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党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6
1、美国的政党制度是两党制。
2、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3、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4、两党制最初产生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当时在议会中有两个政党:一个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后改称自由党);一个是代表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后改称保守党)。
5、两党交替执掌政权,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制度,被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用。
6、至今仍流行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
7、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
8、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
9、它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才形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对立。
10、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11、B: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12、※(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
13、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
14、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
15、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
16、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简略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一、国体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政体中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由他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美国是总统制度,由选举人选举,总统只对宪法与选民负责;三、政党制度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健全与完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美国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长期轮流执政;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即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的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1、优点两党制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会使政治生活较为活跃,民主程度高,政策制定更是考虑到了各个阶层的利益,因此决策相对完备,并且彼此能相互监督,使政府清廉度提高;两党制的两个党互相制约、监督,形成了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机制,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具有进步意义;一党制则是政局较为稳定,政策的延续性比较强,出台的周期也比较短,运作上被形象的称为“推土机”模式;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缺点两党制某种意义上来说两党是对立的,容易互相攻击,竞选时花销也比较大,政策制定的周期由于过程复杂所以周期会相对长,并且连续性不强,在应对突发急事件不如一党制快捷;而一党制国家的政策往往容易倾斜到政治党一党的局部利益上,由于只有一党执政,民主程度相对低,缺乏在野党的监督,腐败比较泛滥,政治生活缺乏活力;四、政治制度中国实行单一制即由若干个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的主权制度;美国实行联邦制即由两个以上共和国或邦、州组成;单一制和联邦制都是一种国家的结构形式,而且在当代国家结构中,单一制和联邦制是主要的形势;1、特点单一制国家有统一的立法机关和统一的中央政府,全国只有一个宪法,按行政区域划分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都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利;联邦制国家不仅联邦有自己的宪法、法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个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的;联邦的权利可以遍及全国,各州的权利只能在各州内部行使,各州的公民同时又是联邦公民,有的联邦成员还有进行国际外加活动的权利;2、区别单一制国家主权先于各行政区域存在,地方行政区不是政治实体,不具有主权特征;各地方行使的权利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所固有的,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联邦制成员国则是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无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国家的权利来源于个成员国的参与;中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它为每个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合理的方式;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各尽其能又各得其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可以保证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各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活跃国家政治生活;又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维护国家政局稳定;还有利于加强、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从而实现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把它们坚持好、完善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权分立checksand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三权分立就是为了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防止某一国家机关或者个人的独裁和专制,从而保证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制,行政、立法、司法这三种最基本的权力由总统、国会和法院分别承担并相互制约以维持权力结构的平衡;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行政体制上实行总统制,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总统负责处理美国的内政外交事务;在立法体制上实行两院制,两院由一个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众议院和各州选举产生的参议院组成;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
特征美国政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稳固的两党制。
美国是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相对冲突的群体或组织,这些群体或组织都需要有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似乎应该形成多党制。
但实际上,却形成了长期稳固的两党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美国总统职位的设置和选举总统的方式是建立和维持两党制的最大动力。
美国总统职位的巨大权威,强烈吸引着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使之成为众人争夺的独一无二的公共职位,成为全美政治生活的焦点和热点。
而夺取总统宝座的最成功策略就是组成一个支持某一候选人的大联盟。
经过分化组合,最终形成两大联盟。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美国有两大政党,倒不如说美国有两大以争夺总统宝座为目的的政治联盟。
另外,两党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共和政体。
当一个政党执政时,另一个政党就担负起监督批评政府的职能,这有利于整合各种差异很大的利益关系,团结各种势力,缓和利益冲突;有利于抵制各种极端主义,因为不管是极左,还是极右,要想掌权,都得折衷,以取得大多数普通选民的支持;此外,高度的民族纯一性也为两党制提供了客观可能性,虽说美国是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国家,但主流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的同化力很强,由此保证了统一的政治文化;再有,滥觞于盎格鲁-萨克逊传统的单一代表选区制和“胜者通吃”的选举规则,又从制度上保证了两党制的长期稳定。
中美政党制度的比较马克思认为政党都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党,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封建阶级有封建阶级的政党,而国家政权只有一个。
那么不同阶级的政党该如何掌握国家政权呢?首先说一下以美国为特征的多党制,他们好像有两个党轮流执政,可是不管谁上台,都实行资本主义,可见他们是一路货,都是资产阶级的政党。
名义上是两个党,实际上却是同一阶级的政党,推行的是同一种意识形态,就是私有制。
甚至连宪法都写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所以,西方的所谓多党制、多党轮流执政,都是幌子,无论谁上台都只能实行资本主义。
美国两党制与民主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历史上一直都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主导政治舞台,美国两党制逐渐得以形成直到现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他们选择了两党制作为政党制度,作为其实现民主的手段。
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为两大政党通过竞争争夺执政地位,即驴象之争。
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争夺执政地位包括对总统职位的争夺和对国会席位的争夺。
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反之,成为在野党。
执政党的中间人士组成政府部门掌握政治权利。
但是在野党随时都对执政党进行监督,防止了腐败。
在国会选举中,两党也分别推出候选人争夺议员席位,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多数党领袖担任国会重要职位,并主导国会事务。
同时少数党也对其进行监督和制衡。
在驴象之争中,选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体现了一定的民主。
在两党制体制下,鼓励竞争,鼓励了政府的更换,并且总有一个党派对掌权的党派进行监督,能够有效的防止任何一个政党无限期垄断行政权力,保障民主的持续和发展。
选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争取选民选票,为此,两党不得不竞相提出一些符合选民利益的主张。
如2000年,民主党主张反对减税,增加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这年投票给民主党的主要是劳动阶层、妇女、未婚者、少数族群等。
而共和党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主张减税,增加防务开支,该党的选民主要是男性公民,持枪权支持者等。
由此看来,两党制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不免要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两党在意识形态和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都赞同美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为了要赢取选民的选票,两党都向中间立场靠拢,呈现差别缩小的趋势。
就算有些明显差别,都是充当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是为了避免两党背离美国基本价值观。
从竞选的费用来看,美国的两党制是有权人的金钱游戏,有钱人的权力游戏。
美国政党在若干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政党有很大不同:历史上,它们的发展是美国社会民主扩展的结果;同其他政党相比,它们意识形态驱动较少;权力结构几乎不同寻常地分散。
本文探讨造成美国政党这些独特之处的历史和结构上的缘因。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 (American Republic) 的开国元勋们起草的《合众国宪法》(U.S. Constitution) 时,没有预设政党在政府管理制度中的作用。
实际上,他们通过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联邦主义,以及选举人团间接选举总统等各项宪法规定,力图将政党及政治派别排除在新生的共和国之外。
尽管开国元勋们用心良苦,美国于1800年仍开将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组织,并通过选举将行政权力自一个党派转移给另一个党派之先河。
政党的出现和无所不在性政党的发展与选举权的扩展密切相关,由于19世纪初选民必须有一定财产的规定被取消。
在选民人数巨增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动员广大选民的手段。
政党为完成此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而制度化。
因而,美国的政党作为民主扩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问世,到了19世纪30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政治领域。
如今,共和党和民主党完全渗透在美国的政治进程中。
约60%的美国人自认为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即使那些自称为中间选民的人通常也具有政党倾向,并表现出高度的政党忠诚。
譬如,在1980年至1996年的5次总统选举中,75%倾向共和党或民主党的选民都投了他们所“倾向”的政党总统候选人的票。
在2000年,79%倾向共和党的中间选民投票选举共和党的乔治·W.布什 (George W. Bush),而72%倾向民主党的中间选民投票选举民主党的阿尔·戈尔 (Al Gore)。
政党无所不在的影响还扩展到政府。
如今,两大党主导了总统、国会、州长和州立法机构。
自1852年以来,历届总统由两大党轮流坐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岁月里,两大党总统候选人得到的选民票平均为94.8%。
2002年国会和地方选举后,美国参议院 (Senate) 百名议员中只有孤零零一名独立议员,而在众议院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435名议员中也仅有两名。
从美国政党的历史来看美国两党制一、美国政党的历史虽然美国的历史并不长,仅有300余年,不过其政党的历史却近乎始于建国之初。
美国政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鲜明连续性和两党制独裁的统治。
似乎从一开始,美国就在两党专政的体制中获得了体验。
美国的第一政党制度是杰斐逊领导的民主共和党与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的对立。
前者是州权和小土地所有者的支持者,仇视英国君主制度,同情法国大革命;而后者试图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并促进工商业利益,主张与英国建立友好关系,反对法国大革命。
可见美国以两党制的党派竞争从一开始就形成,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但这是美国独特的宪政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且它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即便美国早期领导人不信任党派,认为它是一种具有“恶劣影响”的代表特殊利益的势力。
因为多种原因,民主共和党逐渐演变为民主党,即今日民主党的前身。
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新的反对党辉格党出现了,美国第二政党制度就此形成。
辉格党的追随者不是因为自己内在一致的政党哲学,而是因为很多原因反对杰克逊民主党的政策而联合在一起的。
它主张联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发挥强大作用,并支持积极的社会改革。
其社会基础主要是北部和西北部从商业化发展中得益的工商业者,以及同他们关系紧密的南部种植园主和金融资产者。
在1850年之后,由于奴隶制问题的尖锐化,反对奴隶制的辉格党逐步分化瓦解,而以北部为基础的新政党共和党出现,并成为了民主党的主要挑战者。
自此,美国历史中第三政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了。
内战之后,美国便步入了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党之间的竞争模式,并从此一直延续至今。
二、美国两党制形成的原因在历史上其他国家里,两党制只是例外,而非常态。
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是多党制国家,例如中国本质上就是一个一党制国家。
在多党制下,三个或更多的政党有能力单独或联合获得政府的控制权。
那么,美国何以以其独特的两党制走过了几百年还获得了这么大的政治成就呢?一个国家是两党制或是多党制取决于很多因素,尤其是选举制度的性质。
美国政党制度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美国的政党内部组织非常松散,原则上是一部“选举机器”,平时不发生太大功能,只有在各级选举时才组织运作。
尤其是两个大党在全国层次上根本没有正式的组织来控管会员、活动、政策制定等事宜,不过由一些州层次的组织负责管理此类事务。
所以如一个美国人说自己是民主党或共和党,这其中的意义和一个英国人说自己属于工党或保守党是有很大不同的。
美国选民可以自由注册成为某个党派的成员,可以自由投票给某个党派,不过这些都无法限定选民的选择,也不会带给该选民针对该党派任何特殊的权利或义务。
选民可以今天参加一个当地的某党会议,明天又参加另外一个党的。
同样地,登记的选民也可以依法、依程序“随时”变换政党。
当某人决定竞选时,他/她的党派身份就变得正式起来。
在大多数州内,这就意味着他/她想要获得某个党派的提名,并参加初选来竞选某个职位。
接下来各党派内负责选举的委员会就会选择究竟同意哪一位候选人来获得提名。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要参加初选的投票者来决定,而且想要知道谁会去投初选的票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体制就造成美国各政党内部的中央组织都十分软弱,也几乎没有一个共同的意识形态指导,只有在一些大小问题上意见是相同的而已。
只要某个人在初选中一旦胜出,无论他/她是否过河拆桥、是否突然变脸公开反对此党派的政策,这个党派也根本没有办法阻止其获得正式党员的身份。
在联邦层次上,两个大党都有自己的全国委员会,功能是筹款、组织宣传活动,尤其是积极准备总统大选。
委员会的成员构成都不同,但都主要由州层党派的代表、附属组织和其他党派重要人士组成。
不过全国委员会并没有权力去指导党派内个人的行动。
因此,虽然每个党都有一个主席,但这个主席并不真正是此党派的“领导”,一般也很难说谁掌握著美国政党中的领导权。
通常那些游说其他会员追随自己领导的人可以视作是党派的领导。
不过经常来讲,官居高位的人是实际上的党派领导人,比如美国总统、上下两院的领袖等。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美国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党党史民主党党史美国政治制度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
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国家结构形式1776-1787年的美国为邦联制国家。
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改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
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如征税、举债、铸币、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
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
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联邦中央和地方的具体权限,200年来不断有所变化。
选举制度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
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
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
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
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