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还需雄辩(议论文事实论据分析四种方法及练习)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7
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常见的方法是“论点+论据+分析”的模式,而所谓的论据就是能够证明观点的事实材料。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确实,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
但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很多同学往往只是罗列材料,却不懂得去概括和分析材料,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
有了事实,还须雄辩,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用事实证明观点时,需要紧扣事实材料,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使“雄辩”成为联结观点和材料的桥梁。
下面就谈一下“雄辩”的具体方法。
一、正反对比法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
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
例如: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深渊。
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事实还需要“雄辩”——议论文如何运用事实论据作者:贺小青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34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需要引用事例(事实论据)进行论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例证法。
事实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理由和依据,写议论文一般离不开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它比别的材料更有说服力。
但是,如果论据缺少或使用不当,就不能证明论点,或降低说服力。
现在同学写作议论文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大量使用道理论据,大篇幅的说理而缺少必要的事实论据,因此,文章显得空洞乏味。
二是列举了大量典型的事实,但是缺少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导致材料和观点不能融为一体。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在遵循事实论据选择的基本原则(指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典型性原则)的基础上,要掌握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
根据论据的特点,常见的方法主要有:1. 重点论据突出使用。
重点论据是指那些最能证明论点或观点,鲜活而具有时代性,有代表性的论据。
“突出使用”就是材料叙述相对翔实,但叙述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始终围绕被证明的论点或观点的方向叙述,可以允许有细枝末节,只要这些细枝末节对证明论点或观点有作用。
2. 一般论据集来使用。
这里“集来使用”是指对相对陈旧却有说服力的论据三个或三个以上集中使用,叙述事实论据时高度浓缩和概括,一般采用排比句式叙述。
这样使用论据,往往也能增强语言气势和说服力。
3. 正反论据对比使用。
围绕一个分论点或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分别举例,往往能体现出论述的全面性和思辨性。
当然,无论选用什么样的事实论据,关键要深入挖掘素材,分析素材,只有结合事实论据进行分析,事实材料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或观点。
【热点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在2018年迅速火了起来。
人们被小苔花“也学牡丹开”的精神深深打动,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将诗句略加改动后,立时又翻出了新意。
《事实还需雄辩——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教案_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摘要:关词语有“因……所以……”“所以……是因……”或者单用“因”“所以”“因”等皆可,我们还可以用“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分析条件,关词语是如……那么……其他句式还有“如……就……”“假使……那么……”等、初步感受“雄辩”力量人们常说“事实胜雄辩”学们写作议论也常走入“观+材”误区认有了事实就能然地证明观了其实不然有了事实还须雄辩这样才能使你更具说力请看全国三界学生辩论赛上段精彩辩论(播放视频学生观看)看了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语言华美、论辩有力、有理有据等二、事实如没有“雄辩”会怎样呢?请看我们熟悉故事(请生朗)古代有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碗饭说“嗟食”(喂吃)饿人拒绝了“嗟”施舍不吃这碗饭就饿死了这故事吴晗《谈骨气》是用证明什么观?——我们国人是有骨气确就说“不食嗟食表现了国人民骨气”可是如仅仅是这样材与观组合能让人信吗?什么?——不能因对材可能还有其他理那么对这则材你还有怎样理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结出示课件师古代有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碗饭说“嗟食”(喂吃)饿人拒绝了“嗟”施舍不吃这碗饭就饿死了不食嗟食这故事流传了千年很多人对都抱赞赏态我却不以然试想人已饿至将死形容枯槁还有何气可言呢?这食物诚然是嗟但有何妨呢?所谓丈夫能屈能伸暂忍辱以图有将有如越王勾践留得青山卧薪尝胆方才有重振雄风日如“丈夫”不更令人击节赞叹吗?不食嗟食表现了国人骨气由可见事实如没有雄辩就不能证明观三、有了事实如何进行“雄辩”呢?请完整地看下我们课(出示课件学生齐)古代有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碗饭说“嗟食”(喂吃)饿人拒绝了“嗟”施舍不吃这碗饭就饿死了不食嗟食这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年是有积极义那人摆着副慈善面孔吆喝声“喂吃”这味道是不受吃了这碗饭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看你那副脸孔、那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饭不食嗟食表现了国人骨气课是从什么角进行分析说理呢?——分析饿人不食嗟食原因具体有两方面是施舍者态吆喝声“喂吃”是如蛮横和冷漠另是施舍目吃他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他可见其目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极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食至水到渠成亮出了观“不食嗟食表现了国人骨气”极具说力通以上分析对比你看出“雄辩”要什么吗?——要仅扣事实材围绕己观进行分析使“雄辩”成接观和材桥梁四、“雄辩”具体有哪些方法呢?.因分析法如上面《谈骨气》这段分析它是从态和目两方面分析原因这样分析就是因分析我们写作可以用因关系复句表达关词语有“因……所以……”“所以……是因……”或者单用“因”“所以”“因”等皆可如《想和做》“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面做面想所以化能够不断进步”.条件分析法出示课件《勤能补拙》“由可见天笨拙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能己人十能己千’就能变得聪明起成对社会有用人才”学们可以看出这是对其条件进行分析用是条件关系复句其关词是只要……就……我们还可以用“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分析条件3.假设分析法《想和做》有这样段话“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结起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行动如光凭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成绩和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更有效那么结常常会劳而无功”这段是从危害角进行假设分析关词语是如……那么……其他句式还有“如……就……”“假使……那么……”等.对比分析法《想和做》“人劳动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己做这件事什么目有什么义有什么缺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面做面想所以化能够不断进步要不今天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人类样着原始简单生活了”段是从义和危害两方面进行正反分析正面用是因分析反面用是假设分析由可见段分析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辩性令人信另外还有比喻分析法等其他分析方法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了下面我们就运用所介绍四种分析方法做练习让刚才所学到知识能化我们能力五、你能运用所学方法你观进行“雄辩”吗?.课件出示事例请学生朗思考对这故事你有什么看法?天公司总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没挂门牌房”但他没有释什么这效益相当不错公司员工们都习惯了从牢牢记住了总理叮嘱也不8楼那没挂门牌房月公司又招聘了批员工总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次“不要走进那没挂门牌房”这有年轻人下面声嘀咕了句“什么?”总理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什么”回到岗位上那年轻人还不地思考着总理吩咐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己工作别不用瞎操心听总理没错年轻人却奇地偏要刨根问底众人便拿出公司规制提醒他别砸了手里饭碗可年轻人偏偏了犟脾气非要走进那房不可他轻轻地叩门没有反应再轻轻地推虚掩门开了不房里只摆了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几——送总理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已沾了许多灰尘纸牌走进房这闻知年轻人闯入了那禁区有人开始他担忧有人替他出劝他赶紧把纸牌送回情地表示定替他保密谁也不说他曾进入那房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乘电梯直奔5楼总理办公室当他将那纸牌交到总理手上总理脸笑地宣布了项让他震惊结——“从现起你被任命销售部理”“就因我把那纸牌拿了?” 年轻人不地问“没错我已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理充满信地看着年轻人那年轻人然不厚望把销售部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提出己观——如从年轻人角可能提出观有①不条条框框所束缚才能有所创新②敢叩问才会有所发现③勇探寻才能获得成功④不避风险方见英雄色⑤勇开拓才能开辟新天地从总理角可能提出观有①任人唯贤②科学选拔人才③慧眼识英才④知人善任根据销售部理所特有素质要设定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因而他任命也是成功⑤信任可以激发人潜能……3.写作片段练习学生运用所学“雄辩”方法对己观进行翻“雄辩”.交流评价完善六、结结束语生活有很多门都是虚掩着如友谊门、机遇门、成功门等等我说只要我们能勇敢地叩门胆地走进呈现你眼前很可能就是崭新天地。
事实更须雄辩——议论文例证法技巧举隅【学习目标】以《三国演义》素材为例,初步掌握两种规范的议论文事例论证的技巧。
【学习过程】活动一:查因纠错、以之为鉴(一)阅读下面的三篇例文,依据你的写作经验找出问题。
例1、在坚守澄明之心的路上,需要我们忍受寂寞与苦涩。
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有人对“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倍感青睐,但我却不认为如此。
吕布始为袁绍义子,英勇善战,无人能敌,可是他见利忘义,受到董卓的赤兔马与珠宝的贿赂,便弃杀丁原,投奔了董卓,认董卓为义父。
而后,司徒王允又将貂蝉许给吕布,吕布见貂蝉美貌,为了跟董卓争夺貂蝉,再次杀了董卓。
张飞称之“三姓家奴”不是没有原由的。
吕布没有能忍受寂寞与苦涩,没有守住澄明之心,最后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不足:①张冠李戴,不符事实;②举例欠当,游离论点③记叙过多,拖沓冗长;④以叙代议,没有分析。
例2、守住澄明之心,对个人对国家都极为重要。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原躬耕于南阳,隐居卧龙岗,不闻战事,因其多才被刘备三顾茅庐。
他虽为刘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不求闻达于诸侯。
无论是平淡躬耕时,还是贵为蜀相时,他都在乱世中守住了一颗澄明之心,正因如此他才能会被后人敬仰称赞。
不足:分析论据时,没有围绕论点,与所需要论证的论点相脱离。
(二)根据上面的不足语段,总结出事例论证的几点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①所例举事例应恰当准确,不出现硬伤;②事例要详略得当,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例,叙述尽量简练;③对所举事例要分析论证,且分析时,要紧扣论点。
活动二:品读范例,分析技巧(一)品读作文片段例1、例2,分析论证技巧。
例1、(论点: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马谡镇守街亭,既不按诸葛亮的嘱咐部署行事,也不听王平的良言相劝,自认为胸有韬略,熟悉兵书一意孤行,不在要道口扎营,而是屯兵山上,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自身被依军法处斩。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