的是,适用于这些因素存在的经济分析方法就不能用来分析这些因素不存在的经济,例如形式经济学必须借助形成价格的市场进行分析,而事实上很多经济形态并不存在所谓的价格。
波兰尼区分了三种主要的关系形式,即互惠、再分配与交换,前两者中就不能说存在所谓市场价格。
再如经济行为者的理性概念也不是所有经济形式都必须具备的因素。
实体主义对形式主义的批判是建立在嵌入性命题的基础之上的,嵌入性是实体主义者著作的核心。
无论是波兰尼、霍普金斯(T. K. Hopkins),还是后来的多尔敦(G. Dalton)、布哈南(P.Bohannan)和沙林斯(M. Sahlins),都强调没有必要的经济过程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概念,就不可能有合理的经济理论。
经济社会学论文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新经济正在不断催生新的职业。
这些新职业在传统经济中并不存在,它们的出现与新兴产业的兴起、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于创新的需求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的现象。
首先,新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批与科技密切相关的职业。
例如,数据分析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过去,数据分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职业,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师成为了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此外,人工智能工程师、区块链开发者等职业也是在新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其次,新经济的崛起也催生了一些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职业。
创业导师、风险投资家等职业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于创新和创业的追求。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创业则成为了许多人实现自己梦想的途径。
创业导师通过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创业者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风险投资家则通过向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创新项目的落地。
此外,新经济的崛起还催生了一些与共享经济相关的职业。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通过共享资源和服务,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共享经济平台的兴起,催生了共享经济平台运营师、共享经济法律顾问等新职业。
共享经济平台运营师负责管理和运营共享经济平台,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共享经济法律顾问则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防范,为共享经济平台提供法律保障。
除了上述职业之外,新经济的发展还催生了许多其他与互联网、数字化相关的职业。
例如,网络营销师、社交媒体经理等职业都是在新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企业对于网络营销和社交媒体推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网络营销师通过制定网络营销策略和推广计划,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社交媒体经理则负责管理企业的社交媒体账号,与用户进行互动,增加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经济社会学考试重点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个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个人行动,即以个人的目的和偏好出发研究某种行动模式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
2集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社会经济体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它是一种从宏观向微观的路径。
3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
4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以及劳动社会学。
5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
6弱关系: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7交换的各类型(1)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经济交换:当事人各方相互换取为他人所拥有的各种所有物的行为。
社会交换:指那些期待他人能够做报答性回应且他人一般也能做出报答性回应的互动行为。
(2)互惠交换、再分配交换与市场交换互惠交换:以社会义务为交换基础,以非物质性回报和非盈利为目的的交换形态。
再分配交换:指处于下层的生产者“自下而上”的向首领或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物品或劳动,处于社会中心的首领或政府“自上而下”的以施恩的方式向下层民众分配一定的“赏赐”的交换类型。
市场交换:指以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的交换形态。
(3)生产性、协商性、互惠性与普遍性交换生产性交换:即协调各部分力量或联合资源以产生一个共同的福利,生产性交换的基本类型是合作关系。
协作性交换:即协调产生明确的合同或交易的条件,协商性交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及契约的明确性。
互惠性交换:即长期的、连续的且通常是默许的利益赠与。
普遍性交换:即对某一行动者或网络和集体成员提供单边利益而从其他个人或多人处获取回报。
(4)利他型、利己型、合作型和冲突型交换利他型交换:指交换双方皆以满足对方的利益为目的。
利己型交换:指交换双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对方的利益。
新经济社会学理论之比较研究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异同作者:左世翔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34期内容摘要:新经济社会学是经济社会学的当代演进,社会网络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也随之兴起。
在基于社会学视角来研究经济现象、管理科学的过程中,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成为了跨学科分析的主要理论工具。
本文通过梳理和对比新经济社会学中这两大理论的核心观点,总结了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异同,并认为二者是和谐统一的一对概念。
关键词:新经济社会学 ; 社会网络 ; 社会资本引言经济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末,先后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分别是20世纪初的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复兴阶段(刘少杰,2009)。
新经济社会学(New Economic Sociology)即经济社会学的当代演进,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的科学(曹德骏、左世翔,2012)。
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思想所提出的反驳。
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于完全理性经济人和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假设在Granovetter等学者看来是某种错误的观点。
他们认为,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人的能力,没有看到社会网络及其规范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其研究必然与现实情况不符。
因此,新经济社会学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管理理论的补充和纠正,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丰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Granovetter(1985)所作的《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有关嵌入性问题》一文的发表,他开创了经济社会学的全新时代,由此也奠定了运用社会网络视角来研究经济行为的恰当理论基础(汪和建,2006)。
随后,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引起了众多学者(Ports,1998;Powell,1990;Baker,2006)的关注,渐渐成为了研究经济管理类各种问题的关键方法和重要视角(耿新,2010)。
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社会网络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研究、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
经济社会学第一讲经济社会学渊源于发展一、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阿弗德里•马歇尔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偏好是如何产生的。
(2)行为理论。
(3)组织是生产的第四因素。
2、约瑟夫•熊彼特代表作《经济分析史》,主要思想:(1)经济社会学是经济的一部分。
(2)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是不同的。
(3)企业家功能(4)企业家特质和作用(5)企业家角色心理(6)社会分层理论3、卡尔•波兰尼代表作《伟大的转变》,其思想:1)经济“嵌入”更大的社会之中2)市场经济及其矛盾。
3)作为基本制度的自我调节市场4)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范式普遍效力的要求的限制二、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埃米尔·蒂尔凯姆:代表作《社会分工论》①社会整合论。
②对自由经济的批判. ③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④反对经济与社会过渡社会化。
⑤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
2、马克斯·韦伯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思想:1)从传统经济行为到理性经济行为2)资本主义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4)经济与文化3、乔治·齐美尔代表作《货币哲学》,其主要思想:1)货币的社会价值 2)对现代的诊断 3)文化符号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三、经济社会学的发展1、第一阶段:1890-1930年德国:韦伯法国:安奈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斯梅尔塞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 新制度经济学第二讲经济社会学及研究一、经济社会学的定义 1976年,斯梅尔塞: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变项和解释模型,研究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复杂行为。
第一、经济背景变量与社会背景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研究经济行为本身。
2、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经济。
经济制度与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学视野中的公司、组织和产业。
经济与社会系统、政治系统之间的关系。
3、新经济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就是研究经济行动、经济产出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杜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社会学开始,就将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主要任务;以帕森斯和斯梅尔瑟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社会学家于20 世纪50 年代建立了功能—结构主义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以格兰诺维特、伯特、乌兹为代表的新经济社会学家从波兰尼(Polanyi,1968)提出的“经济嵌入于社会”的概念中提出了一个一般化的“经济行动嵌入于社会结构”的假设,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经济行动。
从以上两个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来看,一是经济学,二是社会学,都殊途同归于采用嵌入的观点研究经济社会系统及其绩效的决定。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仅以价格和市场决定经济生活,以个体赢利的理性来界定经济生活的纯资本主义时代,伴随社会的发展,交易活动所嵌入的社会义务、亲缘义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会更加突出。
新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它把人与人之间以经济为媒介物所相互缔结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是研究社会的经济部分的社会学。
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现象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
在新经济社会学家看来,社会结构就是一种网络。
社会结构牵涉到个人之间、角色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等多种层次的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模式。
一、新经济社会学概述“新经济社会学”一词同样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必须获得对经济社会学这门特定学科的新发展;二是所建构的理论必须是一种可竞争的一般性理论。
新发展意味着对“旧”经济社会学的继承和拓展。
经济社会学创立至今,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演化阶段。
以马克思、杜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社会学已为该学科确立了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学术空间,然而,他们之间却未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体系。
至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和斯梅尔瑟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社会学家,以其理论整合的方式,在古典经济社会学确立的研究范围内,建立了一个抽象力和形式化俱强的综合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即功能—结构主义经济社会学。
新经济社会学下的企业家行为随着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企业家行为是推动市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经济社会学下的企业家行为,分别从创业动机、风险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业动机新经济社会学认为,企业家创业动机除了经济动机之外,还有一些非经济动机的因素。
例如,一些企业家出于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创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来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
另外,一些企业家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来创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造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企业。
二、风险意识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环境和传统经济时代存在一些不同,风险也更加不确定和多样化。
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家的风险意识也需要更加敏锐和适应性。
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经济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
三、创新能力在新经济时代,科技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家需要不断跟进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
此外,企业家还需要具备创新管理和组织能力,以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持续发展。
四、社会责任新经济社会学认为,企业家必须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并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
企业家应当关注员工权益和福利,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等。
同时,企业家还应当尊重并遵守法律法规,努力创造共赢的局面,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家需要面对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发展机遇和风险。
企业家应该提高自我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法,努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